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6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水污染治理
超声破解促进污泥两相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吴纯德, 史吉航
2008, 26(6): 7-9.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1
摘要:
以超声波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超声破解。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破解能提高污泥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总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生物产气量、产气率和甲烷含量,促进两相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声能密度和破解时间是影响污泥破解效应的主要因素,超声频率是影响污泥破解效应的次要因素。
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池运行效能试验
宿程远, 张建昆, 李思敏, 陈孟林
2008, 26(6): 10-12.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2
摘要: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滤柱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并应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滤柱低温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在5.2~10.2℃时,生物砂滤柱对NH4+-N的去除率为51.31%~66.35%,对CODMn的去除率仅为9.18%~16.04%,其生物活性为0.029~0.055 mg/(h.g);温度从12.7℃下降到5.2℃,生物量减少了17.33%,而生物活性减少了56.72%;同时水温、基质浓度、滤速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318、0.270和0.118。
包埋菌处理微污染水的比较试验
侯帅华, 贾宝秋
2008, 26(6): 13-14.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3
摘要:
采用包埋曝气流化床与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相同微污染源水进行处理,比较二者在出水氨氮、亚硝酸氮、CODMn、浊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包埋曝气流化床,但是包埋的出水效果较好,而且不需要反冲洗,一旦激活后便运行稳定。包埋菌固化技术应用在微污染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水力空化中雷诺数与空化数关系的研究
王惠敏, 孙三祥
2008, 26(6): 15-16.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4
摘要:
采用不同厚度、孔数和孔径的多洞孔板作为水力空化发生装置,通过对罗丹明B溶液的空化试验,得出了空化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试验结果与量纲分析相吻合。
复合菌群处理印染废水
程彬彬, 林波
2008, 26(6): 17-19.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5
摘要:
从印染污水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出3株具有高絮凝率和降解能力的菌株,将3株菌株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菌群JFFH-124。实验表明:复合菌群JFFH-124的絮凝能力和降解COD能力都比单菌株强。经过JFFH-124的絮凝和降解处理,印染废水的色度从150降低到23,脱色率达84.5%;COD从530 mg/L降低到96 mg/L,去除率达81.9%。
外循环厌氧技术处理啤酒废水
韩洪军, 杨华, 赵金, 贾银川, 姜丹, 王冰
2008, 26(6): 20-21.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6
摘要:
采用"外循环(EC)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对原啤酒废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运行结果表明,COD、BOD、SS的去除率分别为97.8%、99.3%、98.9%,出水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9821-2005)要求,并且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CAST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总结
林英姿, 陈丽君, 刘海臣, 刘志生
2008, 26(6): 22-23.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7
摘要:
针对来源复杂、水量小的混合型污水,污水处理厂的设计采用了水解酸化与CAST串联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各单元工艺设计、设备布置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特点以及工艺设计方面的经验。
高效聚磷菌TP16强化除磷
陈立伟, 蔡天明, 殷红兰, 霍秀兵
2008, 26(6): 24-25.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8
摘要:
采用SBR反应器,以合成废水作为反应器进水,研究高效除磷菌TP16厌氧聚PHB及释磷,好氧分解PHB和吸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TP16好氧培养时,可以好氧聚集PHB,PHB浓度上升与乙酸的浓度下降呈负相关,乙酸吸收量与PHB/VSS的比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TP16厌氧培养时,底物乙酸浓度下降与菌体PHB的上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磷释放试验表明,以乙酸作为底物,TP16厌氧培养时上清液中乙酸浓度的下降与磷浓度的增加呈负相关关系。
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旁流过滤脱盐处理工艺
杨凤民, 邹安华, 邢奕, 俞洋, 谷启源, 齐峰
2008, 26(6): 26-28. doi: 10.13205/j.hjgc.200806009
摘要:
将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进行旁流过滤脱盐处理,既可以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改善循环冷却水的运行工况,又可以减少排污水量和新鲜补水用量,提高电厂水利用率。该处理工艺由两级过滤、反渗透脱盐、加药等部分组成,处理后再生水达到循环冷却水补水的水质标准。
气浮+A/O工艺处理竹原纤维加工废水
李松, 单胜道, 陈斌, 曾林慧, 潘杰
2008, 26(6): 29-30.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0
摘要:
采用气浮+A/O工艺处理高浓度、可生化性差的竹原纤维加工废水。运行结果表明,水质主要排放指标COD、SS、NH4+-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95.4%6、4.7%和90%,出水达园区纳管标准。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管理方便、维护简单。
包钢总排水再生回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孟延孝, 回克钢, 宋华
2008, 26(6): 31-32.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1
摘要:
通过对包钢总排水再生回用工程工艺流程选择及主要参数的确定,以及工程主要设施与运行实践的归纳总结,为其他相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厌氧消化与S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
高锋, 李晨
2008, 26(6): 33-35.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2
摘要:
将ASBR和SBR反应器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序批式操作的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消化反应器,主要完成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将原水加入ASBR中进行厌氧消化,研究了废水在28.8~72 h四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将ASBR的HRT控制在36 h,COD去除率保持41.2%的同时,出水ρ(BOD5)/ρ(COD)及ρ(BOD5)/ρ(NH4+-N)分别为0.41和4.6,对有机物和氮的后续好氧生物去除较为有利。经SBR处理后出水NH4+-N含量稳定在11 mg/L左右,但出水COD浓度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添加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混凝沉淀处理后废水中COD含量可降至100 mg/L以下。
垃圾渗滤液两相厌氧-臭氧活性炭联用处理
黄国鑫, 黄继国, 金爱芳
2008, 26(6): 36-38.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3
摘要:
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采用以UBF反应器作为酸化相、UASB反应器作为甲烷相所组成的两相厌氧系统与臭氧活性炭联用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UBF的最佳HRT为10.3 h,酸化相并未产生酸化现象,产酸菌活性良好;UASB的最佳COD污泥负荷为0.122 g/(g.d),甲烷相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每100 mL废水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4.5 g,最佳反应时间为120 min,臭氧活性炭对有机物处理效果良好,脱色显著和具有消泡功能。
人工土壤渗滤对颗粒COD的吸附及堵塞
孙宗健, 丁爱中, 滕彦国
2008, 26(6): 39-41.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4
摘要:
生活污水中颗粒COD占到总COD的30%~60%,砂滤试验证实,非生物参与的单纯过滤仅能去除总COD的20%~35%。人工土壤渗滤对颗粒COD的吸附是通过系统介质表层的快速接触-吸附完成的,通常80%以上吸附量集中在表层20 cm之内。对颗粒COD的吸附是人工土壤渗滤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增长量占到系统孔隙率的3.7%~5.3%。通过对系统入渗及恢复试验,得到系统干湿交替运行的合适配搭,对人工土壤渗滤防堵塞和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探索。
曝气气水比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
钟秋爽, 王世和, 孙晓文, 黄娟, 鄢璐
2008, 26(6): 42-44.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5
摘要:
从溶解氧角度出发,考察了曝气气水比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选取气水比为0、2、4、6、8、10、12七种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曝气可明显改善整个湿地的溶解氧水平及湿地的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效果。在气水比为6时,人工湿地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最大,COD去除率为85.6%,TP去除率为70.9%,TN去除率为83.1%,NH3-N去除率为84.2%,出水NO3--N浓度最低,为6.32 mg/L。
薏苡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公园厕所污水
李燕, 张建, 李伟江, 张成禄, 吴娟
2008, 26(6): 45-46.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6
摘要:
选取薏苡作为湿地植物构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该系统对公园厕所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薏苡长势良好,在水力负荷8 cm/d、水力停留时间1.5 d情况下,该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6.4%、53.3%、49.8%和73.0%;无植物空白对照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46.0%、50.1%、49.1%和68.1%。薏苡应用于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行,还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折板絮凝池内流场数值模拟和絮凝效果分析
张秉斌, 杨开明, 杨小林, 王华
2008, 26(6): 47-49.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7
摘要:
通过流体软件FLUENT对不同角度的折板絮凝池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折板絮凝池内液体流态,结合设计要求分析其絮凝效果,提出提高和改善絮凝效果的一些措施,以指导实际工程。
垃圾渗滤液预处理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桑义敏, 谷庆宝, 孙体昌, 李发生, 梁存珍, 陈英
2008, 26(6): 50-53.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8
摘要:
为了开发适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新型高效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PFMAS),以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从铁镁铝3种盐的配制浓度、3种元素的摩尔比、熟化时间、熟化温度、投药量等方面对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条件进行一系列优化研究。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PFMAS的最优配方制备条件为nFe(Ⅲ)∶nMg(Ⅱ)∶nAl(Ⅲ)=5∶0.35∶0.5、熟化温度为50℃、熟化时间为0.5 h,对垃圾渗滤液预处理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PFMAS是通过—OH基键合形成的具有长链晶形结构的无机高分子铁镁铝共聚物。
生化需氧量(BOD_5)测定接种菌剂的研究
崔建升, 王芳, 魏复盛
2008, 26(6): 54-56. doi: 10.13205/j.hjgc.200806019
摘要:
利用从市政污水中筛选的3株菌株制备成BOD5接种冻干粉剂,用于BOD5接种。实验确定了冻干粉接种菌剂最佳制备条件。以葡萄糖和谷氨酸配制的标准溶液(GGA)和实际废水为实验对象,完成了制得菌剂与传统接种液(土壤浸出液)及国外商业菌种Polyseed的性能对照。用接种菌剂接种测定GGA的测定结果均在180~230 mg/L,满足标准要求,接种菌剂、土壤浸出液和Polyseed的标准偏差分别为3.60、8.34、2.87 mg/L,测定实际废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8.5、33.26、.0 mg/L。
多沙河流COD监测方法评价及改进方法
何智娟, 肖翔群, 毛玉霞, 闫海富, 焦瑞峰
2008, 26(6): 57-60.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0
摘要:
在分析黄河泥沙特性及泥沙对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以往及现有COD监测方法对黄河水的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沙河流COD监测的改进方法。在该方法中,引入泥沙非降解COD值的概念,并用试验方法建立黄河下游泥沙非降解COD值的估算公式。多沙河流COD监测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较高,其测定结果基本能够客观地反映多沙水体受耗氧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MBBR工艺处理化工废水中试研究
楼洪海, 王琪, 胡大锵, 张世新
2008, 26(6): 61-62.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1
摘要:
根据某化工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预处理+A/O+MBBR工艺,在试验期间发现该工艺不但能够稳定去除COD,且能高效的去除凯氏氮,去除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并且对后段的MBBR工艺的填料进行了跟踪监测,未发生钙离子的沉积,因而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
连续流CSTR反应器中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及其特性
沈耀良, 李媛, 孙立柱
2008, 26(6): 63-66.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2
摘要:
采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对好氧污泥的颗粒化进行试验研究。以乙酸盐作为碳源、由营养和微量元素配制的人工配水作原水(COD=150~500 mg/L、pH=6~7)、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接种,在常温(25~30℃)条件下,经过20多天的运行,培养出外观为淡黄色、颗粒粒径为1~5 mm(平均为2~3 mm)的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化过程由EPS作用下的自絮凝、大量丝状菌的缠裹及细颗粒间的黏附结合等作用产生,经过絮凝核的形成、絮凝核的黏附、颗粒的形成和颗粒的成熟等几个阶段。反应器运行稳定高效,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82 h、COD有机负荷为4.24 kg/(m3.d)的条件下,COD、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85%~90%、90%和50%~70%。颗粒污泥具有极好的沉降性能,沉降速度达30~58 m/h。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试验
章北平, 李巍, 陆谢娟, 黄明清, 邰巍
2008, 26(6): 67-70.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3
摘要:
以某公司制浆中段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中段废水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以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重点研究了水解酸化和活性污泥段的处理参数和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水解酸化阶段在温度低于40℃,HRT为10 h时,废水中的COD的去除率在34%左右;后续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工艺参数,曝气时间为12 h,混合液中DO为4 mg/L,COD的去除率在80%左右,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得COD出水达到国家《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规定的排放标准。但当温度高于40℃的时候,整体工艺中段废水中的COD去除率仅为55%左右,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
高炉水冷却工艺的技术比较和经济分析
王苓, 陈继亮
2008, 26(6): 71-73.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4
摘要:
以2500 m3高炉为例,通过对不同循环水冷却工艺流程、特点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建议采用高炉各部分单独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工艺和蒸发式空冷器换热设备,这对钢铁厂节水节电,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交流
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比较与选择
廖传华, 周玲, 朱廷风, 黄振仁
2008, 26(6): 74-77.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5
摘要:
由于燃煤导致对空气的严重污染,必须控制SO2的排放。除了燃烧前脱硫和燃烧中脱硫,烟气脱硫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几种常规的烟气脱硫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便为实际选用提供指导。
ENS半干法除氟脱硫技术在烧结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常瑞卿, 宝文宏, 马志明
2008, 26(6): 78-81.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6
摘要:
ENS半干法除氟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烟气SO2分离技术,处理烟气中SO2体积分数为0.1%~5%,净化气SO2的含量可达到15×10-6左右。阐述了ENS半干法除氟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工艺流程、与湿法比较的优缺点,并提出了ENS半干法除氟脱硫技术在烧结机头烟气净化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生产运行的建议。
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
周涛, 刘少光, 吴进明, 陈成武, 徐玉松
2008, 26(6): 82-85.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7
摘要:
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很大。火电厂是NOX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如何有效脱除火电厂氮氧化物是目前环境保护体系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综述燃煤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介绍各种低NOX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特点。
干式排渣、正压气力输渣一体化系统在华能大连电厂中的设计与应用
陈慧雁, 高德顺, 邓放
2008, 26(6): 86-87.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8
摘要:
燃煤锅炉水力排渣,浪费水资源,且不能做为建筑材料使用,华能大连电厂采用干式风冷排渣、气力输渣改造,对照湿式排渣,阐述干式排渣、气力输渣一体化系统的特点、优势及运行后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已运行的此系统不但能使燃煤电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干渣还可再利用,实现了循环经济。
线路板废弃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新工艺
李海英, 谢逢春, 李春城, 蔡婷婷
2008, 26(6): 88-90. doi: 10.13205/j.hjgc.200806029
摘要:
实现线路板厂废弃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是有效的分离大量污泥中的各种金属成分。运用酸浸和氨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两次浸取过程,实现了污泥中的铜和其他金属组分的分离,分离效果好,分离过程简单,降低了分离成本,稳定了产品质量,同时又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了线路板废弃污泥资源化处理的工艺流程,并用试验考察了各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铜、铁回收率>95%,锡的回收率也在90%以上,且产品质量合格。工艺过程产生的固废及废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核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刘刚, 李淼, 俞汉青, 吴晓磊, 刘锦淮, 余增亮
2008, 26(6): 91-95. doi: 10.13205/j.hjgc.200806030
摘要:
核技术是治理环境污染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简要概述了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
MTBE环境行为研究
张胜寒, 贾利, 权宇珩
2008, 26(6): 96-99. doi: 10.13205/j.hjgc.200806031
摘要:
综合评估了MTBE的环境行为,对MTBE的污染源、污染途径进行分析。MTBE在土壤中的不吸附性和极高的水溶性,使其正在成为一种持久的蔓延性地下水污染物。MTBE的污染源有点源和非点源。人体对MTBE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大气途径和水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