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8卷  第4期

水污染治理
蜡染印花工艺废水处理设计及运行
李婧, 刘亮, 高冠道, 安晓红, 周蕾
2010, 28(4): 1-3.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1
摘要:
设计运行了整个蜡染印花废水处理工程,皂化脱蜡废水松香回收新工艺,即采用两步调pH法-周边自重力进水法,回收率可达98%以上;机械洗蜡废水分流后经双级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和处理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洗蜡废水经蜡回收后出水与其他废水混合后经初级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化(A/O工艺)-辐流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出水ρ(COD)均值约为130 mg/L,ρ(NH3-N)为3.36 mg/L,然后进入市政管网进行深度处理。
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调试运行
罗国强, 侯巧玲, 尉国红, 关云峰
2010, 28(4): 4-5.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2
摘要:
介绍了绩溪污水处理厂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的生物启动和调试运行,通过外加碳源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培养初期活性污泥增长缓慢的问题,但不是长期的运行方式。可以引入部分工业废水至生物处理系统,以提高进水有机底物浓度。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冲击负荷对系统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艺参数。
人工湿地+生态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王桂芳, 王大义, 章志元
2010, 28(4): 6-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3
摘要:
"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是一种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工艺简单的新生态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塘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去除N、P能力强,出水各污染指标均能达排放要求,证明该工艺是一种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新型工艺,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某有色金属企业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
边德军, 任庆凯, 田曦, 李广柱
2010, 28(4): 9-12.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4
摘要:
对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按特征因子的不同进行分质处理。其中,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三级氨氮吹脱、吸收工艺进行脱氨预处理;含砷酸性废水采用三段中和-铁盐混凝法预处理;经预处理废水混合后,采用石灰法分级沉淀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然后根据各单位对回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全部回用,污水零排放的目的。并且对污水中的氨、石膏、镍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为企业降低了运行成本,并且防止了二次污染。
BAF处理焦化尾水和钢厂杂排水的研究
刘剑平, 赵娜, 肖林, 徐焱
2010, 28(4): 13-17.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5
摘要:
结合4万m3/d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的调试实践,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焦化尾水和钢厂杂排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有一定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对SS的去除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的大小是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B/C是曝气生物滤池降解有机物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调试中实际操作情况确定:水反冲洗强度为5.83 L/(m2.s);气反冲洗强度为16 L/(m2.s);反冲洗周期为5 d,各反冲阶段时间分配:气洗时间为5 min,气水联合洗时间为3 min,水漂洗时间为5 min,反洗后,大约6 h出水恢复到反洗前的处理效果。
生物滤床对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水质的影响
王昶, 王智成, 刘楠, 贾青竹, 李桂菊
2010, 28(4): 18-21.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6
摘要:
构建了适合于家庭分散式小型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通过逐步在净化槽内添加好氧、厌氧生物滤床,测定了各区COD和氨氮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滤床对净化槽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槽各区生物滤床的加入,抗冲击性能逐步增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当各区都加入填料且运行稳定时,出水ρ(COD)和ρ(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7.8 mg/L和9.64 mg/L,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改性滤料在矿井水净化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王伟宁, 许光泉, 李佩全, 刘泽功
2010, 28(4): 22-24.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7
摘要:
采用高温加热法制备了涂铁石英砂和无烟煤联用的双层改性滤料,并通过过滤试验对比验证了其对矿井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过滤6 h出水浊度为0.3 NTU,ρ(COD)降为2.5 mg/L,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Fe、Mn的去除率分别达88.7%和66.7%,并通过反冲洗试验,确定了该滤料的反冲洗强度q=16 L/(m2.s)和过滤周期T=370 min。滤后水质可满足淡化除盐进水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产甲烷化反硝化系统中丙酸转化能力的研究
李鹏, 陈立伟, 蔡天明
2010, 28(4): 25-2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8
摘要:
厌氧丙酸积累造成的酸败问题一直是制约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立同时产甲烷反硝化功能的厌氧反应系统,来研究该系统对丙酸转化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时产甲烷化反硝化功能的厌氧反应器中加入10 mmol/L丙酸,该系统能够继续保持稳定运行,COD去除率可达95.5%左右,丙酸去除率达96%以上;而加入丙酸的对照组中,出水COD去除率下降到10%以下,对于丙酸几乎没有任何降解。同时,在实际的UASB厌氧"酸败"反应器中,以ρ(COD)/ρ(NO3-N)=12.5∶1投加硝酸盐能较快降低水中VFA的浓度,使反应器得到快速恢复。
基于RepastS平台的太湖水环境系统承载力研究
张道海, 杜建国
2010, 28(4): 29-32. doi: 10.13205/j.hjgc.201004009
摘要:
运用计算实验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构造太湖水环境系统承载力模型,通过研究水和人类的各主体行为得出太湖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特征,并通过人口、TP、TN、CODMn承载度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目前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用水污染尚需要重点治理。实验显示:通过系统参数的调整,将大大改善太湖现有水环境系统。
等离子工艺与H_2O_2联合处理酸性橙Ⅱ溶液的研究
刘亚纳, 司岸恒, 严建华
2010, 28(4): 33-36.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0
摘要:
对气液两相滑动弧等离子与H2O2联合处理酸性橙Ⅱ溶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可减少等离子放电时间,提高了降解效率。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酸性橙Ⅱ溶液,加入体积分数为0.48~0.96 mL/L的H2 O2(30%),循环降解2次的脱色率在92%以上。当加入过氧化氢的体积分数是1.92 mL/L时,循环降解1次脱色率为93.32%。而且降解后的溶液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脱色率进一步降低;且放置8 h时,降解率下降最明显。
蒸发浓缩-焚烧法处理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液方案设计
孔峰, 张晓叶, 程洁红
2010, 28(4): 37-3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1
摘要:
以蒸发浓缩-焚烧法处理化工厂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液,介绍了蒸发浓缩-焚烧法处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与运行经济成本。该技术可有效处理超高浓度有机废水,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研究
李翠, 刘慧
2010, 28(4): 39-41.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2
摘要:
采用絮凝的方法,对桐油制备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及絮凝剂用量、pH值、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甘油絮凝去除杂质的效果和甘油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铝絮凝剂,在絮凝剂用量为0.2%,pH值为6.0,搅拌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20℃的条件下去杂效果最好,甘油回收率为80.45%。
烟气污染治理
烧结机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本体设计与应用
王知明, 郑乐平, 刘幼林, 王成, 周华欣, 纪明发
2010, 28(4): 42-45.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3
摘要:
依据烧结烟气的特性,选用旋流板塔为脱硫吸收设备并对其结构进行设计。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设计的塔型具有脱硫效率高、液气比低、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应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硫的装置。
湿法脱硫中石灰石耗量的经济性分析
邢长城
2010, 28(4): 46-4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4
摘要:
石灰石耗量是烟气脱硫系统(FGD)性能试验中较为重要的测试项目,主要考核FGD中吸收剂的利用效率,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FGD的运行成本。主要介绍了钙硫比和石灰石耗量的测试方法,对运行中石灰石耗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盘电公司脱硫系统运行参数的分析比较,提出了降低石灰石耗量的可行性运行方案。
提高静电除尘器粉尘驱进速度方法研究
依成武, 曲文明, 马帅, 窦鹏, 王延民
2010, 28(4): 49-52.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5
摘要:
由Deutsch公式可知,尘粒驱进速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高低。从提高驱进速度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与驱进速度的关系,得出提高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方法,为设计合理、高效、节能的静电除尘器提供指导。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置工艺设计
暴雅娴, 饶汉东, 李德喜
2010, 28(4): 53-55.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6
摘要:
以某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为例,介绍8 t/d规模的高温蒸汽系统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流程以及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处理,并对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系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探讨。
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喷水调节阀的控制及选型
徐世利, 肖家荣
2010, 28(4): 56-57.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7
摘要:
喷水流量的控制对半干法脱硫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喷水调节阀的控制对吸收塔温度的影响,表明该阀流量特性选择的重要性,并提出喷水调节阀的选型及计算方法。
钙基CO_2吸收剂循环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乔春珍, 肖云汉, 王志明
2010, 28(4): 58-61.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8
摘要:
利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循环煅烧/碳酸化过程中,煅烧温度、煅烧气氛、碳酸化温度、压力等对钙基CO2吸收剂循环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影响钙基CO2吸收剂循环特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吸收剂的转化率明显下降,循环10次后,其基本都下降到20%左右;煅烧温度是影响吸收剂循环特性最重要的因素;煅烧气氛中存在CO2对吸收剂活性保持不利;吸收压力和温度也对吸收剂的循环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高的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有利于吸收剂转化。
碱渣吸收硫酸尾气工艺设计与研究
钟红梅, 杨卫国
2010, 28(4): 62-65. doi: 10.13205/j.hjgc.201004019
摘要:
探讨碱渣代替纯碱吸收硫酸尾气,其内容包括产品质量状况、产品方案、消耗成本、工艺控制条件、产品市场调研小结等;为有关厂家试验尝试提供了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指导;也为关注尾气吸收和亚硫酸氢钠产品的厂家和商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大中型卫生填埋场臭气治理探索与实践
郑丽婷, 吴选辉, 王志茹
2010, 28(4): 66-6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0
摘要:
填埋场臭气的治理一直是阻碍大中型卫生填埋场发展的难题,以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卫生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填埋场臭气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其在渗沥液臭气治理、填埋气臭气治理以及空间除臭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结果,这些对其他卫生填埋场的臭气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基于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的SCR处理系统
邱英杰, 贺文东
2010, 28(4): 69-72.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1
摘要:
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是柴油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核心。SCR处理系统是当前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之一,它能有效地去除柴油机排气中的NOx。将SCR处理系统与共轨柴油发动机结合并合理匹配,可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要求。
固废处理
陈垃圾沉降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顾蕾
2010, 28(4): 73-75.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2
摘要:
已填垃圾的沉降分析是正确评估填埋场服务年限和合理确定填埋厚度的重要依据,根据陈垃圾的形成机制、沉降模型、计算方法以及及有关参数,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填埋过程中的垃圾沉降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陈垃圾土的沉降特性。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库区分期设计实例
邱香贵
2010, 28(4): 76-7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3
摘要:
提出山谷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库区采取分期设计的原则,以福建省连城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说明填埋库区采取分期设计后能有效地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从而达到减少工程投资、加快工程进度、减少初期运行费用的目的。
太阳能干燥污泥的中试研究
刘敏, 张旭, 顾国维, 陈银广, 胡兰芳
2010, 28(4): 79-82.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4
摘要:
设计出一种以热水为干燥介质的整体式太阳能干燥的中试系统,主要研究不同厚度的剩余污泥在不同季节的干燥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湿污泥的含水率从88%降到40%需要6~14 d,w(VSS)/w(TSS)从79%降到69%;梅雨季节含水率从91%降到40%需要9~26 d,w(VSS)/w(TSS)从58%降到46%;春季含水率从88%降到40%需要7~17 d,w(VSS)/w(TSS)从79%降到57%;秋季含水率从88%降到40%需要7~19 d,w(VSS)/w(TSS)从53%降到49%。夏季时最不利干燥厚度为0.29 m,梅雨季节为0.53 m,春季为0.26 m,秋季为0.31 m;在此基础上,与常用的转盘式干燥器相比,这种太阳能干燥装置能收到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固废治理
钢铁企业含锌尘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分析评价
郭玉华, 张春霞, 樊波, 殷瑞钰
2010, 28(4): 83-87.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5
摘要:
通过分析锌元素进入钢铁制造流程的渠道,明确了钢铁企业含锌尘泥的来源与循环路径。根据含锌尘泥的循环途径,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外含锌尘泥的不同利用方式和工艺——改变循环路径、物理选矿法、火法工艺以及湿法工艺。本着钢铁工业与锌冶炼之间形成工业化生态链的思路,提出了钢铁企业含锌尘泥的处理原则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工程设计
王声东
2010, 28(4): 88-91.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6
摘要:
简要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工程设计,对采用燃气发电机组综合利用填埋气进行探讨,并分析沼气利用对填埋场节能和碳减排的作用。
监测与评价
次声信号产生机理与特性分析
刘俊民, 唐伟, 王晓明, 王海军, 唐恒专
2010, 28(4): 92-96.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7
摘要:
次声监测技术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的四种监测技术手段之一,用来监测大气层中的核爆炸。根据次声台站监测过程中经常需要分析处理的次声信号类别,着重介绍分析爆炸、火山喷发、地震等令人震撼的事件以及微气压、海浪等日常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激发次声波的机理及其信号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次声监测数据处理、去噪降噪、目标分类与识别等具有重要意义。
灰色层次分析法在脱硝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张彩庆, 胡文培
2010, 28(4): 97-99.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8
摘要:
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以灰色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选择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3种典型的烟气脱硝工艺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将3种脱硝技术按照优劣进行排序,进而为选择合适的脱硝装置提供参考依据,以减少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
水泥工业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研究
尹瑞雪, 潘峰, 仝纪龙
2010, 28(4): 100-101. doi: 10.13205/j.hjgc.201004029
摘要:
针对目前环评工作中确定水泥工业卫生防护距离的常见方法进行研究。比较行业标准、公式、模式这3种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提出确定水泥工业卫生防护距离的最优方案。目的是让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更科学合理,并且减少资源的浪费,在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职业接触限值合理性分析
张有贤, 苗东阳
2010, 28(4): 102-104. doi: 10.13205/j.hjgc.201004030
摘要: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选取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作为评级因子,运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计算出在其接触浓度限值下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风险指数,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职业接触限值的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GBZ2.1-2007中的苯、甲苯、硝基苯及二硝基甲苯的接触限值是不合理的,长期暴露于该浓度限值下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方法探讨
王栋成, 林国栋
2010, 28(4): 105-110. doi: 10.13205/j.hjgc.201004031
摘要: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有关规定,结合大气环评实践案例,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提出等级划分原则性技术要点,进一步探讨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在环评中的理解和执行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草甘膦农药泄漏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曹志刚
2010, 28(4): 111-114. doi: 10.13205/j.hjgc.201004032
摘要:
以草甘膦生产为例,在高斯扩散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衰减,推导出评估大气突发性事故危害区的定量估算公式。该公式使用条件与高斯扩散模型相同,通过与高斯模式的验证分析,结果精确,可用于直接求取任意浓度等值线的精确位置。结合事故发生的概率、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稳定度)、周围的人口密度、有毒有害物质的半致死浓度计算了风险值。草甘膦生产中,储罐泄漏甲醇风险值9.9×10-4人/a。
门头沟区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
安长生
2010, 28(4): 115-118. doi: 10.13205/j.hjgc.201004033
摘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门头沟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实现这一定位的重要途径。因此,了解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为此,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河流水质、水库水质以及河流底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河流现状水质较好,6个监测点中达到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有5个,Ⅱ类水体河长达105.5 km,占监测总河长的88.5%;而2004年对河流底质的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底质状况较好,5个监测断面有3个达到一级标准。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7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1993—2000年的监测资料的趋势分析表明,水体的总硬度和总氮出现上升趋势,溶解氧、总镉和挥发酚有下降趋势,其他评价项目变化趋势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