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4卷 第4期
2016, 34(4): 1-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1
摘要:
四溴双酚A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溴代阻燃剂,具有生物毒性,是最近十几年的热门研究污染物。对最近三年(2013—2015年)来四溴双酚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环境中分布、检测分析研究,毒性、毒理研究,降解、去除技术研究等3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新的发展方向。
四溴双酚A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溴代阻燃剂,具有生物毒性,是最近十几年的热门研究污染物。对最近三年(2013—2015年)来四溴双酚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环境中分布、检测分析研究,毒性、毒理研究,降解、去除技术研究等3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新的发展方向。
2016, 34(4): 6-1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2
摘要:
饮用水消毒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茶多酚作为绿色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及消毒持续性,无毒副作用。对茶多酚的抑菌机理进行系统的综述,介绍了茶多酚对菌体正常生理形态的改变、对细胞壁膜的破坏、对蛋白质合成和表达的阻碍以及对遗传物质的作用,并阐述了酚羟基与金属离子、蛋白质的络合作用,以及酯官能团、聚合度对儿茶素抑菌效能的影响,为茶多酚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饮用水消毒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茶多酚作为绿色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及消毒持续性,无毒副作用。对茶多酚的抑菌机理进行系统的综述,介绍了茶多酚对菌体正常生理形态的改变、对细胞壁膜的破坏、对蛋白质合成和表达的阻碍以及对遗传物质的作用,并阐述了酚羟基与金属离子、蛋白质的络合作用,以及酯官能团、聚合度对儿茶素抑菌效能的影响,为茶多酚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16, 34(4): 12-1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3
摘要:
通过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对清河流域屠宰行业产生污水的各指标浓度(BOD5、COD、NH3-N)进行统计,得出排放污水中各污染物指标的浓度值范围。通过OPMSE的仿真计算,得出排放污水经过BAT处理后,污染物浓度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在置信水平为99%时,屠宰行业的COD置信区间为(43.31,52.86),BOD5置信区间为(20.83,23.78),NH3-N置信区间为(6.83,8.13)。同时,依据仿真计算结果还得出,处理后污染物浓度的极小值和极大值,屠宰行业的最佳出水各指标浓度为ρ(COD)为17.34 mg/L,ρ(BOD5)为14.18 mg/L,ρ(NH3-N)为3.09 mg/L,最差出水各指标浓度为ρ(COD)为97.32 mg/L,ρ(BOD5)为39.66 mg/L,ρ(NH3-N)为13.29 mg/L。将仿真结果与现有排放标准对比,拟定屠宰行业的污染物直接排放限值为ρ(COD)为60 mg/L,ρ(BOD5)为25 mg/L,ρ(NH3-N)为10 mg/L。
通过文献查询及现场调研,对清河流域屠宰行业产生污水的各指标浓度(BOD5、COD、NH3-N)进行统计,得出排放污水中各污染物指标的浓度值范围。通过OPMSE的仿真计算,得出排放污水经过BAT处理后,污染物浓度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在置信水平为99%时,屠宰行业的COD置信区间为(43.31,52.86),BOD5置信区间为(20.83,23.78),NH3-N置信区间为(6.83,8.13)。同时,依据仿真计算结果还得出,处理后污染物浓度的极小值和极大值,屠宰行业的最佳出水各指标浓度为ρ(COD)为17.34 mg/L,ρ(BOD5)为14.18 mg/L,ρ(NH3-N)为3.09 mg/L,最差出水各指标浓度为ρ(COD)为97.32 mg/L,ρ(BOD5)为39.66 mg/L,ρ(NH3-N)为13.29 mg/L。将仿真结果与现有排放标准对比,拟定屠宰行业的污染物直接排放限值为ρ(COD)为60 mg/L,ρ(BOD5)为25 mg/L,ρ(NH3-N)为10 mg/L。
2016, 34(4): 16-1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4
摘要: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利用生物移动床(MBBR)处理模拟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检测反应器进出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性,确定MBBR挂膜条件及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启动期活性污泥产生的黏性膨胀对挂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调节ρ(C)∶ρ(N)∶ρ(P)=100∶5∶1,可以改善此现象;MBBR运行稳定后,进水ρ(COD)、ρ(NH+4-N)、ρ(TP)分别为400,35,7 mg/L时,在p H约为7、ρ(DO)为2~4 mg/L、HRT为3h的条件下,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85%、60%、70%。MBBR对农村面源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合于处理污水管网系统落后的地区和乡镇的面源污水。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利用生物移动床(MBBR)处理模拟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检测反应器进出水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性,确定MBBR挂膜条件及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启动期活性污泥产生的黏性膨胀对挂膜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调节ρ(C)∶ρ(N)∶ρ(P)=100∶5∶1,可以改善此现象;MBBR运行稳定后,进水ρ(COD)、ρ(NH+4-N)、ρ(TP)分别为400,35,7 mg/L时,在p H约为7、ρ(DO)为2~4 mg/L、HRT为3h的条件下,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85%、60%、70%。MBBR对农村面源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合于处理污水管网系统落后的地区和乡镇的面源污水。
2016, 34(4): 20-24.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5
摘要:
主要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采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并且以固定化小球对铬的去除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从失重率、传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小球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处理含低浓度铬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SRB小球的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二氧化硅2%,海藻酸钠0.2%,活性炭3%,菌液含量30%,饱和硼酸中氯化钙2%,交联时间24 h。固定化小球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 H为6,温度为30℃,初始铬离子浓度为1 mg/L,在250 min内小球表面的活性位点趋于饱和,此时Cr去除率为92%。
主要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采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并且以固定化小球对铬的去除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从失重率、传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小球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处理含低浓度铬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SRB小球的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二氧化硅2%,海藻酸钠0.2%,活性炭3%,菌液含量30%,饱和硼酸中氯化钙2%,交联时间24 h。固定化小球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 H为6,温度为30℃,初始铬离子浓度为1 mg/L,在250 min内小球表面的活性位点趋于饱和,此时Cr去除率为92%。
2016, 34(4): 25-28.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6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机理和性能,对经过SBR反应器富集驯化后的污泥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吸磷实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革兰氏染色及异染颗粒染色等方法,筛选得到N10、N17和N20 3株菌株;经过16S r DNA的测序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菌株均为气单胞菌属。绘制3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并进行厌氧/缺氧和厌氧/好氧静态实验,发现N10和N17菌株在两组实验中均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O2和硝酸盐均可作为电子受体;N20菌株仅在厌氧/缺氧实验中表现出脱氮除磷效果,仅可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为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机理和性能,对经过SBR反应器富集驯化后的污泥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吸磷实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实验、革兰氏染色及异染颗粒染色等方法,筛选得到N10、N17和N20 3株菌株;经过16S r DNA的测序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3株菌株均为气单胞菌属。绘制3株菌株的生长曲线,并进行厌氧/缺氧和厌氧/好氧静态实验,发现N10和N17菌株在两组实验中均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O2和硝酸盐均可作为电子受体;N20菌株仅在厌氧/缺氧实验中表现出脱氮除磷效果,仅可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2016, 34(4): 29-32.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7
摘要:
人工湿地具有能耗低、基建投资少、去污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新型技术。通过实地抽样调研重庆各区村镇污水处理站的人工湿地,分析得到5种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中COD、SS、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8%、58.4%、37%、26%、10%,污水处理效果较低,且发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行"、"重厂区轻管网"等问题。最后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方面究其原因,并提出推行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采用"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建议。
人工湿地具有能耗低、基建投资少、去污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新型技术。通过实地抽样调研重庆各区村镇污水处理站的人工湿地,分析得到5种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中COD、SS、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8%、58.4%、37%、26%、10%,污水处理效果较低,且发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行"、"重厂区轻管网"等问题。最后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方面究其原因,并提出推行村镇污水处理设施采用"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建议。
2016, 34(4): 33-36.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8
摘要:
湿法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中。在运行中会产生含有高盐和重金属的脱硫废水,目前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但该工艺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生量多、以及部分指标达标困难等缺点。而且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出水含盐量高,直接排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已有相关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分类、原理和研究应用现状。最后,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湿法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中。在运行中会产生含有高盐和重金属的脱硫废水,目前脱硫废水主要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但该工艺存在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生量多、以及部分指标达标困难等缺点。而且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出水含盐量高,直接排放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对已有相关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分类、原理和研究应用现状。最后,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016, 34(4): 37-4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9
摘要:
利用磁絮凝技术和磁场发生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污水净化器,以亥姆霍兹线圈为思路,提出5对圆形线圈组构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由1 n T到1 000μT磁感应强度的连续可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操作参数,研究了磁场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该净化器处理城市溢流污水,试验结果表明,磁种和磁场的加入可以提高净化器的净水效果。
利用磁絮凝技术和磁场发生原理,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污水净化器,以亥姆霍兹线圈为思路,提出5对圆形线圈组构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由1 n T到1 000μT磁感应强度的连续可调。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操作参数,研究了磁场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该净化器处理城市溢流污水,试验结果表明,磁种和磁场的加入可以提高净化器的净水效果。
2016, 34(4): 42-47.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0
摘要:
以三乙胺为氮源,HF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N掺杂(001)面锐钛矿TiO_2纳米片/还原氧化石墨烯(N-Ti O2/RGO)复合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TEM和Raman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掺N量和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n(N)∶n(Ti)为0.5,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为15 m L时,N-TiO)2/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催化剂用量为0.5 g/L,罗丹明B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紫外光催化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4.02%。
以三乙胺为氮源,HF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N掺杂(001)面锐钛矿TiO_2纳米片/还原氧化石墨烯(N-Ti O2/RGO)复合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TEM和Raman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掺N量和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n(N)∶n(Ti)为0.5,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为15 m L时,N-TiO)2/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催化剂用量为0.5 g/L,罗丹明B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紫外光催化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4.02%。
2016, 34(4): 48-53.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1
摘要:
为了改善河流水质,选择了一种新型生物绳填料净化受污染河水,考察了其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分析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生物绳过滤悬浮物质的效果较好,SS去除率可达90%;但COD和TP的去除率不高,分别为19.4%~34.4%和13.1%~18.5%;NH3-N和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2%~74.0%和46.2%~55.9%。环状纤维表面及其形成的空隙极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克隆文库中的第一大类群,占总克隆子的57.9%;表层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好,内层优势菌的富集状况较好。生物绳由外到内依次形成好氧-兼性-厌氧的动态环境,有利于生物脱氮的进行。
为了改善河流水质,选择了一种新型生物绳填料净化受污染河水,考察了其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分析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生物绳过滤悬浮物质的效果较好,SS去除率可达90%;但COD和TP的去除率不高,分别为19.4%~34.4%和13.1%~18.5%;NH3-N和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55.2%~74.0%和46.2%~55.9%。环状纤维表面及其形成的空隙极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克隆文库中的第一大类群,占总克隆子的57.9%;表层生物膜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较好,内层优势菌的富集状况较好。生物绳由外到内依次形成好氧-兼性-厌氧的动态环境,有利于生物脱氮的进行。
2016, 34(4): 54-5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2
摘要:
对典型给水厂铝污泥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构基团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静态试验对其吸附水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性能进行考察,确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模型及参数。分析表明:铝污泥中铝、铁、硅等元素含量较多,污泥本身以无定形的非晶体物质为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孔径处于介孔范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铝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铝羟基络合物(Al—OH)和Si—O—Si键。铝污泥对磷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可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铝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后并解吸至稳定的现象。
对典型给水厂铝污泥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构基团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静态试验对其吸附水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性能进行考察,确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模型及参数。分析表明:铝污泥中铝、铁、硅等元素含量较多,污泥本身以无定形的非晶体物质为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孔径处于介孔范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铝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铝羟基络合物(Al—OH)和Si—O—Si键。铝污泥对磷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可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铝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后并解吸至稳定的现象。
2016, 34(4): 60-63.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3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复合污染已经成为各类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环境污染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抗生素和重金属在环境中均具有持久性和毒性,且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长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期为今后探索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复合污染已经成为各类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环境污染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抗生素和重金属在环境中均具有持久性和毒性,且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长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期为今后探索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环境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6, 34(4): 64-67.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4
摘要:
从矿区中分离到一株抗镉较强的真菌,对其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菌株对多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镉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及对镉的吸附特性。经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命名为LLC4。菌株对Cd~(2+)的耐受浓度达268 mmol/L,对其他几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大小为:Zn~(2+)>Cu~(2+)>Mn~(2+)>Co~(2+);低浓度的Cd~(2+)对菌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d~(2+)会抑制其生长;该菌株在不同Cd~(2+)浓度中对Cd~(2+)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初始Cd~(2+)浓度为5 mmol/L时,最大的吸附率为100%,20 mmol/L时最大吸附量为12.19 mg/g。
从矿区中分离到一株抗镉较强的真菌,对其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菌株对多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镉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及对镉的吸附特性。经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命名为LLC4。菌株对Cd~(2+)的耐受浓度达268 mmol/L,对其他几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大小为:Zn~(2+)>Cu~(2+)>Mn~(2+)>Co~(2+);低浓度的Cd~(2+)对菌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Cd~(2+)会抑制其生长;该菌株在不同Cd~(2+)浓度中对Cd~(2+)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初始Cd~(2+)浓度为5 mmol/L时,最大的吸附率为100%,20 mmol/L时最大吸附量为12.19 mg/g。
2016, 34(4): 68-72.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5
摘要:
为研究气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产生的石油类污染,以西北某气田开发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了凝析油储罐破裂泄漏情景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及自然净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内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浓度小于标准值,地下水未超标但受到轻微污染;污染晕中心浓度随时间减小,污染场地及下游位置污染物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距离污染源越远的位置峰值浓度越小。
为研究气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产生的石油类污染,以西北某气田开发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源与污染途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了凝析油储罐破裂泄漏情景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及自然净化过程。结果表明:模拟期内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浓度小于标准值,地下水未超标但受到轻微污染;污染晕中心浓度随时间减小,污染场地及下游位置污染物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距离污染源越远的位置峰值浓度越小。
2016, 34(4): 73-7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6
摘要:
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PM_(1.0)、PM_(2.5)以及PM_(2.5)中的硝酸根(NO-3)、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硫酸根(SO2-4)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PM_(1.0)中干性成分(PM_(1.0)_DRY)和包含水分的PM_(1.0)(PM_(1.0)_WET)分别占PM_(2.5)的74.0%和81.4%,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利用锯齿型方法估算本地源和区域源对PM_(1.0)、PM_(1.0)~2.5、PM_(2.5)的贡献,得出区域源对PM_(1.0)的贡献为40.6%,明显高于对PM_(1.0)~2.5与PM_(2.5)贡献的32.3%和37.7%,因为PM_(1.0)直径小,在大气中存在时间较长、传输距离远。根据NO-3、WSOC、SO2-4与PM_(1.0)、PM_(1.0)~2.5的相关系数,推断NO-3、WSOC可能在PM_(1.0)生成,而SO2-4可能在PM_(1.0)~2.5中生成。
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PM_(1.0)、PM_(2.5)以及PM_(2.5)中的硝酸根(NO-3)、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硫酸根(SO2-4)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PM_(1.0)中干性成分(PM_(1.0)_DRY)和包含水分的PM_(1.0)(PM_(1.0)_WET)分别占PM_(2.5)的74.0%和81.4%,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利用锯齿型方法估算本地源和区域源对PM_(1.0)、PM_(1.0)~2.5、PM_(2.5)的贡献,得出区域源对PM_(1.0)的贡献为40.6%,明显高于对PM_(1.0)~2.5与PM_(2.5)贡献的32.3%和37.7%,因为PM_(1.0)直径小,在大气中存在时间较长、传输距离远。根据NO-3、WSOC、SO2-4与PM_(1.0)、PM_(1.0)~2.5的相关系数,推断NO-3、WSOC可能在PM_(1.0)生成,而SO2-4可能在PM_(1.0)~2.5中生成。
2016, 34(4): 80-8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7
摘要:
基于武汉市1990—2014年空气污染物(SO2,NOx/NO2,TSP/PM10)年均值浓度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和空间统计方法研究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研究发现武汉市近20年SO2浓度变化平稳且满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氮氧化物(NOx/NO2)浓度显著上升并超过标准限值,颗粒物(TSP/PM10)浓度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依然未达到标准限值。武汉市近10年SO2污染空间变化最明显,重污染区域由城区向郊区转移;NO2污染空间差异最显著,二环线内监测点NO2浓度一直高于二环线外且平均高9.2%,而二环线内监测点SO2、PM10浓度低于二环线外。
基于武汉市1990—2014年空气污染物(SO2,NOx/NO2,TSP/PM10)年均值浓度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和空间统计方法研究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研究发现武汉市近20年SO2浓度变化平稳且满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氮氧化物(NOx/NO2)浓度显著上升并超过标准限值,颗粒物(TSP/PM10)浓度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依然未达到标准限值。武汉市近10年SO2污染空间变化最明显,重污染区域由城区向郊区转移;NO2污染空间差异最显著,二环线内监测点NO2浓度一直高于二环线外且平均高9.2%,而二环线内监测点SO2、PM10浓度低于二环线外。
2016, 34(4): 86-90.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8
摘要:
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对处于四川盆地内的中等城市绵阳市主城区富乐山、市人大、三水厂、高新区4个点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PM10和PM2.5污染程度城西工业区最高,市中心其次,森林公园最低。季节变化PM10和PM2.5污染程度为:春季<秋季<冬季。1天内PM10和PM2.5小时均值呈双峰分布。PM10和PM2.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73x-2.9869,回归分析相关性系数为0.94。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7,变化范围为0.27~0.93。
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对处于四川盆地内的中等城市绵阳市主城区富乐山、市人大、三水厂、高新区4个点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PM10和PM2.5污染程度城西工业区最高,市中心其次,森林公园最低。季节变化PM10和PM2.5污染程度为:春季<秋季<冬季。1天内PM10和PM2.5小时均值呈双峰分布。PM10和PM2.5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73x-2.9869,回归分析相关性系数为0.94。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7,变化范围为0.27~0.93。
2016, 34(4): 91-94.
doi: 10.13205/j.hjgc.201604019
摘要:
于2012年5月11日至5月15日同时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大气环境监测对照点都江堰灵岩寺大气PM2.5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PM2.5的总体质量浓度大于灵岩寺,且各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也均大于灵岩寺。两站点PM2.5中OC/EC均大于2,有2次有机碳的存在;中心城区WSOC和TN日均浓度大于灵岩寺,同时发现中心城区TN日变化趋势与灵岩寺一致,WSOC变化不明显;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浓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区SO2-4/NO-3值比灵岩寺小,说明成都市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排放源。
于2012年5月11日至5月15日同时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大气环境监测对照点都江堰灵岩寺大气PM2.5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PM2.5的总体质量浓度大于灵岩寺,且各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也均大于灵岩寺。两站点PM2.5中OC/EC均大于2,有2次有机碳的存在;中心城区WSOC和TN日均浓度大于灵岩寺,同时发现中心城区TN日变化趋势与灵岩寺一致,WSOC变化不明显;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浓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区SO2-4/NO-3值比灵岩寺小,说明成都市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排放源。
2016, 34(4): 95-9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0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排放到大气中,逐渐增加的VOCs已成为当今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净化VOCs具有易操作、维护方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VOCs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原理是将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无害或者低害的物质,而微生物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生物滤池、生物滴滤、生物洗涤3种净化工艺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将3种反应器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论述了该技术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排放到大气中,逐渐增加的VOCs已成为当今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净化VOCs具有易操作、维护方便、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VOCs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原理是将有机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无害或者低害的物质,而微生物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生物滤池、生物滴滤、生物洗涤3种净化工艺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将3种反应器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论述了该技术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6, 34(4): 100-104.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1
摘要:
针对松木屑的热解以及产物的等离子体重整进行研究。热解温度分别为400,500,600,700,800℃时,在加热30 min的条件下,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CH4和CO2,热解气的总生成量的摩尔分数由46.11%(400℃)增至80.12%(800℃)。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重整结果显示,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CH4和CO2的转化率以及H2/CO的摩尔比都呈现增长趋势,控制等离子体重整条件有助于获得高品位能源。
针对松木屑的热解以及产物的等离子体重整进行研究。热解温度分别为400,500,600,700,800℃时,在加热30 min的条件下,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CH4和CO2,热解气的总生成量的摩尔分数由46.11%(400℃)增至80.12%(800℃)。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重整结果显示,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CH4和CO2的转化率以及H2/CO的摩尔比都呈现增长趋势,控制等离子体重整条件有助于获得高品位能源。
2016, 34(4): 105-10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2
摘要:
利用在线高分辨率仪器对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SO2-4、NO-3和NH+4(SNA)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3浓度在夜间较高,下午较低;SO2-4浓度在后半夜至早晨较低,从上午至前半夜整体呈上升趋势;NH+4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在整个白天时段较低,夜间时段较高。硫氧化率(SOR)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氮氧化率(NOR)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014年整体ρ(NO-3)/ρ(SO2-4)比值明显高于2013年,表明北京市的排放源中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的贡献明显增大。
利用在线高分辨率仪器对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SO2-4、NO-3和NH+4(SNA)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3浓度在夜间较高,下午较低;SO2-4浓度在后半夜至早晨较低,从上午至前半夜整体呈上升趋势;NH+4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在整个白天时段较低,夜间时段较高。硫氧化率(SOR)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氮氧化率(NOR)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014年整体ρ(NO-3)/ρ(SO2-4)比值明显高于2013年,表明北京市的排放源中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的贡献明显增大。
2016, 34(4): 110-11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3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对城市污泥低温预处理(75℃,60 min)后,研究厌氧消化对城市污泥中PAHs的降解及其在污泥固液相中的分配。结果表明:预处理前后,厌氧消化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19.18%、25.24%,对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16.14%、23.98%,可见预处理有利于PAHs的降解率提高。预处理后污泥液相中PAHs的含量增加,并使EPS向液相释放,导致液相中TOC含量显著增加。厌氧消化过程中,液相中菲、苯并芘含量与TOC含量呈正相关。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对城市污泥低温预处理(75℃,60 min)后,研究厌氧消化对城市污泥中PAHs的降解及其在污泥固液相中的分配。结果表明:预处理前后,厌氧消化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19.18%、25.24%,对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16.14%、23.98%,可见预处理有利于PAHs的降解率提高。预处理后污泥液相中PAHs的含量增加,并使EPS向液相释放,导致液相中TOC含量显著增加。厌氧消化过程中,液相中菲、苯并芘含量与TOC含量呈正相关。
2016, 34(4): 116-12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4
摘要:
对近年来废泥建材化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陈述、分析、总结和展望。发现淤泥、污泥、工业渣泥能够制造出性能优异的陶粒、砖、水泥;废泥生产建筑材料要按照性能测试分析、掺料掺量确定、工艺及参数确定、室内试验、中试试验、投入生产的顺序依次进行;废泥烧结建材时重金属在烧结后活性可能增强,添加水玻璃后可降低其活性;利用海港航道疏浚海淤泥烧结砖或陶粒除盐技术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技术可供参考;未来应研究废泥生产建材技术的环境影响及相应补救措施,启动和推进标准、工法的编制,加强技术和产业鼓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管技术的规范化运营。
对近年来废泥建材化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陈述、分析、总结和展望。发现淤泥、污泥、工业渣泥能够制造出性能优异的陶粒、砖、水泥;废泥生产建筑材料要按照性能测试分析、掺料掺量确定、工艺及参数确定、室内试验、中试试验、投入生产的顺序依次进行;废泥烧结建材时重金属在烧结后活性可能增强,添加水玻璃后可降低其活性;利用海港航道疏浚海淤泥烧结砖或陶粒除盐技术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技术可供参考;未来应研究废泥生产建材技术的环境影响及相应补救措施,启动和推进标准、工法的编制,加强技术和产业鼓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管技术的规范化运营。
2016, 34(4): 122-126.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5
摘要:
通过医疗垃圾焚烧飞灰电渗析实验,比较了去离子水及助剂柠檬酸铵(0.25 mol/L)/氨水(1.25%)、葡萄糖酸钠的添加对重金属移除的影响,并比较了电渗析处理前后重金属形态的改变。结果表明:2种助剂的添加明显提高了重金属的移除率,且柠檬酸铵/氨水的效果优于葡萄糖酸钠;以柠檬酸铵/氨水作为助剂时,Pb、Zn、Cd、Cu、Cr 5种重金属的移除率分别达到11.1%、42.3%、56.7%、38.7%、7.5%;除了Cu外,Pb、Zn、Cd和Cr等4种重金属大都以负价态向阴极侧迁移;在葡萄糖酸钠为助剂时,5种重金属的大部分则均迁移到阳极侧;在去离子水及柠檬酸铵/氨水、葡萄糖酸钠等助剂作用下,飞灰中Cl的移除率均达到97%左右;电渗析几乎全部移除了飞灰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同时部分碳酸盐态重金属被移除,残灰中重金属的铁锰氧化态、有机络合态或残余态的比例明显升高。
通过医疗垃圾焚烧飞灰电渗析实验,比较了去离子水及助剂柠檬酸铵(0.25 mol/L)/氨水(1.25%)、葡萄糖酸钠的添加对重金属移除的影响,并比较了电渗析处理前后重金属形态的改变。结果表明:2种助剂的添加明显提高了重金属的移除率,且柠檬酸铵/氨水的效果优于葡萄糖酸钠;以柠檬酸铵/氨水作为助剂时,Pb、Zn、Cd、Cu、Cr 5种重金属的移除率分别达到11.1%、42.3%、56.7%、38.7%、7.5%;除了Cu外,Pb、Zn、Cd和Cr等4种重金属大都以负价态向阴极侧迁移;在葡萄糖酸钠为助剂时,5种重金属的大部分则均迁移到阳极侧;在去离子水及柠檬酸铵/氨水、葡萄糖酸钠等助剂作用下,飞灰中Cl的移除率均达到97%左右;电渗析几乎全部移除了飞灰中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同时部分碳酸盐态重金属被移除,残灰中重金属的铁锰氧化态、有机络合态或残余态的比例明显升高。
2016, 34(4): 127-13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6
摘要:
为研究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对H2S和NH3排放的影响,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玉米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组翻堆频率不同的处理(每周2次,2周1次,2周1次和不翻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翻堆频率的变化对H2S的排放影响不大,对NH3的排放有显著的影响,翻堆频率过高会增加NH3的累积排放量,翻堆频率过低虽然能降低NH3的累积排放量,但会影响到堆肥产物的腐熟。综合厨余垃圾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2S和NH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毒性检验,在实验条件下,翻堆频率设为每周1次在堆料腐熟的基础上对H2S和NH3减排效果最好。
为研究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翻堆频率对H2S和NH3排放的影响,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玉米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组翻堆频率不同的处理(每周2次,2周1次,2周1次和不翻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翻堆频率的变化对H2S的排放影响不大,对NH3的排放有显著的影响,翻堆频率过高会增加NH3的累积排放量,翻堆频率过低虽然能降低NH3的累积排放量,但会影响到堆肥产物的腐熟。综合厨余垃圾堆肥的无害化指标、H2S和NH3的排放以及最终堆肥产品的毒性检验,在实验条件下,翻堆频率设为每周1次在堆料腐熟的基础上对H2S和NH3减排效果最好。
2016, 34(4): 132-137.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7
摘要:
监测广州市61条道路、21栋建筑物的噪声,分析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和近4年的变化规律。2014年昼、夜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71.5,70.5 d B,各类道路昼、夜噪声均值大小顺序均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通过标准差分析得到昼夜噪声污染级顺序与此相反。分析了近4年道路昼夜等效声级均值维持在71,70 d B附近的原因。2014年建筑物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65.6,64 d B,夜间最大声级均值为78.9 d B。
监测广州市61条道路、21栋建筑物的噪声,分析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现状和近4年的变化规律。2014年昼、夜交通噪声均值分别为71.5,70.5 d B,各类道路昼、夜噪声均值大小顺序均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通过标准差分析得到昼夜噪声污染级顺序与此相反。分析了近4年道路昼夜等效声级均值维持在71,70 d B附近的原因。2014年建筑物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65.6,64 d B,夜间最大声级均值为78.9 d B。
2016, 34(4): 138-14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8
摘要:
为保证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等标准气体量值比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称量法制备的标准气体与具有美国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进行量值比对,量值的一致性通过En值法判定。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温室气体标准样品与美国NIST、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温室气体标准样品量值准确,能够满足我国量值溯源的要求。
为保证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溯源性,对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氟氯烃化合物等标准气体量值比对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称量法制备的标准气体与具有美国NIST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进行量值比对,量值的一致性通过En值法判定。结果显示:研究制备的温室气体标准样品与美国NIST、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气体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温室气体标准样品量值准确,能够满足我国量值溯源的要求。
2016, 34(4): 142-14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29
摘要:
随着建设宜居城市的热潮,景观河的建设倍受关注,传统河流自然性评价仅注重河流的生态环境,不能完全代表其适宜性。因此,以徒骇河聊城市陈口桥南至徒骇河大桥段为例,在自然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适宜性评价,依据地貌、生态和水文三方面特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河流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该河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个别河段的适宜性让人堪忧。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研究河段的景观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并为中小城市郊区景观河流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随着建设宜居城市的热潮,景观河的建设倍受关注,传统河流自然性评价仅注重河流的生态环境,不能完全代表其适宜性。因此,以徒骇河聊城市陈口桥南至徒骇河大桥段为例,在自然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适宜性评价,依据地貌、生态和水文三方面特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河流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该河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个别河段的适宜性让人堪忧。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研究河段的景观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并为中小城市郊区景观河流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2016, 34(4): 146-150.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0
摘要:
对东平湖36个不同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o、Cr、Cu、Mn、Ni、Pb、Sr、V、Zn等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东部湖区明显高于西部湖区。采用富集系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东平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东部湖区沉积物中存在Cu、Ni、Pb、Zn污染,其中Cu元素污染风险高于其他元素,污染程度呈自湖东部向湖西部逐渐减少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7.8%,主要载荷因子为Ni、Cr、V、Zn、Co、Pb和Cu,反映了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4.0%,主要支配Mn和Sr的载荷,反映了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工业废水排放、煤和石油的燃烧、废弃物燃烧和农业种植等人为因素是造成东湖区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
对东平湖36个不同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o、Cr、Cu、Mn、Ni、Pb、Sr、V、Zn等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东部湖区明显高于西部湖区。采用富集系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东平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东部湖区沉积物中存在Cu、Ni、Pb、Zn污染,其中Cu元素污染风险高于其他元素,污染程度呈自湖东部向湖西部逐渐减少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7.8%,主要载荷因子为Ni、Cr、V、Zn、Co、Pb和Cu,反映了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4.0%,主要支配Mn和Sr的载荷,反映了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工业废水排放、煤和石油的燃烧、废弃物燃烧和农业种植等人为因素是造成东湖区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
2016, 34(4): 151-15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1
摘要:
通过调查德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采取79组地下水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选取其中10个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以MATLAB为计算平台,对德阳市平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区内Ⅰ类水样占总数的22.8%;Ⅱ类占38.0%;Ⅲ类占22.8%;Ⅳ类占2.5%;Ⅴ类占13.9%,地下水水质以中等偏好为主,结合综合指数法对比分析表明模糊数学评价法更加综合合理。区内地下水污染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加强,污染较严重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和城市周边区域。导致区内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Fe、Mn、总硬度、三氮等指标。
通过调查德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采取79组地下水水样并进行水质分析,选取其中10个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以MATLAB为计算平台,对德阳市平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区内Ⅰ类水样占总数的22.8%;Ⅱ类占38.0%;Ⅲ类占22.8%;Ⅳ类占2.5%;Ⅴ类占13.9%,地下水水质以中等偏好为主,结合综合指数法对比分析表明模糊数学评价法更加综合合理。区内地下水污染趋势由西向东逐渐加强,污染较严重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和城市周边区域。导致区内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Fe、Mn、总硬度、三氮等指标。
2016, 34(4): 156-160.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2
摘要:
为了识别城市化对郑州市水系结构产生的影响,采用变化度方法对郑州市水系结构的主要结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水系结构整体变化度V0为1.705,变化程度达到变异状态。研究成果建议: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不仅要生态治理,扩充水源资源和拓宽水面,而且要借着水系建设之机,进行郑州市生态水系结构的重塑。
为了识别城市化对郑州市水系结构产生的影响,采用变化度方法对郑州市水系结构的主要结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水系结构整体变化度V0为1.705,变化程度达到变异状态。研究成果建议: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不仅要生态治理,扩充水源资源和拓宽水面,而且要借着水系建设之机,进行郑州市生态水系结构的重塑。
2016, 34(4): 166-171.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4
摘要: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PEMS),对混合动力轿车及传统汽油轿车进行城市典型道路工况下的排放测试试验,对比分析试验车辆速度和比功率区间下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动力轿车CO、HC和NOx排放速率及其排放因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车速低于20 km/h时,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尾气排放为零;低于50 km/h时,发动机排气温度过低,三元催化器不工作,排放速率及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车速达到50~55 km/h后,三元催化器开始工作,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传统车与混动动力车的3种污染物的排放速率随VSP的变化规律相似;混合动力轿车CO、HC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相比传统汽油轿车有明显的优势,分别为传统汽油车的23.3%、2.92%和66.9%。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PEMS),对混合动力轿车及传统汽油轿车进行城市典型道路工况下的排放测试试验,对比分析试验车辆速度和比功率区间下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动力轿车CO、HC和NOx排放速率及其排放因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车速低于20 km/h时,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尾气排放为零;低于50 km/h时,发动机排气温度过低,三元催化器不工作,排放速率及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车速达到50~55 km/h后,三元催化器开始工作,污染物浓度急剧下降;传统车与混动动力车的3种污染物的排放速率随VSP的变化规律相似;混合动力轿车CO、HC和NOx的平均排放因子相比传统汽油轿车有明显的优势,分别为传统汽油车的23.3%、2.92%和66.9%。
2016, 34(4): 172-176.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5
摘要:
为研究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弹性脱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和弹性脱钩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近年来呈"N"形上升趋势,尚未到达拐点;产业节能和产业减排弹性脱钩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研究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弹性脱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和弹性脱钩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近年来呈"N"形上升趋势,尚未到达拐点;产业节能和产业减排弹性脱钩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6, 34(4): 161-16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3
摘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解海南建筑业碳排放情况,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93—2013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2020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建筑技术条件下,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距2020年国家40%的减排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最后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对建筑业降低碳排放提出建议。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解海南建筑业碳排放情况,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93—2013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2020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建筑技术条件下,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距2020年国家40%的减排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最后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对建筑业降低碳排放提出建议。
2016, 34(4): 177-180.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6
摘要:
实验通过设计3组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比研究了普通电动法Exp-1、电解质(Na NO3)调节强化电动法Exp-2以及移动阳极结合强化电动法Exp-3对稀土金属镧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48 h电动修复,Exp-2和Exp-3均能有效酸化土壤(分别控制p H在3和2以下),促进La的解吸和形态转化,实验结束时土壤中La的去除率分别为55.2%和66.2%,然而普通电动法Exp-1没有明显修复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La的去除过程为由其他形态先转化至可交换态F1,La以F1形态在电迁移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酸性环境是金属La形态转化的前提条件,而电场驱动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主要的转化动力。
实验通过设计3组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比研究了普通电动法Exp-1、电解质(Na NO3)调节强化电动法Exp-2以及移动阳极结合强化电动法Exp-3对稀土金属镧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48 h电动修复,Exp-2和Exp-3均能有效酸化土壤(分别控制p H在3和2以下),促进La的解吸和形态转化,实验结束时土壤中La的去除率分别为55.2%和66.2%,然而普通电动法Exp-1没有明显修复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La的去除过程为由其他形态先转化至可交换态F1,La以F1形态在电迁移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酸性环境是金属La形态转化的前提条件,而电场驱动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主要的转化动力。
2016, 34(4): 181-185.
doi: 10.13205/j.hjgc.201604037
摘要:
采用超声波联合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烷基聚葡糖苷(APG1214)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固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等对柴油去除效果的影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4g/L,液固比为20∶1,超声波功率为500 W,在25℃下超声15 min,使用APG1214去除柴油效果优于LAS,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柴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8%、88.1%及90.5%。
采用超声波联合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烷基聚葡糖苷(APG1214)修复柴油污染土壤。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液固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等对柴油去除效果的影响。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4g/L,液固比为20∶1,超声波功率为500 W,在25℃下超声15 min,使用APG1214去除柴油效果优于LAS,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柴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8%、88.1%及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