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4卷  第9期

水污染防治
包气带土壤对农村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的去除特性模拟研究
李志龙, 苑广耀, 岳波, 弓晓峰, 禾海玲, 宴卓逸, 黄启飞
2016, 34(9): 1-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1
摘要:
选取我国5种较常见的土壤类型进行动态模拟柱实验,采用添加微生物抑制剂Hg Cl2(15 mg/L)的方式,模拟垃圾渗滤液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气带介质中的主要自然衰减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比分析垃圾渗滤液经过不同类型土壤包气带后COD、NH3-N、重金属离子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衰减过程中,不同土壤对垃圾渗滤液各污染指标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添加微生物抑制剂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有一定影响,对NH3-N的去除无影响;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对地下环境的污染主要集中于包气带土壤中。
混凝沉淀-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冷轧镀锡废水
马小雪, 王琳玲, 薛改凤, 孙正排, 陈静, 濮文虹, 但锦锋, 陆晓华
2016, 34(9): 5-8.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2
摘要:
为了解决含有高浓度锡离子、苯酚磺酸和苯酚等污染物的冷轧镀锡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研究建立了混凝沉淀与微波诱导Cu Ox/Si CT-H2O2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联合工艺。研究表明:混凝沉淀可完全去除冷轧镀锡废水中的锡离子;微波催化氧化技术对废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苯酚磺酸和苯酚的去除率均超过95%,微波辐射15 min,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96%和98%。同时,以碳化硅管为基材的Cu Ox/Si CT催化剂在微波体系中呈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并可实现多次循环使用。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降解2-萘磺酸
贾冬梅, 万立之, 姚海波, 李长海
2016, 34(9): 9-12.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3
摘要:
近几年来,基于SO-4·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逐渐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产生SO-4·对水溶液中2-萘磺酸开展了降解研究。考察了零价铁投加量、过硫酸钠浓度、温度、p H值、腐殖酸、富里酸、硫酸盐及2-萘磺酸初始浓度对2-萘磺酸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酸性或中性环境下有利于2-萘磺酸的降解;零价铁投加量为0.1 g/L、过硫酸钠浓度为3.0 mmol/L时,2-萘磺酸的降解率高达96.8%;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存在有利于2-萘磺酸降解,硫酸钠的存在会抑制2-萘磺酸降解。研究表明:采用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技术去除水溶液中2-萘磺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寒地区氨氮降解菌诱变筛选及降解能力的研究
王虹, 王婧, 华珍, 王博, 李格, 刘刚
2016, 34(9): 13-16.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4
摘要:
应用紫外诱变技术,将1株从湟水河北川河段水源中分离得到的氨氮降解菌,置于5℃下胁迫培养,筛选出1株氨氮降解率较高的诱变菌YB-6,同时将其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氨氮处理,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通过对诱变菌的接种量、反应时间和p H单因素试验的研究,确定了试验菌株在水样中氨氮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紫外诱变的最佳处理时间为30 s,在5℃条件下,诱变菌株YB-6对生活污水的氨氮降解率达到50%以上,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并确定了试验菌株YB-6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15%,反应时间为60 h,p H为10.0,在5℃下,对生活污水的氨氮降解率达到68.62%。
纳米颗粒在水环境中的团聚行为和毒性效应研究
杨艺, 张焕祯, 刘俊峰
2016, 34(9): 17-21.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5
摘要: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颗粒以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产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会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造成表面结构的改变,从而对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因此,纳米颗粒带来的健康风险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概述纳米颗粒的来源及性质,列举了几类应用较广的纳米颗粒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颗粒在水环境中团聚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归纳了毒性效应及其检测技术,并探讨了纳米颗粒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
不同碳源加强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
李桂荣, 李倩, 曹莎莎, 苏俊萍, 范若晨
2016, 34(9): 22-2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6
摘要:
以人工配制的模拟城市污水为试验用水,采用76L的A~2/O反应器,以甲醇、乙酸钠和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分别作为唯一碳源,研究了进水碳源类型对脱氮除磷和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为碳源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97.04%;以乙酸钠为碳源时NH+4-N的去除率最高为99.5%,TP的去除率最高为95.91%;以酸化液为碳源时TN的去除率最高为70.18%。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对脱氮除磷的影响效果不及甲醇和乙酸钠,但是以酸化液作为碳源不仅成本较低,还可实现废物资源化。综合考虑酸化液作为碳源最佳。
设计配置对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军, 董彩丽, 朱良盼, 李治阳
2016, 34(9): 26-30.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7
摘要:
生物滞留是一种常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不同机理去除径流中的各种污染物。设施面积、消能池设置、表面覆盖物的合理设计可降低外界的不利影响;内部斜坡与多元结构可优化设施性能,介质层的改良填料和较长深度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配置适宜植物可提高环境耐受能力与污染物去除效果,引入多样植物可提高设施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发挥动植物相互作用,提高设施的稳定性与整体性能。
水体中硼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杨跃伞, 钟鹭斌, 吴仁香, 谢建达, 郑煜铭
2016, 34(9): 31-3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8
摘要:
硼是人体与动、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然而,当水中硼浓度超过最大允许值,将对人体和部分动、植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硼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常规水处理方法对硼的去除效果较差。论述了各种水处理除硼方法,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液液萃取、纳滤、反渗透、正渗透、膜蒸馏、组合工艺和其他方法;分析了各种除硼方法的分离过程、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等;展望了水处理除硼方法发展趋势,认为开发出能在中性p H条件下快速高效除硼的膜,以及具有高硼吸附量、易再生和回收硼的特效硼吸附剂是除硼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微滤-反渗透深度处理高盐度农药废水
周梓杨, 颜幼平, 冯霞, 许仕岸, 叶子玮, 王金水
2016, 34(9): 35-3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09
摘要:
采用微滤+反渗透双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农药废水,通过均匀试验考察进水温度、操作压力、回收率和p H等因素对无机盐去除率的影响,建立回归方程,对最佳控制参数进行快速寻优,并在优化工况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操作压力>进水水温>回收率>p H;最佳控制参数:操作压力为577 k Pa,进水温度为20℃,p H值为6~9,回收率为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使废水的ρ(COD)降至29.1 mg/L以下,去除率达80.2%,ρ(NH3-N)降至4.7 mg/L以下,去除率达69.4%,脱盐率、Cl-去除率、SO2-4去除率分别达97.7%,97.6%、97.8%,浊度基本完全去除,出水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低频超声耦合臭氧氧化降解水中双酚A及响应面优化研究
李海杰
2016, 34(9): 40-4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0
摘要:
采用低频超声(20k Hz)强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双酚A(BPA),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臭氧浓度、超声功率和溶液p H值等因素下US、O3以及US/O3体系对BPA的降解效率,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了影响因子作用排序,确定了运行调控策略。结果表明:O3对BPA具有较好的降解效率,低频超声则难以有效降解BPA,US对O3的强化程度随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US在酸性条件和低臭氧浓度时,可显著提高臭氧体系对BPA的降解效率;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US/O3的影响因子作用大小排序为:p H>臭氧浓度>超声功率,其中臭氧浓度与超声功率的相互作用较大。
除铊硫酸盐还原菌固定化的优化和表征
张鸿郭, 李猛, 罗海玲, 黄奕生, 张键业, 周子倩, 王伟彤, 陈永亨, 陈迪云
2016, 34(9): 46-50.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1
摘要:
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铊废水的能力和失重率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最佳比例,并通过研究溶胀度和处理能力来评估该材料的性能。研究发现固定化SRB的最佳包埋比例为:聚乙烯醇为6%,二氧化硅为3%,海藻酸钠为0.5%,活性炭为2%,菌液含量为35%,饱和硼酸中氯化钙为2%。固定化SRB对KCl和Fe Cl3溶液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未包埋细菌空白小球相比,固定化SRB对含铊废水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最大处理量能达到207.35 mg/g。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固定化SRB表面和内部布满密集的微孔,对含铊废水处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AA-OO法处理焦化酚氰污水的操作实践及优化
林晓博, 林宪喜, 刘新瑶
2016, 34(9): 51-5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2
摘要:
焦化酚氰污水因其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于生物降解,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处理废水之一。以山东钢铁集团济南焦化厂为例,介绍了酚氰污水来源及AA-OO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投产之初,因在工艺、操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多次硝化菌受抑制现象,该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及剖析,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优化结束后,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指标达到炼焦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运行成本也有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成功经验值得焦化同行的借鉴。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功能分析
王俊岭, 魏江涛, 张雅君, 冯萃敏, 许萍, 李俊奇
2016, 34(9): 56-60.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3
摘要:
研究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低影响开发技术(LID)对场地开发前后自然水文状态的复原原理,分析了LID技术的主要功能,即在场地控制中采用源头处理或者分散处理的技术,从而达到增加雨水的蒸发量、渗透量,削减洪峰流量与径流量,延长峰现时间及同时净化雨水等目标。对LID的6项功能列清单,提出了功能列表并分析了功能多边形。对LID技术功能的分析,有助于了解LID的主要功能及LID的本质目标,为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太湖西岸水体污染物时空分布及解析
于东升, 袁宏林, 王倩, 陈双
2016, 34(9): 61-6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4
摘要: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解析2015年太湖西岸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按污染程度将全年聚类为时段I(12月、1—3月)、时段II(11月、4—5月)和时段III(6—10月)3类;根据11项水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75.49%的结果;时段I、时段II和时段III水质污染状况依次降低,空间上总体呈现出太湖西岸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NH3-N、TN、Chl-a和SD是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大气污染防治
西安咸阳高速公路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王珊, 魏俊涛, 高山, 庞菲菲
2016, 34(9): 66-6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5
摘要:
利用西安咸阳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网2013年8月—2015年4月共21个月的交通气象实时观测资料,对西安咸阳高速路段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城收费站、渭河大桥北站能见度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双谷型分布;机场收费站能见度呈多峰型波动变化。3站能见度平均值按照逐渐靠近机场的顺序依次下降。对3站而言,14:00时大气能见度最好;能见度最低值出现的时刻因站而异。对3站而言,能见度与气温均呈明显的U型二次多项式相关;与相对湿度呈多项式型负相关;与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项式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受到机场较强的人为交通源排放影响,随着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离的缩短,3站能见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之间的相关性依次递减。
钢铁行业袋式除尘用滤料孔径与微细粉尘捕集特性关系研究
聂雪丽, 李清, 沈恒根
2016, 34(9): 70-7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6
摘要:
选用钢铁行业袋式除尘用滤料,采用泡点法进行孔径及孔径分布测试,并进行了除尘滤料冷静态过滤性能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到:针刺滤料平均孔径为22.22~26.83μm,孔径分散程度较高;覆膜针刺过滤材料平均孔径仅为1.0μm左右,孔径分布较为集中;针刺滤料的孔径会影响到其透气性,透气性随着最大孔径的增加而增加;针刺滤料孔径及孔径分布对过滤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孔径越大,孔径分布分散程度越高,过滤效率越低,过滤阻力越小;过滤风速为1.0 m/min时覆膜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达到80%左右,约为普通针刺毡滤料的2~4倍,阻力约为普通针刺毡滤料的14~32倍。
从道路设计角度改善交通空气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彭小红, 邱兆文
2016, 34(9): 76-7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7
摘要:
道路交通是重要大气污染源之一,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其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影响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机动车排放、扩散状况和受体分布。道路设计能够从道路线形、道路设施及配置等方面影响到机动车运行排放水平并改变污染物扩散,从而影响到公众的污染物暴露水平。从道路线形、地形位置、路边设施(声屏障、树木绿化)等方面综述了道路设计要素对路边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表明了从量化道路设计指标角度改善交通空气质量的可行性;在美国道路建设和环境符合性方面的政策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道路建设总流程中环境考虑要素,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道路设计导则提供参考。
NO/SO_2臭氧协同氧化与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张波, 常景彩, 王翔
2016, 34(9): 80-83.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8
摘要:
为研究燃煤烟气中NO/SO_2协同高效脱除方法,某热电厂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O3对烟气中NO、SO_2的选择性氧化规律以及脱硫浆液、半干法循环脱硫灰对氧化产物的吸收效能。结果表明:烟气中NO、SO_2同时存在时,烟气中的O3优先氧化NO,当O3过量30%时,SO_2氧化率可达到42%;实际湿法脱硫循环浆液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近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仅为42%;含水量1)最大吸收率仅为30%,且吸收剂在218s后即丧失脱除效能;含水量为15%的半干法脱硫灰对混合烟气中SO_2吸收率达到100%,对NOx(x>1)最大吸收率为75%,吸收剂脱除效果良好且具备长时间稳定脱除效果。
粤东北地区秋季PM_(2.5)组分模拟与来源分析
沈劲, 汪宇, 潘月云, 钟流举, 谢敏, 谢智, 叶斯琪, 陈多宏
2016, 34(9): 84-88. doi: 10.13205/j.hjgc.201609019
摘要:
珠三角是广东省传统的空气污染区,但随着全省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发现粤东北地区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通过对梅州PM_(2.5)浓度及组分的模拟与分析,发现秋季粤东北部PM_(2.5)中硫酸盐占比达17%,而铵盐与硝酸盐分别占7%和4%。元素碳(EC)占PM_(2.5)质量浓度的4%,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占13%,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比仅为2%,而其他物种则占了53%。梅州的二次污染并不严重,各组分占PM_(2.5)质量分数日际波动不明显。秋季粤东北PM_(2.5)主要由本地排放贡献,大部分时候本地排放贡献大于80%,广东省其他城市的贡献接近0,而外省的贡献一般低于20%,个别时候可接近30%,要减轻粤东北部的污染应主要以控制本地一次细颗粒物的排放为主。
西安市某地下停车场细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
梁俊宁, 王浩, 高敏, 王珊
2016, 34(9): 89-9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0
摘要:
为了解地下停车场细颗粒物分布特征,通过连续监测西安市某地下停车场不同位置细颗粒物小时浓度并采集PM2.5和PM10样品,计算各测点PM2.5和PM10日均浓度。同时对停车场出入口每小时的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停车场进出车辆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工作日上班高峰期07:00—09:00出口车辆较多,17:00—21:00入口车辆较多,休息日出口峰值出现在09:00—12:00,入口高峰期出现在19:00—23:00,其余时段进出车辆较少。各测点PM2.5小时浓度值在0.004~0.477 mg/m3,平均为0.082 mg/m3,日平均浓度在0.043~0.090 mg/m3,平均为0.057 mg/m3,PM10日均值浓度为0.083~0.348 g/m3,平均为0.189 mg/m3。停车场出入口细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颗粒物浓度在出入口和车流经过频繁的点位较高且细颗粒物所占比重较小(50%)。
固废处理与处置
纸类和塑料类生活垃圾共热解交互作用的热重研究
林雪彬, 杨刚, 王飞, 何宏舟, 池勇, 严建华
2016, 34(9): 95-9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1
摘要:
采用热重实验方法对纸张和不同塑料共热解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纸巾和不同种类塑料共热解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与线性加权实验结果相比,偏离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VC>PP>PS>HDPE>LDPE>塑胶。其中,纸巾/PVC的偏离高达58.4%;纸巾和LDPE、HDPE,以及塑胶的交互作用则可以忽略不计。纸巾/PVC、纸巾/PP、纸巾/PS共热解的交互作用分别发生在纸巾、PP、PS的热解阶段,这3种组分相应的热解特征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需要修正。
不同粒径钨尾砂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研究
黄尧, 程钊, 汤庆子, 吴代赦
2016, 34(9): 100-10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2
摘要:
以江西省赣南地区牛孜石、画眉坳、西华山钨矿尾砂库为研究对象,采集钨尾砂样品3份,使用标准筛将其细分为7个粒径等级(450μm)。以BCR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进行形态提取,ICP-OES测定不同粒径钨尾砂颗粒物中Cr、Mn、Cu、Zn、Cd、As、Pb、Ni重金属各形态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尾砂中重金属的含量差异明显,Cu、Zn元素在粒径>380μm的颗粒物中含量较高,Cr、Cd、Pb、Ni、Mn元素则在粒径<25μm的颗粒物中有着很高的含量,特别是Pb,该粒径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任何粒径区间。重金属形态随尾砂粒径分布表明:不同矿区同一粒径的尾砂各形态重金属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但相同的是,粒径大于450μm的颗粒物中Cu、Zn可交换态形式所占比例较高,而粒径小于25μm的极细颗粒物中,可溶态的Ni含量很高,需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遏制可能发生的污染。
非均相高效催化剂在餐厨废油转化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胡朝华, 张蕾, 张又弛, 万顺刚
2016, 34(9): 105-10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3
摘要:
近年来,非均相催化剂在酯化和转酯化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备受关注。综述了固体碱、固体酸、固定化酶等非均相高效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新型非均相催化剂在餐厨废油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应用前景。
高压挤压技术预处理分离城市混合生活垃圾的研究
周颖君, 邓云盼, 胡洋, 杨波, 陈思伍
2016, 34(9): 110-113.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4
摘要:
采用自主设计的高压挤压小试装置,将城市混合生活垃圾分为干、湿两种组分。分析其性质表明:在20 MPa和40 MPa挤压压力下,干组分含水率低于30%,热值从2 778 k J/kg分别提升至14 503,11 659 k J/kg。湿组分性质与混合垃圾中的厨余组分相近,易腐成分含量高,可采用厌氧消化处理回收生物质能。采用高压挤压技术作为预处理手段,垃圾能源最大可回收量达5 340 k J/kg,相对直接焚烧提高近90%。高压挤压技术作为预处理手段,可有效提升城市混合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能源回收效率。
稳定剂增强的土壤原位覆盖抑制河流底泥氮磷释放研究
夏蕾, 刘国, 陈春梅, 张雯, 曾燚
2016, 34(9): 114-118.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5
摘要:
采用添加稳定剂的方式增强土壤覆盖对氮磷营养盐的抑制效果。以河流黑臭底泥为试验对象,通过底泥培养试验研究了无覆盖层、土壤覆盖、土壤+H2O2覆盖和土壤+KMn O4覆盖对底泥氮磷释放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覆盖组相比,3种材料覆盖都可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KMn O4的添加会促进含氮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中三价铁含量,H2O2会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对于氮释放的抑制效果顺序为土壤+H2O2组>土壤组>土壤+KMn O4组,对于磷释放的抑制效果顺序为土壤+KMn O4组>土壤+H2O2组>土壤组。从抑制氮磷释放效果和环保角度综合考虑,土壤+过氧化氢是最佳的覆盖材料。
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研究与应用
段妮娜, 董滨, 戴翎翎, 戴晓虎
2016, 34(9): 119-12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6
摘要:
高含固厌氧消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重点方向,是当前形势下中国实现固废资源高效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系统介绍了有机固体废弃物高含固厌氧消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物料的分类和特征、主要的工艺形式及优缺点,并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高含固厌氧消化在中国国内的应用现状,对中国高含固厌氧消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监测与评价
徐州市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单爱琴, 张威, 周洪英
2016, 34(9): 125-12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7
摘要:
为了解徐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采集了65种城市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r、Ni、Cu、Zn、Cd、Pb等6种重金属的元素含量与富集特征。结果发现除绿地区Cr以外,3个区域的6种重金属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3个功能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等5种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呈现居民区>交通区>绿地区的趋势;经口摄入和呼吸吸入的健康风险大于皮肤接触;居民区Cr的健康风险为2.21,需要进行土壤治理;当空气铅含量为0.38μg/m3时,3个区域0~7岁儿童血铅浓度在10.0~17.0μg/L。
水中亚硝酸根的现场测定及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的应用
边超, 蔡五田, 刘金巍, 蔡月梅, 张涛, 孟志鑫
2016, 34(9): 130-133.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8
摘要:
以对氨基苯磺酸为重氮组分,α-萘胺为显色剂,采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建立了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在0.010~0.200 mg/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n=5)为90.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0.54%~1.27%,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不同位置环境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污染程度。该方法测试成本低,操作简便、快捷,尤其适用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评价及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分析等领域。
基于RS和双尺度网格法的辽源市矿区环境质量评价
周旋, 刘艳中, 陈勇, 安志宏, 张祚
2016, 34(9): 134-13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29
摘要:
科学合理地开展矿区环境质量评价,能高效指导矿区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根据辽源市矿区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矿区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矿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rc GIS为操作平台,选用双尺度网格法开展了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与分级,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研究区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将遥感与双尺度网格法相结合既能快速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提高评价的效率,也能在保证评价结果精度的同时,减少评价工作量。研究表明:辽源市矿区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中"的区域集中在开采规模大、造成地质灾害严重且靠近人口密集区的煤矿和金矿开采范围内,应在管理上加强环境监管,治理上加快复垦进度,方向上探索治理新思路。
我国淘汰高排放车辆政策评估——以北京为例
肖翠翠, 冯相昭
2016, 34(9): 140-143.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0
摘要:
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是移动源污染防控的关键,研究对北京市淘汰高排放车辆政策的效果和效率进行了评估,结论如下:一是政策效率不高,政策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环境治理体系仍需优化;二是机动车污染治理没有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无法保证政策的成本有效性。建议对淘汰高污染车辆政策进行改进,在保证政策成本有效的基础上优化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
基于MODIS的乌梁素海“黄苔”监测预警系统
张丽华, 徐锟, 包玉海, 李继军, 于长水
2016, 34(9): 144-147.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1
摘要:
乌梁素海暴发的"黄苔"对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黄苔"进行监测预警对于改善湖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物联网的4层设计内涵思想为指导,构建了基于MODIS数据的乌梁素海"黄苔"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黄苔"监测预警平台的信息化与系统化。经验证,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基本达到了业务需要的精度。
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最优环境策略的博弈
刘体劲, 吴迪
2016, 34(9): 148-151.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而在政府环境监管的背景下,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在环保效果实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关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得出三方的平衡状态。最后针对如何实现政府高效监管和企业最优环境策略,向博弈三方共同努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基于随机前沿的天津市碳排放效率分析
余敦涌, 张雪花
2016, 34(9): 152-15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3
摘要: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的方法,从土地、资本和劳动中提取城市化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R&D经费投入强度、环保投资指数、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7个相对量指标作为投入要素,将单位碳排GDP产出作为产出要素,计算和分析了我国30个省域2006年和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天津市在全部样本的碳效率水平。结果显示:天津市碳排放效率分别居于30个省域的第5位和第3位,属于碳排放效率高的省域。
土壤修复
硫酸/硫酸钠复合淋洗剂对铬渣的淋洗效果研究
徐丰冰, 刘娜, 柳建设, 刘焕联, 陈太聪
2016, 34(9): 155-159.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4
摘要:
以湖南长沙某铬盐厂铬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方法研究了硫酸-硫酸钠复合淋洗剂对铬渣污染场地Cr的淋洗效果,探讨了淋洗剂浓度、液固比和淋洗时间等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以及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硫酸钠、柠檬酸、草酸、Na2-EDTA、硫酸、柠檬酸-柠檬酸三钠以及盐酸-氯化钠作为淋洗剂对总铬和六价铬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硫酸钠复合淋洗剂在浓度为0.4 mol/L,液固比为20∶1,反应时间为6 h,常温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佳淋洗效果,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效率分别为70.35%和71.56%;另外,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该复合淋洗剂有效减少了铬渣中弱酸可提取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r的百分比,使得残渣态Cr的百分比增加,从而降低了Cr的活性,达到修复目的。淋洗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淋洗剂相比,硫酸-硫酸钠淋洗效果最好,其中的氢离子能与Cr~(3+)进行离子交换,而硫酸根能够有效地将钙与六价铬分离,对此高钙铬渣的处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化学氧化耦合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师帅, 李芸邑, 刘阳生
2016, 34(9): 160-165.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5
摘要:
有机污染物严重危害着我国土壤环境。探讨了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相关参数的变化特性,并探究了电动力修复耦合化学氧化工艺及表面活性剂辅助等多种措施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辅助反应可帮助提高有机污染物溶解性与迁移性能,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采用KMn O4氧化耦合电动力工艺修复受污染高岭土时有着最佳的修复效率,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可达70%。
不同修复材料对铅锌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含量的影响
黄雷, 张时伟, 任重, 许闯, 龚亚龙, 刘登彪, 林晓燕
2016, 34(9): 166-170.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6
摘要:
采矿业产生的大量尾砂作为典型的污染源,其含有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在雨水浸淋下会直接或间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尾砂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技术,以湖南郴州某废弃矿区的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生石灰、还原铁粉、过磷酸钙等廉价修复材料,对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就其含量变化所体现的时间效应及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还原铁粉对尾砂的修复作用最好,其次是过磷酸钙。还原铁粉使得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9.91%,56.53%,75.81%,35.78%;过磷酸钙使得尾砂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8.85%,44.27%,44.27%,39.23%,可为尾砂中重金属稳定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李社锋, 王文坦, 邵雁, 陶玲, 郭华军, 徐秀英, 宋自新
2016, 34(9): 171-174. doi: 10.13205/j.hjgc.201609037
摘要:
过硫酸盐具有强氧化性、易溶于水、较稳定、易运输等特点,活化后的过硫酸盐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SO-4·,适用于氧化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在污染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处理等环境污染修复治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光、热、过渡金属离子、强碱以及强氧化剂等不同条件下活化过硫酸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就活化方式的选择与有机物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其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