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1卷 第7期
2023, 41(7): 1-7,13.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1
摘要:
厌氧消化是污泥资源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不同处理模式下污泥的能源回收和碳排放情况存在差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核算准则,从碳减排的角度比较了4条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路线的能源回收与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污泥传统厌氧消化(R1)、污泥热水解(90℃/170℃)-厌氧消化(R2)、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R3)和污泥热水解(170℃)-餐厨垃圾共消化(R4)4种不同情境下的甲烷产量顺序为R1 < R290℃ < R2170℃ < R3 < R4,净碳...
厌氧消化是污泥资源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不同处理模式下污泥的能源回收和碳排放情况存在差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核算准则,从碳减排的角度比较了4条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路线的能源回收与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污泥传统厌氧消化(R1)、污泥热水解(90℃/170℃)-厌氧消化(R2)、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R3)和污泥热水解(170℃)-餐厨垃圾共消化(R4)4种不同情境下的甲烷产量顺序为R1 < R290℃ < R2170℃ < R3 < R4,净碳...
2023, 41(7): 8-13.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2
摘要: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项目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CO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CO2泄漏事故判断指标pCO2/DO值(海水中CO2与DO分压之比)的适用性以及地震对CO2海下注入工程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在海洋碳封存项目中增加CO2泄漏事故...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项目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CO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CO2泄漏事故判断指标pCO2/DO值(海水中CO2与DO分压之比)的适用性以及地震对CO2海下注入工程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在海洋碳封存项目中增加CO2泄漏事故...
2023, 41(7): 14-2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3
摘要:
化粪池作为一种关键的初级污水处理设置单元,其因厌氧反应产生的大量甲烷(CH4)及部分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使其成为污水系统碳排放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许多研究都在因此呼吁逐步取缔化粪池,但鲜见深入且全面探讨化粪池的温室效应的研究。综述分析表明:化粪池产生的CH4及N2O均存在较大时空变异性,且N2O实际排放情况仍待进一步考证;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视角来看,日常维护清掏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取缔化粪池后对后续系统在碳排放方面产生的潜在影响仍值得深入探析。就具体温室气体排放能力而言,由于国内外化...
化粪池作为一种关键的初级污水处理设置单元,其因厌氧反应产生的大量甲烷(CH4)及部分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使其成为污水系统碳排放中的重要一环。目前许多研究都在因此呼吁逐步取缔化粪池,但鲜见深入且全面探讨化粪池的温室效应的研究。综述分析表明:化粪池产生的CH4及N2O均存在较大时空变异性,且N2O实际排放情况仍待进一步考证;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视角来看,日常维护清掏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取缔化粪池后对后续系统在碳排放方面产生的潜在影响仍值得深入探析。就具体温室气体排放能力而言,由于国内外化...
2023, 41(7): 22-29.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4
摘要:
基于2000—2020年数据,利用IPCC法对珠三角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然后运用STIRPAT模型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7个维度,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珠三角碳排放影响因素,并依据广东省发展目标提出8种预测方案。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对2021—2035年不同政策方案下的珠三角碳排放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1)既定政策情形下,珠三角2030年可实现碳达峰;2)一定的政策干预可以减少碳排放,但若政府放松管理,将无法实现碳达峰;3)实行单一减排政策情景下,碳达峰时间集中于2025—2030年;4)多种...
基于2000—2020年数据,利用IPCC法对珠三角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然后运用STIRPAT模型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7个维度,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珠三角碳排放影响因素,并依据广东省发展目标提出8种预测方案。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对2021—2035年不同政策方案下的珠三角碳排放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1)既定政策情形下,珠三角2030年可实现碳达峰;2)一定的政策干预可以减少碳排放,但若政府放松管理,将无法实现碳达峰;3)实行单一减排政策情景下,碳达峰时间集中于2025—2030年;4)多种...
2023, 41(7): 30-36,6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5
摘要:
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行业之一。为了揭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的碳排放与常规水泥生产进行对比,并对水泥行业碳减排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和煤炭消耗组成的煅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52.37%~62.84%。各工艺类型水泥生产排放的CO2量顺序为常规水泥生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分别为883.65,772.67,656.30,609.79...
水泥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行业之一。为了揭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别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的碳排放与常规水泥生产进行对比,并对水泥行业碳减排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和煤炭消耗组成的煅烧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52.37%~62.84%。各工艺类型水泥生产排放的CO2量顺序为常规水泥生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分别为883.65,772.67,656.30,609.79...
2023, 41(7): 37-44.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6
摘要:
我国厨余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其资源化处理成为固废处理的重点。为探究当前主要使用的几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回收方式的碳排放与能源使用情况,采用IPCC与相关文献中推荐的核算方式对污水共处理、厌氧消化、焚烧与堆肥4种处理方式的碳补偿和能源回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的碳补偿潜力分别为-56.9,4-88.6,44.2,222.0 kg CO2/t FW。能源回收潜力分别为-116.0,-215.0,58.9,61.0 kW·h/t FW。而根据敏感性分析可知:除技术层面影响外,共处理和厌氧消化方...
我国厨余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其资源化处理成为固废处理的重点。为探究当前主要使用的几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回收方式的碳排放与能源使用情况,采用IPCC与相关文献中推荐的核算方式对污水共处理、厌氧消化、焚烧与堆肥4种处理方式的碳补偿和能源回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的碳补偿潜力分别为-56.9,4-88.6,44.2,222.0 kg CO2/t FW。能源回收潜力分别为-116.0,-215.0,58.9,61.0 kW·h/t FW。而根据敏感性分析可知:除技术层面影响外,共处理和厌氧消化方...
2023, 41(7): 45-52.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7
摘要:
建筑业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的近1/3,减碳潜力巨大。针对建筑废弃拆除阶段碳排放及碳补偿评价问题,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界定建筑废弃拆除阶段计算边界,将其划分为建筑拆除、废弃物运输和废弃物处置阶段,碳补偿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阶段,并建立碳排放及碳补偿计算模型。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建筑废弃物处置阶段,约占总碳排放的75%。建筑废弃物二次循环利用,可有效降低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总量的31.01%,具有良好的减碳效果。随着建筑废弃物二次回收利用率增大,建筑废弃物处置阶段的碳排放线性减少,建筑材...
建筑业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的近1/3,减碳潜力巨大。针对建筑废弃拆除阶段碳排放及碳补偿评价问题,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界定建筑废弃拆除阶段计算边界,将其划分为建筑拆除、废弃物运输和废弃物处置阶段,碳补偿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阶段,并建立碳排放及碳补偿计算模型。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建筑废弃物处置阶段,约占总碳排放的75%。建筑废弃物二次循环利用,可有效降低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总量的31.01%,具有良好的减碳效果。随着建筑废弃物二次回收利用率增大,建筑废弃物处置阶段的碳排放线性减少,建筑材...
2023, 41(7): 53-6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8
摘要:
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是地铁建设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为科学量化地铁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的碳排放强度及减碳潜力,基于LCA方法构建了地铁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以深圳地铁13号线某隧道区间为例,梳理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工艺和系统,厘清了渣土现场资源化利用的管理路径,量化了渣土利用与处置的碳排放强度及减碳潜力。结果表明:案例中渣土资源化利用减碳总量约为4243.13 t CO2e;制备1 m3再生免烧砖可带来239.26 kg CO2e减碳效益,填埋1 m3渣土约产生89.42 ...
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是地铁建设领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为科学量化地铁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的碳排放强度及减碳潜力,基于LCA方法构建了地铁盾构渣土利用与处置碳排放评价方法,以深圳地铁13号线某隧道区间为例,梳理了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工艺和系统,厘清了渣土现场资源化利用的管理路径,量化了渣土利用与处置的碳排放强度及减碳潜力。结果表明:案例中渣土资源化利用减碳总量约为4243.13 t CO2e;制备1 m3再生免烧砖可带来239.26 kg CO2e减碳效益,填埋1 m3渣土约产生89.42 ...
2023, 41(7): 61-68,8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09
摘要:
基于排放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甘肃省三大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直接CO2排放量,描述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预测2021—2030年甘肃省CO2排放量。构建甘肃省CO2排放影响因素的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定量探究了各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随机森林进一步识别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耗直接CO2排放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占比在70%以上,是主要的CO2排放源;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为2×10-4,相...
基于排放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甘肃省三大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直接CO2排放量,描述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预测2021—2030年甘肃省CO2排放量。构建甘肃省CO2排放影响因素的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定量探究了各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随机森林进一步识别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耗直接CO2排放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占比在70%以上,是主要的CO2排放源;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为2×10-4,相...
2023, 41(7): 69-7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0
摘要:
选取华中地区常见的4种植物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lorum)、狐尾草(Alopecurus pratensis L.)、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水培实验研究了4种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4种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中的TN、TP、Cd和Pb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不同植物组合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经过30 d修复后,各...
选取华中地区常见的4种植物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lorum)、狐尾草(Alopecurus pratensis L.)、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和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水培实验研究了4种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4种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梯度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中的TN、TP、Cd和Pb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不同植物组合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经过30 d修复后,各...
2023, 41(7): 76-8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1
摘要:
通过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MIL-100(Fe)/PEO,利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TG-DSC技术,对杂化泡沫表面结构形态与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吸附实验分析了杂化泡沫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利用循环再生稳定性实验研究了杂化泡沫分离再生稳定性。结果表明:MIL-100(Fe)/PEO杂化泡沫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丰富的多孔结构,且保留了MIL-100(Fe)自身的特性;MIL-100(Fe)/PEO投加量为30 mg,吸...
通过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MIL-100(Fe)/PEO,利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TG-DSC技术,对杂化泡沫表面结构形态与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吸附实验分析了杂化泡沫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利用循环再生稳定性实验研究了杂化泡沫分离再生稳定性。结果表明:MIL-100(Fe)/PEO杂化泡沫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丰富的多孔结构,且保留了MIL-100(Fe)自身的特性;MIL-100(Fe)/PEO投加量为30 mg,吸...
2023, 41(7): 86-93,10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2
摘要:
铁基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化过硫酸盐的性能,且价廉易得,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现阶段研究铁基催化剂多为粉末材料,存在易团聚、回收困难等问题,制约其实际应用。以醋酸纤维素(CA)为载体,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微球催化剂(CA-Fe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以CA-Fe微球为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S)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考察初始TCH浓度、CA-F...
铁基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化过硫酸盐的性能,且价廉易得,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现阶段研究铁基催化剂多为粉末材料,存在易团聚、回收困难等问题,制约其实际应用。以醋酸纤维素(CA)为载体,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微球催化剂(CA-Fe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以CA-Fe微球为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PS)降解盐酸四环素(TCH)废水,考察初始TCH浓度、CA-F...
2023, 41(7): 94-10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3
摘要:
从好氧污泥中筛选出了1株可高效降解菲的菌株。首先探究了该菌株以不同碳源为共基质时对菲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以80 mg/L苯酚为共基质有效促进了30 mg/L菲的快速降解,菲降解率高达95.35%,与不加苯酚的非共代谢组相比,增加了20.33%,同时苯酚得以充分矿化;进一步从细胞生理响应和相关酶活性表达方面分析了该菌株以苯酚为共基质下的共代谢强化作用机制,发现共代谢体系下生物量明显增加,微生物活性显著提升,从而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和多糖的大量分泌以及细胞膜表面官能团的改变;相比于非共...
从好氧污泥中筛选出了1株可高效降解菲的菌株。首先探究了该菌株以不同碳源为共基质时对菲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以80 mg/L苯酚为共基质有效促进了30 mg/L菲的快速降解,菲降解率高达95.35%,与不加苯酚的非共代谢组相比,增加了20.33%,同时苯酚得以充分矿化;进一步从细胞生理响应和相关酶活性表达方面分析了该菌株以苯酚为共基质下的共代谢强化作用机制,发现共代谢体系下生物量明显增加,微生物活性显著提升,从而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和多糖的大量分泌以及细胞膜表面官能团的改变;相比于非共...
2023, 41(7): 102-108.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4
摘要:
数值模拟技术在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该技术通常应用于修复设计阶段,但该阶段获取的模型参数准确性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使修复效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实际修复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结合地下水污染修复实例,考虑对流、弥散、吸附等地块特征因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模拟,以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多个监测井的水位、水质监测数据作为模型参数修正,分析随着地下水修复过程的开展,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调整抽出-处理方案,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实...
数值模拟技术在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该技术通常应用于修复设计阶段,但该阶段获取的模型参数准确性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使修复效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实际修复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结合地下水污染修复实例,考虑对流、弥散、吸附等地块特征因素,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模拟,以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多个监测井的水位、水质监测数据作为模型参数修正,分析随着地下水修复过程的开展,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调整抽出-处理方案,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实...
2023, 41(7): 109-11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5
摘要:
为探索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运动的影响,以常见运动方式(直线游泳型、曲线游泳型与综合运动型)的微型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COD浓度对平均线速度($\bar V$)、平均角速度($\bar W$)和平均曲线速度($\bar V$C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D浓度升高,曲线游泳型、运动速度较快的凹扁前口虫(Frontonia depressa)的平均角速度增加了87.7%,曲线游泳型、运动速度非常快的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平均角速度增加了49.1%,2种曲线游泳型微型动...
为探索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运动的影响,以常见运动方式(直线游泳型、曲线游泳型与综合运动型)的微型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COD浓度对平均线速度($\bar V$)、平均角速度($\bar W$)和平均曲线速度($\bar V$C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D浓度升高,曲线游泳型、运动速度较快的凹扁前口虫(Frontonia depressa)的平均角速度增加了87.7%,曲线游泳型、运动速度非常快的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平均角速度增加了49.1%,2种曲线游泳型微型动...
2023, 41(7): 116-123,25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6
摘要:
针对Fe/C催化剂在催化过硫酸盐领域存在制备原料多、成本高、过程复杂等问题,以价廉环保的柠檬酸铁为原料,采用高温碳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700,800,900,1000℃)下制备了4种Fe/C催化剂。通过SEM、EDS、BET、XRD、XPS对其进行表征,并将4种Fe/C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磺胺嘧啶(SDZ)。初步筛选后,以800℃下所得催化剂Fe/C-800作为目标催化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活化PDS降解SDZ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5 g/L的Fe/C-800...
针对Fe/C催化剂在催化过硫酸盐领域存在制备原料多、成本高、过程复杂等问题,以价廉环保的柠檬酸铁为原料,采用高温碳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700,800,900,1000℃)下制备了4种Fe/C催化剂。通过SEM、EDS、BET、XRD、XPS对其进行表征,并将4种Fe/C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磺胺嘧啶(SDZ)。初步筛选后,以800℃下所得催化剂Fe/C-800作为目标催化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活化PDS降解SDZ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05 g/L的Fe/C-800...
2023, 41(7): 124-13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7
摘要:
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旋喷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复合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影响半径试验确定了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经过室内小试研究了氧化药剂投加比与污染物初始浓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确定了该场地氧化药剂的最佳投加比。结果表明: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为旋转速度15 r/min,喷嘴直径2.5 mm,注药压力25 MPa,提升速度15 cm/min;NaOH活化过硫酸钠的复配型氧化药剂的修复效果良好,氧化药剂投加比越低,污染...
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旋喷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复合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影响半径试验确定了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经过室内小试研究了氧化药剂投加比与污染物初始浓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确定了该场地氧化药剂的最佳投加比。结果表明: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为旋转速度15 r/min,喷嘴直径2.5 mm,注药压力25 MPa,提升速度15 cm/min;NaOH活化过硫酸钠的复配型氧化药剂的修复效果良好,氧化药剂投加比越低,污染...
2023, 41(7): 131-137,16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8
摘要:
气溶胶组分、结构以及形态的复杂性对高湿条件下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统计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浊度计和黑碳仪的逐时观测资料,结合同时次的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以相对湿度(RH)、CBC、CBC/CPM2.5、CPM1/CPM2.5以及CPM2.5/CPM10作为输入因子[CBC、CPM1、CPM2.5、CPM10分别为黑碳(BC)、PM1、PM2.5、PM10的质量浓度],构建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
气溶胶组分、结构以及形态的复杂性对高湿条件下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统计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浊度计和黑碳仪的逐时观测资料,结合同时次的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以相对湿度(RH)、CBC、CBC/CPM2.5、CPM1/CPM2.5以及CPM2.5/CPM10作为输入因子[CBC、CPM1、CPM2.5、CPM10分别为黑碳(BC)、PM1、PM2.5、PM10的质量浓度],构建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
2023, 41(7): 138-144.
doi: 10.13205/j.hjgc.202307019
摘要:
煤热解机理研究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探究煤分子结构官能团和多环芳烃(PAHs)在煤热解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热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温度<300℃时,芳香族和脂肪族官能团减少主要缘于煤结构空隙小分子基团的挥发,含氧官能团减少主要因为在该热演化过程中自缔合羟基氢键受热断裂;当温度在300~600℃区间,C—O和脂肪族分别在300,400℃时受热分解,导致芳香族、脂肪族和含氧官能团总量迅速减少。各官能团在高温阶段的活...
煤热解机理研究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减轻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探究煤分子结构官能团和多环芳烃(PAHs)在煤热解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热解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温度<300℃时,芳香族和脂肪族官能团减少主要缘于煤结构空隙小分子基团的挥发,含氧官能团减少主要因为在该热演化过程中自缔合羟基氢键受热断裂;当温度在300~600℃区间,C—O和脂肪族分别在300,400℃时受热分解,导致芳香族、脂肪族和含氧官能团总量迅速减少。各官能团在高温阶段的活...
2023, 41(7): 145-149.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0
摘要:
为提高餐厨垃圾和菌糠高温共消化的产气性能,设置对照、电发酵、活性炭、电发酵+活性炭4个试验组同时进行高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从累积甲烷产量、电化学特性、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3个方面探究电发酵和添加活性炭对餐厨垃圾和菌糠高温厌氧共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发酵、活性炭、电发酵+活性炭组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6.2%、7.6%和21.9%,底物的生物降解率分别增加6.4%、7.6%和16.9%,说明电发酵和添加活性炭可以协同促进产气;施加弱电场和添加活性炭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游离氨(FAN)浓...
为提高餐厨垃圾和菌糠高温共消化的产气性能,设置对照、电发酵、活性炭、电发酵+活性炭4个试验组同时进行高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从累积甲烷产量、电化学特性、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3个方面探究电发酵和添加活性炭对餐厨垃圾和菌糠高温厌氧共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发酵、活性炭、电发酵+活性炭组的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6.2%、7.6%和21.9%,底物的生物降解率分别增加6.4%、7.6%和16.9%,说明电发酵和添加活性炭可以协同促进产气;施加弱电场和添加活性炭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游离氨(FAN)浓...
2023, 41(7): 150-158.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1
摘要:
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一直是土壤钝化研究中的难点,因此,探究了多种无机盐改性膨润土对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结果表明:NaCl、KCl、Na2CO3、K2CO3、NaNO3、KNO3、Na3PO4、KH2PO4、KMnO4、K3PO4、NaH2PO4、NaHCO3等无机盐药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多种重金属高浓度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择优选择Na2CO3、K3PO4和NaH2PO4 3种改性药剂进行改性,在最佳改性条件下,NaH2PO4改性膨...
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一直是土壤钝化研究中的难点,因此,探究了多种无机盐改性膨润土对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结果表明:NaCl、KCl、Na2CO3、K2CO3、NaNO3、KNO3、Na3PO4、KH2PO4、KMnO4、K3PO4、NaH2PO4、NaHCO3等无机盐药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多种重金属高浓度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择优选择Na2CO3、K3PO4和NaH2PO4 3种改性药剂进行改性,在最佳改性条件下,NaH2PO4改性膨...
2023, 41(7): 159-165.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2
摘要:
为解决传统管状土壤生物电化学系统(SBES)应用中因土壤传质效率低导致的修复半径有限的问题,借助水平定向钻机设备构建了水平碳纤维刷耦合SBES的新构型,通过搭建水平电子通路促进远端石油污染物降解,探究水平碳纤维刷SBES构型对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的最大作用半径。结果表明:在启动80 d后,水平碳纤维刷SBESs构型的TPH去除率可达到46.4%~49.0%,比垂直SBES提高了169.8%~184.9%,相较于自然降解处理组提高了358.4%~385%,微生物输出的最大电流密度达到21.7...
为解决传统管状土壤生物电化学系统(SBES)应用中因土壤传质效率低导致的修复半径有限的问题,借助水平定向钻机设备构建了水平碳纤维刷耦合SBES的新构型,通过搭建水平电子通路促进远端石油污染物降解,探究水平碳纤维刷SBES构型对土壤总石油烃(TPH)降解的最大作用半径。结果表明:在启动80 d后,水平碳纤维刷SBESs构型的TPH去除率可达到46.4%~49.0%,比垂直SBES提高了169.8%~184.9%,相较于自然降解处理组提高了358.4%~385%,微生物输出的最大电流密度达到21.7...
2023, 41(7): 166-174.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3
摘要: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
2023, 41(7): 175-183,234.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4
摘要:
综合光电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制多参数便携式地表水水质检测系统,能够现场快速检测出磷酸盐、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水质参数。对水体中吸收特征波长在可见光部分的物质,使用摄像头采集其可见光谱,并对其可见光谱图像的灰度图进行卷积神经网络建模,吸收特征波长在紫外波段的物质,通过光电检测技术测其浓度值,将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移植到ZYNQ中,结合紫外光电传感器,将被检测物质的浓度值通过LCD显示出来,以此实现水质检测仪的便携性。结果表明:所得卷积神经网络预...
综合光电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制多参数便携式地表水水质检测系统,能够现场快速检测出磷酸盐、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水质参数。对水体中吸收特征波长在可见光部分的物质,使用摄像头采集其可见光谱,并对其可见光谱图像的灰度图进行卷积神经网络建模,吸收特征波长在紫外波段的物质,通过光电检测技术测其浓度值,将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移植到ZYNQ中,结合紫外光电传感器,将被检测物质的浓度值通过LCD显示出来,以此实现水质检测仪的便携性。结果表明:所得卷积神经网络预...
2023, 41(7): 184-19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5
摘要:
针对供水管网的漏损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压力分区的漏损区域识别方法。通过虚拟压力分区降低漏损识别问题的维度,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真实漏损流量在管网空间中的分布,建立了各区域的漏损水量与漏损率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分为虚拟压力分区与漏损区域识别2个步骤:前者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管网节点划分为空间位置邻近、平均自由水头相似、拓扑结构连通的不同区域;后者以区域比例系数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测压点处压力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为优化目标,实现各区域真实漏损情况识别。基于Z市L镇供水管网8号分区设计小型算...
针对供水管网的漏损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压力分区的漏损区域识别方法。通过虚拟压力分区降低漏损识别问题的维度,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真实漏损流量在管网空间中的分布,建立了各区域的漏损水量与漏损率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分为虚拟压力分区与漏损区域识别2个步骤:前者基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将管网节点划分为空间位置邻近、平均自由水头相似、拓扑结构连通的不同区域;后者以区域比例系数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测压点处压力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为优化目标,实现各区域真实漏损情况识别。基于Z市L镇供水管网8号分区设计小型算...
2023, 41(7): 192-20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6
摘要:
利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u、Al改性的Cu/Al-MCM-41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再生水中DO的脱除,考察了活性金属添加量、催化剂制备pH、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D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u)/n(Si)、n(Al)/n(Si)分别为0.2、0.1,pH=10.5,140℃下晶化36 h,制得的Cu/Al-MCM-41在反应60 min后对再生水中DO的去除率可达到97.0%。同时,再生水与模拟水的水质对DO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碳酰肼在Cu/Al-MCM-41的催化作用下被二次分解成为N...
利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u、Al改性的Cu/Al-MCM-41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再生水中DO的脱除,考察了活性金属添加量、催化剂制备pH、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D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u)/n(Si)、n(Al)/n(Si)分别为0.2、0.1,pH=10.5,140℃下晶化36 h,制得的Cu/Al-MCM-41在反应60 min后对再生水中DO的去除率可达到97.0%。同时,再生水与模拟水的水质对DO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碳酰肼在Cu/Al-MCM-41的催化作用下被二次分解成为N...
2023, 41(7): 201-205,24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7
摘要: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过滤材料。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功能性过滤材料与常用驻极体过滤材料(PTFE)进行过滤特性、抗菌等性能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首次实验时,rGO滤料的过滤效率与滤速的变化呈正相关,PTFE滤料的过滤效率的趋势相反,且过滤效率整体上优于rGO滤料。但后续实验中在0.25 m/s滤速下,rGO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比PTFE滤料高3.6百分点,但rGO滤料的过滤阻力约为PTFE滤料的2倍。当过滤风速为0.05 m/s时,...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过滤材料。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功能性过滤材料与常用驻极体过滤材料(PTFE)进行过滤特性、抗菌等性能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首次实验时,rGO滤料的过滤效率与滤速的变化呈正相关,PTFE滤料的过滤效率的趋势相反,且过滤效率整体上优于rGO滤料。但后续实验中在0.25 m/s滤速下,rGO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比PTFE滤料高3.6百分点,但rGO滤料的过滤阻力约为PTFE滤料的2倍。当过滤风速为0.05 m/s时,...
2023, 41(7): 206-213,228.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8
摘要:
为改善上进气卧式滤筒除尘器靠近进气口处滤纸易受损失效的问题,采用进口处增设导流板的方式,选取导流板板宽b、安装倾角β和距离花板安装位置x 3个因素作为因子,并考虑其彼此间的一阶交互作用,选取综合流量不均系数$\overline {{K_\xi }} $、除尘器静压压降ΔP、灰斗颗粒捕获率η作为导流板性能的评价参数,设计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CFD数值模拟,以确定导流板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作用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选择灰斗颗粒捕获率较优、压降较小的参数...
为改善上进气卧式滤筒除尘器靠近进气口处滤纸易受损失效的问题,采用进口处增设导流板的方式,选取导流板板宽b、安装倾角β和距离花板安装位置x 3个因素作为因子,并考虑其彼此间的一阶交互作用,选取综合流量不均系数$\overline {{K_\xi }} $、除尘器静压压降ΔP、灰斗颗粒捕获率η作为导流板性能的评价参数,设计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CFD数值模拟,以确定导流板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单因素作用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选择灰斗颗粒捕获率较优、压降较小的参数...
2023, 41(7): 214-22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29
摘要:
水下垃圾的目标检测技术对水下机器人实现垃圾自动清除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复杂的水下环境和水底光线不足,易导致检测精度受限、计算量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水下垃圾目标检测的改进算法。在该方法中,在预处理部分引入Gamma变换提高水下图像的灰度和对比度,便于模型检测。同时,在YOLOv5检测部分嵌入CBAM注意力机制,以突出目标特征并抑制次要信息,从而提高算法精度。此外,将颈部层中的普通卷积模块替换为Ghost卷积模块,减少计算量,加快检测速度。采用真实环境下的水下垃圾数据...
水下垃圾的目标检测技术对水下机器人实现垃圾自动清除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复杂的水下环境和水底光线不足,易导致检测精度受限、计算量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的水下垃圾目标检测的改进算法。在该方法中,在预处理部分引入Gamma变换提高水下图像的灰度和对比度,便于模型检测。同时,在YOLOv5检测部分嵌入CBAM注意力机制,以突出目标特征并抑制次要信息,从而提高算法精度。此外,将颈部层中的普通卷积模块替换为Ghost卷积模块,减少计算量,加快检测速度。采用真实环境下的水下垃圾数据...
2023, 41(7): 222-228.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0
摘要:
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将重金属的总量作为确定污染土环境风险评价对象,存在低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重金属有效态为评价对象的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考虑数据离散性和生物有效性,并且量化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风险。以盐城市大丰区某化工企业区域污染土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潜在生态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r、Cu元素均呈现四级生态危害程度,Pb元素呈现强生态危害程度,而Co...
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将重金属的总量作为确定污染土环境风险评价对象,存在低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重金属有效态为评价对象的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考虑数据离散性和生物有效性,并且量化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风险。以盐城市大丰区某化工企业区域污染土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潜在生态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r、Cu元素均呈现四级生态危害程度,Pb元素呈现强生态危害程度,而Co...
2023, 41(7): 229-234.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1
摘要:
现行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评价标准是在分别考虑对象的工程建设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2个维度的不同权重,再计算综合评分。由于垃圾焚烧电厂间的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现有评价方法的考量指标以设计参数为主,对评价对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估。指标选择上并未从能效及环保指标的角度考量权重,而专家打分也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故通过引入德尔菲法和TOPSIS法,并将其合理结合,从指标确定到指标评价、优劣排序等方面,给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德尔菲法,从能效及环保的角度确定...
现行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评价标准是在分别考虑对象的工程建设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2个维度的不同权重,再计算综合评分。由于垃圾焚烧电厂间的设计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现有评价方法的考量指标以设计参数为主,对评价对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估。指标选择上并未从能效及环保指标的角度考量权重,而专家打分也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故通过引入德尔菲法和TOPSIS法,并将其合理结合,从指标确定到指标评价、优劣排序等方面,给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德尔菲法,从能效及环保的角度确定...
2023, 41(7): 235-24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2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我国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但我国土壤放射性污染风险管控制度尚未建立,未制定用于风险管控的土壤放射性污染筛选值。选用0.01 mSv/a作为筛选值确定的剂量准则,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用途,使用RESRAD软件程序,开展土壤放射性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计算推导,并将计算结果与美国核管会推荐的核素筛选值进行对比,确定了9种典型核素的土壤风险筛选值,以期为完善我国土壤放射性风险管控标准提供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我国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度,但我国土壤放射性污染风险管控制度尚未建立,未制定用于风险管控的土壤放射性污染筛选值。选用0.01 mSv/a作为筛选值确定的剂量准则,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用途,使用RESRAD软件程序,开展土壤放射性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计算推导,并将计算结果与美国核管会推荐的核素筛选值进行对比,确定了9种典型核素的土壤风险筛选值,以期为完善我国土壤放射性风险管控标准提供依据。
2023, 41(7): 241-251.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3
摘要:
市政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强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实现了污水处理行业"以废治废"的目的。水解环节是污泥发酵产酸的限制性步骤,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提高污泥水解效率是解决污泥发酵产酸产率和产量低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报道的污泥预处理方法众多,改善发酵过程的机理和效果不尽相同。总结和对比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促进污泥发酵产VFAs的预处理工艺,阐述了各预处理工艺的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其经济成本,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泥...
市政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强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是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方式之一,实现了污水处理行业"以废治废"的目的。水解环节是污泥发酵产酸的限制性步骤,对污泥进行预处理提高污泥水解效率是解决污泥发酵产酸产率和产量低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报道的污泥预处理方法众多,改善发酵过程的机理和效果不尽相同。总结和对比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促进污泥发酵产VFAs的预处理工艺,阐述了各预处理工艺的原理、特性和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了其经济成本,综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污泥...
2023, 41(7): 252-259,27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4
摘要:
当前,我国养殖业深受优质饲料资源紧缺的制约,"人畜争粮"的现象愈演愈烈,故亟须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非常规饲料资源大多为农/工业废弃物,直接饲用价值不高,导致被严重浪费。固态发酵技术因操作简单、产出率高、环境友好日益受到饲料行业的青睐,在提升非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动物健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固态发酵技术现状及常见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对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固态发酵增值化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固态发酵制备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当前,我国养殖业深受优质饲料资源紧缺的制约,"人畜争粮"的现象愈演愈烈,故亟须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非常规饲料资源大多为农/工业废弃物,直接饲用价值不高,导致被严重浪费。固态发酵技术因操作简单、产出率高、环境友好日益受到饲料行业的青睐,在提升非常规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动物健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固态发酵技术现状及常见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并对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固态发酵增值化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固态发酵制备饲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3, 41(7): 260-270.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5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常见的污染物,可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进入环境,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碳基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且极具工程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VOCs污染防治的研究中。因此明确碳基材料与VOCs间的作用机制有着切实的环境意义。首先综述了VOCs的主要来源、危害。并以碳基材料为主要关注对象,论述了各种改性或未改性碳基材料对VOCs的吸附和降解效率;详细介绍了吸附和降解过程中两者间可能发生的作用机制;然后从碳基材料和VOCs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因素角度出发,探讨碳基材料吸附或降...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常见的污染物,可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进入环境,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碳基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且极具工程应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VOCs污染防治的研究中。因此明确碳基材料与VOCs间的作用机制有着切实的环境意义。首先综述了VOCs的主要来源、危害。并以碳基材料为主要关注对象,论述了各种改性或未改性碳基材料对VOCs的吸附和降解效率;详细介绍了吸附和降解过程中两者间可能发生的作用机制;然后从碳基材料和VOCs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因素角度出发,探讨碳基材料吸附或降...
2023, 41(7): 271-276.
doi: 10.13205/j.hjgc.202307036
摘要:
硒对作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是土壤污染区能否生产富硒低重金属农产品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叶面施硒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叶面施硒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和再分配过程的可能影响途径。对叶面喷施的硒而言,叶片对硒的吸收和再分配能力、叶片硒在水稻体内的迁移和再积累过程、叶片硒在根部迁移积累和外排效应对水稻根部砷吸收、向上迁移和积累的影响是决定水稻砷富集的关键过程,施硒形态、施硒量和施硒生长期是影响砷积累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硒对作物吸收重金属元素的影响,是土壤污染区能否生产富硒低重金属农产品的理论基础。在分析叶面施硒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叶面施硒对水稻砷吸收、积累和再分配过程的可能影响途径。对叶面喷施的硒而言,叶片对硒的吸收和再分配能力、叶片硒在水稻体内的迁移和再积累过程、叶片硒在根部迁移积累和外排效应对水稻根部砷吸收、向上迁移和积累的影响是决定水稻砷富集的关键过程,施硒形态、施硒量和施硒生长期是影响砷积累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