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度与悬浮颗粒携带污染物之间的规律研究
doi: 10.13205/j.hjgc.201606004
-
摘要: 以4种不同工艺系统为例,分别在反硝化产生浮泥(甲)及厌氧发酵产生浮泥(乙)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出水浊度与悬浮固体浓度(SS)以及浊度与悬浮颗粒携带污染物COD、TN及TP之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表明:浊度与SS、COD、TN及TP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反硝化产生浮泥条件下,SS、COD、TN及TP随单位浊度(1 NTU)的增加分别增加2.737,3.134,0.265,0.063 mg/L,厌氧发酵产生浮泥条件下,各指标则分别增加2.656,3.130,0.187,0.057 mg/L。SS和COD增加量与泥龄呈相关。TN和TP增加量因不同工艺系统特性而异。在浊度大于3.71 NTU,且液相各指标与排放标准相差不大时,出水综合水质指标的提高可通过物理强化降低浊度实现。
期刊类型引用(11)
1. 李艳,曹露,边佳胤,陈炜,冷泽权,赵西增,高运. 基于Mike研究舟山团鸡山岛微塑料泄露的迁移分布及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4(02): 70-81 . 百度学术
2. 仇付国,梁安棋,童诗雨,王淳. 雨水径流中微塑料的赋存规律探究. 环境工程. 2024(07): 106-112 . 本站查看
3. 席珍华,刘彦东,张婵. 微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生物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24(08): 1561-1568 . 百度学术
4. 林雨男,阎波,侯春壹,孙博文. PS微塑料对盐酸环丙沙星的吸附特性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4(10): 46-57 . 百度学术
5. 陈瑜婕,成松燕,张鑫平. “变宝为废”:可降解塑料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以N市可降解塑料袋处置为例. 环境社会学. 2024(02): 196-215+228-229 . 百度学术
6. 牛文杰,郑诗杨. 食用型海洋生物资源微塑料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06): 36-40 . 百度学术
7. 李洁怡,李丽微,何文鸣. 黄粉虫降解微塑料及其红外图谱分析. 广东化工. 2023(04): 192-196 . 百度学术
8. 张路,刘再杰,蒋佳承. PET微纤维对污泥厌氧消化和胞内抗性基因的影响. 广东化工. 2022(08): 115-117 . 百度学术
9. 魏嘉嘉,王隆,沈佳怡,罗希雅,邓丽蓉,贺美. 环境中的微塑料老化对其理化性质和生态毒性的影响. 绿色科技. 2022(10): 195-199 . 百度学术
10. 时巧翠,傅佳宇,陈金媛,周宇畅. 环境新污染物风险防范与化学品环境管理. 化学试剂. 2022(09): 1342-1349 . 百度学术
11. 赵梦婷,秦艺源,邱野,祝美玲,陈威. 微塑料的环境老化机制及效应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2022(08): 2465-247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2)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7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124
- 被引次数: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