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隧道通风位置与污染物浓度场演化特征关系分析
doi: 10.13205/j.hjgc.201809016
-
摘要: 以东木岭三级水电站新建III号引水隧道为研究背景,在通风管出风口不同位置,采用相关监测仪器对施工作业区内风速风向、粉尘、CH_4、CO、SO_2及H_2S气体浓度值进行采集,并对气固两相污染物浓度场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壁面一侧时,施工作业区内气流流场紊乱,通风2 400 s后粉尘浓度峰值降低至20.59 mg/m~3;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拱顶中央时,施工作业区内气流流场相对稳定,通风2 400 s后粉尘浓度峰值降低至9.97 mg/m~3;台车上部高浓度CO、SO_2分布较集中,台车对有害气体的阻碍效应小于粉尘;相同通风时段内,通风管出口位于隧道拱顶中央时粉尘和气体浓度值降低速率较高,尤其在通风1 800~2 400 s时段内,浓度值降低速率十分明显。
期刊类型引用(3)
1. 马海川,任诚,毛云飞,周科帆,竺汉涛,段酿明,罗艺,于旭彪. 基于DOM光谱数据对城市河道复杂污染成因的精细解析. 环境工程. 2025(02): 21-30 . 本站查看
2. 辛桂源,林星诺. 入河排污口排查方法研究进展. 能源与环境. 2024(04): 21-24 . 百度学术
3. 鞠欢,郭宏凯. 生态文明战略下我国河流排污口核查的技术发展趋势.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11): 112-11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5
- HTML全文浏览量: 17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