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微孔曝气可提高曝气效率,是污水生物处理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多数微孔曝气器在设计时追求小孔径,却忽略了气泡在生成阶段的并聚作用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采用CCD高速摄像技术,对气泡在不同孔间距及通气量下的生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并聚规律进行研究,并获得了气泡不发生并聚的最小孔间距理论公式,对微孔曝气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1] 郭昉,吴毅晖,李波,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水处理技术,2017,43(6):1-10. [2] 刘爱如.微孔曝气系统设计[J].环境工程,2016,34(增刊1):303-307. [3] 王洪臣.微孔曝气系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J].市政技术,1997(1):30-37. [4] 魏延苓,齐鲁,刘国华,等.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的影响因素[J].水处理技术,2014,40(2):1-7. [5] 庄健,王洪臣,齐鲁,等.孔径对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723-1726. [6] 尹训飞,齐鲁,张晓军,等.水深对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研究及数值模拟[J].水处理技术,2015,41(6):75-78. [7] 李小冬,齐鲁,刘国华,等.通气量对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影响的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5):81-84. [8] Dominique Langevin. Bubble coalescence in pure liquids and in surfactant solutions[J]. 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Interface Science,2015,20(2):92-97. [9] Wang L G,Qu X. Impact of interface approach velocity on bubble coalescence[J]. Minerals Engineering,2012,26(2):50-56. [10] Sandra Orvalho,Marek C Ruzicka, Giuseppe Olivieri, et al.Bubble coalescence:effect of bubble approach velocity and liquid viscosity[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5,134(9):205-216. 期刊类型引用(7)
1. 黎承波,莫莉萍,赵银军,林清,梁蕊芬. 柳州市某金属冶炼厂遗留用地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3): 76-86 . 百度学术
2. 毕傲睿,沈超,朱洪云,张永成,江松. 基于直觉模糊信息的地下储气库安全性可拓评价模型研究.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2(04): 172-180 . 百度学术
3. 章康宁,李湘凌,陈富荣,汤金来,杜国强. 皖江地区农村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9): 1240-1247 . 百度学术
4. 徐颖,马艺铭,张溪,彭健,宿超然,史永强,汤家喜. 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2021(03): 558-568 . 百度学术
5. 马海珍,段磊,朱世峰,杨戈芝,王文科,闫姿呈,靳博文.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地下水源地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西北地质. 2021(02): 248-258 . 百度学术
6. 谭義,李泽宇,张潇,杨昌睿. 基于模糊可拓理论的山区铁路线路方案对比研究. 铁道标准设计. 2020(03): 18-22+30 . 百度学术
7. 徐颖,李梦雪,董心月,马艺铭,朱永乐,汤家喜. 氟化工园区及周边地下水健康风险及脆弱性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2300-231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2)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6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