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doi: 10.13205/j.hjgc.201912006
-
摘要: 为研究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初步探究氮素演变规律,于2019年1月采集白洋淀北部、中部、南部淀区的表层沉积物,采用氮连续分级浸提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氮分为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和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结果表明:白洋淀冰封期沉积物总可转化态氮含量为3415. 256~5683. 580 mg/kg,平均值为4439. 975 mg/kg;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呈现中部淀区>南部淀区>北部淀区的趋势,其中位于中部淀区的文化苑采样点总可转化态氮的含量最高,这主要与淀区不同的生态功能有关。3个分区中沉积物各形态氮的含量顺序均为WAEF-N>SOEF-N>SAEF-N>IEF-N,表明白洋淀沉积物受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总之,白洋淀沉积物在冰封期较高的总可转化态氮含量和氮形态组成显示出底泥沉积物接纳了大量的可溶性污染物成为内源污染源,可能会在冰封稳定期、融冰期后的一段时间增加白洋淀氮释放风险。
期刊类型引用(1)
1. 朱昊,刘汉飞,高源,白蓉蓉,倪嵩波,黄益平,李庆同,李小东,韩卫清. 催化臭氧化体系射流曝气系统参数优化及苯酚阶段氧化分析. 化工进展. 2023(05): 2717-27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9)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25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