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进水方式及回流点位置对多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孙鹏展 吴俊奇 康利民

陈国平, 周天瑞, 孙一峰, 刘宏, 王桂英, 俞天兰. 横向喷雾式气体净化技术[J]. 环境工程, 2007, 25(3): 57-59. doi: 10.13205/j.hjgc.200703018
引用本文: 孙鹏展, 吴俊奇, 康利民. 进水方式及回流点位置对多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20, 38(5): 54-59,195. doi: 10.13205/j.hjgc.202005010
SUN Peng-zhan, WU Jun-qi, KANG Li-min. EFFECT OF INFLUENT MODES AND RECIRCULATION POINT POSITION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Y A MULTI-STAG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0, 38(5): 54-59,195. doi: 10.13205/j.hjgc.202005010
Citation: SUN Peng-zhan, WU Jun-qi, KANG Li-min. EFFECT OF INFLUENT MODES AND RECIRCULATION POINT POSITION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Y A MULTI-STAG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0, 38(5): 54-59,195. doi: 10.13205/j.hjgc.202005010

进水方式及回流点位置对多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doi: 10.13205/j.hjgc.202005010
基金项目: 

有机物对于城市污水主流厌氧氨氧化的影响(SQKM2017100160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鹏展(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理论与技术。sunpz79@163.com

    通讯作者:

    孙鹏展(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理论与技术。sunpz79@163.com

EFFECT OF INFLUENT MODES AND RECIRCULATION POINT POSITION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Y A MULTI-STAGE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 摘要: 以实际生活污水(C/N(碳氮比)约为3)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进水方式和回流点位置对多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水和间歇进水条件下,系统对COD去除率分别为87.61%和78.94%,但出水COD平均浓度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当混合液从第6格回流到第1格时,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8.78%和83.10%,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TN处理效果与回流点位置相关。系统污泥量较少,无剩余污泥排放,TP去除效果稍差,采用化学除磷,TP去除效果与回流点位置无关。通过对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膜干质量的分析,表明增加回流改变了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
  • 何争光,李宁,姬智,等. 分段进水A/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17): 20-23.
    葛俊,黄天寅,王涌涛,等. 处理微污染水的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及群落结构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3): 36-40.
    MUSZYNSKI A,TABERNACKA A,MIOBE D. Long-term dynamics of themicrobial community in a full-scal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and Biodegradation,2015, 100(5):44-51.
    ZHANG M,WANG C,PENG Y Z,et al.Organic substrate transformationand slud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tegrated anaerobic anoxic 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A2/O-BCO) system treating wastewater with low carbon/nitrogen ratio[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 283(4): 47-57.
    FANG F,HAN H J,ZHAO Q,et al.Bioaugmentation of biologicalcontact oxidation reactor (BCOR) with phenol-degrading bacteria forcoal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CGW) treatmen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 150(3): 314-320.
    吕学研,季铁梅,阮晓红.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供水原水现场试验[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27(2):6-10

    ,17.
    缪晶广. 微污染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陈汉辉,孙国胜.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云南环境科学,2000,19(增刊1):132-135.
    聂发辉,黄敏峰,鲁秀国,等.生物接触氧化-潜流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应用化工,2018,47(10):2162-2164

    ,2168.
    唐智洋,江云,纪荣平.生物接触氧化-滴滤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效能研究[J].环境工程,2016,34(8):50-53

    ,57.
    王洁,朱光灿,王卫,等.超声强化生物接触氧化的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16,34(增刊1):286-290.
    付丽霞,崔宁,刘世虎,等.水解酸化-接触氧化-MBR一体化装置处理农村生活污水[J].环境工程,2018,36(11):49-52.
    梁建军,阳琪琪,何强,等. A/O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除污特性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3): 14-16.
    谭小红,饶坤,黄安娜,等.水解酸化-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水生植物法截污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5,33(9):59-63

    ,68.
    蒋晓阳,熊文军,刘子正,等.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1): 178-183.
    张淼,彭永臻,王聪,等. 三段式硝化型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01-109.
    徐京,朱亮,丁炜,等. 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8):1091-1096.
    韩剑宏,刘燕,朱浩君,等.反硝化生物滤池的自然挂膜启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3):1-4.
    王芮.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14.
    李海霞. 微生物强化在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6.
    王宗华,庞金钊,杨宗政.校园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其耐冲击负荷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19(3):8-10.
    刘雨,赵庆良,郑兴灿.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122-12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9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