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改性纳米TiO2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

陈美凤 李新丽 杨沛林 罗谦 秦樊鑫

陈美凤, 李新丽, 杨沛林, 罗谦, 秦樊鑫. 改性纳米TiO2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J]. 环境工程, 2020, 38(10): 222-227. doi: 10.13205/j.hjgc.202010035
引用本文: 陈美凤, 李新丽, 杨沛林, 罗谦, 秦樊鑫. 改性纳米TiO2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J]. 环境工程, 2020, 38(10): 222-227. doi: 10.13205/j.hjgc.202010035
CHEN Mei-feng, LI Xin-li, YANG Pei-lin, LUO Qian, QIN Fan-xin. STABILIZATION OF AS CONTAMINATED SOILS BY MODIFIED NANO-TITANIUM DIOXIDE[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0, 38(10): 222-227. doi: 10.13205/j.hjgc.202010035
Citation: CHEN Mei-feng, LI Xin-li, YANG Pei-lin, LUO Qian, QIN Fan-xin. STABILIZATION OF AS CONTAMINATED SOILS BY MODIFIED NANO-TITANIUM DIOXIDE[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0, 38(10): 222-227. doi: 10.13205/j.hjgc.202010035

改性纳米TiO2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

doi: 10.13205/j.hjgc.20201003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67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美凤(199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重金属生态毒性。xiaoyugancat@163.com

    通讯作者:

    秦樊鑫(1978-),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qinfanxin@126.com

STABILIZATION OF AS CONTAMINATED SOILS BY MODIFIED NANO-TITANIUM DIOXIDE

  • 摘要: 以黄壤、红壤、紫色土和黑土为供试土壤,研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ACT)和铁改性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ACTI),并将粒径为100 nm的纳米二氧化钛(T-100)和活性炭(AC)作为对照材料。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按照不同质量比添加到供试土壤中,稳定化14 d后,采用生物有效性简化提取法(simple bioavailability extraction test,SBET)研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不同类型土壤中砷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供试土壤的固砷能力顺序为红壤>黑土>黄壤>紫色土。ACTI和ACT在4种类型土壤中对砷的稳定效果均优于对照材料T-100和AC,在2%的添加量下,4种土壤对砷的稳定化率均高于60%。因此,ACTI和ACT可用作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稳定剂。
  • 肖细元, 陈同斌, 廖晓勇, 等. 中国主要含砷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砷污染问题[J]. 地理研究, 2008, 27(1):201-212.
    廖国权, 李华. 土壤砷污染的淋洗修复研究进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34):172-174.
    王振刚, 何海燕, 严于伦, 等. 石门雄黄矿地区居民砷暴露研究[J]. 卫生研究, 1999, 28(1):12-14.
    刘畅, 宋波, 张云霞, 等. 西江流域土壤砷含量空间变异与污染评价[J]. 环境科学, 2018, 39(2):899-908.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R/OL]. (2014-04-17)[2019-6-5]. http://www.gov.cn/foot/2014-04/17/content_2661768.htm.
    李圣发, 普红平, 王宏镔. 砷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土壤, 2008, 40(3):360-366.
    胡家恕, 童富淡, 邵爱萍, 等. 砷对大豆种子萌发的伤害[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2(2):121-125.
    蒋汉明, 邓天龙, 赖冬梅, 等. 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耐砷机理研究进展[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9, 16(11):1-5.
    段学军, 宋清涛.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5, 16(1):1-4

    ,8.
    TURPEINEN R, KAIRESALO T, HAGGBLOM M M.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ctivity in arsenic-, chromium- and coppercontaminated soils[J].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04, 47(1):39-50.
    曹会兰. 砷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J]. 化学世界, 2003, 44(10):559-560.
    李军, 张爱华, 赵转地, 等. 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9):1106-1107.
    黄秋婵, 韦友欢, 吴颖珍. 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9, 26(4):65-67.
    张爱华, 黄晓欣, 罗鹏, 等. 燃烧砷污染对人体多脏器损害及分子机制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 2003, 32(4):25-27.
    叶兴银, 张卫, 龙精华, 等. 人工纳米颗粒输入对稻田土壤Cd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12(12):144-150.
    张金洋, 王定勇, 梁丽, 等. 纳米TiO2对土壤重金属释放及形态变化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6, 37(5):356-362.
    孟丽华. 胶体二氧化钛对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王阿楠, 骆永明.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修复二苯砷酸污染土壤的研究[J]. 土壤, 2015, 47(1):107-112.
    ARCY M D, WEISS D, BLUCK M, et al. Adsorption kinetics capacity and mechanism of arsenate and phosphate on a bi-functional TiO2-Fe2O3 bi-composite[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1, 364:205-212.
    刘蕊, 周启星, 马奇英. 纳米材料在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9):1852-1859.
    杨在志, 傅小明, 王红侠, 等.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工艺性能的研究[J]. 钢铁钒钛, 2016, 37(4):44-47.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12-1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 22105.2-2008[S]. 北京:2008.
    崔岩山, 陈晓晨, 朱永官. 利用3种in vitro方法比较研究污染土壤中铅、砷生物可给性[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2):414-419.
    郑顺安, 王飞, 李晓华, 等. 应用in vitro法评估土壤性质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8):851-857.
    李仪, 章明奎. 三种模拟消化液对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性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1807-1813.
    吴萍萍. 不同类型矿物和土壤对砷的吸附-解吸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石荣, 贾永锋, 王承智. 土壤矿物质吸附砷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07, 38(3):584-589.
    JIANG W, ZHANG S Z, SHAN X Q, et al. Adsorption of arsenate on soils. Part 2: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using 16 Chinese soil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5, 138(2):285-289.
    白德奎. 土壤中几种常见氧化物对砷(Ⅲ)的吸附及模拟酸雨解吸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0.
    邹强. 重庆紫色土中砷含量分布及主要行为特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孙歆, 韦朝阳, 王五一. 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6):625-632.
    龙小燕, 涂书新. 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对水体中砷的去除[J]. 工业水处理, 2012, 32(4):29-32.
    岳宗恺, 周启星. 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10):1929-1937.
    程臻君. 负载型TiO2材料的制备及其除砷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12.
    方婧, 周艳萍, 温蓓.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1, 48(3):549-556.
    王廷廷.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吸附及消解行为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2, 33(4):1339-1345.
    柳林. As(Ⅴ)在红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D].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11.
    王金翠, 孙继朝, 黄冠星,等. 土壤中砷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J]. 地球与环境, 2011, 39(1):32-3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7-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