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新型径流采集方法的城市不同非渗透下垫面径流系数解析

吴俊 王以尧 马艳

杨热, 陈敬宜, 卞建民, 林晓静, 董学良. 热电厂热储系统的构建和优化研究[J]. 环境工程, 2017, 35(6): 151-155. doi: 10.13205/j.hjgc.201706031
引用本文: 吴俊, 王以尧, 马艳. 基于新型径流采集方法的城市不同非渗透下垫面径流系数解析[J]. 环境工程, 2021, 39(2): 47-52. doi: 10.13205/j.hjgc.202102008
WU Jun, WANG Yi-yao, MA Yan. ANALYSIS ON RUNOFF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IMPERVIOUS UNDERLYING SURFACES BASED ON A NOVEL RUNOFF COLLECTION METHOD FOR CITIE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2): 47-52. doi: 10.13205/j.hjgc.202102008
Citation: WU Jun, WANG Yi-yao, MA Yan. ANALYSIS ON RUNOFF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IMPERVIOUS UNDERLYING SURFACES BASED ON A NOVEL RUNOFF COLLECTION METHOD FOR CITIE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2): 47-52. doi: 10.13205/j.hjgc.202102008

基于新型径流采集方法的城市不同非渗透下垫面径流系数解析

doi: 10.13205/j.hjgc.202102008
基金项目: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计划项目(CTKY-ZDXM-2018-008);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7001-04);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E202001);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俊(198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排水系统提质增效。wujunz2929@sina.com

    通讯作者:

    吴俊(198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排水系统提质增效。wujunz2929@sina.com

ANALYSIS ON RUNOFF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IMPERVIOUS UNDERLYING SURFACES BASED ON A NOVEL RUNOFF COLLECTION METHOD FOR CITIES

  • 摘要: 通过构建人工模拟降雨与下垫面径流收集体系,解析城市不同非渗透下垫面径流系数。下垫面径流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道路平均径流系数为0.82,低于其他非渗透下垫面(0.87~0.89),这主要是由于沥青材质的城市道路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其粗孔隙对水流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是影响下垫面径流系数的关键因素。降雨历时对6种非渗透下垫面径流系数的影响均很显著,尤其是降雨初始20 min的时段,径流系数快速上升,最多超出起始4倍以上;降雨强度的增加势必引起产流时间缩短,加剧其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也使其与径流系数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降雨历时。
  • [1] 唐宁远,车伍,潘国庆.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雨水径流系数分析[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2):4-8.
    [2] BLACKWELL M S A, HOGAN D V, MALTBY E. The use of conventionally and alternatively located buffer zones for the removal of nitrate from diffuse agricultural run-off[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39(12):157-164.
    [3] DELETIC A, MAKSIMOVIC C.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Factors in Storm Runoff from Paved Area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8,124(9):869-879.
    [4] DILKS D W, HELFAND J S, BIERMAN JR V J, et al. Field application of a steady-state mass balance model for 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 in an estuarine system[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3,28(8/9):263-271.
    [5] SANSALONE J, KORAN J, SMITHSON J, et 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oadway solids transported during rain eve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8,124(5):427-440.
    [6] 袁爱萍. 美国人工降雨模拟设备的引进与应用[J]. 北京水利,2004(6):36-37.
    [7] 吴晓丹. 上海中心城区暴雨积水机理分析[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 刘兰岚. 上海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及其水环境效应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9] SEN Z K. Instantaneous runoff coefficient variation and peak discharge estimation model[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08,13(4):270-277.
    [10] 高小梅,李兆麟,贾雪,等. 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辐射防护,2000,20(2):86-90.
    [11] 陈文亮,唐克丽. SR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J]. 水土保持研究,2000,7(4):106-110.
    [12] 武晟. 西安市降雨特性分析和城市下垫面产汇流特性实验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4.
    [13] 李红,傅智.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粗集料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J]. 公路,2005(11):168-172.
    [14] 王小梅. 北京地区街尘-径流污染特征及潜在污染负荷估算[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15] 郭禹含,王中根,姜爱华,等. 济南主城区不透水地表分布分析及其水文效应[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20,87-96.
    [16] 王萌萌,刘文龙,申红彬. 城市不透水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变化规律分析[J]. 山东水利,2019(9):31-33.
    [17] 邵崴,潘文斌. 城市不透水面与降雨径流关系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7(4):20-27.
  • 期刊类型引用(5)

    1. 贺德强,王一博,靳震震,陆立海,洪雷. 废水处理中水质监测参数的实时预测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4(02): 732-738 . 百度学术
    2. 陈其楠. 污水泵站恶臭气体排放预测模型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4(04): 124-127 . 百度学术
    3. 王建辉,廖万山,李慧敏,冯东,郭智威,Mohamed S.Mahmoud,张冰,高旭,申渝,陈猷鹏. 数据缺陷条件下支持污水处理厂智能管理的数据增强方法. 环境工程. 2024(06): 153-159 . 本站查看
    4. 张凯,赵虎,张皓翔. 环氧污水处理工程实例. 清洗世界. 2024(07): 16-18 . 百度学术
    5. 龙文丽. 环保工程中污水处理工艺及方法探究.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03): 13-1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1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2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7-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