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光纤传感技术在雨水径流监测中的应用

李嘉炜 李孟 李泽丰 张哲 张倩

刘芳, 邱凌, 杨鹏, 刘飞跃, 张克强, 王敬. 酸碱耦合臭氧对污泥氮磷释放规律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4, 32(4): 105-110. doi: 10.13205/j.hjgc.201404025
引用本文: 李嘉炜, 李孟, 李泽丰, 张哲, 张倩. 光纤传感技术在雨水径流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 2021, 39(5): 190-195. doi: 10.13205/j.hjgc.202105027
LI Jia-wei, LI Meng, LI Ze-feng, ZHANG Zhe, ZHANG Qian.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RAINWATER RUNOFF MONITORING[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5): 190-195. doi: 10.13205/j.hjgc.202105027
Citation: LI Jia-wei, LI Meng, LI Ze-feng, ZHANG Zhe, ZHANG Qian.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RAINWATER RUNOFF MONITORING[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5): 190-195. doi: 10.13205/j.hjgc.202105027

光纤传感技术在雨水径流监测中的应用

doi: 10.13205/j.hjgc.202105027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Ⅲ105CG)。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嘉炜(199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绵城市建设。18613508836@163.com

    通讯作者:

    张倩,副教授。qianzhang@whut.edu.cn

APPLICATION OF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N RAINWATER RUNOFF MONITORING

  • 摘要: 鉴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设施效能监测不足、手段复杂且精度低的问题,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中,以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为监测手段,以外界量改变引发透水面层上下铺设传感器输出波长信号变化为基本原理,得出雨水渗透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指标。以湖北省暴雨资料为基础,模拟不同重现期(1,5,10,50,100 a)下不同透水铺装对雨水径流量的削减实验,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了雨水渗透速度与透水铺装径流量削减指标的线性拟合关系。结果表明:渗透速度与径流量削减率、产流时刻均有较好相关性(R2>0.93、R2>0.92)。该技术在鄂西地区高铁站成功应用,证明利用渗透速率监测产流时刻与径流量削减率是可行的。
  • [1] YANG J, JIANG G L. Experimental study on properties of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materials[J]. Cement & Concrete Research, 2003, 33(3):381-386.
    [2] WU H, SUN B, LIU Z, et al. Laboratory-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behaviours of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s[J]. Road Materials and Pavement Design, 2017:1-12.
    [3] BRATTEBO B O, BOOTH D B. Long-term storm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of permeable pavement systems[J]. Water Research, 2003, 37(18):4369-4376.
    [4] 霍亮. 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5] 唐江凌,胡君辉.浅谈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世界,2019(2):1-2.
    [6] 曹晔, 刘波, 开桂云, 等.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传感器技术, 2005, 24(12):1-4.
    [7] 方德智.对海绵城市若干设计问题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5):54-56.
    [8] 孙圣和.现代传感器发展方向[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1-10.
  • 期刊类型引用(10)

    1. 龚银银,张永庆,罗婷. 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5(02): 295-308 . 百度学术
    2. 刘含眸,赵玉荣. “双碳”视阈下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23(14): 36-38 . 百度学术
    3. 薛成杰,方战强.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环境工程. 2022(08): 231-238 . 本站查看
    4. 张省,王金营.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分析——基于PSTR的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11): 27-32 . 百度学术
    5. 邢红. 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多变量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4): 337-343 . 百度学术
    6. 张哲,任怡萌,董会娟. 城市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环境工程. 2020(11): 12-18 . 本站查看
    7. 杨依然,李曼,吕卓,董广霞,王军霞. 基于环境统计调查数据的中国省会城市煤炭消费变化历史趋势研究. 环境工程. 2020(11): 6-11+202 . 本站查看
    8. 穆澜,王淑超.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安徽省为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73-80 . 百度学术
    9. 杨滨键,田景仁,孙红雨. 农业生产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VAR模型. 生态经济. 2019(08): 120-127 . 百度学术
    10. 陈婕. 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9(22): 126-13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6
  • HTML全文浏览量:  15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2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1-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