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气相臭氧深度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工艺的氮平衡研究:以某钢铁公司300 m2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为例

孙也 庞琳琳 李杰 刘勇 胡小吐 李晓彬 朱天乐

芦三强, 魏佳芳. 跌流竖井进水管附近负压突增现象的机理解析及结构优化[J]. 环境工程, 2024, 42(2): 97-103. doi: 10.13205/j.hjgc.202402011
引用本文: 孙也, 庞琳琳, 李杰, 刘勇, 胡小吐, 李晓彬, 朱天乐. 气相臭氧深度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工艺的氮平衡研究:以某钢铁公司300 m2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为例[J]. 环境工程, 2022, 40(9): 186-191. doi: 10.13205/j.hjgc.202209025
LU Sanqiang, WEI Jiafang.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SUDDEN INCREASE OF NEGATIVE PRESSURE NEAR WATER INLET PIPE OF A DROPSHAFT[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4, 42(2): 97-103. doi: 10.13205/j.hjgc.202402011
Citation: SUN Ye, PANG Lin-lin, LI Jie, LIU Yong, HU Xiao-tu, LI Xiao-bin, ZHU Tian-le. NITROGEN BALANCE OF OZONE A COMBINED DENITRATION PROCESS OF DEEP OXIDATION AND LIQUID-PHASE ABSORPTION: A CASE STUDY ON A 300 m2 SINTERING FLUE GAS OF AN IRON & STEEL COMPANY[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2, 40(9): 186-191. doi: 10.13205/j.hjgc.202209025

气相臭氧深度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工艺的氮平衡研究:以某钢铁公司300 m2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为例

doi: 10.13205/j.hjgc.202209025
基金项目: 

河北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项目(20133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也(1985-),女,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suny@buaa.edu.cn

    通讯作者:

    朱天乐(1963-),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zhutl@buaa.edu.cn

NITROGEN BALANCE OF OZONE A COMBINED DENITRATION PROCESS OF DEEP OXIDATION AND LIQUID-PHASE ABSORPTION: A CASE STUDY ON A 300 m2 SINTERING FLUE GAS OF AN IRON & STEEL COMPANY

  • 摘要: 目前,气相臭氧深度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硝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套大型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治理工程。然而,有关氧化产物通过吸收系统时能否从气相高效传递至液相,能否实现氮平衡等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为此,针对某钢铁公司300 m2烧结烟气气相臭氧深度氧化协同湿法吸收脱硫脱硝系统,建立了具有清晰的氮平衡边界和明确的氮输入、输出和累积项,并且尽可能减少动态变化参数的氮平衡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氮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脱硫脱硝系统的氮转化率为96.4%,表明烟气中的NOx经臭氧深度氧化后可高效吸收。随着烟气进入和排出脱硫脱硝系统的气态NOx,随着冲洗水进入和随着石膏排出脱硫脱硝系统的NO3-,以及吸收塔、缓冲池中累积的NO3-是最主要的氮输入、输出和累积项,也是针对实际工程开展氮平衡研究应重点考虑的氮组分项。
  • [1] 于勇,朱廷钰,刘霄龙.中国钢铁行业重点工序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进展[J].钢铁,2019,54(9):1-11.
    [2] 朱廷钰,刘青,李玉然,等.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J].科技导报,2014,32(33):51-56.
    [3] 胡沈达,苏伟,邢奕,等.O3氧化-湿式镁法同步脱除烧结烟气中NOx和SO2的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2020,38(5):102-106.
    [4] 邹洋,刘霄龙,朱廷钰,等.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J].河北冶金,2019(增刊1):22-26.
    [5] 赵春丽,吴铁,伯鑫,等.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协同治理对策建议[J].环境工程,2014,32(10):76-78

    ,103.
    [6] 王新东,侯长江,田京雷.钢铁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实践[J].过程工程学报,2020,20(9):997-1007.
    [7] GUO Y Y,LI Y R,ZHU T Y,et al.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product on the adsorption of SO2 and NO on activated carbon[J].Energy & Fuels,2013,27 (1):360-366.
    [8] SI M,SHEN B X,ADWEK G,et al.Review on the NO removal from flue gas by oxidation method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1,101(3):49-71.
    [9] SUN W Y,DING S L,ZENG S S,et al.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NOx and SO2 from flue gas with pyrolusite slurry combined with gas-phase oxidation of NO using ozon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92(1):124-130.
    [10] 纪瑞军,徐文青,王健,等.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8,69(6):2353-2363.
    [11] 代绍凯,徐文青,陶文亮,等.臭氧氧化法应用于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4,32(10):85-89.
    [12] SUN C L,ZHAO N,ZHUANG Z K,et al.Mechanisms and reaction pathways for simultaneous oxidation of NOx and SO2 by ozone determined by in situ IR measurement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4,274(12):376-383.
    [13] 钟璐,胡小吐,朱天乐,等.臭氧氧化协同吸收脱硫脱硝技术的工业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21(7):46-51.
    [14] 侯长江,田京雷,王倩.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在烧结烟气中的应用[J].河北冶金,2019(3):67-70.
  • 期刊类型引用(17)

    1. 黎媛萍,邹斌,贾舜尧,陈鹏宇,朱晨阳,刘政伟,周天运,赵一,朱梨. 污泥基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1): 68-73 . 百度学术
    2. 冷杰雯,时珂,王雪婧,寇巍,付晓伟,孙兆楠. 市政污泥基制备生物炭吸附四环素的性能研究. 环境工程. 2024(05): 75-82 . 本站查看
    3. 谢鹏程,高海涛,熊健,杨博,黄瑞卿,周海洋,李伟. 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应用化工. 2024(05): 1071-1075 . 百度学术
    4. 张婉婷,李飞跃. 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4): 370-377 . 百度学术
    5. 林金毫,黄建智,李衍亮. 基于玉米秸秆和荔枝树枝生物炭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水中镉离子的检测. 微纳电子技术. 2024(11): 179-188 . 百度学术
    6. 陈伟华,徐大勇,曾繁春. 不同温度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粒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试验研究. 地球与环境. 2024(06): 782-792 . 百度学术
    7. 曾涛涛,农海杜,沙海超,陈胜兵,张晓玲,刘金香. 污泥基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Cr(Ⅵ)的性能与机制. 复合材料学报. 2023(02): 1037-1049 . 百度学术
    8. 吕思璐,刘天,王旭,左开霞,谢燕华. 硫化亚铁改性生物炭对水中Cr(Ⅵ)的去除机理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23(08): 3935-3945 . 百度学术
    9. 曹秀芹,刘丰,柴莲莲,朱开金,谭俊华. 污泥生物炭制备与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环境工程. 2022(03): 203-211 . 本站查看
    10. 张奎,王雪梅,李玉环,张瑜,刘梦娟,蒋雪萍,季宏兵. 硫改性牛粪生物炭对Hg~(2+)的高效吸附及其机理. 环境工程. 2022(04): 79-88 . 本站查看
    11. 翟付杰,张超,宋刚福,姜时欣,单保庆,宋志鑫. 木棉生物炭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制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21(05): 1891-1900 . 百度学术
    12. 梁宁,莫福金,周街荣,王军正. 污泥生物炭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无机盐工业. 2021(06): 174-179 . 百度学术
    13. 王志朴,热则耶,张大旺,刘丹,赵清英,舒新前. 污泥基生物炭用于土壤中Cr的钝化及作用机制分析. 环境工程. 2021(05): 178-183 . 本站查看
    14. 何苑静,张定定,王曦,梁玺静,许士洪,李登新. 改性水热炭同时吸附溶液中Cr(Ⅵ)和Cd(Ⅱ). 化工环保. 2021(05): 623-629 . 百度学术
    15. 李胜红,朱芬芬. 原污泥与脱脂污泥制备生物炭的比较及其特性分析. 环境工程. 2021(09): 154-159+192 . 本站查看
    16. 周岩,任玉忠,王玮涵. 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处理印染废水效能试验研究.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21(06): 45-48 . 百度学术
    17. 李艺,史会剑,吴春辉,刘忠林,高诗倩,刘光辉,王宇辰.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综述. 净水技术. 2020(12): 73-7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5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3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2-0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1-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