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田丽 杨阳 韩霞

贾丽萍, 姜彬慧, 王一迪, 王海燕, 胡筱敏. 生物移动床处理农村面源生活污水试验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 34(4): 16-19. doi: 10.13205/j.hjgc.201604004
引用本文: 王田丽, 杨阳, 韩霞. 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22, 40(12): 173-179. doi: 10.13205/j.hjgc.202212023
WANG Tianli, YANG Yang, HAN Xia. INFLUENCE OF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ON PARTICLE SIZE AN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2, 40(12): 173-179. doi: 10.13205/j.hjgc.202212023
Citation: WANG Tianli, YANG Yang, HAN Xia. INFLUENCE OF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ON PARTICLE SIZE AN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2, 40(12): 173-179. doi: 10.13205/j.hjgc.202212023

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doi: 10.13205/j.hjgc.20221202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石油污染土壤高效快速移动式绿色洗脱技术及成套装备"(2018YFC18019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田丽(1982-),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田采出水和固废处理工艺技术。Wangtinali.osec@sinopec

    通讯作者:

    王田丽(1982-),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田采出水和固废处理工艺技术。Wangtinali.osec@sinopec

INFLUENCE OF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ON PARTICLE SIZE AN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 摘要: 为探究原油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模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原油污染量(2%、5%、10%)和污染时间(2,15,30 d)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的粒径和含油量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油提升了土壤粒径>2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降低了粒径<0.25 mm的机械稳定团聚体和水稳定团聚体含量。随着污染时间增加,粒径>2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相同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随着土壤总原油量的增加而增加,原油量为10%的土壤各粒径团聚体的含油量最高;原油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配顺序为:2 mm以上>0.25~2 mm>0.25 mm以下,且粒径>2 mm的团聚体中分配的原油量占原油总量的60%以上。总体来说,原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增加了团聚体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中粒径>2 mm的大团聚体的形成,而原油主要赋存在大团聚体中。
  • [1] 魏样.石油污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分析[J].生物化工,2020,6(1):159-164.
    [2] 魏样,蔡苗,朱坤,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J].地球环境学报,2018,9(3):266-272.
    [3] 李梅,郑西来,童玲,等.石油污染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119-123.
    [4] 王鑫杰,黄锦楼,刘志强,等.超声波辅助化学萃取对某工业场地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9):3704-3708.
    [5] 张丽华,朱志良.土壤清洗技术研究进展[J].清洗世界,2006,22(10):24-31.
    [6] 金余其,褚晓亮,郑晓园,等.超声波辅助萃取油泥回收原油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46(12):2178-2183.
    [7] 张磊,仝坤,王星晖,等.超声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研究进展[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25(6):73-76.
    [8] 贾建丽,刘莹,李广贺,等.油田土壤石油污染特性及理化性质关系[J].化工学报,2009,60(3):726-732.
    [9] 张晓阳,李凯荣,张麟君.陕北石油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32-38.
    [10] 王丽静,尚振坤,张兴昌,等.原油污染对黄绵土和风沙土水分入渗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9):3341-3348.
    [11] 李小利,刘国彬,薛萐,等.土壤石油污染对植物苗期生长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3):95-98

    ,127-127.
    [12] 刘五星,骆永明,滕应,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Ⅱ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变化研究[J].土壤学报,2007,44(5):848-853.
    [13] 李海波,韩晓增,许艳丽,等.不同管理方式对黑土农田根际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3):110-115.
    [14] 徐东升.黄河三角洲粉土的力学特性及改性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8-16.
    [15] 王婉丽,袁庆叶,董必成,等.克隆整合和石油污染对芦苇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24):9179-9187.
    [16] 张琪,方海兰,史志华,等.侵蚀条件下土壤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7,43(增刊1):77-82.
    [17] 史奕,陈欣,沈善敏.有机胶结形成土壤团聚体的机理及理论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495-1498.
    [18] 李鉴霖,江长胜,郝庆菊.土地利用方式对缙云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35(12):4695-4704.
    [19] 祁迎春,王益权,刘军,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几种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340-347.
    [20] SEPEHRNIA N,HAJABBASI M A,AFYUNI M,et al.Soil water repellency changes with depth and relationship to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in wettable and repellent soil profiles[J].Journal of Hydrology and Hydromechanics,2017,65(1):99-104.
    [21] BOIX-FAYOS C,CALVO-CASES A,IMESON A C,et al.Influence of soil properties on the aggregation of some Mediterranean soils and the use of aggregate size and stability as land degradation indicators[J]. Catena,2001,44(1):47-67.
    [22] 何泽能,李振山,籍国东.老化石油污染土壤的清洗处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884-887.
    [23] 牛明芬,殷智慧,王琦,等.石油污染土壤清洗药剂筛选及效果评价[J].生态学杂志,2020,39(7):2302-2308.
    [24] 卞成鹏,张玲妍,夏晔,等.冻融对MNA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116-123.
  • 期刊类型引用(3)

    1. 靳苏娜,吕瑞亮.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无机盐工业. 2024(03): 28-38 . 百度学术
    2. 刘雪峰,郑春禹,滕洁,许霞. 固定化Cu_2O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4-氯酚.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4): 52-60 . 百度学术
    3. 肖超,张东国,张晓雪,牛远,袁英,汪洋,唐军,鹿豪杰,李娟. 抗坏血酸强化含水层介质Fenton降解PNP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21(12): 2907-291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6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3-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