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尺度排水沟道对稻田退水中氮磷的削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阳 王超 王沛芳 陈娟 尤国祥

赵研, 郭嘉琳, 施洋, 吴志琪, 姜彬慧. 基于GMS的抚顺西露天矿地下水涌水量模拟[J]. 环境工程, 2021, 39(1): 75-79,129. doi: 10.13205/j.hjgc.202101011
引用本文: 高阳, 王超, 王沛芳, 陈娟, 尤国祥. 不同尺度排水沟道对稻田退水中氮磷的削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工程, 2023, 41(5): 8-15. doi: 10.13205/j.hjgc.202305002
ZHAO Yan, GUO Jia-lin, SHI Yang, WU Zhi-qi, JIANG Bin-hui. A GROUNDWATER INFLOW PREDICTION METHOD FOR FUSHUN WEST OPEN-PIT MINE BASED ON GM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1): 75-79,129. doi: 10.13205/j.hjgc.202101011
Citation: GAO Yang, WANG Chao, WANG Peifang, CHEN Juan, YOU Guoxiang. REMOVAL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FARMLAND DRAINAGE BY DIFFERENT SCALE DRAINAGE DITCH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3, 41(5): 8-15. doi: 10.13205/j.hjgc.202305002

不同尺度排水沟道对稻田退水中氮磷的削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doi: 10.13205/j.hjgc.202305002
基金项目: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2020Z0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4210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阳(1994-),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田退水底泥中氮磷释放规律及削减机制。gaoyang80230@163.com

    通讯作者:

    王沛芳(1973-),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pfwang2005@hhu.edu.c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FARMLAND DRAINAGE BY DIFFERENT SCALE DRAINAGE DITCHE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 摘要: 针对我国大中型灌区典型的农田排水体系(毛-农-斗-支-干多级排水沟道),以上海市崇明岛新海农场的稻田为切入点,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坐标分析对农田排水水质进行评价,研究不同尺度排水沟道中氮、磷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逐级排水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规律;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明影响不同尺度排水沟道中氮、磷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尺度农田排水沟道中NH4+-N、NO3--N、NO2--N、AP和PP浓度在水稻全生长期内总体表现出与TN、TP相一致的变化规律,即水稻播种期(6月)和分蘖期(7月)浓度较高,灌浆成熟期(10月)最低,抽穗扬花期(8月)呈大幅波动状态。毛-农-斗-支-干沟道分别可削减TN为13.30%、39.24%、11.23%、5.27%、8.86%和TP为13.20%、36.57%、9.10%、13.18%、11.07%。农田排水沟道的尺度效应是引起水体理化性质变化,进而造成氮、磷去除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农沟独特的尺寸结构和环境特征使其成为削减氮、磷的热区,在今后的生态型排水通道建设中应加强对农沟的生态化改造。
  • [1] 杨林章, 吴永红.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2): 168-1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 2020.
    [3] 周俊, 邓伟, 刘伟龙. 沟道湿地的水文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0): 1079-1083.
    [4] 杨林章, 施卫明, 薛利红, 等.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总体思路与"4R"治理技术[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 1-8.
    [5] 田昌, 陈敏, 周旋,等. 生态沟渠对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的拦截效果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4): 186-191.
    [6] WANG S Y, WANG W D, ZHAO S Y, et al. Anammox and denitrification separately dominate microbial N-loss in water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soils horizons of riparian zones[J]. Water Research, 2019, 162: 139-150.
    [7] TONG Y D, ZHANG W, WANG X J, et al. Decline in Chinese lak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ccompanied by shift in sources since 2006[J]. Nature Geoscience, 2017, 10: 507-511.
    [8] 陶冶,朱健,李冰,等. 基于氮、磷收支的人工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效果评价[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1(2): 36-45.
    [9] ALEXANDER R B, SMITH R A, SCHWARZ G E. Effect of stream channel size on the delivery of nitrogen to the Gulf of Mexico[J]. Nature, 2000, 403(6771): 758-761.
    [10] PETERSON B J. Control of nitrogen export from watersheds by headwater streams[J]. Science, 2001, 292(5514): 86-90.
    [11] 魏艳艳. 2009—2018年崇明岛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碳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8.
    [1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13] 马双忱, 于燕飞, 徐涛,等. ORP在水环境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J]. 工业水处理, 2020, 40(2): 14-18.
    [14] 师荣光, 周启星, 刘凤枝,等. 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灌溉规范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3): 839-843.
    [15] 苗志加, 李宁, 高会杰,等.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积累的影响因素[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0(6): 2807-2812.
    [16] 胡洪营, 孙迎雪, 陈卓,等. 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的课题与长效治理模式[J]. 环境工程, 2019, 37(10): 6-15.
    [17] 高大文, 李昕芯, 安瑞,等. 不同DO下MBR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运行效果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09-215.
    [18] 何军,崔远来,王健鹏,等. 不同尺度稻田氮磷排放规律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56-61.
    [19] SU C X, ZHU W X, KANG R H, et al.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bilities in soil NO fluxes from a rainfed maize field in the Northeast Chin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 286:117312.
    [20] 万玉文. 水稻灌区防治农田面源水污染排水系统及其效果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 2017.
    [21] 黄小龙, 郭艳敏, 张毅敏,等. 沉水植物对湖泊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的控制及应用[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12): 1524-1530.
    [22] 靳皓琛, 崔宁博, 曹阳,等. 根际微生物在控制面源污染中的积极作用[J]. 四川环境, 2020, 39(6): 214-220.
    [23] NIE S A, LI H, YANG X R, et al. Nitrogen loss by anaerobic oxidation of ammonium in rice rhizosphere[J]. The ISME Journal, 2015, 9:2059-2067.
    [24] 张昕. 游离氨(FA)对EBPR系统中聚磷菌除磷性能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影响研究[D]. 兰州:兰州交通大学, 2021.
    [25] ZHAO K K, MA B, XU Y, et al. Light exposure mediates circadian rhythms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J]. The ISME Journal, 2021, 15: 2655-2664.
    [26] GUO L L, YU Z H, LI Y S, et al. Plant phosphorus acquisition links to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 in the rhizospheres of soybean and rice grown under CO2 and temperature co-elevated[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23: 153558.
  • 期刊类型引用(7)

    1. 陆睿,尹尚先,王玉国,孟浩鹏,王旭. 基于GMS的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涌水量预测. 煤矿安全. 2025(01): 164-170 . 百度学术
    2. 曲为贵,从辉,牛真茹,李智,赵鹏,赵丽. 基坑疏干抽排对区域水文地质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 2023(02): 66-69 . 百度学术
    3. 张培森,李复兴,付翔,田志兆,牛辉,许大强. 祁东煤矿构造控水特征和地下水运移规律. 煤炭科学技术. 2023(02): 292-305 . 百度学术
    4. 杜成鸿,向琪云,刘国东. 基于GMS的地下水油气井污染运移研究. 环境工程. 2023(S1): 561-565 . 本站查看
    5. 赵雷,侯克鹏,者亚雷,何全松,何平. 露天大水矿床开采渗流场及帷幕防治水模拟研究. 现代矿业. 2023(07): 63-67 . 百度学术
    6. 王帅,何少林,苑宏英,纪冬丽,齐志斌. 基于GMS应用的开采区地下水模拟的研究进展. 地下水. 2022(01): 14-17 . 百度学术
    7. 吴季寰,张春山,孟华君,郭涵,吴坤罡,李洪嘉. 抚顺西露天矿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时空特征分析. 地质力学学报. 2021(03): 409-41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8
  • HTML全文浏览量:  40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2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1-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