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隧道施工渣土利用减碳效果分析

全昭熹 陈湘生 陈锋 高望 韩文龙

姚海博, 吴世红, 尹延梅, 葛丽燕, 王捷, 程志杨. 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膜污染特性分析[J]. 环境工程, 2021, 39(7): 145-150. doi: 10.13205/j.hjgc.202107019
引用本文: 全昭熹, 陈湘生, 陈锋, 高望, 韩文龙.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隧道施工渣土利用减碳效果分析[J]. 环境工程, 2023, 41(10): 91-98,162. doi: 10.13205/j.hjgc.202310012
YAO Hai-bo, WU Shi-hong, YIN Yan-mei, GE Li-yan, WANG Jie, CHENG Zhi-yang.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FOULING IN TREAT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WASTEWATER WITH HOLLOW FIBER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1, 39(7): 145-150. doi: 10.13205/j.hjgc.202107019
Citation: QUAN Zhaoxi, CHEN Xiangsheng, CHEN Feng, GAO Wang, HAN Wenlong. ANALYSIS OF CARBON REDUCTION EFFE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UCK SOIL UTILIZATION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3, 41(10): 91-98,162. doi: 10.13205/j.hjgc.20231001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隧道施工渣土利用减碳效果分析

doi: 10.13205/j.hjgc.2023100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380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全昭熹(199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工程数字化碳减排。2200471005@email.szu.edu.cn

    通讯作者:

    韩文龙(1991-),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韧性城市。hanwl0417@126.com

ANALYSIS OF CARBON REDUCTION EFFE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UCK SOIL UTILIZATION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 摘要: 渣土利用已成为盾构绿色施工的关键措施之一,为进一步量化隧道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通过构建隧道盾构渣土经改良后进行路基填筑的全过程碳排放估算方法,利用季华路西延线过顺德水道隧道工程实际工程数据,对比分析了渣土再利用与常规堆填处理的碳排放差异,并对渣土利用全过程碳排放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渣土利用碳排放主要发生在渣土改良运输阶段,常规填埋处理主要应用于产生阶段;顺德水道过江隧道工程的总排渣量约为65029 m3,其中可用来进行渣土改良的排渣量为53162 m3,若全部进行填埋处理,则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约为1.84×106 kg CO2eq,占用11058 m2的填埋场地;经3%石灰+3%脱硫石膏改良后的渣土CBR值可达到141.4,回弹模量为198.8 MPa,全过程产生的CO2比渣土常规处理产生的CO2增加了8.89×105 kg CO2eq;经3%电石渣+6%粉煤灰改良后的渣土CBR值可达到89.06、回弹模量为158.9 MPa,全过程产生的CO2比渣土常规处理产生的CO2减少了6.44×105 kg CO2eq。
  • [1] 惠明珠, 苏有文.中国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 2018, 36(12):182-187.
    [2] 陈蕊, 杨凯, 肖为, 等.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处理处置分析[J].环境工程, 2020, 38(3):22-26.
    [3] 陈坤阳, 王家远, 喻博, 等.地铁工程余泥渣土环境影响研究[J].环境工程, 2022, 40(2):191-198.
    [4] DING Z K, ZHU M L, TAM V W Y, et al.A system dynamics-based environmental benefit assessment model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management at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g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76:676-692.
    [5] 高杨, 卫童瑶, 李滨, 等.深圳"12·20"渣土场远程流化滑坡动力过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 46(1):129-138

    , 147.
    [6] LI J R, LIANG J L, ZUO J, et a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mobile recycling of demolition waste in Shenzhe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63:121371.
    [7] 郭卫社, 王百泉, 李沿宗, 等.盾构渣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展望[J].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 40(8):1101-1112.
    [8] 姚清松, 蔡坤坤, 刘超, 等.粉质黏土地层基坑渣土免烧砖配比及力学性能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0, 40(增刊1):145-151.
    [9] ZHOU S H, LI X, JI C, et al.Back-fill grout experimental test for discharged soils reuse of the large-diameter size slurry shield tunnel[J].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 21(3):725-733.
    [10] 刘慧刚, 丁建文, 吉锋, 等.南京江底盾构施工废弃砂土在同步注浆中再利用的适用性[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1-10.
    [11] XU J, XIAO C, WU H N, et al.Reuse of excavated clayey silt in cement-fly ash-bentonite hybrid back-fill grouting during shield tunne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2020, 12(3).doi: 10.3390/su12031017.
    [12] 朱瑜星, 卞怡, 闵凡路, 等.地铁盾构渣土改良为流动化土进行应用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20, 53(增刊1):245-251.
    [13] 张亚洲, 夏鹏举, 魏代伟, 等.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泥水处理及全线路废弃土再利用技术[J].隧道建设, 2015, 35(11):1229-1233.
    [14] 赵丽君, 朱挻, 刘泽, 等.绍兴市工程渣土路用性能改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 2021, 6(16):6-8.
    [15] 翟一杰, 张天祚, 申晓旭, 等.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 2021, 43(3):446-455.
    [16] 陈坤阳, 周鼎, 粟月欢, 等.城市轨道交通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与碳减排潜力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22, 66(5):1-7.
    [17] 罗平滢.建筑施工碳排放因子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16.
    [18] 毛睿昌.基于LCA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分析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 2017.
    [19] 黄桐, 寇世聪, 赵玉龙, 等.日本余泥渣土管理经验与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 2020, 28(5):61-67.
    [20] 王月玲, 涂柯帆, 严婉婷, 等.地铁渣土的资源化利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2(5):278-2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2-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