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黄河流域城镇水污染绿色低碳治理路径研究

辜雪钿 刘冬梅 李玉婷 张尚军 陈以頔 冯玉杰 任南琪

辜雪钿, 刘冬梅, 李玉婷, 张尚军, 陈以頔, 冯玉杰, 任南琪. 黄河流域城镇水污染绿色低碳治理路径研究[J]. 环境工程, 2024, 42(12): 27-33. doi: 10.13205/j.hjgc.202412004
引用本文: 辜雪钿, 刘冬梅, 李玉婷, 张尚军, 陈以頔, 冯玉杰, 任南琪. 黄河流域城镇水污染绿色低碳治理路径研究[J]. 环境工程, 2024, 42(12): 27-33. doi: 10.13205/j.hjgc.202412004
GU Xuedian, LIU Dongmei, LI Yuting, ZHANG Shangjun, CHEN Yidi, FENG Yujie, REN Nanqi. RESEARCH ON GREEN AND LOW CARBON TREATMENT PATH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4, 42(12): 27-33. doi: 10.13205/j.hjgc.202412004
Citation: GU Xuedian, LIU Dongmei, LI Yuting, ZHANG Shangjun, CHEN Yidi, FENG Yujie, REN Nanqi. RESEARCH ON GREEN AND LOW CARBON TREATMENT PATH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4, 42(12): 27-33. doi: 10.13205/j.hjgc.202412004

黄河流域城镇水污染绿色低碳治理路径研究

doi: 10.13205/j.hjgc.202412004
基金项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项目(2022-YRUC-01-02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辜雪钿(1987-),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资源化利用。guxuedian@crcept.com

    通讯作者:

    冯玉杰(1968-),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中污染物定向转化理论与技术。yujief@hit.edu.cn

RESEARCH ON GREEN AND LOW CARBON TREATMENT PATH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 摘要: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发展中的1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水"的问题。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威胁着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数字化、智慧化和绿色低碳的维度探讨了黄河流域城镇水污染绿色低碳治理路径及主要技术方法,提出了数字化赋能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黄河流域水-能-碳-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战略体系,创新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 [1] 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19(20):1-5.
    [2] 李海生.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识别与展望[J]. 环境科学研究,2024,37(1):1-10.
    [3] 任南琪. 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N]. 人民日报,2023-12-01(9).
    [4] 徐勇,王传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路径与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7):875-883.
    [5] 李海生,谢明辉,李小敏,等. 全过程一体化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制度体系[J]. 环境保护,2022,50(101):24-29.
    [6] 孙金龙,黄润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 环境经济,2021(6):10-11.
    [7] 姜华,阳平坚,高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部署要求构建减污降碳协同的制度体系议[J]. 环境保护,2021,49(增刊2):57-60.
    [8] 郑利民,郭卫新,黄福贵,等.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J].西北水电, 2007(1):5-8.
    [9]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资源公报[R].1988—2019.
    [10]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资源综合规划[R].2009.
    [11] 郑逸璇,宋晓晖,周佳,等.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路径与政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5):45-51.
    [12] 唐家凯.沿黄河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障碍因素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21.
    [13] 赵莺燕,于法稳.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核心、路径及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1):52-62.
    [14] 赵志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及对策思考[J]. 理论研究, 2021 (5): 73-80.
    [15] 迟妍妍,王夏晖,刘斯洋,等; 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战略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24, 37(1):11-23.
    [1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战略体系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2,24(1):93-103.
    [17] 王浩,孟现勇,林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及重点工作研究[J]. 中国水利,2021(18):6-8.
    [18] 张亚捷,霍守亮,吴丰昌. 我国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技术与对策[J]. 中国工程科学,2022,24(5):41-48.
    [19] 狄乾斌,陈小龙,侯智文. "双碳"目标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差异及关键路径识别[J]. 资源科学,2022,44(6):1155-1167.
    [20] 林永然,张万里. 协同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实践路径[J]. 区域经济评论,2021(2):154-160.
    [21] 肖伟.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N]. 经济日报,2020-03-03(11).
    [22] 郜国明,田世民,曹永涛,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J]. 人民黄河,2020,42(9):112-116.
    [23] MIAO Z, BOAMAH K B, LONG X. Research on entropy generation strate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rbon trading market[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0,29(5):1992-2000.
    [24] 武文斌,陆亮. 浅析生态保护理念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M]. 武汉: 长江出版社,2022.
    [25] 王小娥,魏智,吴锦奎. 黄河上游干旱区祖厉河流域生态发展模式研究[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22,42(10):21-24.
    [26] 张存刚,马明玉. 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内涵及构建[J]. 社科纵横,2022,37(3):58-64.
    [27] 张春杰. 切实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N]. 中国水利报,2023-03-21.
    [28] 生态保护与协同创新 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N]. 河南日报,2019-10-29(6).
    [29] 朱永明,杨姣姣,张水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 2021,43(3):1-5

    ,17.
    [30] 陈景华,徐金,刘展豪. 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影响[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5(3):36-51.
    [31] 李晓,齐雪艳.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宁夏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C]//2022(第十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福建,2022.
    [32] 张少华. 乌梁素海湿地挺水植物根圈厌氧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及氮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3.
    [33] 李嘉豪,于婧,任凯,等.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探析[J]. 广东蚕业,2022,56(6):113-115.
    [34] 樊三彩. 吴险峰:以差异化政策为钢铁业减污降碳护航[N]. 中国冶金报,2021-08-04.
    [35] 陈曦. 山东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N]. 中国县域经济报,2021-11-11(2).
    [36] 刘同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胁迫关系研究[J]. 人民黄河,2021, 43(7):13-18

    ,23.
    [37] WANG M, ZHAO L, HERTY M. Modelling carbon trading and refrigerated logistics services within a fresh food supply chain under carbon cap-and-trade re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8, 56(12):1-19.
    [38] 高家军, 李亚兰.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实现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6(2):20-26.
    [39] 王文举,陈真玲.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9,35(3):81-98.
    [40] 田贵良.对《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若干理解与认识[J].中国水利, 2022(23): 22-24.
    [41] 杨泽凡. 基于水流过程的河沼系统生态需水与调控措施研究[D].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42] 陈冲,郭赛. 环境保护税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基于环保"费改税"的准自然实验[J]. 税收经济研究,2023,28(2):26-35.
    [43] 刘晓阳. 科技赋能 打造幸福河[N]. 河南日报,2021-12-31(5).
    [44] 张学成,等.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7.
    [45] 郝姝然,陈卓,徐傲,等.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再生水利用状况及潜力分析[J].环境工程,2022, 40(10):1-8

    ,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1-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