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6卷 第2期
2008, 26(2): 7-9.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1
摘要:
烧结工艺排放的SO2量约占钢铁生产的60%,传统上采用低硫原料配入、高烟囱扩散稀释等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脱硫减排新形势。福建三钢在CFB-FGD半干法脱硫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在设计上采用了双大烟道、双主抽风机工艺配置的烟气选择性脱硫技术方案,为解决钢铁行业烧结脱硫难题提供了参考。
烧结工艺排放的SO2量约占钢铁生产的60%,传统上采用低硫原料配入、高烟囱扩散稀释等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脱硫减排新形势。福建三钢在CFB-FGD半干法脱硫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在设计上采用了双大烟道、双主抽风机工艺配置的烟气选择性脱硫技术方案,为解决钢铁行业烧结脱硫难题提供了参考。
2008, 26(2): 10-1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2
摘要:
气动搅拌喷射鼓泡脱硫除尘吸收塔在发明专利单切向环栅式喷射鼓泡进气脱硫装置的基础上,对塔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塔内设有两套布气装置,避免了大塔径(直径在4m左右)下塔中心气体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此外,在环形气体通道内增设了一套气动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的动力由环形通道内的气流提供。运行结果表明,新的布气系统使塔内气体分布均匀,塔内的气、固、液可以充分混合,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当脱硫剂pH值在5以上时,脱硫效率稳定在97%以上。
气动搅拌喷射鼓泡脱硫除尘吸收塔在发明专利单切向环栅式喷射鼓泡进气脱硫装置的基础上,对塔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塔内设有两套布气装置,避免了大塔径(直径在4m左右)下塔中心气体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此外,在环形气体通道内增设了一套气动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的动力由环形通道内的气流提供。运行结果表明,新的布气系统使塔内气体分布均匀,塔内的气、固、液可以充分混合,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当脱硫剂pH值在5以上时,脱硫效率稳定在97%以上。
2008, 26(2): 13-15.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3
摘要:
煤矿开采、水泥生产、面粉加工、制药等行业长期受到粉尘污染的困扰。为了改变粉尘的治理现状,缓解粉尘对人体的伤害,采用框架通风除尘专利设备除尘,通过测定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计算出不同尘源产生粉尘的沉降率。
煤矿开采、水泥生产、面粉加工、制药等行业长期受到粉尘污染的困扰。为了改变粉尘的治理现状,缓解粉尘对人体的伤害,采用框架通风除尘专利设备除尘,通过测定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计算出不同尘源产生粉尘的沉降率。
2008, 26(2): 16-20.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4
摘要:
通过氯甲基化和胺化两步反应合成胺基棉纤维,并用于模拟烟气中SO2的吸附。比较并选定了乙二胺作为改性胺试剂,测定乙二胺基棉纤维的饱和硫容为4.29mg/g干纤维,平均含氮量为0.43%。实验中研究了胺试剂种类、氯甲基化试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胺基棉纤维制备和脱硫性能的影响。
通过氯甲基化和胺化两步反应合成胺基棉纤维,并用于模拟烟气中SO2的吸附。比较并选定了乙二胺作为改性胺试剂,测定乙二胺基棉纤维的饱和硫容为4.29mg/g干纤维,平均含氮量为0.43%。实验中研究了胺试剂种类、氯甲基化试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胺基棉纤维制备和脱硫性能的影响。
2008, 26(2): 20-22.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5
摘要:
在填料吸收塔中,应用废机油为吸收剂对含甲苯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地考察了填料层高度、进口甲苯浓度、空塔气速、液气比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废机油能有效净化废气中的甲苯,去除率达到95%~98%。吸收尾液蒸馏能回收甲苯和废机油。
在填料吸收塔中,应用废机油为吸收剂对含甲苯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地考察了填料层高度、进口甲苯浓度、空塔气速、液气比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废机油能有效净化废气中的甲苯,去除率达到95%~98%。吸收尾液蒸馏能回收甲苯和废机油。
2008, 26(2): 23-26.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6
摘要:
清灰气源是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系统的首要环节,脉冲阀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脉冲清灰效果。从设计角度探讨了气源气包容积的确定,气源配件的配置,对脉冲阀性能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从实际应用角度介绍选用脉冲阀的方法和依据。
清灰气源是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系统的首要环节,脉冲阀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脉冲清灰效果。从设计角度探讨了气源气包容积的确定,气源配件的配置,对脉冲阀性能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从实际应用角度介绍选用脉冲阀的方法和依据。
2008, 26(2): 26-29.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7
摘要:
以某长大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Mobile模型和Gauss模型对隧道竖井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计算,得到了主要污染物在近地二维平面上的一次扩散浓度。引入稀释空气因子的概念综合评价了污染物的环境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显著性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指出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在治理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的环节。
以某长大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Mobile模型和Gauss模型对隧道竖井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计算,得到了主要污染物在近地二维平面上的一次扩散浓度。引入稀释空气因子的概念综合评价了污染物的环境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显著性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指出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在治理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的环节。
2008, 26(2): 30-32.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8
摘要:
以火电厂半干半湿脱硫技术(BGBS)为例,分析BGBS脱硫技术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电驱动方式处于电厂能量链的末端,能耗相对较高,而BGBS烟气脱硫技术采用蒸汽引射专利技术进行脱硫剂和脱硫灰消化、活化、氧化、输送一体化,省去石灰消化系统和气力输送系统,从而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
以火电厂半干半湿脱硫技术(BGBS)为例,分析BGBS脱硫技术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目前常用的电驱动方式处于电厂能量链的末端,能耗相对较高,而BGBS烟气脱硫技术采用蒸汽引射专利技术进行脱硫剂和脱硫灰消化、活化、氧化、输送一体化,省去石灰消化系统和气力输送系统,从而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
2008, 26(2): 33-35.
doi: 10.13205/j.hjgc.200802009
摘要: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一株化能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上脱除H2S气体。结果表明:入口浓度为1453mg/m3,停留时间78s,H2S脱除率为92%,营养液最佳pH为6.0。该菌可承受较高负荷,最大可达134g/(m3.h),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和脱臭效果,为工业化应用中处理高浓度的H2S气体提供了依据。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一株化能自养型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上脱除H2S气体。结果表明:入口浓度为1453mg/m3,停留时间78s,H2S脱除率为92%,营养液最佳pH为6.0。该菌可承受较高负荷,最大可达134g/(m3.h),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和脱臭效果,为工业化应用中处理高浓度的H2S气体提供了依据。
2008, 26(2): 36-38.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0
摘要:
介绍钠钙双碱法——多极喷雾强旋流脱硫除尘工艺处理系统的原理、组成,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工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效果好,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烟气脱硫除尘工艺。
介绍钠钙双碱法——多极喷雾强旋流脱硫除尘工艺处理系统的原理、组成,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工艺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效果好,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烟气脱硫除尘工艺。
2008, 26(2): 39-41.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1
摘要:
采用自制微型反应器对粘胶基活性炭纤维(R-ACF)进行脱硝的针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酸处理再经氨水溶液改性处理后,ACF表面含氧官能团特别是含氮官能团显著增加,对低温吸附氧化脱除NOx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连续测试记录NO的吸附情况,得到R-ACF脱附前后的NO吸附效率稳态时分别达到15.2%和11.5%;求出通过负吸热空气脱附法脱附后的R-ACF脱除效率达到78.7%。验证了R-ACF具有良好的循环脱附NO效率和再生性能,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采用自制微型反应器对粘胶基活性炭纤维(R-ACF)进行脱硝的针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酸处理再经氨水溶液改性处理后,ACF表面含氧官能团特别是含氮官能团显著增加,对低温吸附氧化脱除NOx是十分有效的,通过连续测试记录NO的吸附情况,得到R-ACF脱附前后的NO吸附效率稳态时分别达到15.2%和11.5%;求出通过负吸热空气脱附法脱附后的R-ACF脱除效率达到78.7%。验证了R-ACF具有良好的循环脱附NO效率和再生性能,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2008, 26(2): 42-4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2
摘要: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简单易算的替代计算方法,可供环评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简单易算的替代计算方法,可供环评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2008, 26(2): 44-46.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3
摘要:
分析电视机、计算机CRT显示器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理现状,讨论加热丝法、热变形法、熔融法、激光处理法、金刚石切割等物理分离CRT显示器方法,以及热酸喷射和热酸浴的化学分离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处理后的材料再利用状况,指出了CRT显示器处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电视机、计算机CRT显示器对环境的危害及处理现状,讨论加热丝法、热变形法、熔融法、激光处理法、金刚石切割等物理分离CRT显示器方法,以及热酸喷射和热酸浴的化学分离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处理后的材料再利用状况,指出了CRT显示器处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技术发展趋势。
2008, 26(2): 47-49.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4
摘要: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提出以絮凝为主白土精制相结合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在前期絮凝剂脱色再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白土精制的最佳再生参数,结果表明,在白土添加量8%~11%、白土接触反应温度130℃左右、搅拌时间20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3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结合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技术的研究与现状,提出以絮凝为主白土精制相结合的无污染、低成本的再生工艺技术。在前期絮凝剂脱色再生试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白土精制的最佳再生参数,结果表明,在白土添加量8%~11%、白土接触反应温度130℃左右、搅拌时间20min、恒温沉降温度80℃、沉淀3h的条件下有最佳的再生效果。试验表明,在该复合再生条件下,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废油基本上达到了该级别新油的标准。
2008, 26(2): 50-52.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5
摘要:
超临界水热分解技术是一种新型节能处理有机废物及回收能量的方法。介绍超临界水热分解技术在能源利用领域的应用情况,对生物质、废旧轮胎等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
超临界水热分解技术是一种新型节能处理有机废物及回收能量的方法。介绍超临界水热分解技术在能源利用领域的应用情况,对生物质、废旧轮胎等在超临界水环境下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
2008, 26(2): 53-54.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6
摘要:
对烟气脱硫装置中废水旋流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石膏浆液旋流器溢流与废水旋流器入口标高之差产生的静压是否满足废水旋流器入口压力与管道水头损失之和的条件,提出了两种优化布置方案,达到简化设计、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该优化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10余套烟气脱硫工程。
对烟气脱硫装置中废水旋流分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石膏浆液旋流器溢流与废水旋流器入口标高之差产生的静压是否满足废水旋流器入口压力与管道水头损失之和的条件,提出了两种优化布置方案,达到简化设计、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该优化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10余套烟气脱硫工程。
2008, 26(2): 55-57.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7
摘要:
对污水处理成本的概念和组成进行分析和探讨,确定处理成本的组成,测算处理3万t/d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和处理成本,提出降低处理成本的措施。
对污水处理成本的概念和组成进行分析和探讨,确定处理成本的组成,测算处理3万t/d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和处理成本,提出降低处理成本的措施。
2008, 26(2): 58-61.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8
摘要:
从受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及驯化得到以机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的混合菌种。该混合菌种对高浓度含机油废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初始含油约2g/L的人工废水,接种量为0.1%,经过7d的降解,可降至420mg/L,其去除率达到80%。与甘油共基质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降解,当甘油浓度高于100mg/L时,混合菌种的除油率则受到抑制。在高盐度实验条件下,当海藻晶盐浓度高于1.0g/L时,对混合菌种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从受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及驯化得到以机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的混合菌种。该混合菌种对高浓度含机油废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初始含油约2g/L的人工废水,接种量为0.1%,经过7d的降解,可降至420mg/L,其去除率达到80%。与甘油共基质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d的降解,当甘油浓度高于100mg/L时,混合菌种的除油率则受到抑制。在高盐度实验条件下,当海藻晶盐浓度高于1.0g/L时,对混合菌种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2008, 26(2): 61-6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19
摘要:
研究废茶枝叶中茶多酚对Cr(Ⅵ)在黏土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探讨pH、反应时间、废茶枝叶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简述了茶多酚、Cr(Ⅵ)和黏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Cr(Ⅵ)的黏土中投加废茶枝叶时,黏土对Cr(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中性条件下茶多酚将Cr(Ⅵ)还原为Cr(Ⅲ),并与Cr(Ⅲ)形成配合物,该络合物与黏土颗粒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增强了黏土对铬的固定作用。
研究废茶枝叶中茶多酚对Cr(Ⅵ)在黏土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探讨pH、反应时间、废茶枝叶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简述了茶多酚、Cr(Ⅵ)和黏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Cr(Ⅵ)的黏土中投加废茶枝叶时,黏土对Cr(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中性条件下茶多酚将Cr(Ⅵ)还原为Cr(Ⅲ),并与Cr(Ⅲ)形成配合物,该络合物与黏土颗粒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增强了黏土对铬的固定作用。
2008, 26(2): 64-65.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0
摘要:
介绍焦化污水的性质以及国内焦化污水处理工艺现状,从水质、水量以及水煤浆技术等方面阐述利用水煤浆技术处理焦化污水的可能性。
介绍焦化污水的性质以及国内焦化污水处理工艺现状,从水质、水量以及水煤浆技术等方面阐述利用水煤浆技术处理焦化污水的可能性。
2008, 26(2): 66-69.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1
摘要:
分析污染土对电阻率有影响的可能因素,通过向砂质黄土中加入充当污染物的NaCl、汽油和垃圾场渗出液的室内模拟实验,得出了模拟污染物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污染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证实了电阻率法可检测黄土的污染范围及程度,为我国西北地区黄土污染场地的评估及重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分析污染土对电阻率有影响的可能因素,通过向砂质黄土中加入充当污染物的NaCl、汽油和垃圾场渗出液的室内模拟实验,得出了模拟污染物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污染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对黄土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证实了电阻率法可检测黄土的污染范围及程度,为我国西北地区黄土污染场地的评估及重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08, 26(2): 70-7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2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造粒赤泥吸附剂(GRM)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它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GRM在低浓度下对Cd2+较强的去除能力、静态实验中的高吸附性能及动态吸附柱较强的再生能力均表明将粉状的赤泥吸附剂制成GRM加固产品可用于重金属的吸附。
提出了一种新的造粒赤泥吸附剂(GRM)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它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GRM在低浓度下对Cd2+较强的去除能力、静态实验中的高吸附性能及动态吸附柱较强的再生能力均表明将粉状的赤泥吸附剂制成GRM加固产品可用于重金属的吸附。
2008, 26(2): 74-76.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3
摘要:
污泥经过水泥固化后可转化为再利用的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对固化污泥的浸出毒性进行了研究,就pH值、Eh值、微生物活动对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的重金属在水泥固化之后,其浸出毒性降低。
污泥经过水泥固化后可转化为再利用的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对固化污泥的浸出毒性进行了研究,就pH值、Eh值、微生物活动对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的重金属在水泥固化之后,其浸出毒性降低。
2008, 26(2): 76-78.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4
摘要:
采用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降解焦化废水中的NH4+-N,主要针对亚硝化段进行研究。亚硝化段可采用悬浮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实现,通过悬浮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对比,探讨亚硝化段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污泥法中,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亚硝化反应是氨氧化菌的作用结果,反应性质为短程硝化;生物膜法中,亚硝化反应由氨氧化菌、亚硝酸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同作用完成,所实现的反应为同时硝化反硝化。悬浮污泥法比生物膜法的亚硝化经历路径简单,但悬浮污泥法不如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
采用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降解焦化废水中的NH4+-N,主要针对亚硝化段进行研究。亚硝化段可采用悬浮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实现,通过悬浮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对比,探讨亚硝化段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污泥法中,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亚硝化反应是氨氧化菌的作用结果,反应性质为短程硝化;生物膜法中,亚硝化反应由氨氧化菌、亚硝酸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同作用完成,所实现的反应为同时硝化反硝化。悬浮污泥法比生物膜法的亚硝化经历路径简单,但悬浮污泥法不如生物膜法耐冲击负荷。
2008, 26(2): 79-80.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5
摘要:
采用二相厌氧-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中药生产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150m3/d,进水中COD为6000mg/L,BOD5为2700mg/L,SS为310mg/L,出水满足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采用二相厌氧-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中药生产废水,废水处理规模为150m3/d,进水中COD为6000mg/L,BOD5为2700mg/L,SS为310mg/L,出水满足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2008, 26(2): 81-8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6
摘要:
在中温30~35℃条件下,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预处理,结果表明:较高的进水COD和OLR条件下,反应器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相近的OLR条件下,较长的HRT有更好的COD去除效果;OLR较低时,进水时间/反应时间(tF/tR)越大,COD去除效果越好;OLR较高时则需要较小的tF/tR;COD去除率随进水NH4+-N/COD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垃圾渗滤液COD/SO24-在5.52~11.41,反应器中不但有甲烷产生,同时也有硫酸盐的还原发生,SO24-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7%。
在中温30~35℃条件下,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厌氧预处理,结果表明:较高的进水COD和OLR条件下,反应器有着更好的处理效果;相近的OLR条件下,较长的HRT有更好的COD去除效果;OLR较低时,进水时间/反应时间(tF/tR)越大,COD去除效果越好;OLR较高时则需要较小的tF/tR;COD去除率随进水NH4+-N/COD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垃圾渗滤液COD/SO24-在5.52~11.41,反应器中不但有甲烷产生,同时也有硫酸盐的还原发生,SO24-去除率最高可达到77%。
2008, 26(2): 84-85.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7
摘要:
介绍了螺压脱水机工艺条件的选择及运行效果,说明在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应用螺压脱水机替代板框压滤系统处理剩余污泥,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螺压脱水机工艺条件的选择及运行效果,说明在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应用螺压脱水机替代板框压滤系统处理剩余污泥,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8, 26(2): 86-88.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8
摘要:
以海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O工艺,在进水COD为800~1000mg/L,NH4+-N为80~100mg/L,污水中海水比例为50%(盐含量为17500mg/L)的条件下,对高盐度废水的活性污泥驯化及微生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化过程的自养菌受盐度的影响明显比异养菌要大、驯化周期要长;原生、等微生物能够指示活性污泥状况和水质情况,并存在明显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生态演替规律;驯化初期、污泥形成期、污泥增长期和污泥成熟期4个阶段的标志微生物分别为:游离细菌,溞,钟虫和轮虫。
以海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O工艺,在进水COD为800~1000mg/L,NH4+-N为80~100mg/L,污水中海水比例为50%(盐含量为17500mg/L)的条件下,对高盐度废水的活性污泥驯化及微生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化过程的自养菌受盐度的影响明显比异养菌要大、驯化周期要长;原生、等微生物能够指示活性污泥状况和水质情况,并存在明显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生态演替规律;驯化初期、污泥形成期、污泥增长期和污泥成熟期4个阶段的标志微生物分别为:游离细菌,溞,钟虫和轮虫。
2008, 26(2): 89-90.
doi: 10.13205/j.hjgc.200802029
摘要:
就不同层次准好氧填埋渗滤液的氨氮和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呈现稳定下降的规律。在试验58周时,上、中和下层渗滤液中氨氮的浓度分别降至45.6、329和820mg/L,下降率分别为86.5%、81.7%和72.8%;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上、中和下层总氮浓度,分别由开始的2207、3511和5751mg/L降至313、240和1228mg/L,呈稳定下降的规律,可以看出,准好氧填埋结构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有较好的效果。
就不同层次准好氧填埋渗滤液的氨氮和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呈现稳定下降的规律。在试验58周时,上、中和下层渗滤液中氨氮的浓度分别降至45.6、329和820mg/L,下降率分别为86.5%、81.7%和72.8%;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上、中和下层总氮浓度,分别由开始的2207、3511和5751mg/L降至313、240和1228mg/L,呈稳定下降的规律,可以看出,准好氧填埋结构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有较好的效果。
2008, 26(2): 91-93.
doi: 10.13205/j.hjgc.200802030
摘要:
用零价铁和活性炭作为PRB反应介质,以Cr(Ⅵ)污染地下水为例,研究介质配比对PRB修复效率的影响。零价铁对Cr(Ⅵ)具有还原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调整二者的配比,产生不同的处理效果。当零价铁和活性炭质量分数分别占40%、30%时,单位Fe0对Cr(Ⅵ)的去除能力最强。出水总体积<96.5L时,Cr(Ⅵ)浓度均小于0.05mg/L,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各反应柱修复过程中,体系内的pH均有所上升。
用零价铁和活性炭作为PRB反应介质,以Cr(Ⅵ)污染地下水为例,研究介质配比对PRB修复效率的影响。零价铁对Cr(Ⅵ)具有还原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调整二者的配比,产生不同的处理效果。当零价铁和活性炭质量分数分别占40%、30%时,单位Fe0对Cr(Ⅵ)的去除能力最强。出水总体积<96.5L时,Cr(Ⅵ)浓度均小于0.05mg/L,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各反应柱修复过程中,体系内的pH均有所上升。
2008, 26(2): 94-96.
doi: 10.13205/j.hjgc.200802031
摘要: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以麦秆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在好氧条件下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结果表明,以麦秆为碳源的反应器启动快,反硝化反应受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大。28℃时N的去除量约33℃的3倍。当室温为(27±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50mg/L、水力停留时间56.85h时,反应器对氮的去除率在94.64%以上;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时,氮去除率<50%。同时反硝化反应受pH值和进水NO3--N浓度的影响。当pH值为6.7时,N的去除率最高,达90%以上。反硝化速率与NO3--N浓度显著呈线性关系。
采用室内试验装置,研究以麦秆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生物反应器在好氧条件下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结果表明,以麦秆为碳源的反应器启动快,反硝化反应受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大。28℃时N的去除量约33℃的3倍。当室温为(27±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50mg/L、水力停留时间56.85h时,反应器对氮的去除率在94.64%以上;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时,氮去除率<50%。同时反硝化反应受pH值和进水NO3--N浓度的影响。当pH值为6.7时,N的去除率最高,达90%以上。反硝化速率与NO3--N浓度显著呈线性关系。
2008, 26(2): 97-98.
doi: 10.13205/j.hjgc.200802032
摘要: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含锌危险废物碱法再生锌的新工艺的环境负荷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火法工艺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火法工艺相比,碱法再生锌粉工艺的环境协调性好,能源总需求、温室效应指数、酸化指数分别是火法的93.26%、8.88%、0.85%;且碱法处理渣经清洗后浸出毒性低于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GB5085.3-1996)。碱法再生锌工艺为含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及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工艺。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含锌危险废物碱法再生锌的新工艺的环境负荷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火法工艺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火法工艺相比,碱法再生锌粉工艺的环境协调性好,能源总需求、温室效应指数、酸化指数分别是火法的93.26%、8.88%、0.85%;且碱法处理渣经清洗后浸出毒性低于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GB5085.3-1996)。碱法再生锌工艺为含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及锌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