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0卷  第3期

水污染治理
埕东油田采油污水回用配聚处理工程实践
杜春安, 袁长忠, 潘永强, 陈景军
2012, 30(3): 1-2.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1
摘要:
采用生物氧化去除还原性物质和生物竞争抑制硫酸还原菌的集成技术处理油田采油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后的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达20 mPa.s以上,且长时间保持稳定,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求。
SSF净化技术处理含油污水
王莉莉, 党伟, 谭文捷, 唐志伟
2012, 30(3): 3-5.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2
摘要:
SSF净化(suspended sludge filtration)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处理量为1.8×104m3/d大型污水处理站的首次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达到ρ(油)≤10 mg/L、ρ(SS)≤15 mg/L的指标,克服了常规流程二次沉降罐沉降分离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SSF净化装置投加混凝剂65.00 mg/L、助凝剂0.84 mg/L,药剂成本约0.31元/m3。该工艺流程短、运行成本低、投资省,适用于来水水量水质相对稳定的污水处理站。
变孔隙滤池在电厂回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萍, 李会海
2012, 30(3): 6-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3
摘要:
介绍了变孔隙滤池的原理、特点,并以某电厂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以及变孔隙滤池在电厂回用水中的应用、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A~2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污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研究
黄晨梅, 李迪武, 周遗品, 刘雯, 梁媚亭
2012, 30(3): 9-11.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4
摘要:
以河源市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为平台,研究了A2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污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A2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后,污水中油类物质的去除可达96.5%以上,出水水质基本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类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同时探讨了该组合工艺对城市含油污水的净化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的限制性因素,系统内部油类物质被降解和去除的过程,确立可推广应用的A2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含油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正方形沉淀池内部水流运动模拟及设计应用
金陶胜, 赵彦琳, 丁南华, 吴鹏飞, 刘海洪
2012, 30(3): 12-14.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5
摘要:
针对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上下全截面正方形沉淀澄清池进行水流运动模拟及分析。正方形沉淀澄清池的水力特性对其沉淀效果有很大影响,在沉淀池水力设计中应通过对池型以及各种几何参数的优化,使其池内回流区范围尽可能减小,并且尽量使池内垂直断面上流速均匀平稳,研究中主要利用模型模拟正方形沉淀澄清池在不同进水流速和不同挡板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流场,经过分析比较出较为合理的沉淀池运行工况以及较为合适的挡板布置形式,进而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强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刘洋
2012, 30(3): 15-1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6
摘要:
采用改变湿地构型、不同进水方式和曝气运行3种方法,开展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的强化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TP的去除率比水平流湿地平均高10%左右,串联方式对改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果不明显,而当水平流湿地多点进水的配水比为2∶1∶1时,湿地对TP的去除率可上升5%~10%。湿地间歇运行当停置时间为2d时,TP去除率可提高6%左右;人工湿地曝气运行当气水比为6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最大。湿地间歇进水、曝气运行方式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湿地除磷效率,但要综合考虑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系统运行费用影响。
某工业园牛仔服装洗水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实例
王满, 罗建中, 潭广添, 林伟成
2012, 30(3): 19-21.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7
摘要:
广东佛山市某工业园内污水处理厂采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牛仔服装洗水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进水水量30 000 m3/d,水质ρ(COD)=411 mg/L、ρ(BOD5)=147 mg/L、ρ(SS)=313 mg/L、色度为239倍、pH=7~9,出水相应指标分别为ρ(COD)=53 mg/L、ρ(BOD5)=16 mg/L、ρ(SS)=32 mg/L、色度为8倍、pH为7.5,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制》第二时段中的一级标准。此工艺具有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组合流反应器启动运行试验
刘磊, 丁仕强, 徐继润
2012, 30(3): 22-24.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8
摘要:
以含氮磷的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自行设计的推流、折流与完全混合流的组合流动反应器进行启动试验研究。试验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普通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然后将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移到组合流反应器内,加入污水进行连续启动运行。试验连续运行30 d,结果表明在启动运行后期,COD、TP、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85%、80%及70%以上,好氧区硝态氮的累积率稳定在28 mg/L,说明组合流反应器启动成功。
三层滤料高速过滤应用于再生水生产的研究
王辰妮, 孙力平, 向传宝
2012, 30(3): 25-27. doi: 10.13205/j.hjgc.201203009
摘要:
试验在传统混凝—沉淀—三层滤料过滤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滤料级配的改进,将三层滤料高速过滤工艺应用于再生水的生产,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7.5%~98.5%,COD去除率在43%左右。同时研究发现,在高速过滤条件下,通过絮凝剂在滤床中发挥的微絮凝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除污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
河源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周遗品, 雷泽湘, 李迪武, 黄晨梅, 刘雯, 蓝娟, 叶伟聪
2012, 30(3): 28-30.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0
摘要:
河源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该厂A2-O工艺处理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人工湿地对尾水中TN、NH4+-N、TP、COD、BOD5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TN、NH4+-N、TP、COD和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7.4%、97.8%、95.06%、91.87%和95.87%以上,其出水水质基本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地表水Ⅲ类标准。
混凝-反渗透工艺处理某矿井废水的应用
邢奕, 谯耕, 张闻涛
2012, 30(3): 31-33.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1
摘要:
介绍了一套混凝-反渗透工艺处理矿井废水的工艺,并对其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该项目日处理量3 000t。通过对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效果的研究找出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要点、需重点控制的参数和需改进的因素,并对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实践证明,该工艺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乳状液膜法治理草甘膦废水
胡筱敏, 周宁, 欧云川, 李鹏, 宇秉勇
2012, 30(3): 34-37.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2
摘要:
采用液膜分离技术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回收可利用资源草甘膦,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主要考察了外水相pH值、乳水比及内水相浓度对草甘膦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航空煤油为溶剂,3%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4%载体(体积分数),10%NaOH内水相,油内比Roi为2∶1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1%的草甘膦工业废水,在pH值为2,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草甘膦去除率可达85%以上。
新式A/O/A/O型SBR用于同步除磷脱氮的工艺研究
杨辉, 胡筱敏, 任静, 张宇
2012, 30(3): 38-41.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3
摘要:
以沈阳建筑大学生活区的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A/O/A/O型SBR系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研究温度、pH、不同碳源对同步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O/A/O型SBR系统在厌氧2 h、好氧1.5 h、缺氧1.5 h、好氧0.5 h的方式下运行,成功富集了反硝化聚磷菌。温度为25℃,pH=7.5,以乙酸钠为碳源时,A/O/A/O型SBR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88%和92%,出水效果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好氧时间由3 h缩短为2 h,可以节省约33%的能耗。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潘杨, 黄勇, 曹桂华, 赵应举
2012, 30(3): 42-45.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4
摘要:
具有污泥转移功能的SBR工艺是利用SBR工艺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在并联运行的SBR间实现活性污泥的转移,使各SBR反应器中反应阶段污泥量增加,沉淀撇水阶段减少,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和处理能力。以某低浓度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污泥转移量下系统中污泥的沉降界面、污泥指数等关系,考察了污泥转移对SBR处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30%的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中污泥的SVI值由无污泥转移时的140降低为93左右;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可将传统SBR工艺处理能力提高近1/2。
跌水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与启动研究
陈一辉, 李伟民, 伍培, 刘火安, 张勤
2012, 30(3): 46-4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5
摘要:
为实现污水的无能耗处理,根据"跌水曝气式生物滤塔"专利设计制作了5层跌水曝气生物滤池,对其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然挂膜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挂膜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及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池的中上部(第1、2、3滤料层),而对NH4+-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中下部(第4、5滤料层)。当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1.5%左右,NH4+-N的去除率稳定在56%以上,且滤料中的生物相趋于稳定时,标志着反应器挂膜已完成,历时约21 d。
烟气污染治理
多孔陶瓷材料在高温气体干法除尘中的应用
傅晓娜, 姚刚, 刘敏, 丁桑岚
2012, 30(3): 49-54.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6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环保产业的高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材料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介绍了多孔陶瓷材料和该材料在高温气体干法除尘中的应用,并着重探讨了几种典型多孔陶瓷除尘器的结构特征和性能优缺点,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多孔陶瓷材料在高温气体除尘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炼钢厂1号—3号转炉煤气回收实践
袁宏伟
2012, 30(3): 55-5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7
摘要:
针对提钒炼钢厂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1号—3号转炉实施煤气回收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对影响煤气回收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在此基础上成功实施了1号—3号转炉煤气回收改造,改进后年回收转炉煤气达2 127 138GJ以上,可发电59 124 kW.h,减少CO2排放量近20万t,对降低生产能耗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较好作用。
燃气与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估算分析
张辉, 贾思宁, 范菁菁
2012, 30(3): 59-62.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8
摘要:
SO2、NOx和CO2是燃气和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以三种污染物排放估算方法为基础,比较了几种机组容量下,燃气机组和燃煤机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燃气电厂因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显著优越性,是解决电站环境污染的重要出路。
袋式除尘器喷吹管设计参数对喷吹气量影响的计算分析
赵美丽, 周睿, 沈恒根
2012, 30(3): 63-66. doi: 10.13205/j.hjgc.201203019
摘要:
针对袋式除尘器的脉冲喷吹气流量不均匀性问题,利用CFD数值模拟建立含有结构参数、运行参数的脉冲袋式除尘器的喷吹气流分布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喷吹压力P、喷口个数N、喷口口径D、喷嘴管长H、脉冲时间T和喷口间距L对脉冲喷吹气流量不均匀性σ的影响程度,并拟合得到了各参数与σ的关系式。在设计压力条件下修正喷口管径,获得较好的气流量分布;对修正后的均匀喷吹管,得到在不同喷吹压力下其气流量不均匀性的变化情况。
煤矿乏风低浓度甲烷催化氧化数值模拟
王鹏飞, 冯涛, 陈丽娟, 郝小礼
2012, 30(3): 67-71.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0
摘要: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通过导入CHEMKIN格式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煤矿乏风低浓度甲烷气体在壁面涂有Pt催化剂的蜂窝陶瓷通道表面的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数值研究,计算分析了有、无催化剂情况下乏风低浓度甲烷在通道内的反应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乏风甲烷浓度、入口进气速度、通道壁面温度及通道直径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蜂窝陶瓷通道内壁负载Pt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降低乏风中低浓度甲烷氧化所需的温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甲烷的氧化率;甲烷氧化率随着乏风甲烷浓度和通道壁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入口进气速度和通道直径的增大而下降。
大尺度料斗卸料扬尘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石朋波, 沈恒根, 方敏, 周睿, 王明星, 杨勇
2012, 30(3): 72-75.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1
摘要:
针对大尺度料斗在抓料斗、重载汽车等卸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分别对单侧抽风式扬尘控制技术、多侧抽风式扬尘控制技术、单侧吹吸式扬尘控制技术和多侧吹吸式扬尘控制技术等扬尘控制技术的扬尘控制效果进行了探讨。另外,针对两边同时具有卸料点的大尺度料斗,在重载汽车卸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问题,提出了移动式扬尘控制技术对其扬尘进行控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移动式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新技术的研究
吴祖良, 谢德援, 陆豪, 高翔, 骆仲泱, 岑可法
2012, 30(3): 76-80.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2
摘要:
随着VOCs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型的VOCs处理技术日益受到关注。详细分析了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等离子体催化氧化法VOCs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效微生物的筛选、新型生物填充材料的研究使生物法VOCs处理更加实用;光催化剂的表面改性有助于防止催化剂钝化,保证光催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等离子体催化氧化VOCs过程中能耗的降低以及副产物的控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固废处理
园林/餐厨垃圾联合堆肥工艺研究
陈海滨, 杨禹, 刘晶昊, 徐长勇
2012, 30(3): 81-84.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3
摘要:
以干草落叶混合物及酒店餐厨垃圾为原料,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利用自行研制的引风式堆肥装置,通过为期10d的园林/餐厨垃圾混合物高温好氧初级发酵,研究混合原料中餐厨垃圾不同配比对园林垃圾快速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配比75.64%、67.45%、51.37%中,当餐厨垃圾质量比67.45%时,含水率61.15%对园林垃圾堆肥效果最好,减容率24.83%,减重率28.33%,初级发酵结束C/N比15.41。
ZnCl_2/CuCl_2复合活化剂制备污泥活性炭及其分形研究
谭雪梅, 吉芳英, 傅敏, 关伟, 彭怡, 刘向丹
2012, 30(3): 85-8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4
摘要: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氯化锌和氯化铜为复合活化剂,采用低温炭化及中温活化方法制备了污泥活性炭。经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为534℃,活化时间为60 min,ZnCl2浓度为3.0 mol/L,CuCl2浓度为0.3 mol/L,碘吸附值达到534.0 mg/g。所得污泥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同时也含有部分中孔和大孔,BET比表面积为784.89 m2/g,Langmuir比表面积为1 053.69 m2/g;利用污泥活性炭吸附制药废水,实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方程,由此建立的分形吸附模型证明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越高,则粗糙度越大,碘吸附值越高。
以印刷电路板废粉末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研究
王强, 王琪, 周全法
2012, 30(3): 89-92.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5
摘要:
印刷电路板废粉末料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以报废印刷电路板经机械粉碎和分选后的非金属粉(铜含量1%~5%)为原料,采用"氨浸—脱氨—干燥"的工艺制备碱式碳酸铜,设计了实验装置,考察了氨浸分离工艺条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铜的回收率达到98.8%以上,获得了纯度不小于98.0%的碱式碳酸铜,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方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两段式还原工艺处理铬渣的生产性研究
刘帅霞, 陈亮, 高玉梅
2012, 30(3): 93-95.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6
摘要:
利用焦亚硫酸钠和硫酸亚铁将铬渣中的六价铬进行两次溶出和两次还原,解毒后铬渣中总铬含量≤1.5 mg/L,六价铬含量≤0.5mg/L,远远低于HJ/T 301—2007《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铬渣以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固化填埋标准浓度值。该工艺技术解毒彻底,无返铬现象,过程简单,处理成本低,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城市生活垃圾卧式气流分选特性研究
李兵, 董志颖, 赵由才, 陈宇辉, 朱建林
2012, 30(3): 96-101.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7
摘要:
利用处理能力100 kg/h的卧式气流分选机开展生活垃圾中塑料分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进风角度为10°、15°时,分别对应存在>8.5 m/s、7.7~9.3 m/s的风速范围,使塑料的纯度和分选效率达到80%以上;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结果表明:进风角度>15°时,分选机内气流复杂,塑料纯度和分选效率的波动性大,仅存在较窄的风速范围可使总纯度和分选效率同时达到80%以上。
经验交流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喹乙醇和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
田伟, 马丽莉, 杨志敏, 陈玉成, 陈庆华
2012, 30(3): 102-104.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8
摘要: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废水中喹乙醇、土霉素(OTC)、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的分析方法。实验对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了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水样pH值为2.5,不加提取剂时Oasis HLB柱的纯化富集效果最好,液相色谱在375 nm处对四种物质的分离性能最佳。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最低检出限为11~26 ug/L。喹乙醇和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95%,90%~91%,86%~90%和81%~86%,相对标准偏差为3.4%~6.3%。
轨道交通项目环评的指标体系及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潘鹏, 诸云强, 赵晓宏, 张彪, 丁峰, 杨艳刚
2012, 30(3): 105-108. doi: 10.13205/j.hjgc.201203029
摘要: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评缺乏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结果不够可靠、环评报告资料难以管理和利用等问题,参考DPSIR模型提出了包括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其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对其总体框架、功能体系、实现和部署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的指标体系和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指导环评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淄博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刘桂凤, 陈正发
2012, 30(3): 109-112.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多,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户外和室内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淄博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居民对现阶段淄博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较为满意。
城市高架道路全封闭声屏障的设计与施工
王庭佛, 冯苗锋, 徐剑
2012, 30(3): 113-116.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1
摘要:
为控制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南京市应天大街纬七路西延高架道路上安装了一条总长度764 m的全封闭声屏障。该长度的全封闭声屏障在城市高架道路上实施在国内尚属首例。简要介绍该声屏障的工程概况,重点阐述了该声屏障的声学、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情况,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哈尔滨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分析
李丽娜, 张思冲, 王明明, 杨丹, 宫晓磊
2012, 30(3): 117-120.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2
摘要: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声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污染指标,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采用定点测量方法和噪声分析仪进行监测,对哈尔滨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生活在低分贝值区域的人口逐渐增多,哈尔滨市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我国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分析与控制
汪启年, 王璠, 刘斌, 高小娟, 徐东耀
2012, 30(3): 121-123.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3
摘要: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氨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控制变得非常紧迫。介绍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产生途径以及电解锰生产中的氨氮平衡,依据"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控制措施。
人工冻结法的环境污染防治
温汉宏, 李林
2012, 30(3): 124-126.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4
摘要:
人工冻结法于1955年引入我国凿井领域,近60年的工程应用,不仅使该技术不断成熟,其与环境的冲突日渐尖锐。如何处理好人工冻结法与环境的关系,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制定合理有效地应急预案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范围继续扩大的一个瓶颈。针对人工冻结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环境污染隐患,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不同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人工冻结法环境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双碱法用于烧结烟气脱硫中再生实验的研究
Mbango Mbida K.G., 宋存义, 周向
2012, 30(3): 127-130. doi: 10.13205/j.hjgc.201203035
摘要:
实验考察了影响双碱法再生过程的主要操作参数,包括搅拌速率、再生时间和pH值变化、反应温度、n(Ca(OH)2)/n(Na2SO3)等。使用XRD验证产物成分,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再生CaSO3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Na2SO3浓度0.3和0.4 mol/L时,保持搅拌速率500 r/min、再生反应时间1 min、温度50℃能够取得最好的再生效果,一次再生后未反应的Ca(OH)2含量大约是34%;降低n(Ca(OH)2)/n(Na2SO3)能提高Ca(OH)2利用率。实验结果能够给再生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