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9卷  第4期

水污染治理
气浮-A~2/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李亚峰, 韩军, 张颜
2011, 29(4): 1-3.
摘要:
以玉田县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焦化废水处理站工程为例,介绍气浮-A2/O2工艺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工艺参数。运行结果表明:气浮-A2/O2工艺对焦化废水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当进水ρ(COD)<3 500 mg/L、ρ(酚)<700 mg/L、ρ(氰化物)<20 mg/L、ρ(NH3-N)<300 mg/L时,出水ρ(COD)<100 mg/L、ρ(酚)<0.5mg/L、ρ(氰化物)<0.5 mg/L、ρ(NH3-N)<15 mg/L,各项指标均达设计要求,满足熄焦工段的用水要求和排放标准。
膜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盐工业废水
裴烨青, 陈东辉, 周恭明, 鲁骎, 周峰
2011, 29(4): 4-6.
摘要:
采用了膜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盐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接种污泥为普通污泥,经驯化使其适应含盐废水,在污泥驯化阶段,生物膜表现出极佳的盐度冲击后恢复能力。通过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5~15 d)和较低的COD有机负荷(平均1.6 kg/(m3·d)左右),生物膜COD去除率基本达90%。膜池内,悬浮固体浓度基本保持在5 000 mg/L以内;通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过滤,出水悬浮固体浓度保持在5 mg/L以内。膜污染可通过重复的气水反洗和定期的化学清洗得以缓解。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的效能及微生态特性研究
王立媛, 宿程远, 李思敏, 黄智, 王刚
2011, 29(4): 7-10.
摘要: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制糖废水的运行特征,并通过污泥EPS测定、小瓶静态试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其微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水温33℃,进水ρ(COD)为1 355~2 955 mg/L,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87%~96%,其中第1隔室抗废水的冲击最大,VFA值最高而碱度最低,分别为9.33 mmol/L和19.25 mmol/L。小瓶静态试验表明,当基质ρ(COD)为1 000 mg/L时,第1隔室的污泥对COD去除率提升最快,由35.89%提到82.08%;而当基质ρ(COD)增加到4 000 mg/L,第5隔室COD的去除率提升较快,从21.96%提到61.72%。各个隔室污泥EPS的总量是第1隔室和第3隔室较多,分别为142.99 mg/g和205.48 mg/g。第1隔室和第2隔室中以杆菌为主,第5隔室出现了单球菌与多球菌,不同隔室内厌氧微生物的分布呈现出良好的种群分布。
厌氧消化-仿生态塘-藻网滤床组合工艺处理猪场废水
杨鹏, 张克强, 杜连柱, 乔汪砚
2011, 29(4): 11-14.
摘要:
针对规模化猪场废水的特点,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厌氧消化-仿生态塘-藻网滤床组合工艺"的设计及其运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达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处理后的水可全部用于附近农田灌溉,综合效益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污水深度处理微絮凝-砂滤工程实例
刘志刚, 虞静静, 马天, 李轶
2011, 29(4): 15-17.
摘要:
针对苏州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TP和SS不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情况,采用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工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分析,出水稳定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TP、SS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3%、59%和31%,每吨水实际运行费用约0.15元。
TUD模型在内蒙古地区某污水处理厂适用性研究
宋虹苇, 郝晓地, 张学军, 刘宇红, 王建民
2011, 29(4): 18-20.
摘要:
TUD模型应用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模拟预测。首先利用TUD模型及其缺省参数进行初步模拟试预测,发现模拟预测出水COD、PO34-、SS与实际检测数据基本吻合,但对氮的预测略有偏差。采用标准参数校正方法,对模型中氮的个别组分参数(iNSF、iNXS)和硝化细菌半饱和动力学参数(KNH4)进行修正,即,iNSF=6%,iNXS=6%,KNH4=1.5 g/m3。参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验证显示,模拟预测是十分有效的。表明TUD模型及其参数校正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是完全适用的。
紧凑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回用校园生活污水
张尊举, 张连凯, 张仁志
2011, 29(4): 21-22.
摘要:
介绍了紧凑式污水处理系统(Bever反应器)在处理回用校园生活污水中的应用,并介绍了Bever反应器的构造。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ρ(BOD5)、ρ(SS)和ρ(NH3-N)分别为400,300,200,80 mg/L的条件下,该系统对COD、BOD5、SS和NH3-N的去除率均大于93%,系统运行稳定,系统出水水质达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并回用作为冲厕水,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化学除磷中混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
陈亚松
2011, 29(4): 23-25.
摘要:
从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出发,研究了混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对微生物的影响程度:PAC>三价铝盐>三价铁盐,混凝剂用于生化段除磷时,铁盐投加量宜小于20 mg/L,PAC、三价铝盐宜小于10 mg/L。反冲洗污水排入生化系统对微生物无直接的抑制作用,但造成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组分比例增加,北区厂VSS/SS由深度处理前的0.65降低至0.54。
浓缩果汁生产中的节水减污分析
刘萍萍, 赵顺利, 谭良玺, 高原, 向文力
2011, 29(4): 26-29. doi: 10.13205/j.hjgc.201104009
摘要:
浓缩果汁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新鲜水,排放废水COD含量高,水质、水量波动大,传统的好氧处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通过对几个典型浓缩果汁企业用水的调查和在线监测,从水量控制、废水减排、废水处理工艺等方面提出节水减污建议,实行清洁生产措施后,该企业耗水量减少了31.68%,排入污水站COD总量减少约20%。
几种吸附材料对磷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
辛杰, 裴元生, 王颖, 陈晓春
2011, 29(4): 30-34.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0
摘要:
针对白洋淀府河水体磷污染问题,研究了天然沸石、硅藻土、粉煤灰、赤泥、铁铝泥五种材料对磷的吸附性能,并利用盐酸改性铁铝泥、铁盐改性粉煤灰和赤泥,对比研究了改性后材料对磷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水体pH值和其他离子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硅藻土、粉煤灰、赤泥对磷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铁铝泥和改性后材料吸附磷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前后各材料吸附磷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各材料吸附磷能力为:改性赤泥>改性粉煤灰>改性铁铝泥>铁铝泥>赤泥和粉煤灰>沸石>硅藻土,改性材料吸附磷能力明显提高。溶液pH值显著影响改性材料吸附磷效果,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硫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抑制磷的吸附,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没有明显影响。
乳状液膜法治理H酸生产废水的研究
周宁, 胡筱敏, 李鹏, 马文静
2011, 29(4): 35-38.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1
摘要:
研究了以三辛胺(TO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法提取对H酸的最优膜配方及工艺条件,并以实际工业废水进行验证。考察了膜相表面活性剂浓度、载体浓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内水相浓度对水中COD值去除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3%的聚胺型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4%的TOA,质量分数10%的内水相NaOH溶液,油内比Roi为2∶1的乳状液膜体系,处理初始浓度为50 000 mg/L H酸废水,在pH值为3,乳水比Rew为1∶5的传质条件下,对含H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废水回用中试研究
庞睿智, 李健生, 孙秀云, 韩卫清, 沈锦优, 王连军
2011, 29(4): 39-41.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2
摘要:
以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达标尾水为处理对象,开展了EPS废水作为工艺水回用技术研究,半年来的深度处理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砂滤-超滤-一级反渗透-离子交换/二级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的出水能稳定达到该厂工艺水要求,即:ρ(CODMn)≤5 mg/L,电导率≤10μS/cm。产品合成中试试验表明:采用经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工艺水合成的产品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的质量标准,粒度稳定、分布较为集中。
转炉钢渣热闷循环水水质稳定技术研究
高康乐, 钱雷, 王海东, 程小鸥, 罗在祥
2011, 29(4): 42-45.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3
摘要:
由于转炉钢渣热闷循环水具有"高水温、高硬度、高碱度、高pH和高蒸发"的工艺特点,系统出现了严重的结垢问题。探讨采用CO2处理钢渣热闷循环水达到水质稳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液态CO2,穿孔管曝气器,平流沉淀池作为主要的反应工艺,控制pH在8.5~10.0之间,可以使出水总硬降到150 mg/L(以CaCO3计)以下,结垢现象得到明显的缓解。
烟气污染治理
复合式接触氧化-过滤沉淀工艺处理医院污水
徐海红, 徐跃卫
2011, 29(4): 46-49.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4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式接触氧化-过滤沉淀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接触氧化进行了改进,把原有接触氧化池分成若干单元池,通过控制曝气量,营造好氧、缺氧环境,以完成脱碳和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并辅以过滤沉淀技术。工程实践证明,用该工艺处理完全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是一种适宜于医院污水处理的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化学沉淀法处理线路板厂含镍废水
郭琳, 查红平, 廖小刚, 尹丽, 柳正葳
2011, 29(4): 50-53.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5
摘要:
为使某线路板厂含镍废水达标排放,模拟该厂含镍废水处理工艺条件,采用硫化钠和硫酸亚铁相结合的化学沉淀法进行小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处理该含镍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是pH=2,FeSO4.7H2 O投加量为1.29 g/L,Na2 S的投加量为0.52 g/L,LIME的投加量为1.12 g/L,PAM投加量为0.02 g/L。此时废水中的镍含量从20.5 mg/L降至0.022 mg/L,镍的去除率达99%以上。将最佳工艺条件应用于工程实践,镍的去除率从原有的95.1%提高到98.9%,废水中镍含量低于0.5 mg/L,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镍的排放标准。
油气田压裂返排液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李兰, 杨旭, 杨德敏
2011, 29(4): 54-56.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6
摘要:
概述了压裂的目的、压裂液以及压裂返排液的来源和和水质特征。综述了近十年来絮凝沉降法、生物及生化法、高级氧化技术和Fe/C微电解组合工艺的水处理作用原理及其在压裂返排液治理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并指出了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缓释肥的形式回收污泥溶解液中磷的研究
王涌, 邱慧琴, 丁国际
2011, 29(4): 57-60.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7
摘要:
以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单宁酸为助凝剂回收污泥溶解液中的磷。研究结果表明:在铁盐投加量为160mg/L,pH为8,单宁酸投加量为10 mg/L条件下,磷酸盐的回收率可达到97.0%。单宁酸促进了混凝沉淀物中磷的释放,表明利用该方法回收磷作为缓释肥的可行性。将沉淀物作为缓释磷肥施用于土壤中能够明显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pH对SBBR工艺亚硝酸型SND及过程控制的影响
史旭东, 荣宏伟, 张朝升, 凌忠勇, 张可方
2011, 29(4): 61-66.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8
摘要:
在亚硝酸型SND过程中,pH值变化对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物活性具有明显影响,pH值在6.8~8.2的中性和略偏碱性范围内可以较好地实现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DO、pH和ORP的变化规律与反应器内COD的降解和"三氮"的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pH值变化对DO和ORP曲线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但pH曲线变化较大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对反应过程控制中失去指示意义,可以根据DO和ORP在变化曲线上的特征点来判断SBBR法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终点。
固废治理
铁屑柱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实验及应用
马丽娜, 王兴润, 任大军, 颜湘华, 买帅
2011, 29(4): 67-70. doi: 10.13205/j.hjgc.201104019
摘要:
介绍一种处理低浓度含铬地下水的方法——铁屑柱法,就该法对去除六价铬的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铁屑填充高度、反冲洗药剂、反冲洗次数以及完全失效时间与出水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得到了较佳的反应工艺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用铁柱法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出水达到国家地下水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投资少,处理成本低,运行简单,效果好。
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
李杰, 王丽萍, 田立江, 张秀琨, 韩晶晶
2011, 29(4): 71-73.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0
摘要:
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综合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收尘优点,通过除尘负荷的合理分配,实现了电除尘和布袋除尘的有机结合;采用基于表面过滤原理的新型滤料,可克服常规滤料清灰后除尘效率降低及滤袋易破损等缺点。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在徐州坝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的应用实践表明,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可保持高效稳定除尘同时节能,粉尘排放浓度达到了30 mg/m3以下,满足国家新的电力行业烟尘排放要求GB 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无旁路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分析与探讨
郭长仕, 王梦勤
2011, 29(4): 74-77.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1
摘要:
随着国家对火电厂环保要求的提高,火电厂湿法脱硫装置取消旁路烟道已成为发展趋势。以大唐南京下关电厂搬迁扩建2×660 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实践为例,提出了提高无旁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可靠性的各项措施及建议,为大型燃煤火电机组无烟气旁路FGD设计提供借鉴。
BSSF滚筒法液态钢渣水淬尾气净化工艺的分析
刘钰天, 沈恒根, 晏维华, 马建平, 胡笳
2011, 29(4): 78-81.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2
摘要:
针对BSSF滚筒法钢渣水淬工艺尾气排放存在的湿度高、间歇性、波动性大、烟尘粒径小等特点,提出了采用旋流喷雾除尘和自激式湿法除尘的联合工艺,结合工程应用对除尘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论证。结果表明:在除尘器前的管道内采用气雾两相喷枪进行喷雾,通过微细尘粒与液滴发生碰撞凝并,可以使捕集颗粒物尺度增大。在管道截面平均风速5.0 m/s、起旋器入口与管道截面积比在4.0时,喷雾的液气比不低于0.7 L/m3,该净化工艺可以达到除尘要求。
循环流化床入口结构对流态化效果影响比较
李鹏飞, 章敬泉, 朱晓华
2011, 29(4): 82-85.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3
摘要:
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三种文丘里布风装置与两种回料方式对循环流化床流态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喉口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七孔文丘里布风装置同四孔文丘里布风装置及一孔文丘里布风装置相比,系统压降较低,床内平均颗粒浓度大,流态化稳定;流化斜槽回料方式同气力输送回料方式相比,对流化床入口段流场的干扰较小,塔内颗粒分布均匀。
塑烧板除尘器在精轧机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张鹏, 韩志强, 陈媛
2011, 29(4): 86-89.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4
摘要:
为满足环境治理的要求以及更好地保证钢板表面质量,日照轧钢有限公司1580带钢厂及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580热轧带钢生产线均采用塑烧板除尘器处理热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氧化铁粉、油雾、水蒸汽烟气。结合精轧生产线的工艺特点,选用第三代塑烧板作为清灰滤料,比较了两种吸尘罩对除尘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
煤矿通风瓦斯氧化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2011, 29(4): 90-93.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5
摘要:
我国每年通过煤矿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为130~170亿m3。由于煤矿乏风具有甲烷浓度低(<0.1%)、富集难、气量大等特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效应。针对此现状,设计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配气系统、装置本体、换向系统、启动系统和测控系统。
监测与评价
石油焦超细粉碎工艺中的脉冲袋式除尘器试验
周奇杰, 陈海焱, 张明星, 郑娟, 王焱
2011, 29(4): 94-98.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6
摘要:
利用超细粉碎分级设备,分别测试粉碎工艺中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面积、过滤风速、入口粉尘浓度时,喷吹后的除尘器阻力、过滤风速、喷吹时的除尘器阻力波动情况;测试脉冲宽度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石油焦的轻质和黏附性特性,过滤风速不应超过2.17 m/min,考虑到除尘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好控制在1.3 m/min以内;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的高低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均存在较大影响,入口粉尘浓度低时,阻力和阻力波动都较小;脉冲宽度对喷吹后除尘器阻力和喷吹时除尘器阻力波动有一定影响,该实验系统最佳脉冲宽度为0.08 s。
双碱法在本钢发电厂2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中的应用
刘春红, 王析明, 李建萍, 吕永吉
2011, 29(4): 99-102.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7
摘要:
烟气脱硫对节能减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钢发电厂3年内先后对4台220 t/h燃煤锅炉进行烟气脱硫,采用WSCM型石质旋流式脱硫除尘设备,在运行中不断完善脱硫工艺,配备了NaOH、CaO系统,建成安装了浓缩池及相应的泵房等配套设施,脱硫工艺更名为"双碱法(CaO/NaOH)"。通过对污染物的控制、在线监控及监测数据,加强管理达到节能减排的预期效果。
液氯储罐泄漏事故后果的分析与探讨
严永江, 许彦春, 庞春虎
2011, 29(4): 103-105.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8
摘要:
针对一起液氯储罐泄漏事故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泄漏部位的尺寸并确定泄漏速率,计算出泄漏量。对液氯扩散过程分为靠自身能量扩散和高斯扩散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利用能量理论和高斯烟羽理论计算了每个阶段的扩散浓度、范围和时间。利用计算结果对事故的后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液氯泄漏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BP神经网络在北京市API预报中的应用
郭庆春, 何振芳, 寇立群, 李力, 张小永, 孔令军
2011, 29(4): 106-108. doi: 10.13205/j.hjgc.201104029
摘要:
对大气污染进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为例,综合考虑BP网络的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将时间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做了建模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特别是对骤升骤降趋势也能得到准确度较高的预报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BP网络方法作为一种考虑采用的方法。
经验交流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李建萍, 张建红, 王存政, 滑铁钢, 顾成海
2011, 29(4): 109-111. doi: 10.13205/j.hjgc.201104030
摘要:
工业废弃地(棕地)可能受原生产活动遗留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棕地再开发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污染调查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用理化分析对首钢搬迁场址进行了土壤污染调查,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风险,分析了污染来源,并提出采用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及技术经济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布点技术方法
杨淑英, 王栋成, 郭少华
2011, 29(4): 112-115. doi: 10.13205/j.hjgc.201104031
摘要: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结合某石化焦化扩建案例实践,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布点原则与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在环评中执行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疆油田采出水及脱水原油挥发性组分分析及其在土壤中的淋滤特性
刘博, 陈鸿汉, 刘玉龙, 陈宏坤, 陈昌照
2011, 29(4): 116-120. doi: 10.13205/j.hjgc.201104032
摘要:
为了分析油田采出水及原油淋滤液挥发性组分的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试了油田采出水及脱水原油淋滤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通过土柱试验考察了原油可溶组分通过不同土壤厚度后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田采出水中测得92种可溶性VOCs,在脱水原油淋滤液中测得29种可溶性VOCs,经过10 cm厚度的土壤后溶解组分大部分被吸附。苯系物和萘是原油的主要溶解组分,可以作为油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研究对象,土壤对原油淋滤液中VOCs组分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设计
王硕辉, 韩志强
2011, 29(4): 121-124. doi: 10.13205/j.hjgc.201104033
摘要:
介绍了钢铁行业的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总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并针对某钢铁联合企业两座1 780 m3高炉合建的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设计的工程实例,详细论述了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的选择方法、组成部分、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及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高炉煤粉喷吹站消防水系统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沼气伴热研究进展
李磊磊, 郭勇, 秦娜娜, 黄卫星
2011, 29(4): 125-129. doi: 10.13205/j.hjgc.201104034
摘要:
介绍了温度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综述了解决低温发酵问题的各种措施,包括加热沼气池、优选低温菌种、添加促进剂以及改善发酵工艺,提出驯化低温发酵菌种是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