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0卷  第5期

水污染治理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
张国珍, 王家福, 武福平, 杨公博, 岳志芳, 王倩, 杨仕超
2012, 30(5): 1-4.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1
摘要: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系统动力学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扬, 李子富, 宋英豪, 赵媛, 陈豪
2012, 30(5): 5-8.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2
摘要: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并根据活性污泥模型,构建Orbal氧化沟系统脱氮过程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际情况相比发现,将模型分解为溶解氧模块、COD去除模块和TN去除模块是合理的,模拟发现减少转碟数量可以提高氧化沟系统脱氮效果。通过与实际运行的Orbal氧化沟进行对比发现,减少曝气转碟数量后,总氮去除率70%,比去年同期提高30%。
两级Fenton-厌氧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韩纪军, 汪晓军
2012, 30(5): 9-12.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3
摘要:
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两级Fenton-厌氧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其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最终出水ρ(COD)<70 mg/L,去除率达96.1%;ρ(TN)<40 mg/L,去除率达95.9%;ρ(NH3-N)<10 mg/L,工艺出水达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一般地区表2排放标准。
粉煤灰水热法合成沸石及其对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曦, 张雪峰, 阙耀华, 姚卫华, 张晶晶
2012, 30(5): 13-16.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4
摘要: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NaOH碱熔融制得粉煤灰熟料,由水热法合成沸石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搅拌陈化时间、水热晶化时间、液固比对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容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陈化时间为12 h、水热晶化时间为6 h、液固比为10时,合成的产品主要为P型沸石,其氨氮吸附容量达最大为6.15 mg/g,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讨论其运用于水处理工艺中的可能。
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混合型城市污水
胡广杰, 王素兰, 魏锐, 邢传宏
2012, 30(5): 17-2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5
摘要:
采用水解酸化-厌氧-改良Carrousel氧化沟组合的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混合型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分别试验测定了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h,进水ρ(COD)为150~1 200 mg/L、ρ(NH3-N)为12~40 mg/L、ρ(TN)为14~58 mg/L、ρ(TP)为1.7~4.2 mg/L,所对应的去除率COD为-29%~66%、NH3-N为-55%~33%、TN为-45%~69%、TP为-80%~66%。可见基于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可成功实现混合型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
采油污水的室内再现配置及静态混合器剪切强度研究
桑义敏, 陈家庆, 梁存珍, 孔惠, 刘梦伟
2012, 30(5): 21-27.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6
摘要:
为了便于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静态混合器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配置效果稳定,探讨了含油量、剪切速率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等性能参数以及配置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总结出再现采油污水乳化度(%)与主要配置条件的对应关系表。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损失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明显升高,而随含油量增大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状态;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大,再现采油污水的整体油珠粒径变小,乳化度增大;对于低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前者占优势,所以含油量越大,整体油珠粒径越大;对于高剪切速率,含油量和剪切作用在促进油珠粒径变化趋势的竞争中后者占优势,使得油珠平均粒径随含油量增大而略微降低,同时油珠粒径范围随含油量增大而变窄;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各种剪切速率条件下的乳化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混凝气浮-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造纸厂废水
冯涌, 卢龙, 杨敏
2012, 30(5): 28-3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7
摘要: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序批式方法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得到含好氧颗粒污泥的膜生物反应器。采用该反应器处理南昌市某造纸厂亚胺制浆法造纸废水,COD、氨氮、TN、TP去除率分别达90%、94%、93%、92.5%,出水达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
一种新型湿地公园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吴属连, 王波, 赖梅东, 梅立永, 薛丹
2012, 30(5): 31-34.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8
摘要:
近年来,利用人工湿地技术修复水环境,进而建设湿地公园成为一大热点,但人工湿地工艺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成都市凤凰河二沟湿地公园创新性的采用人工快渗+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修复水环境,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强化,COD、BOD5、氨氮、TP去除率分别达85%~95%、85%~95%、95%~98%、70%~80%,即使低温环境污染物降解效果也很稳定。
微砂+磁沉降快速除污工艺试验研究
汪松美, 段明飞, 解清杰, 吴春笃
2012, 30(5): 35-38. doi: 10.13205/j.hjgc.201205009
摘要:
为了探讨微砂在磁沉降快速除污工艺中的应用,设计了微砂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组合试验,分析影响微砂在磁絮凝中絮凝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当微砂投加量为300 mg/L,PAC投加量为80 mg/L,磁场强度为300 mT,pH为6时,微砂在磁絮凝中具有最佳处理效果,对TSS、COD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值93.66%、74.29%和89.10%。同时在投加微砂和磁沉降的共同作用下,水力停留时间仅为8 min。
高盐高浓度CMC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
杨军, 李永强, 李晓峰, 苏薇
2012, 30(5): 39-41.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0
摘要:
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水在ρ(COD)=35 000 mg/L,ρ(Cl-)>27 000 mg/L的情况下,系统采用联动调试,通过接种活性污泥并依梯度启动各单元调试,在逐渐提高进水浓度的情况下,以TDS作为控制指标,经过120 d的驯化培养,驯化出耐高盐型活性污泥。当ρ(Cl-)上升到27 000 mg/L时,生化系统中COD依然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MBR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醚菊酯生产废水实验研究
唐兴颖, 王树众, 张洁, 徐东海
2012, 30(5): 42-46.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1
摘要:
利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装置对醚菊酯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选择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该废水的优化条件为:温度430℃、反应时间5 min、压力25 MPa、氧化系数2.0。H2O2、O2和空气三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H2O2、O2和空气。采用目前国内处理量最大的SCWO示范装置对醚菊酯生产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出水COD、TOC、色度和pH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黄伟丽, 吴江涛, 张继彪, 郑正, 周进丰
2012, 30(5): 47-49.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2
摘要:
以苏南常州市民丰村为例,介绍了复合式生物滤池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村生活污水经复合式生物滤池处理后,其COD、NH3-N、TN和TP指标均低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运行稳定,说明复合式生物滤池技术适宜在苏南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垃圾焚烧烟气中氯化氢产生机理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衣静, 刘阳生
2012, 30(5): 50-54.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3
摘要:
焚烧处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垃圾中PVC塑料和餐厨垃圾等含氯组分在焚烧过程释放出氯化氢气体。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氯化氢气体产生机理,分析了氯化氢气体对有机氯代污染物生成及重金属气化的影响以及氯化氢气体对焚烧设备造成的严重危害,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氯化氢气体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高温烟气中HCl控制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铸铁机石墨粉尘治理
韩志强, 张鹏, 张阳
2012, 30(5): 55-57.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4
摘要:
日照钢铁3号、4号铸铁机除尘系统改造,系统设计风量为500 000 m3/h。本除尘系统采用了移动除尘罩车等关键设备强化收尘效果,以实现既能在不妨碍生产的条件下改善工作环境,又能方便铸铁机铁水溜槽的清理和更换,从而提高铸铁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移动收尘罩车等关键设备的使用,大大改善了铸铁机平台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烟气污染治理
广东某大型铜漆包线生产线有机废气治理工程
罗建中, 何兵, 黄忠明, 黎晓东
2012, 30(5): 58-6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5
摘要:
广东金雁电工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铜漆包线电缆的十大企业之一,该厂对漆包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为主的有机废气采用"低温催化燃烧+植物提取液高能雾化吸收"的处理工艺,在常规低温催化燃烧有机废气的基础上,运用植物提取液超微气态分散的原理,强化吸收净化废气并消除燃烧臭味。经过治理,苯、甲苯、二甲苯排放浓度均低于DB 44/27—2001《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排放限值》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限值,并消除了臭味的影响。该工艺具有运行可靠、去除效率高、成本低廉、管理方便等优点,值得在国内同类废气治理中推广应用。
SO_3烟气调质对粉尘导电性能的改善机制
周家珍, 王丽萍, 王玉明, 李江, 耿彪
2012, 30(5): 61-63.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6
摘要:
以塔山电厂SO3烟气调质运行实测数据为基础条件,通过分析SO3烟气调质后的除尘效率与飞灰比电阻、飞灰粒径、飞灰含湿量等理化性质,揭示SO3烟气调质对燃用高灰分劣质煤电厂除尘性能改善机制。为期一年测试结果表明:调质后比电阻降低3个数量级,2μm以下粒径粉尘比例提高了近6%,含湿量提高14%,从而提高表面导电机制,改善电除尘器电气参数,使电除尘效率由原来98.82%稳定提高至99.91%。
彻底封闭烟气旁路挡板的可行性探索
和雄伟, 白学利, 赵俊斌
2012, 30(5): 64-66.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7
摘要:
随着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建火电厂不再设置烟气旁路挡板,现有机组彻底封闭旁路挡板也是未来趋势。结合漳山电厂烟囱防腐期间,彻底封闭旁路挡板8个月的运行经验,阐述这种运行方式的逻辑修改和启动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彻底封闭旁路挡板完全可行。
引入化学反应的600MW火电机组烟气SCR脱硝性能模拟
王键, 朱彤, 王俩, 杨剑, 宋宝华, 王中原, 周欣, 王瑾
2012, 30(5): 67-7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8
摘要:
以600 MW火电机组现有SCR脱硝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CFD软件完成建立模型、划分网格、选择数学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模拟计算等工作,最终得出SCR脱硝系统流速分布及Cv值、压力损失、NH3分布及逃逸浓度等结果。结果表明:SCR脱硝系统流速分布均匀、偏差符合设计要求,NH3与烟气混合均匀,氨逃逸浓度低。
新一代大气污染估算模式AERSCREEN对比分析研究
伯鑫, 傅银银, 丁峰, 刘梦, 徐楠, 刘加刚
2012, 30(5): 71-76. doi: 10.13205/j.hjgc.201205019
摘要:
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大气环评工作采用估算模式(SCREEN3)来确定评价等级,而进一步预测模式AERMOD的实际预测结果与SCREEN3的估算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新一代估算模式AERSCREEN耦合了AERMOD的相关内核(AERMOD、AERMAP、BPIPPRM),能快速计算污染源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结果。为了解不同估算模式的差异,采用平坦地形、不同下垫面、不同污染源参数条件下的案例,对比估算模式AERSCREEN与SCREEN3的计算结果,并分析估算模式与AERMOD预测结果的一致性。
发酵液回流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王馨仪, 郭建斌, 吴树彪, 王飞, 董仁杰, 陈理, 庞昌乐
2012, 30(5): 77-81.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0
摘要:
针对厌氧发酵液回流可提高厌氧系统性能,而不适的回流比例又会造成系统酸化的现象,采用单相连续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液回流及不同回流比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gVS/L的有机负荷下进行三种比例(10%、30%、50%)的发酵液回流使系统日平均产气量比不回流阶段分别提高0.7%、13.0%、4.9%,且对气体甲烷含量无显著影响。回流使VFA降解更充分,也使系统缓冲能力得到调节,但在较高的回流比(50%)下会造成Na+积累从而抑制系统产气性能。
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选择
苟剑锋, 徐燕, 曾正中, 李勃
2012, 30(5): 82-85.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1
摘要:
以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目前在计算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洪峰流量时通常采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及合理性分析。研究认为,对于上游汇水面积为特小流域的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洪水的防洪标准应按照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按照有、无降雨资料推荐了合理的计算公式,为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监测与评价
两种供能方式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
李兵, 董志颖, 王英
2012, 30(5): 86-9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2
摘要:
为了探索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物料保持高温的方式,分别设置壁管式和水浴式供能好氧堆肥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堆肥5 d后水浴式供能堆肥装置堆体内部的温度高于壁管式装置,且维持45℃以上范围长达8 d;两者堆肥周期都为13 d;实验结束时,水浴式供能堆肥装置内物料pH为8.7,高于壁管式装置的8.3。水浴式供能堆肥装置内物料的C/N值、BDM分别为9.2和18.1%,低于壁管式装置的9.2和30.0%。两种供能方式均能使厨余垃圾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稳定化。
密切值法在河南省污泥处置厂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梁亦欣, 荣绍辉
2012, 30(5): 91-95.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3
摘要:
采用密切值法进行多目标决策优选,选取污泥处置需求、交通运输条件、人均GDP等9项影响污泥处置厂布局的指标,以其极端情况组成最优和最劣样本,结合层次分析法赋予的指标权重,计算可综合反映与最好和最差样本距离的综合参数-密切值,并根据密切值的大小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布局污泥处置厂的适宜性进行排序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了河南省污泥处置厂的布局方案,并运用规模效益函数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含钛高炉渣合成复合肥料及大豆栽培实验研究
张悦, 杨合, 薛向欣
2012, 30(5): 96-99.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4
摘要:
以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采用加热法制备肥料,以提高其溶解性能,使其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并通过栽培实验研究了肥料对大豆生长状况、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中Mg、Ti、Fe的溶出率分别为88%、84%和75%,肥料中可被植物有效利用的元素有氮、硅、硫、钙、镁、铁和钛。该肥料可以使大豆产量、百粒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生育期缩短2 d;籽粒的氮、磷和钾含量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增加。施用该固态复合肥并未导致钒和铬等重金属元素在大豆体内的富集。
扎龙湿地龙湖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李苗, 臧淑英, 吴彬, 孙清展, 苏丹, 那晓东
2012, 30(5): 100-103.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5
摘要:
为了探讨龙湖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测定了龙湖中9个取样点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从中选取Mn、Cu、Pb、As 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水质评价。通过灰色关联评价分析,所采集的9个样点中有8个样点都属于Ⅴ类水质、1个样点属于Ⅳ水质。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龙湖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4种重金属的潜在风险顺序为Cu>As>Pb>Mn,其中每个样点的Cu元素都达到了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As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都达到了强度生态危害。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
蔺宏良, 余强
2012, 30(5): 104-107.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6
摘要:
以静止状态下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排放与时间、温度及通风等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标准,并在分析国外经验基础上,对我国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合理建议。
南京城区与郊区秋季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研究
许明君, 王月华, 汤莉莉, 张祥志, 汤蕾, 李旭文, 崔云霞, 程穆宁
2012, 30(5): 108-113.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7
摘要:
对南京市城区与郊区秋季PM10中水溶性离子的浓度水平,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是南京市PM10的重要组成部分,占PM10总量的26.8%~49.5%;NO3-、SO24-为南京PM10中离子的主要成分同时SO24-与PM10的相关性高,在郊区与城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97与0.98;土壤源对Mg2+的贡献多于海洋气溶胶。郊区与城区非海盐Mg2+和Ca2+的比值分别为0.0308~0.0557与0.0314~0.0558,与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相异,说明观测期间南京大气PM10主要受局地源影响;南京城、郊NO3-/SO24-均值分别为0.74和0.80,说明南京市城郊PM10中NO3-与SO24-更多地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
好氧高效菌群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的评价
孙世阳, 杨瑞丽, 生志刚, 曹鹏
2012, 30(5): 114-117.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8
摘要:
研究了好氧高效菌群加入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系统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好氧高效菌群能够有效的缩短污泥培养时间;加装填料后,入水ρ(COD)小于2 000 mg/L时,出水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有机负荷过高时,系统也能维持较高的处理效率。好氧高效菌群能够适应工厂复杂的开放环境,不仅保证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同时解决了非生产期的污泥保存和驯化污泥的难题。
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形势研究
刘大钧, 魏有权, 杨丽琴
2012, 30(5): 118-123. doi: 10.13205/j.hjgc.201205029
摘要:
针对国家"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的紧迫形势,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排放氮氧化物污染现状,提出烧结工序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是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在对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钢铁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提供支撑。
高密度澄清池除氟中试研究
张玉秀, 高来鹏, 彭先佳
2012, 30(5): 124-126.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0
摘要:
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高密度回流絮凝澄清池进行饮用水除氟试验。考察了原水水量、氟初始浓度、原水浊度、絮体回流比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澄清池具有良好的除氟效果,可使滤后水中氟浓度低于1 mg/L。当絮体回流点位于快速混合处时,回流比为50%时,能提高氟的去除率。
经验交流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Fenton氧化修复研究
曹梦华, 王琳玲, 陈静, 陆晓华
2012, 30(5): 127-130.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1
摘要:
研究了Fenton氧化对某实际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Fenton氧化能够快速有效地降解污染土壤中的六氯和DDTs。当Fe2+浓度为80 mmol/L,Fe2+与H2O2的摩尔浓度比为1∶5,水土比10∶1时,反应6 h,土壤中六氯和总DDT的去除率分别为:96.7%和78.2%。每方土的修复成本估算为951元。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低浓度柴油的吸附特性研究
李久安, 谢翼飞, 罗冬, 谭周亮, 李旭东
2012, 30(5): 131-134.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2
摘要: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低浓度柴油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和pH等因素对吸附速率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吸附速度快,35 min去除率达81.5%;在10~30℃范围内吸附温度越高效果越好,10℃吸附1 h时的去除率为91.4%;pH适应范围广,2.7
新型射流曝气器的研究与应用
彭宏, 杨忠明, 吴金苗
2012, 30(5): 135-139.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3
摘要:
成都绿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射流曝气器,该射流曝气器与传统射流曝气器相比,在喷嘴形状、吸气室、喉管段、扩散管、导流片均有所创新。结合纯氧曝气,其已成功应用于重钢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结果表明:该设备充氧动力效率高,可达5.31 kg/(kW.h),仅用较少供氧量便可保证溶解氧浓度在2 mg/L以上,纯氧利用效率可达91%以上,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泡沫少,电耗、运行成本低。
纳米Bi_2O_3-Ni_2O_3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丁鹏, 张敏, 谢忠雷, 杜尧国
2012, 30(5): 140-143.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4
摘要: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镍、铋复合氧化物纳米粒子,以XRD、TG-DTA、XPS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对其气-固复相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和Bi都显+3价,XRD曲线上分别出现Ni2O3和Bi2O3的特征衍射峰,制备样品是Ni2O3与Bi2O3复合氧化物,对于单一Bi2O3,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由于Ni2O3具有较强的电子富集能力,能够快速地传递光照射产生的电子,导致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氧化反应,显示出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初温和终温对废轮胎热解产物分布影响
刘海兵, 付兴民, 柳树成, 贾晋玮, 舒新前, 竹涛
2012, 30(5): 144-148. doi: 10.13205/j.hjgc.201205035
摘要:
以热重分析和固定床热解实验为基础,研究初温和终温对废轮胎热解产率及气相产物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轮胎的热解过程存在两个主要失重过程,第一失重温度区间为200~500℃,第二失重温度区间为650~800℃;升温速率仅改变了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并未改变废轮胎最终热解失重率。固定床实验表明:初始温度低于100℃时,废轮胎在800℃时热解已基本结束;当终温为800℃,初始温度在100~550℃范围内时,随着初始温度的提高,固、气两相产物产率均提高,而液相产物产率降低;其中气相中H2、CO、CH4的含量高于初始温度小于100℃时的含量;分析认为:可通过调节热解的初始温度调节废轮胎热解在不同热解阶段的时间分配,适当提高热解初始温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热解过程中的时间利用效率、改变废轮胎热解产物的分布;废轮胎热解气化的最佳温度区间为5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