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3卷  第11期

水污染防治
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抗性菌、抗性基因的特性
金明兰, 刘凯, 徐莹莹, 薛洪海, 王颖, 胡洪营
2015, 33(11): 1-4.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1
摘要:
抗生素滥用引起抗性菌的扩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从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分离磺胺类抗性菌,检测其对抗生素耐受性及磺胺类抗生素浓度、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检测出5种磺胺类抗生素,但浓度较低,3种磺胺类抗生素未检出;磺胺类抗性菌含量为3.18×102~2.24×104CFU/m L,分离的抗性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抗性,最高耐受力为512 mg/m L,其中,对氯霉素耐受能力最强,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受力次之,对利福平耐受力最弱;抗性基因的绝对含量较低,其中最高含量sul1为105.648~106.956。该研究为STPs抗生素污染的风险评估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生态修复效果研究——以无锡亲水河为例
刘颢, 漆志飞, 潘辉, 汤祥明, 邵克强, 高光
2015, 33(11): 5-10.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2
摘要:
改善城区水环境、完善河道生态功能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小流域河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对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修复效果,选取了无锡市典型的低流速城市河道亲水河,对其进行了7个月(2014年6—12月)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监测数据表明:生态修复区内的总氮、总磷、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磷酸根、叶绿素a、藻蓝素、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组低40.8%、48.5%、39.1%、33.3%、47.7%、47.2%、48.0%、35.7%和55.8%。该修复技术对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生态修复后水体的透明度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生物绳-重建生物群落联合修复技术能有效改善低流速城市小流域河道的水质。
制药废水处理系统中耐盐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及多样性分析
叶姜瑜, 李媛, 吕冰, 刘磊
2015, 33(11): 11-1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3
摘要:
采用A/O反应器模拟处理高盐度、高COD制药废水,并用PCR-TGGE技术对耐盐微生物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动态及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O反应器的可培养优势菌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分别为Klebsiella(克雷伯氏杆菌属)、Morganella(摩根氏菌属)、Aeromonas(气单胞菌属)和Rhodococcus(红球菌属);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丰富,可通过驯化得到耐高盐高COD的优势菌群;缺氧池的菌群抗盐度冲击负荷不如好氧池强,不同盐度下缺氧池菌群相似性比好氧池更高,好氧菌和兼氧菌在高盐废水处理中较厌氧菌具有更高的优势地位。
羟基磷酸钙结晶除磷研究进展
王铸, 杜兵, 刘寅
2015, 33(11): 16-20.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4
摘要: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日益枯竭的资源。羟基磷酸钙(HAP)结晶除磷技术既能去除废水中的磷,又能实现磷的高效回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阐述HAP结晶除磷原理的基础上,对HAP结晶过程、反应条件进行归纳与总结,系统分析了结晶反应过程中p H、Ca/P、晶种材料以及共存杂质等对HAP结晶的影响,并指出当前HAP结晶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生物滞留强化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许萍, 何俊超, 张建强, 张雅君, 黄俊杰, 李俊奇
2015, 33(11): 21-2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5
摘要:
生物滞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其对城市径流中悬浮物、重金属、油脂类及致病菌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除磷效果不够稳定。通过对国内外常规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质净化效果的总结,探讨了常规生物滞留池氮磷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滞留池强化脱氮除磷的技术改进方法、机理及效果,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响应面法优化桉树基磁性活性炭吸附Cr(VI)的条件
罗柳丹, 张华, 黄海艺, 黄昌, 徐佳维
2015, 33(11): 26-30.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6
摘要:
为了获得桉树基磁性活性炭吸附废水中Cr(VI)的最佳吸附条件,以Cr(VI)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p H、桉树基磁性活性炭投加量、Cr(VI)的初始浓度和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经实验修正后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2、初始Cr(VI)浓度为290 mg/L、桉树基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15 g,温度为45℃。最优条件下,Cr(VI)去除率为99.84%。
Fenton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丽春红2R废水的研究
陈文才, 蔡天明, 陈立伟
2015, 33(11): 31-3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7
摘要:
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偶氮染料丽春红2R模拟废水,研究不同因素对丽春红2R模拟废水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p H=3.0、H2O2浓度为2 mmol/L、c(Fe2+)/c(H2O2)=1∶5条件下,Fenton氧化法对丽春红2R模拟废水反应体系的降解效果最佳。此外,在室温(30℃)和p H=3.0条件下,模拟出Fenton氧化降解丽春红2R的初始动力学方程为R=dm/dt=0.00198[c(Ponceau2R)]0.7234[c(Fe2+)]0.5297[c(H2O2)]0.3574。通过LC-MS图对Fenton氧化降解丽春红2R过程中间产物的分析,从而推断出该染料氧化降解的路径。
一株异养硝化菌胞内羟胺氧化酶提取条件的优化
吕清浩, 赵彬, 安强
2015, 33(11): 36-41.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8
摘要:
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从一株异养硝化菌胞内提取硝化过程的关键酶羟胺氧化酶(HAO)。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超声波破碎效果的工作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HAO进行部分纯化,得到目标酶HAO提取的最佳超声波工作条件为:超声功率310 W、总辐射时间400 s、单次辐射时间5 s、菌液浓度OD600=1.930,硫酸铵分级沉淀的最佳饱和度为50%~65%。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所得粗酶液中HAO活性为28 m U/mg,粗酶液经过2次硫酸铵分级沉淀处理后,HAO的纯化倍数达1.907,比活力达到53 m U/mg。
生物滴滤池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刘颍, 郭新超, 慕银银
2015, 33(11): 42-47. doi: 10.13205/j.hjgc.201511009
摘要:
为了强化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能力,采用单级并联及两级串联A/O 2种组合方式的生物滴滤池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负荷、填料组合类型及回流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发沸石+焦炭组合填料对TP处理效果较好,斜发沸石+兰炭组合填料适宜去除TN,两者处理污水的最佳水力负荷均为0.6 m3/(m2·d);串联A/O+回流复合结构可有效增强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能力。当进水负荷为1.5 m3/(m2·d)时,去除TN、TP的最佳回流比分别为50%、100%,平均去除率达41.67%、46.84%,比单级生物滴滤池分别提高约17%、18%。
A~2/O工艺中污泥基团内生成N_2O的微生态特性
吕永涛, 赵洁, 王磊, 鞠恺, 贾燕妮
2015, 33(11): 48-53.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0
摘要: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强温室气体——N2O,为了从微观层面查明N2O的产生来源,利用N2O微电极对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污泥基团内部N2O的产生特性及微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并辅助利用NH+4、NO-3、NO-2、DO及p H微电极探究氮素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N2O主要是在缺氧池和好氧池释放,在缺氧池最多,且缺氧前段多于后段;好氧池DO浓度越低,污泥基团内部N2O的生成浓度越高,意味着释放的N2O越多;在厌氧池最少,污泥基团内N2O产生浓度仅为25μmol/L。由此可推断缺氧池中进行的反硝化反应和好氧池中的氨氧化作用是A2/O工艺N2O产生的两大来源。
水源浊度与常规水处理工艺关联预警研究
赵旺, 袁辉洲, 柯水洲
2015, 33(11): 54-57.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1
摘要:
对以西江为水源的某水厂及其各处理工艺单元出水浊度进行为期1年的现场监测研究,发现原水浊度在夏秋高温季节变化较剧烈,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约为98.83%,其中混凝沉淀阶段是浊度去除的主要单元,而消毒(清水池)过程对浊度的去除率不太稳定,需加强管理。在分析各工艺单元除浊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原水浊度预警水平,建立了原水浊度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关联的预警机制,有助于水厂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处理措施,以保障城镇供水安全。
初始pH值对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的研究
丁波涛, 李刚, 程柯森
2015, 33(11): 58-62.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2
摘要: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探究了初始p H为6.0,7.0和8.0时对O/A/O/EI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控制初始p H=8.0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比较不同初始p H值作用下新型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微生物体内代谢储能物质的周期变化,探讨了初始p H值对O/A/O/EI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合成废水初始p H=8.0时,O/A/O/EI工艺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脱氮(93±2)%除磷(92±3)%性能,单位VSS的除磷量为(4.01±0.15)mg/g,脱氮量为(5.23±0.27)mg/g。控制p H为8.0时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分别为(85±2)%和(87±3)%,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际污水的可利用COD有限(130~240 mg/L)。
大气污染治理
基于GIS的贵州遵义市PM_(2.5)污染时空特征及变化分析
李松, 罗绪强, 徐红勤
2015, 33(11): 63-66.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3
摘要:
与中国的发达地区相比,针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PM2.5的研究比较欠缺。收集了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4月29日的PM2.5日均浓度以及2014年1月7日至2月25日的时均浓度数据,采用GIS和遥感提取土地利用现状和遵义市建成区,结合统计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遵义市的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遵义市PM2.5日均浓度的城乡差异不明显。2)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并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3)PM2.5的日变化和人类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4)PM2.5日变化表现出双峰型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在早晨和下午出现浓度低值,并在凌晨和中午出现峰值和次峰值。
电解铝用袋式除尘器滤料的试验研究
刘兴成, 沈恒根, 吕维宁, 邓翔
2015, 33(11): 67-71.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4
摘要:
针对电解铝烟气干法净化系统中袋式除尘器滤料遇到的高温、酸腐蚀及颗粒物过滤的问题,选用3种滤料进行了耐温、耐酸腐蚀、过滤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滤料在130℃、24 h下,经、纬向尺寸收缩率分别80%;当过滤风速为1 m/min时,对粒径≤2.5μm颗粒物的分级过滤效率为53%~92%;覆膜滤料的过滤阻力在集尘和清灰后,都高于其他滤料。
贵金属催化剂对VOCs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
曾俊淋, 刘霄龙, 王健, 王雪, 朱廷钰
2015, 33(11): 72-77.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5
摘要:
催化氧化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VOCs的方法之一。就贵金属催化剂在VOCs的催化氧化中的应用,列举了近年来Pd、Pt、Au、Ru催化氧化的实例,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总结。最后,归纳并重点分析了催化剂的分散度、颗粒粒径、载体3个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同时,对预处理也作了一定的阐述。
市政垃圾焚烧炉烟道气中氯代和溴代二恶英分布
唐雨慧, 任曼
2015, 33(11): 78-82.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6
摘要:
为了探明固废焚烧炉烟道气中PCDD/Fs和PBDD/Fs的浓度、分布特征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2,3,7,8位氯代和溴代二恶英(PCDD/Fs和PBDD/Fs)。两者的总毒性当量浓度在A厂分别为0.043~1.20,0.00056~0.010 ng I-TEQ/m3,在B厂分别为0.024~0.069,0.0034~0.0043 ng I-TEQ/m3。A厂的PCDD/Fs以PCDFs为主,B厂相对浓度最大的是OCDD。影响PCDD/Fs的浓度和分布可能主要为垃圾含氯量和空气净化设施。PBDD/Fs都主要含PBDFs。两厂的PCDD/Fs和PBDD/Fs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成都市铺装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杨德容, 叶芝祥, 杨怀金, 杨松
2015, 33(11): 83-87.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7
摘要:
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区不同等级铺装道路共采集了96个道路扬尘样品,通过调研得到了不同等级道路车流量、平均车重和道路长度等有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AP-42法估算该地区不同等级道路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并利用Arc GIS软件得到了道路扬尘PM10和PM2.5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道路和郊区公路积尘负荷平均值分别为0.50,0.94 g/m2;郊区等外级公路的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最大,分别为2.59,0.63 g/VKT,城区支路的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最大,分别为1.15,0.28 g/VKT;基准年2012年道路扬尘PM10和PM2.5的排放总量分别为48 745.46,11 793.26 t。从空间分布看,中心城区每一网格道路扬尘PM10和PM2.5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300,70 t以上。
操作参数对改性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特性的影响
陈美玲, 夏雯, 卢平
2015, 33(11): 88-91.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8
摘要: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T)、相对湿度(RH)、以及空塔速度(V)对改性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改性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的最佳反应工况。结果表明:在T=60~90℃内,温度升高不利于NO的脱除,而对SO2的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RH=60%~100%条件下,脱硫脱硝效率均随相对湿度增大而增大。对脱硝效率而言,空速越小其脱除效率越高,高空速下对应的脱硝率变化并不明显;SO2的脱除效率随着空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空速V=6 948.47 h-1时对应的脱硫效率最高。综合而言,吸收剂脱硫脱硝的最佳反应温度、相对湿度及空速分别为70℃、100%和4 246.29 h-1。
超大型复合材料活性炭过滤器性能研究
钟艳霞, 宋鹏飞
2015, 33(11): 92-9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19
摘要:
针对传统有害气体过滤设备通常体积小、处理效率低的现状,专门设计了一种超大型复合材料活性碳过滤器。该产品复合材料承载体结构采用有限元模拟设计,材料组配合理,实现了耐腐蚀、容量大、处理效率高、效果好、阻燃、使用寿命长、有害气体能回收、吸附材料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根据不同材质、规格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和适用吸附气体种类的不同,采用多元复合吸附,弥补单一吸附过滤层存在的不足,达到同时处理多种有害气体的目的。该产品有效容积为120 m3,处理风量为1 100 m3/min,处理效果达到99%以上,主要用于化工生产、污水处理、电子工业、冶炼、制造业等行业排放有害气体的处理。
湿式电除尘在转炉煤气柜前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丁志江, 魏丽芳, 肖立春
2015, 33(11): 96-100.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0
摘要:
氧气转炉是炼钢生产的主要方式,净化回收转炉煤气对于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转炉仍采用OG法回收转炉煤气的现状,提出将湿式电除尘应用在转炉煤气柜前的新工艺,并分析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转炉煤气介质在电除尘器中的电晕放电情况、喷水压力对电晕放电特性和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水雾对细颗粒物静电脱除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转炉煤气电晕放电性能良好,其伏安特性曲线随气体压力的增加逐渐下移;水雾对颗粒的静电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存在最佳雾化压力。
火电机组直接与间接空冷系统选型的对比分析
徐海红, 雷洋, 路聪聪, 谢永平
2015, 33(11): 101-104.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1
摘要:
采用空冷机组是解决富煤贫水地区发电的有效措施,从多方面深入对比火电机组采用直冷与间冷系统的优势与劣势。经综合比较,间接空冷系统在声环境影响、煤耗及大气环境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均优于直接空冷系统。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选择间接空冷系统较直冷系统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优。
包头市春季不同天气条件下PM_(2.5)中Cu和Zn的形态分析
焦坤灵, 袁猛, 张连科, 孙鹏, 李玉梅, 武文斐
2015, 33(11): 105-109.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2
摘要:
利用多级提取法对包头市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PM2.5中Cu、Zn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后PM2.5中Zn以可交换态为主,其含量达到了Zn总量的58.96%,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晴天和沙尘天气时以有机态和残渣态为主,生物有效性较低。雨后Cu的可交换态所占百分比远大于其他两种天气时的含量,说明下雨使Cu从较为稳定的化学态中释放出来;雨后有机态Cu含量很少,残渣态Cu含量未检出。沙尘和晴天时Cu的含量分布较为均匀,总趋势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中国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关键技术的成本和潜力分析
蔡博峰, 刘建国, 倪哲, 高庆先, 胡秀莲
2015, 33(11): 110-114.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3
摘要:
基于2012年全国2 125个垃圾填埋场的基础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专家研讨评估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甄选出中国垃圾填埋场使用的11种CH4减排关键技术,评估了其各自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建立了其减排成本曲线。甄选出的关键技术涉及CH4收集、生物好氧厌氧处理和终端处理等。结果显示:减排技术中仅生物活性覆盖技术成本在1 000元/t以下,且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临时膜覆盖-膜下抽气-火炬燃烧的减排潜力最高,主要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门槛较低,可以应用于简易填埋场和小型填埋场,其成本为2 595元/t;填埋气竖井收集-火炬等5种技术的成本为1 000~3 000元/t,减排潜力比较可观,是大型填埋场的优先选择;渗滤液立体导排+渗滤液处理等3种技术相对成本较高,且减排潜力不高,但其污染物协同减排效果显著,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考虑应用。基于一般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1 260,7 812元/t两种价格,计算了2020年两种情景下的减排量,两种情景的减排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分别减少4.36%和17.22%。
青霉素菌渣肥对西红柿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段子恒, 刘惠玲, 刘晴靓, 吴树洁
2015, 33(11): 115-119.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4
摘要:
将不同剂量的青霉素菌渣肥施入种植西红柿的土壤中,研究菌渣肥对西红柿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渣肥施入量的增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总体上均逐渐增加,脲酶活性变化不明显,蔗糖酶活性逐渐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整个生长期,施入菌渣肥的3个处理单元中细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放线菌数量逐渐减少;不同处理单元间的酶活性变化规律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微生物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部分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酶与微生物之间则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青霉素菌渣肥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
污泥过热蒸汽搅拌干燥装置设计及试验
姚斌, 孙瑞晨, 张绪坤, 罗俊, 吴起, 曹伟
2015, 33(11): 120-124.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5
摘要:
为了实现城市污泥高效、安全、节能的干燥处理,选用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辅助以机械搅拌,设计了1种污泥过热蒸汽搅拌干燥试验装置,并对污泥搅拌干燥装置的主要组件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主轴转速对污泥干燥效果影响的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轴转速越高,出料污泥的含水率越高。在200℃的过热蒸汽和10 kg/h的加料速度下,主轴转速为300,450 r/min时,含水率分别降低至29.91%和37.45%,已达到较好的干燥效果。从污泥表观形态可以看出:主轴转速越高,污泥颗粒越小,有利于成型,但在高转速时污泥破碎不充分,综合考虑主轴转速适宜取450 r/min。
现代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导排层阻塞作用研究
刘诗尧, 杨坪
2015, 33(11): 125-128.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6
摘要:
就目前有关导排层阻塞微观机理、宏观试验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引发卫生填埋场导排层阻塞的作用机理主要有惰性固体悬浮物沉积、微生物附着、金属离子沉淀、气体填充、界面效应影响等;在宏观上影响导排层阻塞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渗滤液特性、环境因素、导排层颗粒特性等;同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武汉市某简易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评价研究
李玲, 喻晓, 王颋军, 唐跃刚, 罗毅
2015, 33(11): 129-132.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7
摘要:
根据填埋垃圾的降解特性及数据易得性,首先确定陈腐垃圾中有机质、渗滤液COD、填埋气CH4为填埋场垃圾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然后建立稳定化程度(完全稳定、比较稳定、基本稳定、未稳定)评价分级标准,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市某简易垃圾填埋场种不同填埋时间垃圾堆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填埋8~12年的垃圾堆体已基本稳定,可进行低度利用,在中、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2~18年的垃圾堆体已比较稳定,可进行中度利用,在进行高度利用之前需治理;填埋18年以上的垃圾堆体已完全稳定,可直接进行高度利用。这为武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大量陆续关闭的老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维护再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温度对垃圾填埋场防渗层防渗性能的影响
陈祝, 罗彬, 王正中, 黄志亮
2015, 33(11): 133-136.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8
摘要:
主要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和膨润土垫(GCL))组成的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会因各种环境条件变化而使防渗性能降低,带来二次污染风险。其中,温度升高是影响膜防渗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国内鲜有针对温度升高对HDPE土工膜和GCL防渗性能影响的研究。综述了国外关于温度升高对防渗系统防渗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由于温度升高影响防渗性能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应对措施。
监测与评价
无机盐培养基中2,4,6-三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比较
马建永, 杨文骏, 丁成, 陈天明, 崔立强
2015, 33(11): 137-141. doi: 10.13205/j.hjgc.201511029
摘要: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无机盐培养基中2,4,6-三氯酚含量,着重关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含体积比)选择和待测液p H。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选用乙腈/酸性水(用磷酸调节酸性水p H=3.0,乙腈与酸性水的体积比为5∶1)作为流动相,待测液p H=7.0时,才可获得更可靠的2,4,6-三氯酚含量检测结果。在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下,在5~100 mg/L内,2,4,6-三氯酚的含量与其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R2分别为0.9983、0.9991),检出限分别为20,3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102.5%和86.7%~9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3%和8%。两种方法均适用无机盐培养基中2,4,6-三氯酚的检测与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
报废汽车回收处理ANP评价模型研究
王长文, 邓乾旺
2015, 33(11): 142-146.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0
摘要:
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能够降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回收率。影响汽车回收处理评价的因素较多,传统评价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元素间的内部影响及反馈作用。针对此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包含技术要求、环境效益、资源效益和经济性4个准则的ANP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探讨4个准则权重发生变化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环境下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分析
何长全, 刘兰, 段宗志, 李国昌, 王素凤
2015, 33(11): 147-151.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1
摘要:
分析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根据STIRPAT理论,建立了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980—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不断递增,碳强度不断递减;城乡人口扩张、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加促进了能源消费,成为中国碳排放的核心影响因素。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魏峣, 简磊, 孟晓霞, 谢燕华, 周波, 蒲瑶, 肖玲
2015, 33(11): 152-15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2
摘要:
综合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情况、经济、资源、环境效益,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层指标权重,准则层指标采用等权重,并用于四川省2012年度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四川省及各地市(州)清洁生产审核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地区间效益差异较大,与地区间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情况及发掘清洁生产审核效益程度有关。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简单、适用,可用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绩效评估。
土壤修复
西南某工矿污染区生态修复工程案例研究
刘文超, 侯翔, 赵栗笠, 苏子艺, 张小凤, 陈文清
2015, 33(11): 156-159.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3
摘要:
工矿废弃地作为一种退化的生态系统,其环境介质受到污染且生态功能丧失。通过对西南某工矿污染区调查,根据其污染特征,采用区域分异的原则针对性地对矿渣堆积地和污染农田进行修复,调控生态因子如土壤养分、水分及微生物总数等,同时联合运用化学钝化及植物修复技术及农艺措施进行生态修复。结果显示:各工程措施实施之后,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稳定效果明显,场地中种植的农作物玉米、高粱所含重金属均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整个工程运用生态修复原理及原则,成功将一个退化的生态系统改造成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了废弃地的生态功能。该设计及修复经验对于工矿废弃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
刘斯文, 黄园英, 韩子金, 刘晓端
2015, 33(11): 160-165.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4
摘要:
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风险,土壤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择江西龙南足洞稀土矿区,在实验基础上开展矿山土壤生态修复。通过往矿区土壤中添加天然修复材料熟石灰、沸石、凹凸棒土和有机肥(0.5∶5∶5∶1∶0.2),改良原始土壤。改良后的土壤装入生态袋中,筑成稳固的生态护坡。护坡上按比例播种草、灌木种子,马道上种植经济林木。栽种植物能够在修复的土壤中成活,长势良好。离子型稀土矿山土壤生态修复成功实现了矿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并有望产生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矿山治理途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漠大线沿线地区土壤中原油迁移规律研究
王学力, 王榕, 田西宁, 张延宗, 王东坡
2015, 33(11): 166-170. doi: 10.13205/j.hjgc.201511035
摘要:
以漠大线沿线地区的泥炭质黏土和风化砂混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箱体动态模拟法和球体积预测模型,研究了林源俄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组分纷杂的土壤体系中,原油在垂直向上方向迁移速率最小,在其他方向的迁移规律不明显。采用振荡平衡法,探讨了2种土壤对原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土壤吸附原油的过程遵循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土壤吸附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大小关系为:泥炭质黏土>风化砂混粉质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