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23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氨氮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饶应福, 夏四清, 陈轶波, 余松
2005, 23(5): 7-10.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1
摘要:
城市污水经一级强化处理后,NH3-N浓度为10~15mg/L,CODCr为40~60mg/L。试验利用悬浮填料床对一级强化处理出水中的氨氮进行深度处理,分析了悬浮填料表面负荷和硝化速率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并模拟分析了硝化速率与氨氮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填料床内混合液氨氮浓度为0.5~2.5mg/L时,硝化反应符合半级反应动力学,半级反应速率常数k1/2为0.48(g/m)0.5/d;混合液氨氮浓度>2.1mg/L时,硝化反应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rmax为0.71g/(m2.d)。动力学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运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动力学模型对悬浮填料床的硝化性能具有良好的预测和指导意义。
UASB-CASS-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
张毅, 步德新, 潘勇伟
2005, 23(5): 10-12.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2
摘要:
介绍了采用UASB-CASS-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玉米酒精废水的工程应用。实际运行表明玉米酒精生产工艺在采取清洁生产措施条件下,酒精生产装置混合生产废水CODCr、BOD5、SS分别控制在8000mg/L、3200mg/L和1500mg/L以内,经过UASB+CASS+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外排废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同时,对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和沼气利用途径进行了探索,为解决废水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电凝聚处理高浓度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吴克明, 潘留明, 刘红, 马丽娜
2005, 23(5): 13-15.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3
摘要:
探讨了用电凝聚方法处理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的工艺,系统考查了pH值、电流密度、反应时间、NaCl的投加量和板间距等因素对电凝聚的影响,试验比较了电凝聚与其它化学方法对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设计及运行
苗群, 刘志强, 邓莉蕊, 孙元慧, 邢美燕
2005, 23(5): 15-17.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4
摘要: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设计能力400m3/d,废水进水水质CODCr为728~1176mg/L,运行稳定后,出水水质CODCr为92~140mg/L,CODCr去除率为85.2%~93.3%,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运行1a来,剩余污泥产生量少,仅排除剩余污泥1次;废水处理成本为0.92元/m3。
较高负荷条件下活性污泥-生物膜联合系统对氮磷的去除
董滨, 周增炎, 高廷耀
2005, 23(5): 18-20.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5
摘要:
中试试验条件下,考察了较高的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悬浮载体生物膜联合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水温为20~33℃时,在联合系统污泥龄为4~9d,有机负荷达到0.18~0.55kg/kg.d条件下,对磷的去除效果稳定在9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出水总氮平均为11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联合系统的好氧池中存在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并初步分析了其原因与影响因素。
投菌法应用于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李捍东, 凌海波, 王强, 李柳, 李立敏
2005, 23(5): 21-24.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6
摘要:
为寻找一种不经稀释直接处理焦化废水的途径,本中试将投菌法与A2O工艺结合,对石家庄焦化厂焦化废水进行处理研究。通过对焦化废水进行GC-MS分析,选择出焦化废水中含量较高的难降解物质,然后进行单一碳源优势菌培养,获得优势菌群。优势菌群投加于工艺的好氧段。整个中试过程分为污泥的培养及驯化阶段,稳定运行阶段及冲击恢复阶段。经过半年的实验,整套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抗冲击能力。对未经稀释的焦化废水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94.2%,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5.6%。
高原石油废水处理改造工程研究
韦红钢
2005, 23(5): 24-2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7
摘要:
介绍了新疆某高原地区炼油厂石油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隔油-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改造,解决上游装置污水严重超标排放现象;采用替换不合理设备、改建和完善气浮系统、启动和改造生化系统,改革相应配套制度等措施,使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CODCr含量<80mg/L,石油类<10mg/L,硫化物<0.1mg/L,挥发酚<0.5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为该厂的污水回用作循环水改造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外排污水回用于绿化水初步目标。
蓬安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杨开明, 张建强, 杨小林, 张华
2005, 23(5): 27-28.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8
摘要:
氧化沟工艺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利用该工艺处理四川蓬安城市生活污水,出水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本文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工程的污水水质及处理标准、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设计特点及处理效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供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中药提取废水的治理工程
冯昭华
2005, 23(5): 29-31. doi: 10.13205/j.hjgc.200505009
摘要:
以治理工程实例,介绍了以气浮+UBF+CASS为主体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提取废水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工程治理效果。实践表明,采用本治理技术,能确保出水水质全面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各污染物的去除均能达到90%~99%的水平。
包装印刷废水处理工程实践
程凯英, 刘备, 邓耀杰
2005, 23(5): 32-33.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0
摘要:
针对包装印刷废水的水质特点,选择“预处理+A2+O”为主体的组合处理工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出水水质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一级标准。
高浓度亚麻沤制废水处理及再生回用
刘智晓, 祁佩时, 刘龙志
2005, 23(5): 34-3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1
摘要:
沤麻废水是亚麻沤制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气浮-氧化沟-稳定塘”组合工艺处理沤麻废水,系统出水指标优于设计标准;同时工程中采用了深度处理工艺,再生水直接回用沤麻,实现了企业内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高效生物反应器治理印染废水技术
孙翠玲, 焦玉木
2005, 23(5): 37-38.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2
摘要:
介绍了高效生物反应器(HCR)技术在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污水处理中心进水量为11000m3/d,CODCr平均约2500mg/L,pH12左右,色度600~800倍,采用HCR技术后运行稳定,结果表明,废水处理效果有大幅提高,出水CODCr为360mg/L、色度为400倍均能达标排放,其去除率分别为86%,50%;工程投资少,运行稳定,管理方便。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对袋式除尘器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旭东, 马春元, 李振山, 项光明, 陈昌和
2005, 23(5): 39-41.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3
摘要:
在1台与袋式除尘器配套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上,通过对运行脱硫系统前后袋式除尘器的脱硫效果机理性分析。研究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对袋式除尘器工作稳定性、除尘效率和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Fe~(3+)离子催化与微生物代谢在烟气脱硫中的协同作用
刘启旺, 禾志强, 陈江平, 胡俊虎
2005, 23(5): 42-44.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4
摘要:
在酸性条件下(pH=2.0~2.8),Fe3+对SO2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Fe2+对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电院微生物1在其繁殖过程中,以Fe2+为能源,能有效地将Fe2+转化为Fe3+。将这一功能与上述反应相结合,能够维持Fe3+浓度,使反应持续进行。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电收尘器斜向气流分布
党小庆, 杨衡, 赵昕慰, 马广大
2005, 23(5): 45-4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5
摘要:
在讨论了电收尘器电场内气流分布对除尘效率影响的基础上,介绍有效降低粉尘返流损失,提高电收尘效率的斜向气流技术,进而利用CFD方法对电场内的气流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在电场内实现斜向气流分布时气流分布板结构调整方法和参数。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的试验研究
马林转, 宁平, 卿春
2005, 23(5): 47-50.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6
摘要:
本研究是在1台75t/hCFB锅炉上进行炉内添加石灰石脱硫工业实验,得出燃烧高硫无烟煤时Ca/S、床温、煤中含硫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燃用高硫煤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实际应用炉内脱硫最佳Ca/S和最佳控制参数。
水泥立窑湿式除尘高温轴流通风机的开发与应用
刘建寿, 常家东, 孙启鹏
2005, 23(5): 51-52.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7
摘要:
介绍一种用于高温、高湿、高粉尘气体的高温轴流通风机,该风机采用水冷却、润滑、皮带保护、清灰门等结构,具有直径大、大风量、低压的特点。
垂直气井和横向气管收集填埋气的特性比较
朱燕, 李田
2005, 23(5): 53-5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8
摘要:
以欧洲最大的一家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为实例,分别从集气质量、抽吸负压、投资费用等方面,对垂直气井和横向气管2种不同的集气方式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其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为国内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及运行控制提供参照和建议。
燃料式熔融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实验研究
赵光杰, 李海滨, 赵增立, 阎常峰, 陈勇
2005, 23(5): 56-58. doi: 10.13205/j.hjgc.200505019
摘要:
在以柴油为燃料的熔融炉中熔融固化垃圾焚烧飞灰,并对固化效果进行检验。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环境对飞灰固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飞灰熔融固化后就不再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酸性(pH≤4.5)和碱性(pH≥11.5)环境对固化效果的影响比较大;潮湿的环境对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
渗滤液回流对准好氧填埋产气过程影响研究
黄启飞, 刘玉强, 董路, 王琪, 刘国浔
2005, 23(5): 59-62.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0
摘要:
依据准好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对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回流情况下填埋气产气过程做了跟踪监测。定期测定填埋气中的组分浓度变化,结合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条件下进行渗滤液回流有利于减轻渗滤液的排放量且不会造成NH4+-N的累积。渗滤液回流可以加快甲烷的产气速度,渗滤液回流时的甲烷浓度约为不回流时的甲烷浓度的2倍。从而可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
全固废无水泥钢渣重载路面混凝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周佳, 倪文, 牛福生
2005, 23(5): 63-64.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1
摘要:
在完全不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以碱溶液激发钢渣、矿渣细粉、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粉制备胶凝材料,钢渣为粗细骨料全部代替传统天然砂石,配置路面混凝土。配置出28d抗压强度达44MPa,抗折强度达8.3MPa同时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钢渣路面混凝土。进行重载路面工程试验的效果良好。
纳氏试剂比色法在微量氨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张素荣, 潘巍慧
2005, 23(5): 65-6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2
摘要:
研究了纳氏试剂比色法在微量氨的测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减少吸收液体积、增加采样体积的途径合理地降低方法检出限,从而解决了在低浓度氨测定中检出限过高的矛盾。
灰色关联分析在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推进中的应用
林积泉, 王伯铎, 马俊杰, 唐晓兰, 赵丹, 贾海娟, 张铭
2005, 23(5): 67-70.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3
摘要:
清洁生产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前提,在现有改造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中必须逐步推进,并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拟建生态工业园现有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评价,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利用关联度和关联系数分别确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的近期、中期、远期方案和找出制约企业提高清洁生产程度存在的问题。以龙门工业园焦化企业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9和企业4的关联度>0.8,为园区优先推行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是园区清洁生产推进中的近期方案,分类指出园区下一步推行清洁生产的重点企业,为园区的中、远期方案。该方法原理简单,结果可靠,是一种有实用价值、适合于指导园区清洁生产推进的评价方法。
立体传质塔板在含硫污水汽提塔技改中的应用
张文林, 吕建华, 李柏春, 李春利
2005, 23(5): 71-73.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4
摘要:
采用新型高效立体传质塔板(CTST),对济南石化分公司的含硫污水汽提塔进行技术改造,在原塔外壳、降液管以及上部填料段等均不变的条件下,仅用CTST塔板替换原浮阀塔板,改造后处理能力由原来的100t/h提高到180t/h,净化水氨氮含量降低到50mg/L以下,实现了净化水的全部回用。
对影响三槽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因素的分析
曹国凭, 田泽辉, 张树德
2005, 23(5): 74-7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5
摘要:
通过对唐山市北郊污水处理厂三槽氧化沟工艺分析,发现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回流和无法形成严格厌氧环境是该工艺除磷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一些改进途径。
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对反硝化过程影响的特性试验研究
魏华, 韩芸, 张晓明, 王志盈
2005, 23(5): 76-79.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6
摘要:
对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对反硝化脱氮过程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和单纯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不同,在硫酸盐和硝酸盐同时存在的生物脱氮体系中,具备着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同时进行的环境条件。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过程影响了反硝化脱氮效果和反硝化历程,即硫酸盐初始浓度越高,硝氮的去除率越低,当硫酸盐浓度从0mg/L增加到2000mg/L时,脱氮效率从100%降低到81.4%,脱氮速率从6.428mg/L.min降低到4.04mg/L.min,并且发现在硫酸盐影响下的反硝化过程出现了氨氮积累的现象。本研究结果对富含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有指导意义。
废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共沉淀粉料研究
彭长宏, 慕思国, 白本帅, 黄虹
2005, 23(5): 80-82.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7
摘要:
以废锌锰电池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的菱锰矿和废铁屑,经同时浸出、初步除杂、深度净化和共沉淀等过程,制备出纯度高、配比接近PC30铁氧体配方且混合均匀的共沉淀粉料。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95℃、搅拌速度120~180r/min、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2~1.4倍和浸出时间3.0~4.0h的条件下,铁、锰和锌的浸出率分别为92.02%、96.14%和98.34%;共沉淀粉料中铁、锰和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41%、13.92%和4.49%,推算出Fe∶Zn∶Mn=69.2∶23.3∶7.5。完全符合PC30对粉料的要求。本研究既为高档锰锌软磁铁氧体的制备创造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同时对废锌锰电池的高价值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投药工艺处理肉类加工废水
古利坚, 林世光, 罗国维
2005, 23(5): 82-83.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8
摘要:
采用优势菌投入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投药法应用于肉类加工厂废水处理,通过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而且还具有投资费用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等优点。
超声处理后剩余污泥性质变化及分析
曹秀芹, 陈珺, 唐臣, 欧阳利
2005, 23(5): 84-86. doi: 10.13205/j.hjgc.200505029
摘要:
主要研究超声处理后剩余污泥性质的变化,探讨了污泥上清液中SCOD、BOD、TN、TP以及污泥耗氧速率OUR等随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的变化,尤其是对进一步的污泥处理处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超声处理后的污泥结合到污水处理工艺中可以实现污泥隐性生长而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或者为污泥进一步处理处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热轧浊循环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唐卫军, 肖波, 杨家宽, 李增朴
2005, 23(5): 86-87. doi: 10.13205/j.hjgc.200505030
摘要:
应用处理量8m3/h的压紧式改性纤维球压力过滤器,对某钢铁厂热轧浊循环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球过滤能有效的去除热轧浊循环水中的油类和悬浮物(SS),过滤后的出水中油含量能降低到1.8~4.5mg/L,去除率达到84.5%,悬浮物(SS)最高9.5mg/L,平均5.04mg/L,去除率达到88.77%,满足该厂要求热轧循环用水油含量≤5mg/L,悬浮物≤10mg/L的要求。
Fe~(2+)-H_2O_2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
吴启模, 吴建忠, 杨兵, 陈林
2005, 23(5): 88-89. doi: 10.13205/j.hjgc.200505031
摘要:
Fe~(2+)-H_2O_2氧化法,已经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是在生化难以降解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Fe~(2+)-H_2O_2氧化法处理农药废水工艺技术的研究,效果显著,为此类废水的进一步处理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对该废水的综合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恶英零排放技术的实践
鲁钢
2005, 23(5): 90-91. doi: 10.13205/j.hjgc.200505032
摘要:
介绍了绍兴新民热电有限公司煤和垃圾混烧循环流化床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经活性炭吸附、半干法和布袋除尘器净化工艺处理后,烟气中二恶英接近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