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0卷  第4期

水污染治理
改性人造沸石处理含黄玉铬洁(Ⅵ张焕)祯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黄玉洁, 张焕祯
2012, 30(4): 1-3.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1
摘要:
为了提高人造沸石对地下水中铬(Ⅵ)的去除能力,采用氯化铝对人造沸石进行改性。确定最佳改性条件:20%氯化铝溶液,液固比12 mL/g,室温下以180 r/min振荡改性8 h;最佳除Cr(Ⅵ)条件:pH值为4~8,液固比为33.3 mL/g,室温下水浴恒温振荡2 h。改性沸石对铬(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可得其吸附容量为5.624 mg/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水样中铬(Ⅵ)浓度可由5 mg/L下降到0.026 mg/L,低于0.05 mg/L,满足GB/T 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李建民, 刘培斌, 魏炜, 傅海霞
2012, 30(4): 4-6.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2
摘要:
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研究了生物活性炭层中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对COD和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随着取样口与进水口距离的增加,活性炭层内生物量具有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也逐渐减少。生物活性炭层上、下层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微生物多样性。
改性壳聚糖复配FeCl_3处理微污染水
林静雯, 王英刚, 董怡华, 王丽杰, 徐广飞
2012, 30(4): 7-9.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3
摘要:
用改性壳聚糖复配无机絮凝剂FeCl3处理微污染水。结果表明:用改性壳聚糖替代壳聚糖,在用量节省约50%时,显著提高了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单独使用壳聚糖相比,改性壳聚糖、FeCl3、改性壳聚糖复配FeCl3处理微污染水,UV254去除率分别从26%、42.4%、47%提高到68%,浊度去除率分别从52.6%、83.7%、79.7%提高到92.6%。在pH=7,沉降时间10 min等最佳条件下,改性壳聚糖复配FeCl3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微电解+Fenton氧化+二级A/O组合工艺处理农药杀菌剂废水
吴伟, 刘伟京, 涂勇, 韩卫清, 张耀辉
2012, 30(4): 10-1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4
摘要:
杀菌剂生产废水含有大量三环唑、无机盐、高毒性物质和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生化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毒害作用,且BOD5/COD值较小,采用传统生化处理工艺无法进行。现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和二级A/O组合工艺建成的废水处理工程,运行良好,出水各项指标达到环太湖流域排放标准DB 32/1072—2007。
臭氧/高锰酸钾/BAF工艺污水深度处理研究
张兰河, 郭益平, 刘祥亮, 王璐瑶, 王旭明
2012, 30(4): 13-16.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5
摘要:
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进行长期连续实验,考察pH、O3/KMnO4投加顺序和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在pH为7.2~7.6的条件下,当O3和KMnO4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时,ρ(BOD)/ρ(COD)由0.13提升至0.26,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90%和31.97%。在此基础上采用O3/KMnO4/BAF联用工艺,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至71.30%和74.86%。
光催化膜反应器的设计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郝希龙, 张华林, 张宏忠, 董峰, 康雪晶, 赵永升
2012, 30(4): 17-2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6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装置,光催化膜反应器具有反应迅速、降解效率高、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节水减排、微污染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总结目前国内外各种不同类型的光催化膜反应器的设计、特点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养殖废水新型处理技术中试
赵洪波, 吴睿, 卡林
2012, 30(4): 23-24.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7
摘要: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废水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不高、噪声较大等缺点进行改进,采用"水解酸化池-塔式膜生物反应器-悬浮澄清池"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7.5%和91%,出水水质可达GB 18596—2001《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
电解-厌氧-好氧-气浮工艺处理分散染料废水
黄圣散, 吴志超
2012, 30(4): 25-27.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8
摘要:
介绍了采用电解-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工艺对难生化降解的分散染料废水进行高低浓度分治处理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实行高低浓度废水的分治处理能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处理效率;电解预处理工艺不但能去除高浓度母液废水中75%~90%的色度和25%~40%的COD,还可提高母液废水的可生化性;混合废水再通过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要求。
医疗废物处置厂污水处理技术
潘井福, 刘建平, 张明
2012, 30(4): 28-30. doi: 10.13205/j.hjgc.201204009
摘要:
从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方式、水量平衡和自动控制方面论述了医疗废物处置厂污水处理系统,并申请了发明专利。根据医疗废物处置厂水质复杂、水量小、需中水回用等特点,采用物化、生化和微滤膜处理工艺,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消毒废水单独处理,循环使用。
制革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薛美盛, 雷超杰, 吴军
2012, 30(4): 31-35.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0
摘要:
阐述了一种制革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中,工控机作为集中管理层,PLC作为现场控制层,电气设备作为远程设备层。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和下位机控制程序的开发过程。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投运,从经济成本、控制系统功能和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该控制系统具有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等优点,对工业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匹配厌氧氨氧化的SHARON工艺启动研究
钟琼, 方丽
2012, 30(4): 36-38.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1
摘要:
氧化部分氨氮到亚硝酸氮,然后进行完全自养厌氧氨氧化反应,即称SHARON-ANAMMOX工艺,该工艺是近年开发的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生物处理较为经济合理的技术之一。其过程控制的关键是第一步亚硝化(SHARON)工艺积累亚硝酸菌,并使氨氮氧化到亚硝酸氮的转化率控制在50%左右,以最合理满足厌氧氨氧化对底物的需求。在进水pH=7.6,ρ(氨氮)=750 mg/L时顺利启动了SHARON反应器,氨氮的转化率达5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氨氮浓度和进水pH,反应器可以维持稳定运行。
一体式MBR污泥特性及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
陈润生
2012, 30(4): 39-4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2
摘要:
研究了一体式MBR长期不排泥运行的污泥特性变化,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因素对污泥增长特性、污泥颗粒粒径分布及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MLSS与MLVSS增加越快,膜污染加速,膜过滤阻力增加越快,但MBR中污泥浓度的增长、变化对出水COD的影响不明显;污泥平均粒径随SRT的延长而减小,实验结束污泥粒径最小值为0.6μm大于实验用膜的孔径0.2μm,表明混合液中的微细颗粒污泥未对膜通量的下降起决定性作用,膜表面污泥的沉积对膜通量影响更大一些,增加曝气强度可以明显改善MBR的过滤性能。
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生物动力学研究
白轩, 胡筱敏, 王翠艳, 王艳秋, 单明军
2012, 30(4): 43-45.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3
摘要:
通过对亚硝化反应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变化趋势的试验研究,认为渗滤液中存在着可以转化成氨氮的有机氮,但有机氮的转化不是在瞬时完成的。利用劳伦斯-麦卡蒂模式求得模型参数为氨氮vmax=4.67 mg/(mg.d),Ks=464.4 mg/L,Y=0.1966 mg/mg,Kd=0.55384/d,通过模型得出了反应器内生物量浓度、出流水质与污泥龄的关系,以期为实际工程中垃圾渗滤液生物脱氮提供借鉴。
煤矿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康媞, 胡文, 陈守应
2012, 30(4): 46-47.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4
摘要:
为了寻求对于煤矿酸性废水的经济适用处理技术,利用石灰中和沉淀法和石灰石中和法分别在贵州省织金县凤凰山地区废弃煤矿及贵阳市花溪区猫冲煤矿废水处理工程中进行应用研究,前者处理后出水pH平均值为8.06、TFe浓度平均值为0.66 mg/L、TMn浓度平均值为0.85 mg/L,工程运行费用为1.06元/t废水;后者处理后出水pH平均值为5.99、TFe浓度平均值为177.76 mg/L、TMn浓度平均值为8.48 mg/L,工程运行基本没有费用。从两个技术应用的水质情况及运行情况分析,两个技术有其相应的适用性。
厌氧消化数学模型ADM1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杜连柱, 张克强, 梁军锋, 崔文文
2012, 30(4): 48-5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5
摘要:
自2002年国际水协厌氧消化工艺数学模型课题组推出厌氧消化模型ADM1以来,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该模型不断发展完善,已经被证明是指导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模拟、预测厌氧消化过程及结果的可靠工具。总结了近年ADM1在生化反应动力学、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发酵底物、厌氧消化微生物种群等方面的拓展与改进研究,简单介绍了该模型在厌氧消化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模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王兵, 李娟, 莫正平, 鲜波
2012, 30(4): 53-57.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6
摘要:
由于硫酸自由基(SO4-.)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过硫酸盐(S2O82-)活化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氧化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能。介绍了热活化、光活化、过渡金属离子三种活化过硫酸盐产生SO4-.的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研究与应用进展,主要涉及受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难降解有机废水和废气的处理,阐述了SO4-.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指出了基于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烟气污染治理
石油化工烟道废气中CO_2高效节能回收利用新型模式的构建
刘洋, 涂宁宇, 彭绍洪
2012, 30(4): 58-6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7
摘要: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的处理和收集耗费了巨大的能源,因此高效节能回收石油加工中产生的CO2具有重大意义。对国内外CO2的分离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石油化工烟道废气的特点,提出一套适合石油化工烟道废气中CO2高效节能回收利用的新型模式。
首钢水钢100t转炉一次烟气新OG法除尘工程
文福, 肖萍, 路遥
2012, 30(4): 63-65.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8
摘要:
首钢水钢二炼钢厂新建100 t转炉一次烟气除尘采用新OG法,针对此工程,介绍了新OG法工艺流程,分析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调试、运行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设备的主要参数,可供参考。
可再生胺法用于烟道气脱硫吸收解吸一体化的研究
杨志平, 邓先和, 李喜玉
2012, 30(4): 66-69. doi: 10.13205/j.hjgc.201204019
摘要:
以乙二胺-磷酸为吸收脱硫剂,用自制填料塔作为气液相传质设备,对烟道气中的SO2气体进行脱除和再生实验,通过间歇实验和全连续两种操作工艺,研究了一系列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二胺浓度、液气比、吸收液初始pH、解吸塔底是否通空气以及温度等对实验吸收率和解吸率的影响,最后得到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解吸时塔底通空气,乙二胺浓度0.3~0.4 mol/L,吸收液初始pH=7.3~8.0,液气比L/G=1.0,解吸温度为100℃。
卷烟厂技改项目的异味气体治理工程
方一丰
2012, 30(4): 70-7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0
摘要:
某卷烟厂根据"十一五规划"进行异地扩建,重新建设一套异味气体污染治理工程。针对车间排风量大和异味气体释放点源多特点,采取治理工艺各有不同,既达到相应处理效果又节省投资;采用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工艺强化对异味气体处理,解决了设备受污染和大风量异味气体难处理等问题,成为整套治理工艺的特色。
玻璃熔窑烟气脱硝技术探讨
苏云, 邵萍, 眭国荣, 沈树宝, 祝社民
2012, 30(4): 73-75.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1
摘要:
结合玻璃熔窑烟气排放的特点,阐述了国内外玻璃熔窑烟气脱硝技术,湿法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及其优缺点。探讨了SCR脱硝技术在玻璃熔窑烟气脱硝的运用,并给出了工程实例,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袋式除尘器进气均布板结构参数对气流分布的影响分析
张相亮, 沈恒根, 周睿, 梁珍, 许金生, 徐强, 葛伟浩
2012, 30(4): 76-79.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2
摘要:
针对袋式除尘器的进气均布板主要结构参数对气流分布影响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CFD模拟试验设计,并以气流速度相对均方根σ值作为气流均匀性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给出了σ与板数n、板长L、挡板上端距灰斗顶部截面高度ΔH、挡板前后偏角θ及过滤风速v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表明适当增加n、增大ΔH和θ、减小L、降低v,可以提高进气流分布均匀程度,影响进气均匀分布程度的排序为L>θ>n>ΔH>ΔL。
固废处理
电镀污泥焚烧残渣中的Cu、Ni形态分析
裔兆军, 严金龙, 丁成
2012, 30(4): 80-8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3
摘要:
电镀污泥的安全处置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改进的BCR和Sposito顺序浸提法考察了不同温度(200,400,600,800℃)焚烧电镀污泥残渣中重金属Cu、Ni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焚烧处理具有显著的减量化效应,重金属铜的残留率为98.6%~90.3%,高于镍(88.6%~76.3%),残渣中的Cu、Ni重金属呈现出富集效应。形态分析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形态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实现了不稳定态向稳定态的转化。
厦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
黄友谊
2012, 30(4): 83-86.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4
摘要:
通过对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情况的分析,结合厦门市城市污泥处置方式的适应性分析,针对厦门岛内、岛外特点,提出适合厦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技术路线,为今后的污泥处理处置规划、项目建设、运行监管等提供参考。
三种垃圾筛上物的衍生燃料(RDF)制备
李春萍
2012, 30(4): 87-89.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5
摘要:
对适合焚烧处理的3种垃圾筛上物的RDF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垃圾筛上物在制备RDF前必须要经过破碎处理,破碎粒度越小,越有利于RDF成型和抗压强度的增加。堆肥垃圾筛上物成型率在80%以上,其次为原生垃圾筛上物,矿化垃圾筛上物单独制备RDF的成型率仅为5%,添加30%以上的餐厨垃圾利于RDF成型率和抗压强度的增加。利于RDF成型的最佳垃圾含水率为25%,其次为30%,成型率分别达到75.3%和70.4%。
熔融钢渣池式热闷在新余钢铁钢渣处理中的应用
王纯, 钱雷, 杨景玲, 范永平
2012, 30(4): 90-92.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6
摘要:
介绍了钢渣池式热闷新工艺应用于新余钢铁集团钢渣处理工程的情况,并将其与原有钢渣处理工艺在处理效果上相对比,发现应用钢渣热闷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消除钢渣的不稳定因素并实现金属铁与其他连生体的充分解离和尾渣充分利用是钢渣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最佳途径,采用钢渣热闷处理工艺后钢渣产品中渣钢品位在85%以上,磁选粉铁品位达到40%以上,尾渣铁品位降至1.6%,钢渣中f-CaO含量小于3%,且钢渣粉化效果较好,满足用于生产钢渣微粉的原料要求,为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电炉渣铬浸出行为及资源化利用风险分析
甄常亮, 那贤昭, 齐渊洪, 赵凯, 吕岩
2012, 30(4): 93-95.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7
摘要:
不锈钢电炉渣含有剧毒的CaCrO4,铬的浸出行为研究,对电炉渣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电炉渣中铬的浸出特征进行了分析,标准浸出程序结果表明,电炉渣Cr和Cr(Ⅵ)浸出量分别为4.68 mg/L和1.74 mg/L,高于HJ/T 301—2007规定的限值,不宜直接应用于建材领域;电炉渣铬浸出受浸提剂pH影响显著,Cr在中性环境下浸出量最少,酸性和碱性环境都有利于Cr的浸出;Cr(Ⅵ)的浸出量随pH值增大而增加。
城市生活垃圾筛上物制备RDF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马涵宇, 李芸邑, 刘阳生
2012, 30(4): 96-100.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8
摘要:
利用城市垃圾筛上物制备RDF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筛上物制备RDF的工艺条件,探讨不同成型压力、含水率以及助燃剂含量对RDF成型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添加CaO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10%,成型压力1 MPa的RDF在加入1%的KClO4后成型较好,燃烧后残渣少。随着CaO添加量的增加,RDF燃烧SO2的释放量减少;而当CaO添加量大于2%时,HCl的释放量基本保持不变。在RDF中加入CaO可以将其中的氯元素和硫元素有效固定在残渣中,从而有效减少了酸性气体排放。
监测与评价
石化乙烯工业废水中关键毒性物质的鉴别
刘旦宇, 荣宏伟
2012, 30(4): 101-104. doi: 10.13205/j.hjgc.201204029
摘要:
借鉴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毒性物质鉴别评价技术(TIE),直接从企业生产的工艺出发,结合废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对某石化厂乙烯工业废水进行毒性鉴别试验,发现废水中的苯和硫化物对大型蚤具有明显的致死性,其中苯是废水中的关键毒物。所取废水对测试生物大型蚤的24 h-LC50均值为53.68%,其中主要致毒物质苯的含量大约30 mg/L。
公路路网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王小妹, 黄娴, 李冰晶, 潘峰, 仝纪龙
2012, 30(4): 105-109. doi: 10.13205/j.hjgc.201204030
摘要:
以甘肃省某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路网建设为例,根据公路路网的交通参数、道路地形地貌条件、路面设施等,利用导则推荐模式预测路网噪声贡献值。该新区路网中道路距离多在500m以上,不论道路平行还是相交,噪声影响以主干道为主,以次干道为辅,相互影响;根据路网噪声环境影响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主成分分析和GIS技术在沈阳大气环境时空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朱瑞娟, 马民涛, 卢萌萌
2012, 30(4): 110-113. doi: 10.13205/j.hjgc.201204031
摘要:
在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GIS SuperMap技术对沈阳市2002—2010年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年均值和8个环境监测站点2002—2010年的SO2、NO2、PM10年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方面,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年均值在逐年下降,大气质量在近9年间逐渐转好,2007—2009年污染指数的月平均值变化曲线清晰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型变化趋势;在空间变化方面,从市中区到近郊区再到远郊区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市中心的太原街、小河沿的环境质量逐年转好,但市郊区的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
经验交流
城市建设领域的碳减排措施
侯纲
2012, 30(4): 114-117. doi: 10.13205/j.hjgc.201204032
摘要:
研究的目的是找到目前条件下切实可行、效果显著而又成本低廉的碳减排方法。通过整理和论证,从建材的低碳生产、建材的节约使用、建筑的低碳、交通的低碳、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城市碳汇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分析了我国的现状,指出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王键, 杨剑, 王中原, 宋宝华
2012, 30(4): 118-120. doi: 10.13205/j.hjgc.201204033
摘要: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现有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不成熟导致各国对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选择、开发和应用都非常慎重。从燃烧前、富氧燃烧、燃烧后捕集技术和封存技术介绍全球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现状及示范项目实施情况。针对传统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不足,介绍了目前最具发展潜能的新兴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17α-雌二醇在土壤样品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靳青, 张增强, 岳波, 黄泽春, 张丰松
2012, 30(4): 121-126. doi: 10.13205/j.hjgc.201204034
摘要:
研究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和土壤粒径等因素对17α-雌二醇(17α-E2)在土壤样品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7α-E2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浓度呈现先显著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等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0.5 h;土壤对17α-E2的吸附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17α-E2溶液pH值的升高,土壤样品对17α-E2的吸附则逐渐降低;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土壤样品对17α-E2的吸附呈现先显著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随着土壤粒径的增大,土壤样品对于17α-E2的吸附作用则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