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1卷  第1期

水污染治理
粉煤灰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实验研究
史豪杰, 买文宁, 姚萌, 梁家伟, 卢振, 刘伟鹏
2013, 31(1): 1-4.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1
摘要:
Fenton是酸性条件下Fe2+催化H2O2生成强氧化性的.OH,但调节pH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酸和碱,运行费用昂贵,故Photo-Fenton反应受到重视。维生素制药废水生化后含有大量难降解污染物,以低浓度、难生物降解的实际废水为对象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研究改性粉煤灰、H2O2及FeSO4.7H2O的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和优化。
电解锰高浓度氨氮废水回用实验研究
汪启年, 王璠, 于宏兵, 高小娟
2013, 31(1): 5-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2
摘要:
电解锰废水中氨氮浓度高,最高达13 000 mg/L,现有处理技术存在诸多弊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提出电解锰废水除铬净化后回用处理电解锰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 mL/L电解锰除铬废水回用至生产工艺化合工段,电解液净化试剂H2O2、SDD消耗量和电流效率较无回用时无明显变化;电解过程中,无电解锰发黑、返溶等异常现象出现;电解产品符合YB/T 051—2003 DJMnD标准,纯度达99.9%。
改进型ABR+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糕点残渣废水
许华诚
2013, 31(1): 9-11.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3
摘要:
介绍了改进型ABR+复合生物反应器在糕点残渣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处理糕点残渣废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出水水质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低温启动研究
白祖国, 杨小俊, 蔡亚君, 秦新林
2013, 31(1): 12-14.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4
摘要:
为探讨低温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挂膜启动方法,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活性炭生物再生共同作用,对印染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虽然延长了系统的挂膜启动时间,但不影响挂膜质量,22 d后挂膜启动完毕,浊度、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68.76%、73.2%、60%,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
自动化电镀废水综合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
杨伟志
2013, 31(1): 15-1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5
摘要:
通过分析工程概况与工艺要求,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法等对某线路板厂不同的电镀废水进行分类综合处理,并运用反渗透RO膜系统作为主要的控制装置实现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基于"4C"技术完成自动监控与管理。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达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二级标准,处理后60%废水重新回用于生产及绿化。
河岸渗滤对不同工艺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处理功效
李娜, 季玉祥, 张军, 吕刚, 唐天乐
2013, 31(1): 19-2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6
摘要:
分别采用"二级出水+O3+GFH"和"二级出水+DNBF"两种不同工艺再生水补给人工湖,河岸渗滤(简称BF)作为净化再生水补给人工湖后的维护工艺,分析BF对人工湖中污染物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以"二级出水+O3+GFH"工艺出水作为人工湖补水,BF对NH4+-N、NO2--N、DOC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5.1%、52.0%、22.5%。以"二级出水+DNBF"工艺出水作为人工湖补水,BF对NH4+-N、NO2--N、DOC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4.4%、62.0%、26.4%。人工湖NH4+-N越高,水体中充分富氧,BF砂坝内硝化作用越强,BF对NH4+-N的去除率越高,可有效抑制蓝藻的暴发。
气浮净水高压射流溶气的可行性分析
王峰, 王广丰, 温利利, 张传艳, 王宁宁
2013, 31(1): 23-26.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7
摘要:
利用CFD方法和Fluent软件模拟和分析了射流器在高、低压下内部和出口总体气体体积分数的大小和稳定性特点。通过比较高、低压射流溶气的相同点和差异,可得出结论:射流器高压(6~10 MPa)射流溶气是可行的,射流器出口的总体气体体积分数要大于低压(0.3~0.6 MPa)射流溶气,射流器在高压射流溶气下扩散管中总体气体体积分数的稳定性与低压射流溶气较接近。
某城市污水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刘彦菲, 陈滢, 卢凤华, 张燚, 刘敏
2013, 31(1): 27-29.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8
摘要: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在运行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该厂的工艺流程及进、出水水质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TN、TP去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进水有机物浓度与设计值相比偏低,氧化沟内很难形成设计时所设想的好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环境以满足氮、磷的去除。因此,尽快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是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关键。在工艺中可适当减少曝气量来提高TN去除率,降低出水中的硝态氮和溶解氧,同时进一步提高TP去除率。
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杨波, 魏爽, 田晴, 李方
2013, 31(1): 30-34. doi: 10.13205/j.hjgc.201301009
摘要:
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UABACF)深度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在固定汽水比3∶1条件下,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UV254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污染物降解、系统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在滤柱高度方向的沿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RT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色度次之,对UV254去除影响最小,在HRT=8.90 h条件下系统对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4%、95%和92%。试验条件下,110 cm滤柱高度以下属于污染物降解的高效区域,微生物量和单位质量活性炭脱氢酶活性在此滤柱高度范围内逐渐降低而后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而单位微生物量TTC-脱氢酶活性在滤柱底部至70 cm高度处逐渐上升,然后呈下降趋势至110 cm高度附近降至最低,然后出现上升的趋势。
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亚峰, 张晓宁, 陈文通, 刘洪涛, 王韬
2013, 31(1): 35-3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0
摘要:
分别研究了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脱氮性能的影响。接种稳定运行的复合式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泥至ASBR反应器进行批式试验,考察不同碳酸氢钠浓度及COD浓度条件下的氮素转化情况,研究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适宜的进水碳酸氢钠浓度为1.5~2.0 mg/L,超过30 mg/L时有机碳源的存在对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COD浓度超过60 mg/L时反应器表现出反硝化特性。无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表现在提供充足碳源和调节反应器pH的综合作用,较高浓度的COD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不同碳源对EBPR启动期聚磷菌的影响研究
杨敏, 卢龙, 冯涌, 张强
2013, 31(1): 39-4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1
摘要:
以实验室序批式反应器(SBR)为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载体,接种具有初步除磷功能的污泥后,以乙酸∶丙酸=1∶1(按各自折算的COD计)为混合碳源(以下简称混酸),厌氧初始pH 7.6±0.1,富集聚磷菌(PAO)。启动30 d后,EBPR反应器中为PAO和聚糖菌(GAO)的混合菌属,此时从反应器中取泥样进行批式试验,分别考察乙酸、丙酸及混酸对聚磷菌的富集和厌氧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BPR启动期内,乙酸作为单一碳源时释磷量最大,但混酸碳源释磷效率最高,最有利于PAO富集;丙酸作为单一碳源时降解率最大而释磷量最小,不适合EBPR启动期的PAO富集。
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的降解条件优化
牛仙, 丁成, 李朝霞, 杨百忍
2013, 31(1): 43-46.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2
摘要:
以氯苯降解率为降解效果指标,以降解温度、初始pH、降解时间、接种量和氯苯初始浓度为影响因素,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氯苯优势降解菌株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LW13降解氯苯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降解菌株对氯苯的适宜降解条件分别为:温度20~40℃,pH为8.0,降解时间4 d,接种量2%~4%,氯苯初始浓度60~140 mg/L。以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和接种量这三个显著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降解温度>氯苯初始浓度>接种量,最佳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35℃、氯苯初始浓度100 mg/L和接种量4%,最佳降解条件下氯苯降解率可高达93.8%。
复合矿物吸附剂处理模拟含油废水性能研究
林鑫, 李晓明, 胡筱敏
2013, 31(1): 47-50.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3
摘要:
采用共混合法制备复合矿物吸附剂,通过矿物粉末对模拟含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及复合矿物吸附剂质量散失率确定其组分的最佳配比。考察了吸附时间、振荡速率、废水pH、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模拟含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矿物吸附剂最佳焙烧温度为600℃,最佳焙烧时间3 h,对模拟含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活性和非活性海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李恺, 耿存珍, 张阳, 朱婧文, 楼迎华
2013, 31(1): 51-55.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4
摘要:
用藻类处理重金属废水是最有效的生物吸附法之一,也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水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活性海藻和非活性海藻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并简述了海藻的预处理方式及固定化稳定化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浅述了几种常见的吸附模型及应用,分析了藻类吸附重金属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方向。
烟气污染治理
生物洗涤+生物滴滤组合工艺处理炼油污水场恶臭气体工程设计
齐国庆, 刘发强, 刘光利
2013, 31(1): 56-5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5
摘要:
采用生物洗涤+生物滴滤技术处理炼油污水场恶臭气体,具有抗冲击性强、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的特点。监测表明:出口气中H2S<0.06 mg/m3,NH3<1.5 mg/m3,CH3SH<0.004 mg/m3,臭气浓度<20,达到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厂界要求。该工程与炼油污水场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紧密相结合,可缩短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周期,减少公用工程投资,便于工业化应用。
SNCR脱硝技术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应用
王岳军, 刘学炎, 李世远, 虞廷兴, 莫建松, 钟晓雨
2013, 31(1): 59-6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6
摘要:
利用CFD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某厂220 t/h CFB锅炉的温度及流场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设计开发了满足工艺要求的喷枪并对喷射位置进行了优化,模拟了还原剂与烟气混合情况,确定了工程设计参数。工程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脱硝效率及氨逃逸率均达到设计要求,其中脱硝效率最高可超过75%。
高温烟气袋式除尘系统设计要点与应用
田玮
2013, 31(1): 63-65.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7
摘要:
铁水倒罐站除尘系统属于高温除尘系统,包括了铁水倒罐和铁水脱磷站两大部分烟气的除尘,其烟气温度近200℃。文中介绍了烟气混合室、火花捕集器、脉冲除尘器在高温烟气应用中的设计要点和袋式除尘系统的工程应用情况。工程投产后,袋式除尘系统运行良好。
湿式静电除尘器IWS~技术及在工业废气治理中的运用
吕馨, William Chabek
2013, 31(1): 66-6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8
摘要:
在湿式静电除尘器Ionizing wet scrubber(简称IWS)中,废气中的粉尘在-30 kV DC高压直流电场中充分荷电后,小部分粉尘吸附到电极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清灰效果,用循环水持续冲洗电极,随后大部分粉尘随气流进入填料Tellerette塔中并吸附在填料表面;此时有毒、有腐蚀性和恶臭的气体也被吸收到填料塔中,然后也采用循环水流对填料进行连续冲洗,最终达到废气除尘的目的。
600t/d浮法玻璃熔窑脱硫工艺改进及相关参数分析
许宁, 许玥, 钟秦
2013, 31(1): 69-7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19
摘要:
通过对600 t/d浮法玻璃熔窑脱硫工艺的现场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实验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如下:1)输送风机2台,一台直通,一台开度为30%~35%;引风机2台,一用一备,开度70%~85%;通过输送风机和引风机的联动调节,控制窑压在4±1Pa范围内。2)通过热电偶的温度检测,自动进行补减水量和微动调节闸阀控制烟气进塔温度在180~200℃。3)合理调整双翼闸板开度在75%~85%,既满足窑压要求,又能控制烟气进塔流速在8~10 m/s。
基于CFD的半干法反应器优化设计
王岳军, 刘学炎, 李泽清
2013, 31(1): 73-76.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0
摘要:
利用CFD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某厂95t/h CFB锅炉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研究,达到了对反应器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反应器压降节省运行成本,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煤矸石烧结砖厂废气凝结物的研究
许红亮, 程维高, 武予宁, 郭辉, 范冰冰, 卢红霞, 张锐, 宋文娟
2013, 31(1): 77-80.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1
摘要:
采集煤矸石烧结砖厂隧道窑废气热交换器内壁的凝结物,利用XRF、XRD、IR、DTA-TG、SEM、EDS、ICP-MS和AFS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结物主要为水合硫酸亚铁和水合硫酸铁,S含量为119.2 mg/g,且Se、As、Pb等微量元素在凝结物中富集。与煤矸石原料相比,凝结物中Se的富集程度最高,含量达到了0.637 mg/g,相对富集因子为467.52;S、Tl、Mo、As、Pb的相对富集因子从57.05依次减小到6.18,F及亲硫元素Sb、Cd、Zn、Ni、Cu、Co富集程度较低;Sr、Th、Be、Ba、U、V、Cr的相对富集因子小于0.5,显示在烧结砖制备过程中的挥发性很低。
监测与评价
朝鲜4.13“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次声信号分析
唐伟, 刘俊民, 王晓明, 王海军, 石建芳, 王燕, 唐恒专, 刘哲函
2013, 31(1): 81-84.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2
摘要:
朝鲜4.13"光明星3号"发射是一次包含火箭发射与爆炸次声信号的事件。对火箭发射激发次声信号的基本理论、影响火箭发射激发次声信号监测能力的因素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分析火箭发射历史次声信号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类信号的信号走时、频率及波形特征;对"光明星3号"发射激发的次声信号从事前预判、信号检测、爆炸区域确定、误差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朝鲜"光明星3号"的爆炸疑似区域为北纬35.2756°~36.3887°,东经125.1675°~126.5487°。
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
周富春, 金旺, 孙阳
2013, 31(1): 85-88.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3
摘要:
在概述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理论和根据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构建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并且运用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项目立项、验收以及治理效益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层次分析与集对理论的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等级划分
李进军, 单红仙, 潘玉英, 温军杰, 吴丹
2013, 31(1): 89-94.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4
摘要:
城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价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其中评价系统的客观随机性、评价因子选取的不完整以及监测数据的不精确都易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不能客观反映场地的实际风险情况。在综合考虑场地污染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的基础上,本文将递阶分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场地污染风险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各指标的权重;并用模糊聚类思想建立了评价指标集,同时对综合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对综合评价指标的取值研究,将污染场地风险等级划分为低、中、较重、重和严重5类;构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信息的场地污染风险集对分析模型。实例验证表明,集对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评价手段合理,为场地污染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声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应用研究
李文丹, 关彩虹, 成文连, 鲁艳英
2013, 31(1): 95-97.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5
摘要:
从新导则中的评价类别的确定、评价等级的划分、各评价等级的基本要求对比、声环境保护标准和噪声影响评价量的选用等方面分析了环评中理解和执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和声环境保护新标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促进正确合理地应用新导则和新标准,对做好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环境风险评价中泄漏类重大事故的筛选研究
吴军年, 杨耀清
2013, 31(1): 98-10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6
摘要:
提出了采用"风险排序,以平均风险指数为尺度"来筛选项目中泄漏类重大事故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采用的风险严重度指数法的修正和应用范围的推广。借助已有事故发生的概率统计值,对所引概率进行修正,用Risk System预测得到的半致死浓度范围表征事故的后果。基于概率与后果提出风险指数概念,对各事故风险排序;以平均风险指数为尺度筛选出重大事故。采用该方法对某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重大事故进行了筛选,此方法与修正前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方法简单易行,为定量确定单个项目中泄漏类重大事故提供了依据。
大气扩散模型计算结果析疑
吴声浩, 易海涛
2013, 31(1): 103-107.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7
摘要:
扩散模型是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最重要的工具。然而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差距很大,应该理性看待和应用其结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实例说明这些问题。同时指出,同一类型的环评预测应该使用同一种模型,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而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降低排放量来减少污染影响,不必过于计较模型观测结果。
冶金行业环境污染物的特征与监测技术综述
王凡
2013, 31(1): 108-111.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8
摘要: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其制造体系中大量的物质、产品流、废弃物、能量转换过程、多形式的排放过程都对环境造成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影响。针对不同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特征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综述了环境监测运用的各类监测技术、监测方法,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兰州市能源改造前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
羊德容, 王洪新, 兰岚, 陶燕, 米生权
2013, 31(1): 112-116. doi: 10.13205/j.hjgc.201301029
摘要:
采用修正人力资本法及疾病成本法估算了能源改造前后(分别以2003和2008年为基准年)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能源改造前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5961万元,占当年GDP的2.0%;能源改造后的经济损失为134613万元,占当年GDP的1.6%。兰州市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后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占GDP比例有所减少,可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几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青海湖入湖河流中的应用
张小君, 徐中民, 宋晓谕, 葛劲松, 聂学敏
2013, 31(1): 117-121.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0
摘要:
从众多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选取代表性的指数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介绍,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对青海湖入湖河流2010年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经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发现,本次评价研究中单因子评价法过于悲观,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具有不可比性,模糊数学法具有不准确性。四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灰色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是最适合该流域的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法和模糊数学法可以作为其必要的补充。
经验交流
赤泥和污泥对土壤锌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
关东明, 钟克师, 彭先佳
2013, 31(1): 122-125.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1
摘要:
通过土壤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赤泥和污泥对土壤中Zn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赤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态Zn含量,促进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有机结合态(OM)转化为残渣态(RES),而污泥对Zn的固稳效果是暂时的。赤泥和污泥的一起使用较单独使用赤泥或污泥固稳Zn的效果好,既能促进有效态重金属Zn转化为不可利用态Zn,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液氮冻融破碎生物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
孙杰, 张秀红, 李星泊, 苗笑娟, 周集体
2013, 31(1): 126-129.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2
摘要:
利用城市剩余生物污泥,采用液氮冻融破碎、提取液提取的方法制备了生物污泥絮凝剂。对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其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氮冻融破碎,pH为1.0的稀盐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所制备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8.5%。液氮冻融破碎的次数对絮凝剂制备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以及絮凝体系的pH对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
硝酸酸雾对拟南芥的毒性效应研究
董轶茹, 刘文丽
2013, 31(1): 130-132.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3
摘要:
采用拟南芥植物检测技术,考察了硝酸烟雾暴露条件下拟南芥生长状况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活性氧代谢、丙二醛(MDA)和蛋白羰基(PCO)等几种指标的变化情况,旨在为硝酸烟雾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硝酸烟雾可引起拟南芥叶片发黄萎蔫等病理反应,时间依赖性地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并增加MDA和PCO含量,提示硝酸烟雾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造成植物损伤。
利用侧光光纤优化生物反应器固定CO_2的研究
陈忱, 孙硕, 周集体, 金若菲
2013, 31(1): 133-136.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4
摘要:
为了研究Chlorella sp.固定CO2的效果,降低能耗,采用自制生物光照反应器并选用侧光光纤作为光源。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通入浓度为10%CO2后,Chlorella sp.的生长明显加快。当选择红光和蓝光作为侧光光纤的光源交替运行,2 mm与3 mm光纤各28根耦合于16 W的光源发生器,较120 W LED外置光源而言,每瓦可提升6倍的生长速率。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赵扬, 蔡如钰, 郑成辉
2013, 31(1): 137-140. doi: 10.13205/j.hjgc.201301035
摘要:
采用过程稳态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灵敏度分析、最优化分析手段对氯乙烯生产流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合成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废酸,合成压缩机能耗过高,实际消耗的电能超过理论值的47%。最后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合成压缩机改造、VC合成水洗酸回收、氯化氢废酸水回收等清洁生产方案,达到了预期的节能减排要求。同时提出了清洁生产潜力定量分析新工具,可为该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