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2卷  第1期

水污染防治
黏性土对铀尾矿酸性渗滤水的净化性能研究
吕俊文, 邓钦文, 张宇, 唐东山
2014, 32(1): 1-5.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1
摘要:
采用动态柱实验研究黏性土对酸性铀尾矿渗滤液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该黏性土对有害物质有一定的阻滞能力,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土柱中迁移速度为:SO2-4>U(Ⅵ)>As>226Ra>Th(Ⅳ)。土柱对渗滤液物质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Th(Ⅳ)>226Ra>As>U(Ⅵ)>SO42-,其值分别是35.3%、32.1%、17.7%、11.2%、4.5%,土壤对酸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使得渗滤液pH值由2.90上升到3.69,该黏性土对U(Ⅵ)、Th(Ⅳ)、226Ra与As的分配系数分别为2.33,14.25,11.08,4.67 m/g,此结果可以为该尾矿库地下水的污染预测提供计算参数。
复合微生物制剂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朱磊, 李南华, 胡子全, 曹旸, 陈赵然, 赵海泉
2014, 32(1): 6-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2
摘要:
以南京溧水县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选取NH3-N、TP和COD为评价指标,通过渗滤液pH、曝气时间、反应时间和投加量的改变,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最适投加量为V菌/V水为1/5 000~1/2 000,最适反应时间为48~60 h,曝气时间为36~48 h,pH为7.5~8.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投加量V菌/V水为1/2 000,反应时间为48 h,曝气时间为36 h,pH为8。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有机物、氨氮和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幼鱼对乌梁素海浮游藻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卫平, 徐静, 于玲红, 李兴, 张晓雅, 时屹然, 韩佩江, 李畅游
2014, 32(1): 10-13.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3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幼鱼对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鲤、鲫幼鱼对浮游藻类有摄食作用,其中以蓝藻为主;随着藻类数量的降低,加之鱼类的活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最初的8.23 mg/L下降到最终的5.96 mg/L;而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建立以DO、TN、TP、COD为变量的藻类数量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良好。
人工湿地在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工程设计
白振光, 陈现明
2014, 32(1): 14-15.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4
摘要:
湖北某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根据当地地势及生态环境,适于采用人工湿地结合厌氧和跌水接触氧化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改造原有池塘、利用自然斜坡优化设计了厌氧池、跌水接触氧化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排放标准。运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效率高,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可作为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法处理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
杨倩, 李素珍, 蔡天明
2014, 32(1): 16-1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5
摘要:
研究催化湿氧化法处理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的过程,考察了温度、氧化剂用量及催化剂对反应过程及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WPO和CWPO均能降解三氯吡啶酚模拟废水。当催化剂为6 g/L,进水质量浓度为5 000 mg/L,过氧化氢用量为15.26 mL/L,反应温度为160℃,反应120 min后,STCP去除率可达98.1%。经CWPO法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其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北京市第九自来水厂污泥脱水试验研究
杨晓胤, 刘园园, 张伟军, 徐孝雅, 王东升, 段晋明, 郏耕耘
2014, 32(1): 20-24.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6
摘要:
选择不同药剂对给水污泥进行化学调理,通过小试污泥比阻(SRF)初步确定出适宜于高压隔膜压滤过程的污泥调理方案,同时利用中试进行验证。旨在保证污泥高效脱水基础上实现脱滤液回用,以期为自来水厂污泥脱水工艺的选择提供建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铁和PAC分别与石灰复配投加不仅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同时能够控制脱水后污泥的绝干量。对于所有中试试验,脱水过程中的脱滤液浊度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小于0.2 NTU,能够达到回用要求。
上流式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研究
齐琪, 钱静, 张杰, 杨殿海
2014, 32(1): 25-28.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7
摘要:
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上流式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好氧池+二沉池"工艺对低碳源南方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该生物反应器采用上向流形式,综合了初沉池、厌氧池、缺氧池的功能。结果表明:新工艺在低温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功能,出水COD、TN和NH+4-N可稳定达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效果可通过增大处理规模、控制规律排泥进一步提高。
高氨氮对湿地植物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苏小红, 王文国, 顾新娇, 潘科, 胡启春
2014, 32(1): 29-32.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8
摘要:
为研究湿地植物在高氨氮浓度下对污水中有机物、总氮、总磷、氨氮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选用5种常用湿地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芦竹(Arundo donax)、茭白(Zizania latifol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通过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处理氨氮浓度分别为25,55,108 mg/L的污水。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5 mg/L时,湿地植物对COD、TP、TN、NH+4-N的去除效果随HRT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提高进水氨氮浓度时,湿地植物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下降显著,氨氮浓度越高,去除效果越差;再力花和旱伞草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菖蒲、茭白、芦竹,所以再力花、旱伞草可以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中。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中的亚硝态氮积累研究
艾小凡, 王鹤立, 陈祥龙
2014, 32(1): 33-36. doi: 10.13205/j.hjgc.201401009
摘要: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亚硝态氮积累问题,试验分析在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两个体系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以及磷源对二者的影响,从而探究硝酸盐生物修复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碳源不足的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亚硝酸盐还原菌,此时将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碳源充足时,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以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还原速率的1.7倍。磷浓度也是影响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磷源后,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16倍;亚硝酸盐为主要电子受体的体系中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约为未添加时的1.23倍。
多相催化臭氧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游洋洋, 卢学强, 许丹宇, 张涛, 石岩, 杨昂
2014, 32(1): 37-41.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0
摘要:
在水处理研究与实践中,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多相催化臭氧化的催化剂常采用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其载体通常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及蜂窝陶瓷等多孔材料。对多相催化臭氧化常用的催化剂及其载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评述,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聚氨酯填料复合式动态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研究
马金霞, 张堃, 傅大放, 洪凯
2014, 32(1): 42-45.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1
摘要:
聚氨酯填料由德国首先研发,国内实际工程运用不多,与动态膜反应器复合的应用未见报道。而动态膜反应器在好氧状态下,对各污染物指标去除效果较好,但脱氮效果不理想。利用聚氨酯填料的好氧-缺氧-厌氧微环境特点,按照30%的投加比将其投加到动态膜反应器中,研究复合式反应器的脱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复合式动态膜反应器出水总氮去除率均值为75.20%,出水浓度为7.85~13.76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
二龙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需水量影响分析
汤洁, 吴佳曦, 徐海红, 王博, 林晓晟, 刘畅
2014, 32(1): 46-4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2
摘要:
在运用ArcGIS软件解译二龙山水源保护区1989年、2000年和2008年卫星影像图的基础上,提取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19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各地类生态需水量,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城镇面积快速增加;耕地和林地生态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45%,水田和林地的变化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生态需水量共减少了0.317亿m3,总体表现为生态缺水。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应科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保障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硫酸改性麻黄草废渣生物吸附剂对Pb~(2+)的吸附
吕大雷, 温宏春, 冯宁川
2014, 32(1): 50-54.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3
摘要:
以麻黄草废渣(ER)为原料,经硫酸改性制备了改性麻黄草废渣生物吸附剂(SER),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和温度对SER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ER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Pb2+离子在该吸附剂上吸附速率快,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随溶液中Pb2+离子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大,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SER在298K时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85 mmol/g,高于改性前(1.0 mmol/g)。热力学参数ΔG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过程。SER对Pb2+的吸附性能优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铵性能研究
张一帆, 王志伟, 安莹, 马金星, 吴志超
2014, 32(1): 55-5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4
摘要:
利用001×7型离子交换树脂,对污水厂沉砂池出水和配水分别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比较其在原水和配水中的NH+4吸附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树脂在原水中的吸附能力要远低于在配水中,主要表现为吸附容量的降低和吸附速率的减小;在原水和配水中,树脂的吸附量都随投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树脂在此试验条件下的吸附交换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而颗粒内扩散是该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水中的杂质离子和悬浮物都是影响树脂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阴离子种类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不大,阳离子影响力的顺序为Ca2+>Mg2+>K+>Na+;悬浮物的存在会减弱树脂的吸附能力,同时导致其对NH+4的反应敏感度降低。
一种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新型溶气设备的研究
赵步超
2014, 32(1): 60-63.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5
摘要:
为了提高油田水处理中气浮溶气设备的溶气效率,通过对三种传质理论和溶气效率公式的分析,提出一种高效旋流溶气技术并研发了相应设备,对此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进行阐述。通过中试表明了该设备的高效性和经济性。此设备具有溶气效率高、占地小、调节灵活、能耗低等优点,可同时进行溶气和絮凝。
混凝沉淀-水解-UASB-泥膜复合A/O组合工艺处理味精污水
袁秋生, 张雁秋, 倪广乐
2014, 32(1): 64-67.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6
摘要: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UASB-泥膜复合A/O"工艺处理含高浓度有机物、氨氮和硫酸根的味精污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BOD5、COD、SS、氨氮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9.6%、99.0%、97.5%和97.3%,出水水质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4的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能创造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气污染防治
基于相际传质的吸附剂层脱除Hg~0的数值模拟
符聪, 刁永发
2014, 32(1): 68-72.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7
摘要:
根据气固两相的相际传质,以吸附剂层中气相浓度与当前吸附量对应的气相平衡浓度的差值作为吸附方程,结合吸附剂层厚度变化方程,建立了滤袋上的吸附剂层脱除气态零价汞的数学模型。以BPL活性炭为例,应用Matlab软件求解,从不同的吸附剂粒径、空隙率、温度、气态Hg0进口浓度以及过滤速度研究吸附剂层对气态Hg0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低过滤速度、小吸附剂粒径与低空隙率有利于吸附剂层脱除气态Hg0。
基于地统计学的江苏PM_(2.5)空间变异性分析
秦伟良, 许影
2014, 32(1): 73-76.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8
摘要: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江苏省PM2.5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以江苏省PM2.5监测站数据,利用地统计模型,分析江苏省13市大气中PM2.5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普通克里格法的指数模型较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更为适合;晴、雨、雪都是中等的变异性,其空间变化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晴天的块金系数为16.7%,空间相关性较强,而雨雪天气的空间相关性较弱,证实了雨雪天气对PM2.5有着较大的影响。
塑烧板除尘器在连轧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王爽, 朱法强, 刘克勤
2014, 32(1): 77-7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19
摘要:
江苏天淮钢管有限公司508无缝钢管项目连轧除尘系统采用了最新一代塑烧板除尘器,通过流场优化、设计高强脉冲清灰系统,取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着重介绍了塑烧板除尘在该项目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并对变频器和液力偶合器调速的实际效果做了对比,采用变频器调速节能效果明显。
矿用干式除尘器的研发与应用
范兰, 王加东, 陈立萍, 陈森林
2014, 32(1): 80-83.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0
摘要:
主要对煤矿井下除尘现状作了介绍,针对矿井粉尘治理主要采用的湿法除尘工艺存在的不足研发了矿用干法除尘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结构、技术创新点,并进行了产品检测,效果良好。此矿用干法除尘器是目前井下湿法除尘的更新换代产品,值得大力推广。
柳钢360m~2烧结系统除尘工程设计
甘荣聪, 黄恒成
2014, 32(1): 88-91.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2
摘要:
以柳钢360 m2烧结系统为例,结合工业通风分析了烧结系统配料、混料、烧结以及筛分转运等工艺过程,提出了烧结系统除尘工程设计形式及布置。根据烧结系统特点,将除尘工程分为混合、机头、机尾、成品除尘系统,针对各系统特点确定相应风量设计参数、设备选型参数,并提出了各系统设计要点。
污泥堆肥臭气的产生特征及防控措施
李明峰, 马闯, 赵继红, 刘桓嘉, 张蔓
2014, 32(1): 92-96.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3
摘要: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易产生和排放恶臭气体,造成二次污染。系统总结了污泥堆肥过程中主要恶臭物质:氨气(NH3)、硫化氢(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常用除臭技术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分析。通过对污泥堆肥厂恶臭气体的产生和释放特征的分析,针对除臭工艺自身技术特点,建议采用组合式除臭技术解决污泥堆肥厂的恶臭污染问题。
固废处理与处置
基于好氧堆肥的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污染分析及控制策略
阚慧, 孙翔, 肖芸, 朱晓东, 赵德华
2014, 32(1): 97-101.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4
摘要:
基于高温好氧堆肥工艺,从收运、前处理、堆肥、后处理和产品施用等环节全面分析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废水、盐分、油脂等污染,分析潜在的污染源强,提出控制方法并给出了控制效果。该研究结论是目前国家《餐厨和厨余垃圾肥料化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研编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密闭式堆肥反应器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张陇利, 劳德坤, 李季, 徐智
2014, 32(1): 102-107.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5
摘要:
通过一套自制密闭式堆肥反应器系统,研究在一定的堆肥条件下,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腐熟度、环境影响控制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堆肥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发芽指数(GI)、氨气(NH3)排放浓度和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发现,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处理组提前3.5~4.5h到达高温期,高温期持续时长多于对照3.8~4.0 d,氧气消耗快,堆肥腐熟速度快,腐熟程度高,氨气排放浓度平均低于不接种处理39%,有效地控制了臭气排放和氮素损失。认为在堆肥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是解决我国目前堆肥腐熟时间过长、养分损失大、恶臭气体排放严重、环境影响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广西城市污水厂污泥分析及其土地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张军, 张征世, 王敦球, 杨慧萍, 陈俊, 肖潇, 刘孟子, 宋云鹏
2014, 32(1): 108-112.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6
摘要:
调查研究了广西区内主要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养分、有机质含量和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布,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广西城市污泥的总养分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87.11 g/kg和34.63%,具有较高的农用价值。Zn和Cd平均含量超过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分别为1 095.75,16.22 mg/kg,其余污泥平均值不超标。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均以稳定态为主,但As的可交换态比例相对偏高,而其他6种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相对偏高而比较稳定。风险指数分析表明,Cd为广西区内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关注。
危险废物破碎预处理系统的工艺优化设计
代江燕, 宋清国
2014, 32(1): 113-115.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7
摘要:
破碎预处理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破碎预处理中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危险废物破碎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优化。主要包括:破碎预处理系统内废物的范围,破碎预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破碎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列举了破碎预处理系统的工程实例,可为提高废物处置效率,降低焚烧处理二次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监测与评价
渭河西安段沿岸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张承中, 蒋秋萍, 闫旭
2014, 32(1): 116-11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8
摘要:
分析渭河西安段4个断面近岸土壤中Cd、Pb和Cr元素的污染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评价法分析3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并基于此对其赋存形态和迁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段中Cd、Pb和Cr的平均值含量高于陕西背景值,其中Cd尤为突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耿镇桥断面土壤采样点潜在风险处于"中等"程度。耿镇桥断面Cd元素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元素主要赋存形态为可交换态(近56.59%),潜在迁移能力强,危害较大。
农用土壤重金属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及实例应用
王晓钰, 李飞
2014, 32(1): 120-125. doi: 10.13205/j.hjgc.201401029
摘要:
综合考虑了我国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的不足,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现行的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案例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涉及暴露途径的平均暴露剂量的排序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s)>皮肤接触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a)>蔬菜经口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f);案例区域重金属总非致癌风险HIHQ Cr>HQ Cd>HQ Cu,对人体基本上不会造成非致癌健康危害,但儿童作为敏感受体,其HI children接近于1;案例区域重金属总致癌风险对于成人和儿童二类受体而言都远超过了国际认可的致癌风险限值1×10-6,分别达R adult(1.89×10-3)和R children(1.41×10-2),且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途径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故农业职业人群已存在较大风险,相关部门应立即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宣传教育手段来缓解该风险。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刘海珍, 刘道辰, 陈诗越
2014, 32(1): 126-12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0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13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东平湖PAHs含量为49.40~133.67ng/g,湖东南站位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含量最高。多环芳烃的含量沿湖水流向依次降低。分析发现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料燃烧、油类高温裂解、泄露。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生态风险较低,单个点位芴的浓度稍高,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连环湖区域小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肖海丰, 臧淑英, 关莹, 刘少军, 徐海凤, 孙清展, 王京京, 李苗, 裴雪原
2014, 32(1): 130-134.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1
摘要:
以松嫩平原西侧的小东湖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ClO4-HF联合消解并运用ICP—MS测试了重金属元素Cr、Cu、Mn、Ni、Pb、Zn和Cd的浓度,结合粒度测定,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方法,研究了小东湖重金属空间分布、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小东湖重金属元素浓度大小排序为Mn>Zn>Cr>Ni>Pb>Cu>Cd,重金属元素Mn、Cr、Zn、Ni、Cu在中心位置出现最高值。Cr、Mn、Ni和Zn的浓度主要受细粒物质影响,它们的浓度与TP高度正相关。小东湖重金属以中等污染为主,Cr、Cu、Mn、Ni、Pb和Zn属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Cd在不同点位分别存在轻微、中等和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膜法天然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王剑, 张晓萍, 李恩田, 马路, 王树立
2014, 32(1): 135-139.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2
摘要:
在介绍气体膜分离及膜吸收原理的基础上,从膜材料、系统工艺的组合方面对膜分离法天然气脱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膜结构,吸收液与膜材料的匹配性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指出膜吸收与膜蒸馏的结合是今后天然气脱硫技术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研究
王凡, 刘宇, 卢长柱, 田刚, 张凡, 岳涛
2014, 32(1): 140-143.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3
摘要:
通过对2 t/h层燃锅炉燃烧条件的分析,提出低氮燃烧技术改造方案,并进行燃料分级燃烧、空气分级燃烧和烟气循环对NOx排放控制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室配风实现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NOx排放量由260~359 mg/m3降为137~182 mg/m3;循环烟气率达10%~15%时,烟气循环可实现降低NOx排放3%~5%;相同燃烧状况下,低氮燃烧技术优化后NOx的排放浓度由低氮燃烧改造前的301~430 mg/m3降低到137~182 mg/m3。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烟气中NOx浓度低于200 mg/m3,可作为有效的NOx控制技术。
转炉煤气净化回收“塔-环隙”技术在日钢的应用
陈媛, 王爽, 张鹏
2014, 32(1): 144-146.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4
摘要:
日照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的4座60 t转炉已扩容至最大铁水装入量73 t,吹炼周期进一步缩短。转炉的扩容和吹炼强度增加使得转炉一次烟气量大大增加,现有的煤气净化系统能力无法满足要求。通过将原有的"两文"煤气净化系统改造为新的"塔-环隙"系统,增加了炉口排烟能力,降低了烟气排放浓度,从根本上改善了车间内的工作环境。
钙盐法处理太阳能电池生产含氟废水的污泥产量及成分研究
瞿露, 付宏祥, 汪诚文, 赵雪锋
2014, 32(1): 147-152.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5
摘要:
太阳能电池板生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氟废水,一般采用沉淀法处理并产生大量化学污泥。此类污泥成分复杂、硅含量高、处理处置困难,且因含氟而具有潜在危害性,因此需从源头削减其产量。研究了不同药剂、药剂量、pH值等反应条件下,污泥的产量系数及成分差异。综合考虑出水氟离子浓度、污泥产量、药剂成本等因素,选用工业级氢氧化钙为沉淀剂,按n(Ca)∶n(F)=1∶1的配比投加,反应pH=6.5~7.0。此条件下除氟的干污泥产率约为3.59 g/g。
纺织染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
刘晓剑, 常丽春, 林秀军, 朱民, 王树林
2014, 32(1): 153-157.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6
摘要:
应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BAT)编制需要,借鉴国内外BAT文件与模型评估经验,利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法(AHP-GRA)对备选技术进行模型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备选技术进行评估,提出了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
土壤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进展
孙朋成, 黄占斌, 唐可, 张莹
2014, 32(1): 158-161. doi: 10.13205/j.hjgc.201401037
摘要:
化学固化是改变土壤重金属赋存状态、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化学处理方法,应用前景广阔。就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土壤重金属化学固化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期望能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