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6卷  第5期

水污染防治
不同排水模式对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杨少鹏, 王志平, 何义亮, 李彭, 雷圣
2018, 36(5): 1-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1
摘要: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以上海市某区为切入点研究了东部河网地区农村排水模式对受纳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代表性区域受纳水系布点、采样并检测主要水质参数,对比分析直排和分散处理这两类典型排水模式受纳水体水质状况,从污染负荷角度定量评估不同排水模式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撑。研究表明,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区域有机污染总量较直排区域降低25%以上,总氮和总磷浓度较直排模式分别降低了50%和40%,显示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必要性。
河道溶质输运过程的截断型分数阶导数建模研究
韦慧, 孙洪广, 危嵩
2018, 36(5): 6-1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2
摘要:
河道中溶质在低速区和高速区内的复杂交互作用是导致溶质发生反常输运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断型分数阶导数模型将复杂流场中溶质输运过程视为低速滞留区和高速流动区的耦合过程,并引入截断系数描述溶质浓度由幂率衰减到指数衰减的过程。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模型参数对截断型分数阶导数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并利用此模型模拟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粒子的不同拖尾行为,对比实验观测数据发现,截断型分数阶导数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衰减过程变化的拖尾现象。
高盐含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张云鸽, 梅荣武, 张宇, 丁林贤, 苏晓梅
2018, 36(5): 11-1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3
摘要:
高盐含酚废水治理是污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物处理高盐含酚废水技术备受关注。迄今为止,耐盐降酚微生物的筛选菌源仅限于基于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所能获得的仅占0.01%~10%的微生物菌群,大量的潜在功能菌群因处于有活性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而未被研究。在阐述耐盐降酚微生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提出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Rpf)探索具有潜在耐盐降酚功能的微生物,为复苏培养高效耐盐降酚菌提供新思路,并为生物强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提供有效的方法途径。
冬、夏两季组合湿地系统的净化力对比分析
陈涛, 于鲁冀, 柏义生, 范鹏宇
2018, 36(5): 16-2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4
摘要:
建立了用以处理污染河流水体的"表面流湿地-垂直流湿地-稳定塘"组合人工湿地系统,日处理水量为7万t,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对比分析了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冬、夏两季的水体净化力。结果表明:冬、夏两季组合湿地系统出水中COD、氨氮、TP、TN月均值可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不同单元之间净化力差异显著,垂直流湿地贡献率最大;组合湿地系统对COD和氨氮去除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97%和30.26%,显著低于夏季的43.07%和54.20%;组合湿地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冬季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35%和59.26%,而夏季组合湿地系统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87%和55.26%。要克服冬季对组合湿地系统净化力的影响,需考虑增强垂直流湿地单元的吸附过滤功能和提高湿地系统冬季的生物活性。
新型一体化A~2/O-MBR的流速与溶解氧分布及脱氮除磷研究
诸刚, 赵曙光, 张江英, 姜志琛
2018, 36(5): 21-2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5
摘要:
新型一体化A~2/O-MBR反应器是通过在普通曝气池内加装气水混合流聚集器,将反应池分隔成不同反应区(厌氧/缺氧/好氧)而成。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2种构型的一体化A~2/O-MBR反应器内流体流速分布进行模拟。通过构建实验系统,实测系统内实际流体流速与不同污泥浓度下DO的分布特征,并考察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CFD模拟结果与实测反应器的流体流速分布基本一致;上升区与下降区宽度比为1∶5的反应器流速CFD模拟值较1∶2更优;加装气水混合流聚集器可使曝气能耗降低50%以上;通过变量曝气与控制上升区和下降区的污泥回流量,反应器上升区与下降区可分别形成好氧区与缺氧/厌氧区;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分别达到40%~60%和75%~90%,出水ρ(TN)、ρ(TP)分别低于12,0.2 mg/L。新型一体化A~2/O-MBR反应器具有能耗低、脱氮除磷能力强、构型设计新颖和实用性强等优点。
产碱杆菌属H5对蓝藻的溶藻及脱氮效果的研究
徐晨岚, 刘振鸿, 薛罡, 陈红, 高逸夫
2018, 36(5): 26-3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6
摘要:
从富营养水体张家浜河中筛选出1株编号为H5的菌株,基于其形态特征和通过16S r DNA测序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粪产碱杆菌,并研究了该株菌的溶藻及脱氮效果、脱氮关键酶活力和反硝化酶基因。结果表明:H5菌株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溶藻。当H5菌株投加量为15%时,其对蓝藻具有良好的溶藻效果和脱氮能力,10 d内叶绿素a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3.9%和69.3%;H5菌株脱氮关键酶活性较强且具有反硝化功能基因。
液晶面板工业尾水深度处理中试
衷从强, 张建, 朱军, 胡蓉, 朱霜月, 尹魁浩, 彭盛华
2018, 36(5): 31-3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7
摘要:
深圳市某液晶面板工业尾水具有机物浓度低、硝态氮及总氮含量高、BOD5/COD值<0.1的特点。现应用立体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对该尾水进行中试规模深度处理。运行90 d后,反应池表面水生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填料及植物根系微生物挂膜情况较佳,微生物量较大。COD、氨氮、硝态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3%、48%、55%和68%,其中,硝态氮和总氮去除率比现有实际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分别高35和45百分点。对中试进出水进行GC-MS分析得出,尾水中部分含氮杂环有机物得到降解,并生成其他有机中间产物。
海绵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探讨
李楠
2018, 36(5): 36-4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8
摘要:
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阐释,结合美国低影响开发的案例,对海绵城市效益、成本和效果进行探讨,纠正公众对于海绵城市认识的误区。同时借鉴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指南,对海绵城市常用设施设计流程和理论计算进行总结,为国内海绵设施定量计算提供参考。
公路桥面径流颗粒物污染特性及污染控制探讨
简丽
2018, 36(5): 41-44. doi: 10.13205/j.hjgc.201805009
摘要:
选择跨越敏感水体的新疆伊犁河大桥作为研究路段,考察了桥面沉积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溶于水后的污染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粒径<500μm的颗粒物占桥面沉积颗粒物总质量的50%,小粒径颗粒物在径流沉淀过程中不易去除;沉淀上清液中,小粒径颗粒物导致不溶性COD较高,其对水体的有机污染作用更强,以完全溶于水的离子型状态存在的重金属很少。沉淀上清液经简单过滤处理,SS、COD、重金属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说明过滤可以作为桥面径流沉淀后出水进一步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北方地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靖中秋, 于鲁冀, 梁亦欣, 徐艳红
2018, 36(5): 45-48.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0
摘要:
针对北方地区河流普遍存在污染严重、环境流量不足、自净能力差、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治理和统筹管理的"点(点源)-线(河流)-面(面源)-管(管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分析了"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并在双洎河(新郑段)进行了该治理模式的具体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点-线-面-管"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流域水质。
高盐废水调质后在余热烟气中的蒸发应用
贾西部
2018, 36(5): 49-53.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1
摘要:
脱硫废水作为燃煤电厂终端的高盐废水,利用余热烟气蒸发工艺是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的技术路线之一。通过掺配化学工业品来获得稳定特性的高盐废水,并进行pH值调质,对比研究调质后的高盐废水对后续烟风系统的温降、氯盐分配、SO_3脱除率及酸露点、结垢的运行特性等,从而获得最优的废水调质方案。
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甲基紫的研究
曾晓岚, 汤红亮, 张玉, 罗万申, 张艳磊, 丁文川
2018, 36(5): 54-57.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2
摘要:
通过热活化过硫酸钠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研究其对甲基紫废水的脱色效果,考察了活化温度、初始pH及过硫酸钠的投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热活化过硫酸钠对甲基紫的脱色率,当温度为60℃时,甲基紫的脱色率达到92.4%;在pH=3~9时,甲基紫脱色率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增加过硫酸钠的投加量有利于甲基紫的脱色率,当过硫酸钠的浓度达到1 mmol/L时,甲基紫的脱色率显著地增加至95.5%,继续增加过硫酸钠的投加量,甲基紫的脱色率反而下降。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热活化过硫酸钠时,在酸性条件下,甲基紫的脱色主要是·SO_4~-的作用,碱性条件下,甲基紫的脱色主要是·OH的作用。
钢厂废水深度处理工程设计
尹星, 安莹, 包勇超, 周振
2018, 36(5): 58-6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3
摘要:
天津钢管公司采用"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技术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详细介绍整个深度处理工程的概况、主要单元设计参数、实际运行效果和经济性指标,以期为类似钢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该工程总设计处理规模为2.40万m~3/d。工程运行实践表明:深度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满足相关设计标准。其并入原生产新水管网,作为未来生产新水的主要水源,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费和排污费。系统运行成本为4元/t,年节约费用约1 5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吲哚好氧降解污泥的强化培养特性与降解效能研究
于洋洋, 王广智, 陈睿, 王卓然, 丁杰
2018, 36(5): 61-67.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4
摘要:
为强化处理制药废水中吲哚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采用人工驯化高效好氧活性污泥方式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特征污染物吲哚为碳源,在葡萄糖共基质存在的情况下,采用梯度增加吲哚浓度的方式驯化好氧活性污泥,研究培养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吲哚降解特性和微生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吲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个月强化培养,活性污泥可适应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的环境,污泥中细菌种类主要为Comamonas(34.18%)和Acinetobacter(15.45%),可处理的吲哚浓度达200 mg/L,降解效率从80%升提高到98.6%以上,SOUR值稳定在7.61 mg/(g·h)以上,具备了在含吲哚制药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条件。
聚硅硫酸铁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研究
吴炜, 安莹, 唐建国, 张大尉, 顾露源, 周振, 张显忠, 吴志超
2018, 36(5): 68-72.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5
摘要:
对比了聚硅硫酸铁(PFSS)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重点考察不同投加量条件下,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含水率、粒径以及污泥上清液中水质特性的变化,并通过总有机碳(TOC)和三维荧光(3D-EEM)探讨了污泥调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投加量93~140 kg/t(DS)的条件下,PFSS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优于PAM。污泥上清液中TOC含量随PFSS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D-EEM分析表明:污泥溶胞后上清液中出现了类富里酸和疏水类有机酸物质,说明PFSS可通过释放污泥胞内水和结合水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大气污染防治
室内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刘建明, 刘胜楠, 王晨晨, 庞美玲, 王程塬
2018, 36(5): 73-77.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6
摘要:
近年来,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适合室内的低浓度VOCs的处理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介绍了处理室内VOCs的吸附法、生物处理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光催化法和多种技术联用的发展历程,并在空调、空气净化器、环保装修材料的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展望。认为这些处理技术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市场,对VOCs的处理效率高且清洁无二次污染。
气象因素对乌鲁木齐市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盛永财, 孜比布拉·司马义, 李颖
2018, 36(5): 78-83.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7
摘要:
基于乌鲁木齐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和气象观测数据,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气象因素对乌鲁木齐市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压与PM_(2.5)、CO正相关显著,与O_3负相关显著;气温、水汽压和风速与PM_(10)、O_3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污染物都存在负相关;湿度与PM_(2.5)、SO_2、NO_2、CO存在显著正相关,与PM_(10)、O_3存在负相关。2)对乌鲁木齐市首要污染物PM_(10)存在显著影响的空气污染物包括CO、PM_(2.5)、SO_2,气象影响因素包括水汽压和湿度。
氨气污染与PM_(2.5)的关系研究进展
钱翌, 宋开慧, 赵荣敏
2018, 36(5): 84-88.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8
摘要:
近年来,农业源NH_3排放被认为会引起局部地区PM_(2.5)浓度过高,造成严重雾霾频发。氨排放作为在控霾环节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现在日益受到关注。综述了NH_3在PM_(2.5)形成中的作用机理:在潮湿环境中NH_3与NO_x和SO_2反应形成的二次无机颗粒物成为PM_(2.5)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NH_3形成PM_(2.5)的研究方法,包括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定量分析了我国NH_4~+和SNA分别在PM_(2.5)中所占的质量分数,NH_4~+占(6.53±2.92)%,SNA占(32.03±11.05)%;最后提出了综合治霾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液化天然气工艺中汞的危害及脱汞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王青峰, 李仲根, 张辉
2018, 36(5): 89-93. doi: 10.13205/j.hjgc.201805019
摘要:
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重要的清洁化石能源。近年来,液化天然气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天然气中的汞在液化工艺过程中却带来了诸多问题,因而对天然气中汞进行有效脱除十分必要。天然气中汞的主要脱除技术是吸附法,脱汞吸附剂主要包括改性活性炭、分子筛、金属硫化物和其他近年来开发的一系列新型吸附剂。
超声波雾化脱硫除尘一体化废气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刘伟, 徐东耀, 陈佐会, 尹辰贤, 张佳丽, 林爽, 侯嫔
2018, 36(5): 94-99.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0
摘要:
介绍了超声波雾化脱硫除尘一体化废气净化技术,是国内首套同步解决烟气脱硫、除尘、脱硝(附带效果)问题的新工艺。其独创性地将超声波雾化装置引入工业废气净化装置中,配合自主研发的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高效吸收剂,构成了独特的一体化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在海螺水泥厂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与传统湿法脱硫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显著提高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6%以上,除尘率可达80%,氮氧化物脱除率最高可达50%,可在脱硫的过程中达到废气同步净化的目的。同时,该工艺布局合理且占地面积小,不但适用于新建项目的废气处理需求,还适用于对原有老旧废气处理装置的升级和改造要求,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湿式除尘器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效果分析
杜振, 王丰吉, 刘强, 张杨, 朱跃
2018, 36(5): 100-103.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1
摘要:
为掌握湿式除尘器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效果,依托已投运的37台湿式除尘器机组,系统研究了湿式除尘器粉尘和雾滴去除能力、SO_3和PM_(2.5)的协同脱除效果,以及本体阻力和废水产生量,得出湿式除尘器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可以实现烟尘超低排放,除尘效率随入口烟尘浓度增加而增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并具有80%左右的SO_3和PM_(2.5)脱除效率,但不同材质其废水产生量差别较大,需考虑废水进一步处理措施。因此湿式除尘器不仅是烟尘超低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下一步控制SO_3和PM_(2.5)的有效措施之一。
载银稻壳气化焦脱汞协同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杨茹, 刁永发
2018, 36(5): 104-109.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2
摘要:
利用稻壳气化发电的副产物——稻壳气化焦载银后,脱除模拟烟气中的Hg~0、SO_2和NO,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验在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稻壳气化焦和载银稻壳气化焦经过20 min吸附后脱汞效率趋于稳定,约为18.2%和89.9%。实验考察了不同烟气组分对Hg~0的脱除效果:SO_2抑制Hg~0的脱除;NO和Hg~0的吸附容量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NO浓度的增加,Hg~0的吸附容量先增加后降低;O_2和HCl能促进Hg~0的脱除,其中HCl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在模拟烟气下,Hg~0吸附容量为45.92μg/g,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为50.3%和41.7%,表明载银稻壳气化焦对Hg~0、SO_2和NO具有良好的协同脱除效果。
化学强化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动力学研究
郑超群, 张艮林, 孙珮石, 吴志浩, 邹平, 毕晓伊, 王洁, 任洪强, 张徐祥
2018, 36(5): 110-114.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3
摘要:
对化学强化法提高生物膜填料塔同时脱硫脱氮性能的净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刺激作用在化学强化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化学强化前后,生物膜中的SO_2、NO_x的生化降解反应均为一级反应,且SO_2、NO_x在生物膜中的生化降解反应均为快速生化反应;依据吸附-生物膜理论及其动力学模型,对化学强化前后NO_x的出口浓度、生化去除量及净化效率进行模拟及对比验证表明,利用该理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6~0.99)。
气固两相穿越液池过程颗粒运动分布特性研究
吴晅, 李松洋, 马骏, 秦梦竹, 李晓瑞
2018, 36(5): 115-12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4
摘要:
为了掌握气固两相穿越液池的气固分离过程中气、液、固三相流动特征,从而获得颗粒在液池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液池内颗粒运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颗粒在液池中表现出波动性的分布规律;粒径≤15μm颗粒在液池中以悬浮运动为主,50μm粒径是颗粒沉降和悬浮的临界直径,粒径≥100μm颗粒在液池中则以自由沉降运动为主,且主要集中分布在液池底部;随着下降管浸没深度的增大,直径为10μm颗粒在液池高度方向上体积分数基本保持不变;入口流速的增大,对小粒径颗粒在液池中的分布影响显著,而对大粒径颗粒影响不大。
气液比与光强对小球藻净化沼气及去除沼液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罗彦章
2018, 36(5): 121-127.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5
摘要:
研究了沼气、沼液比(G/L)与光强条件变化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净化沼气、处理沼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低光强条件比高光强更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在沼气净化与沼液中污染物的去除过程中,最佳G/L比为7∶1,最佳光强(中等光强)为120~140μmol/(m~2·s)。在此最佳条件下,COD、TN和TP的去除率可达(83.62±4.17)%、(80.29±3.54)%和(74.08±5.06)%;此时沼气中CH_4体积分数为(95.21±2.94)%。
固废处理与处置
干垃圾中角蛋白基有机质制备生物炭的性能研究
谢伟雪, 刘孝敏, 胡敏哲, 赵由才, 张永合
2018, 36(5): 128-131.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6
摘要:
通过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生活垃圾的全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的。对干垃圾中角蛋白基有机质炭化制备出的生物炭进行元素组成、pH值、红外谱图、SEM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角蛋白基生物质炭的性能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角蛋白基生物炭碳含量增加,pH值呈弱碱性,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时炭化过程中增加了生物炭的稳定性。所得生物质炭可应用于城市污泥堆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整和重金属的富集,还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物或水体污染物的吸附剂。
碱金属对固废焚烧燃烧特性及重金属排放行为的影响研究
郭家宏, 林坤森, 熊坤, 林秋良, 刘敬勇
2018, 36(5): 132-138.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7
摘要:
利用热重分析和流化床焚烧实验,考察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中碱金属对流化床物料的粘结失流特征及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的存在会使城市固体废物的燃烧特性曲线向左偏移,促进城市固体废物在固定碳阶段的燃烧。同时,碱金属存在条件下,城市固体废物在挥发分析出阶段满足二维扩散g(α)=α+(1-α)ln(1-α)、三维球形扩散g(α)=[1-(1-α)~(1/3)]~2和三维扩散g(α)=[1/(1-α)~(1/3)-1]~2燃烧动力学方程;而在固定碳燃烧阶段满足的动力学函数为三维扩散g(α)=[1/(1-α)~(1/3)-1]~2和二阶化学反应g(α)=(1-α)~(-1)-1。流化床焚烧实验结果显示:碱金属的存在影响流化床的粘结失流时间。随着碱金属量的增加,粘结失流时间将会减少。此外,碱金属存在会促进Cr的排放,抑制Pb的排放,而对Cd的排放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Pb和Cd的排放浓度也随之增加;在粘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重金属Cr的排放浓度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粘结过程中重金属Cr被包覆或者吸附。
农村生活垃圾固定床气化特性的模拟研究
胡晴, 李德良, 李二平, 蔡金玲, 陈浩云
2018, 36(5): 139-144.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8
摘要: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固定床气化模型。探讨了空气当量比(ER)、氧气浓度(OP)对气化产物、产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R、OP分别控制在0.5和0.3时,碳转化率(CCE)最高。同时采用实验测量数据,改变气化温度研究气化气组分特性,表明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型可用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固定床气化特性研究。并根据模型模拟过程和结果,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固定床空气气化工艺技术。
腐殖土对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魏传银, 马玉华, 吴敏, 潘孝辉, 朱睿
2018, 36(5): 145-149. doi: 10.13205/j.hjgc.201805029
摘要:
主要研究了腐殖土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腐殖土能够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腐殖土与活性污泥最佳接触时间为3 h。随着接触时间变化,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变化与腐殖土析出的一价和二价阳离子M/D比值一致。腐殖土析出阳离子对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起重要作用。二价阳离子Ca~(2+)、Mg~(2+)对于对改善污泥性能起正面促进作用,而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受一价阳离子K~+、Na~+影响较小。SVI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ZSV也相应增加。而CST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减少。此外,随着腐殖土投加量增加,污泥索太尔径和体平均径都明显降低,污泥粒径累积分布曲线上各百分比对应的粒径明显降低,污泥絮体结构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微生物发酵废弃生物质合成单细胞蛋白的研究现状进展
高瑞, 段钰汀, 戴震, 何秋颖, 谢丽
2018, 36(5): 150-15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0
摘要:
单细胞蛋白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能填补饲料蛋白的空缺。利用微生物发酵废弃生物质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以减小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同时真菌发酵比之微藻、细菌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分离更简便,工业化可行性更高。主要围绕微生物特征、生产原料、发酵方式与发酵装置3个方面,对以废弃生物质为底物的单细胞蛋白生产工艺进行介绍,通过对比分析该工艺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pH和液固比对稳定化飞灰Pb浸出的影响
范新秀, 郝志鹏, 王华伟, 孙英杰, 武桂芝, 占美丽
2018, 36(5): 156-159.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1
摘要:
研究了生活垃圾焚烧厂螯合稳定化飞灰中铅(Pb)的浸出特性,探讨了初始pH(3、4、5、6、7、8、9、10、11、12)和液固比(20∶1、50∶1、100∶1)对稳定化飞灰中Pb浸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液固比显著影响浸出液pH、氧化还原电位(ORP)、电导率(EC)。浸出液pH和EC随着液固比的升高而降低,ORP变化规律与之相反。2)浸出液中Pb的浓度与液固比密切相关,其浓度随液固比升高而下降,与初始pH无关。液固比为50∶1和100∶1时,Pb的浸出量无显著性差异,均高于液固比为20∶1时的浸出量。
微生物载体应用于厌氧消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杨晓同, 张栋, 戴翎翎, 戴晓虎
2018, 36(5): 160-165.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2
摘要:
在传统厌氧消化系统中,大量发酵微生物随出料一起流失,发酵罐中难以保持高生物活性。向发酵罐中添加微生物载体,使污泥停留时间(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分离,将微生物保留在发酵罐中,从而提高厌氧消化性能。此外,导电性载体还能通过促进种间直接电子转移(DIET)而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综述了微生物载体对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微生物固定化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载体对微生物的影响,为提高厌氧消化系统效能提供参考。
城市建筑废弃物协同运输路径优化研究
赵钦, 田庆, 王竹荣, 黑新宏, 刘云贺
2018, 36(5): 166-170.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3
摘要:
为了提高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效率,减少回收和非回收废弃物在协同运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对城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路径进行了优化。基于可行性和经济性指标分析了废弃物协同运输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建筑废弃物协同运输路径模型。应用负载均衡流水调度策略,改进贪心算法对运输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运输成本低、车辆负载均衡的城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路径。最后以西安市某区为例,对该地区城市建筑废弃物协同运输路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监测与评价
伊通河长春城区段底泥污染特征与评价
高越, 魏臻, 李莎, 杜成银, 任璇, 范伟
2018, 36(5): 171-174.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4
摘要:
为评估伊通河长春城区段底泥的污染特征,在目标河段进行底泥样品采集,对其水理性质、总有机碳、有机质、总氮、总磷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目标河段底泥营养物质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标河段底泥pH平均值为7.22,基本呈中性。总氮、总磷平均值分别为622,639 mg/kg,总有机碳、有机质含量从上游至下游逐渐上升,下游营养物质污染程度严重。模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机碳所占权重最大,大部分河段底泥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等级高于1.6级,自上游至下游污染渐趋严重。
闽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分析
饶清华, 林秀珠, 邱宇, 陈文花
2018, 36(5): 175-179.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5
摘要:
采用水环境容量紧缺度计算模型,以闽江流域为例,根据2011—2015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测算流域内各个地区的紧缺度指数。结果显示:从时间变化来看,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紧缺程度均逐年减小。从空间变化来看,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泉州、福州地区COD和NH_3-N紧缺程度高于其他地区,NH_3-N紧缺程度更为显著。三明、南平、宁德、龙岩等地区水环境容量的紧缺度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加大水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程度。
环境物联网在水环境整治中的应用展望——以北运河香河段为例
路倩倩, 马建伟, 王大睿, 曹燕, 冯启源
2018, 36(5): 180-183.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6
摘要:
水环境治理过程重点关注了治理技术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创新与升级,轻视了水体治理效果的维护与管理,忽视了治理过程中潜在环境风险的防控。北运河香河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引入环境物联网工程,通过建立感知系统(流域水体感知单元、有机垃圾处理感知单元)和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同步感知整治效果及整治过程,及时发现污染威胁,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促进多方参与到流域管理工作,以期实现维护与管理水环境治理效果、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的目标。该模式在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中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绿色公共建筑运营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分析
郭春梅, 黄梦娜, 楚尚玲
2018, 36(5): 184-188.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7
摘要:
选取了通过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一、二、三星级(各6个)绿色公共建筑,结合建筑能耗模拟计算,根据碳排放系数法建立了运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分为建筑设备系统、水系统、碳排放和绿化系统碳减排三个部分,计算分析不同星级绿色公共建筑运营阶段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分项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选案例一、二、三星级单位建筑面积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值依次分别为106.12,102.62,61.93 kg/(m~2·a),随着星级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三星级绿色建筑由于多采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降低,相对于二星级降低39.65%,一、二星级间幅度较小,仅为3.30%。
土壤修复
三种复垦类型煤矸山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于亚军, 贺泽好
2018, 36(5): 189-192.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8
摘要:
为了研究复垦类型对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以复垦8年的山西省霍州市曹村煤矿煤矸山复垦农田、果园和退化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复垦样地中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差异,以及影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3种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农田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果园,退化荒地EC值显著高于农田和果园,而pH值和有机质则较低;2)从3种复垦样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系数看:在0~20 cm土层,农田Pb、Cu、Hg有效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系数均高于果园,但与退化荒地无显著差异;在20~40 cm土层,退化荒地中Pb、Cu、Hg有效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系数均显著高于农田和果园;3)从通径分析的结果看:土壤pH值和有机质是影响Pb、Cu、Hg有效态含量最主要的因子,其中pH对有效态含量的负向作用最大,而有机质对有效态含量的正向作用较大。
焦化污染土壤低温热解析实验研究
岳昌盛, 刘诗诚, 吴朝昀, 王晟, 刘长波, 彭犇
2018, 36(5): 193-197. doi: 10.13205/j.hjgc.201805039
摘要:
华北某焦化场地土壤受到苯及多环芳烃污染,在分析土壤多种污染物组成的基础上,开展低温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实验,并研究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参数对污染土壤污染物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处置时间对苯及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越好,土壤污染物的脱附效果和其沸点的关联性较大,温度参数对污染物脱附的影响效果要显著高于时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