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U Yongqiang, FANG Mingming, XU Tingting, XU Mengya, LIAO Hua, ZHANG Zhanjun.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OF COMBINED IN-SITU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YSTEM FOR URBAN BLACK AND ODOROUS RIVER WATER: A CASE STUDY IN A BLACK AND ODOROUS RIVER IN SHANGHAI[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3, 41(1): 240-247. doi: 10.13205/j.hjgc.202301029 |
[1] |
魏源送, 黄炳彬, 曲丹, 等.非常规水源补给的城市河道型水库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专栏序言[J].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2(3):1-5.
|
[2] |
唐晶, 庞维海, 林常源, 等.我国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技术[J].应用化工, 2020, 49(2):483-487
, 492.
|
[3] |
徐志浩, 陈阳标.水生态构建技术在封闭不良水体中的应用:以盐城市某封闭水域水生态修复工程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 2022, 7(8):52-54.
|
[4] |
李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 2017(3):40-42, 123.
|
[5] |
陈亚一.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以上海三友河为例[J].能源与节能, 2021(5):84-86.
|
[6] |
张显忠.黑臭水体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研究与工程示范[J].中国市政工程, 2017(1):23-25, 91
-92.
|
[7] |
刘敏, 左倬, 王嘉伟.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 2021, 40(12):97-106.
|
[8] |
张瑞斌, 王乐阳, 潘卓兮, 等.昆山市牛湾泾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J].中国给水排水, 2022, 38(8):133-138.
|
[9] |
AMIN A, FAZAL S, MUJTABA A, et al.Effects of land transformation on water quality of Dal Lake, Srinagar, India[J].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 2014, 42(1):119-128.
|
[10] |
唐伟, 张远, 王书平, 等.微生物菌剂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 9(2):151-158.
|
[11] |
李广胜, 雷利荣.曝气复氧+微生物菌剂修复黑臭河道工程试验[J].环境工程, 2018, 36(4):34-36
, 169.
|
[12] |
钱嫦萍, 王东启, 陈振楼, 等.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 2009, 35(4):13-1.
|
[13] |
尹莉, 张鹏昊, 陈伟燕, 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坑塘黑臭水体的净化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18, 44(2):105-108.
|
[14] |
尹莉, 张鹏昊, 陈伟燕, 等.固定化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的生物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 2018, 54(增刊1):51-55.
|
[15] |
王海珊, 邹平, 付先萍, 等.黑臭水体组合生物净化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 10(1):56-62.
|
[16] |
吴霞, 谢悦波.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8):3331-3336.
|
[17] |
刘志刚, 李东晓, 戴志东, 等.基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黑臭河道治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 19(1):284-287.
|
[18] |
李明泽, 崔康平, 郭志, 等.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治理的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21, 47(6):122-125.
|
[19] |
黎镛, 袁辉洲, 柯水洲, 等.微生物载体对MBBR工艺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21, 39(12):100-106.
|
[20] |
孟顺龙, 胡庚东, 瞿建宏, 等.镧/铝改性沸石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11):1875-1880.
|
[21] |
朱倩, 侯大军.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载体的制备及其对氨氮废水的处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 43(3):116-120.
|
[22] |
郑华楠, 宋晴, 朱义, 等.芦苇生物炭复合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中氨氮[J].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2):310-318.
|
[23] |
孙瑞莲, 张建, 王文兴.8种挺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 44(1
):12-16, 32.
|
[24]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
[25] |
廖先容, 王翠文, 蒋文琼.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J].天津科技, 2009, 36(6):31-32.
|
[26] |
王薇, 李传奇.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技术, 2003, 34(9):56-58.
|
[27] |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等.投加生物促生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及氮磷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1):87-92.
|
[28] |
王苏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探讨:以上海市某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 2018(11):83-84.
|
[29] |
周莹.水生生物对水体溶解氧日变化规律影响[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6.
|
[30] |
杜聪, 冯胜, 张毅敏, 等.微生物菌剂对黑臭水体水质改善及生物多样性修复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 2018, 36(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