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JST China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3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在废水/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戚姣琴, 朱亮, 徐向阳, 孔赟, 蔡蕊
2015, 33(3): 1-5.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1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作为一项解决环境污染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基于MFC工作原理,全面归纳了其典型的高效产电菌,并从阳极氧化、阴极还原两方面重点探讨了其在处理废水/废弃物的应用实例及发展潜力,最后从3个方面对MFC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的渗滤液变化特性研究
丁婧, 雷洋
2015, 33(3): 6-10.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2
摘要:
针对传统卫生填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展了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室内模拟试验,以导气管管径为参照变量,设计两组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并对其进行连续监测。研究表明:在填埋处理的300 d内,垃圾沉降比例接近40%,固相垃圾的有机质含量可降至24%,渗滤液的COD、BOD5、TOC、氨氮与总氮等污染物指标可得到高效去除,分别降至3 643,73,1 284,67,109 mg/L,VFA物质可降至20 mmol/L,B/C降至0.02~0.03,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大大降低,填埋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效果显著。
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
王亚艳, 张剑刚, 倪鹏平, 李蒙英, 虞英杰, 张凌玲, 徐玉良, 蔡聪, 谢立群
2015, 33(3): 11-16.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3
摘要:
以昆山市凌家浜河道作为原位生态修复的试验对象,综合运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技术等,改善水质。结合水生动物,平衡水体内浮游生物种类结构和数量,促进降解和转移水体中有机物质,达到河道生态系统原位修复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有部分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修复河道,水质改善显著,水体透明度、COD、TP、TN、NHN、叶绿素a等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质标准。
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石岩, 邓淑仪, 许丹宇, 段云霞, 侯霙
2015, 33(3): 17-20.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4
摘要:
臭氧催化氧化法是结合了臭氧的强氧化性和催化剂特性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含酚废水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系统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的优缺点,并指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硝化菌载体低温处理生活污水中试
赵雪莲, 娄高彬, 李宗慧, 刘杰, 刘金泉, 姜安平, 王凯, 任彦强, 屈佳玉
2015, 33(3): 21-24.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5
摘要:
为了考察硝化菌包埋载体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获得工程应用的参数,以A/O工艺中试系统为试验平台,重点研究了硝化菌包埋载体A/O生化系统低温条件下的启动条件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13~15℃),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以已活化的硝化菌载体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活化启动时间约10 d,不超过15 d;包埋硝化菌载体系统在适宜污泥浓度条件(3 000~3 500 mg/L)、投加率12%的情况下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稳定运行阶段和负荷提高阶段(提高至设计负荷1.44倍)可使出水氨氮平均达1mg/L左右,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效果远远超出同条件下A/O系统。
疏水性SiO_2气凝胶吸附水溶液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朱东波, 李玲密, 李新红, 刘玉鹏, 孙国刚, 周欣
2015, 33(3): 25-28.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6
摘要:
SiO2气凝胶是一种纳米多孔固体材料,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率高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常压干燥下制备出的疏水性SiO2气凝胶由于具有制备成本低,且能在潮湿环境和水溶液中使用的特点,使其在吸附水溶液中有机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分析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常压制备技术及研究现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其在吸附水溶液中有机物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疏水性SiO2气凝胶吸附水溶液中有机物研究重点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马长德, 吕厚甫, 卢金玉, 马娜, 高镜清, 陈少华
2015, 33(3): 37-41.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7
摘要:
采用二级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连续运行90d,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运行稳定,对COD、TP、NH3-N、TN和SS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7%、93.4%、74.9%、60.4%和87.5%,出水满足GB 189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滤池二级串联结构设计系统稳定,改善了出水水质。蚯蚓在试验初期对滤池环境可较好较快的适应,维持了滤池的稳定运行。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工艺简单,兼具经济实用和规模灵活的优点,适合推广。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生物强化技术研究
钟涛, 马利民
2015, 33(3): 42-44.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8
摘要:
应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菖蒲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生物强化研究,探讨其能否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将该系统在无强化、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和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3种工况下的试验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植物及复合微生物菌剂同步强化工况下的系统处理能力有显著提高,COD和TP出水浓度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NH+4-N出水浓度达到二级A排放标准。
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翁艺斌, 阎光绪, 李敏, 翟星月, 郭绍辉, 周卫锋
2015, 33(3): 45-49. doi: 10.13205/j.hjgc.201503009
摘要:
通过模拟油田采出液,考察了油水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天然固体颗粒物对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油水比下降,模拟水样含油量降低,油珠Zeta电位升高,平均粒径变大,水样乳化稳定性减弱;HPAM会吸附于油珠表面从而增强其负电性,降低油珠间的有效碰撞,使油珠的平均粒径较小,导致油水分离较困难;表面活性剂会直接降低水样的表面张力,增强油水亲和性,导致水样含油量增大,同时增强了油珠的负电性,不利于油珠的集结聚并;天然固体颗粒物本身有一定的电负性,降低了油珠的Zeta电位,增加油珠的静电排斥,妨碍油珠的聚并,同时使水样的含油量升高,最终导致乳状液稳定。
水生植物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吸油性能比较
陈泽芳, 杨旭楠, 吴群河
2015, 33(3): 50-55.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0
摘要:
将水生植物材料(凤眼莲叶和茎、大薸叶)作为新型吸油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水稻秸秆、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的吸油性能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各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基团特征、吸油能力和表面疏水性,来对比各材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材料具有较大吸油容量,且其叶子部分疏水性很强,适合作为水上浮油原位处理的吸附剂;水稻秸秆疏水性稍弱,但也是一种良好的水上浮油吸附剂;凤眼莲茎吸水性较强,与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一样具有浮力较小、疏水性较弱的特点,但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可考虑作为填充滤料处理含油废水。
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污水消毒灭菌
钟璐, 胡小吐
2015, 33(3): 56-59.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1
摘要:
采用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研究放电电压、大肠杆菌初始浓度、反应器类型对大肠杆菌灭杀的影响,并将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灭菌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当在水槽装置中,处理温度为室温,大肠杆菌初始浓度为480 000个/L,放电时间为45 min,水样体积V=50 L,气量Q=8 m3/h,放电电压为30 k V,电流I=11 m A时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9%。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去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能力都较强,与臭氧灭菌相,比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杀菌经济成本低廉许多。
潜流-垂直流改进型人工湿地处理河道水的研究
向衡, 韩芸, 潘瑞玲, 袁腾, 刘琳, 刘超翔
2015, 33(3): 60-64.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2
摘要:
针对微污染河道水C/N比不足和磷浓度低的问题,将传统人工湿地改进后用于处理。改进后的人工湿地包含潜流段和垂直流段,潜流段填充沸石和腐木,其中腐木作为补充碳源,垂直流段填充水泥砖块,并种植美人蕉。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良好,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潜流段,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填充的补充碳源不会恶化水质;磷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垂直流段,水泥砖块具有良好的去除低浓度磷的性能,但其寿命不长,需要及时的更换;美人蕉对湿地脱氮影响非常小。
湿式静电除尘器在火电厂大型机组中的应用
金定强, 舒喜, 申智勇, 庄柯, 唐会金
2015, 33(3): 65-68.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3
摘要:
为了满足最新的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烟尘排放要求(一般地区30 mg/m3,重点地区20 mg/m3),需要对现有电除尘器进行改造。湿式静电除尘器可以降低粉尘、液滴和重金属的排放浓度,并同时解决湿法脱硫系统的浆液夹带而产生的石膏雨问题,是目前实现烟尘达标排放的最佳选择方案之一。因此国电集团决定在益阳电厂300MW大型机组的电除尘器烟尘减排技术改造中采用自主研发的湿式静电除尘技术(即柔性电极深度净化技术),该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受到集团公司和环保业界的高度关注。调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适应性强、不受煤种、烟尘特性影响,除尘和去除液滴效率高等优点,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
机场大气污染研究现状综述
丁文杉, 蔡良才, 邵斌, 丁飞
2015, 33(3): 69-72.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4
摘要:
经济的发展驱动着航空业的进步,同时带来了机场大气污染问题。概述了机场大气污染的危害、基本原理,认为飞机排放是大气温室效应的直接污染源。进而对国内外典型的机场大气排放评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研究了飞机尾气污染防治措施。
武汉市与西安市颗粒物PM_(10)、PM_(2.5)的污染水平分析
张丽华, 武捷春, 包玉海, 旭日, 徐锟
2015, 33(3): 73-76.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5
摘要:
利用武汉、西安两市2013年PM10与PM2.5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武汉市和西安市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并比较了两城市的污染水平。根据GB 309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可知武汉市和西安市PM2.5的污染都非常严重,PM10的污染相对较轻。从整体上说,西安市的污染水平要比武汉市严重,其中西安市PM10中PM2.5约占79%。武汉市和西安市的相关部门都应重视PM10和PM2.5的污染问题。
布袋除尘器结构改进的数值模拟研究
毛锐, 刘根凡, 邓翔, 樊宁
2015, 33(3): 77-81.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6
摘要:
为了解决布袋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布袋局部烟气速度过高等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布袋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布袋除尘器内部设置一种新型的混合式导流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增添了混合式导流板之后,进入布袋除尘区的烟气平均速度和轴向速度都大幅减小,同时内部流场分布也更加均匀,为布袋除尘器结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方案。
硼铁合金烟气净化喷淋塔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丁志江, 刘碧涛, 肖立春
2015, 33(3): 82-87.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7
摘要: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采用fluent软件平台,针对某硼铁合金厂烟气处理系统中现有设计参数及操作条件下喷淋塔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对有无喷淋条件下的烟气流场分布进行了对比,另外还分析了喷淋压力,烟气进口速度,以及液滴分布对气液流场分布的影响。较高的喷淋压力和较低的烟气速度有利于气液两相间的传质,液滴的分布也影响着气液两相的传质效率。
纳米材料污染物在土体中运移的研究进展
张优龙, 杨坪, 薛守宝
2015, 33(3): 88-91.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8
摘要:
纳米材料以污染物形式进入土体,并对土体环境产生影响。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理论方面主要参照胶体运移机理对纳米材料在土体中运移过程进行初步解释。实验方面,多以柱淋洗实验模拟纳米材料在孔隙介质中运移过程,并着重探究了影响纳米材料运移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
基于Matlab分析的台阶式场地平整方案优化设计
苟剑锋, 郝建青, 曾正中, 李磊, 南忠仁
2015, 33(3): 92-96. doi: 10.13205/j.hjgc.201503019
摘要:
在某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场地平整设计中,利用Matlab软件对台阶式场地平整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即在Auto CAD环境下用等高线法计算各级台阶的土方量,用Matlab软件拟合出台阶设计高程和土方量的函数关系式,在约束条件下求解,得到了最优设计高程和基于土方挖填平衡条件下场地平整的最小土方工程量,为工程总平面布置提供优化方案。其分析设计方法可为工业企业台阶式场地的总平面布置设计提供借鉴。
含砷物料制备As_2O_3的研究进展
王青, 廖亚龙, 周娟, 黄斐荣, 李冰洁
2015, 33(3): 97-101.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0
摘要:
为减少排入环境中的含砷危险固废量,寻求治理砷污染的高效方法。通过综述冶金和化工行业焙烧、烧结及熔炼等过程产生的主要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含砷烟尘,以及净化除杂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砷渣、砷酸盐渣的提取利用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各提取方法的优势与缺陷,展望含砷物料中砷的提取与利用研究趋势,获得高效提取砷的最新工艺方法。
钢铁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闾文, 陈闽蜀
2015, 33(3): 102-105.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1
摘要:
为提高钢铁渣综合利用率,考察了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工作性及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影响,并介绍了应用钢铁渣粉的工程项目。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在相同胶凝材料用量下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保证设计强度要求下可降低胶凝材料用量。此外,钢铁渣粉作混凝土掺合料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施工性能,并可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掺合料。
PEF技术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伟, 梁美生, 裴旭倩, 姜俊杰
2015, 33(3): 106-109.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2
摘要: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作为新型的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手段,被国外学者广泛关注。高压脉冲电场可有效改善污泥的理化性质,提高污泥中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强化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和产甲烷效率,并且可以作为外加的电子供体用于反硝化脱氮,但是其处理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各因素协调配合的条件下,对污泥的预处理效果才能达到最佳。鉴于国内PEF技术在污泥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着重介绍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各个反应器控制参数对高压脉冲电场污泥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针对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相关运行设备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研发,为实际生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针对正态样本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巢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张祺, 景朝霞, 刘燚, 刘新宇, 王焱
2015, 33(3): 110-112.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3
摘要:
为克服模糊综合法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时的主观因素,假设水质指标在一段时间(如1年)内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从而引入概率,得出含义明确的隶属度函数。使用该函数后,评价结果具有足够的敏感度,通过计算综合污染指数,可以对比不同时间或不同水域水质的整体差异。将其应用于巢湖“合肥湖滨”断面9年的水质变化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李翔玉, 孙剑, 瞿启忠
2015, 33(3): 118-121.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4
摘要:
采用过程分析法识别建设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绿色施工的环境影响因素,建立了绿色施工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建立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模型,用来对不同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方法,对南京市某工程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科学有效、为其他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提供参考。
蒲河流域污染源水污染物监测指标筛选研究
由昆, 王迪, 傅金祥, 曹思鹏
2015, 33(3): 122-125.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5
摘要:
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对污染源水污染物总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针对监测指标单一、缺乏代表污染源排污情况的特征性监测指标,开展污染源监测指标的优化与筛选。以示范区蒲河流域内机制纸及纸板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分法和三参量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监测指标的优化与筛选,建立了由COD、氨氮、悬浮物、油类、硫化物、氯化物、挥发酚及AOX等8项监测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为构建动态、智能的辽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及污染物总量监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AHP与模糊评判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对比
霍攀, 曹丽文, 田艳凤
2015, 33(3): 131-135.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6
摘要:
以对比研究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特征,并探究两者综合应用的可能性为目的,以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环境保护为评价标准,对广州市4个拟建填埋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值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判法进行计算,最终确定兴丰填埋场为最佳场地,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另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参数选择与定量化方面,模糊评判法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高,而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工作量较少;在评判结果的适用性方面,层次分析法的评判结果与实际相符性程度更高。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可行的,且可提高评判结果的准确度。
重金属环境标准样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孙自杰, 田衎, 刘涛, 田洪海
2015, 33(3): 136-140.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7
摘要:
对照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重金属有关的环境标准实施需求,从配套环境标准样品的角度,对现有重金属环境标准样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并在深层次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对环境标准样品事业发展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电视、中波发射塔对电磁辐射环境的影响
黄景, 姚卫华, 董峰, 于晓慧
2015, 33(3): 141-144.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8
摘要:
通过对包头市城区历年的电磁环境监测,以及电视和中波发射塔周围电磁辐射情况,了解其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污染源。历年环境监测综合场强为0.30~0.47 V/m,年平均值为0.41 V/m。而广播和电视发射塔因距离而异,它们综合场强均值分别为1.26~3.43 V/m、1.44~5.34 V/m。虽然这些监测值都在标准限值之内,但可以看出广播和电视发射塔对电磁辐射综合场强的影响极大。
天津某食用油企业的能源审计实践
刘明慧, 于宏兵, 李红娜, 彭新红, 武晓燕, 腾飞, 王颖辉
2015, 33(3): 145-148. doi: 10.13205/j.hjgc.201503029
摘要:
能源审计是国家建立节能优先长效机制的具体举措,以天津某食用油企业的能源审计为例,通过对该企业2012年的能源统计数据审核以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同时提出食用油行业相应的节能技改方案,对合理调整食用油行业产业结构并降低成本具有指导意义。
治霾背景下浅层地温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研究
汪霄, 李曼
2015, 33(3): 153-157. doi: 10.13205/j.hjgc.201503030
摘要:
为了实现治霾目标,国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3]48号),明确提出将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扩大其在城镇建筑用能中的比例。我国浅层地温能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障碍,为了克服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借助事物发展动力原则,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依托层次分析法,推导能源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浅层地温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构建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长效管理体系。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研究进展
杨阳, 宋乃平, 刘秉儒, 何彤慧, 安慧
2015, 33(3): 158-162. doi: 10.13205/j.hjgc.201503031
摘要:
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农业与牧业区交汇的桥梁和纽带,其生态系统突变和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在总结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土地利用格局驱动力及其演变对生态过程耦合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元素平衡与循环机制研究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进行了分析和前景展望。
生物法合成纳米铁的研究进展
刘清, 张美, 韩科昌, 曹瑞华
2015, 33(3): 163-167. doi: 10.13205/j.hjgc.201503032
摘要:
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技术发展迅速,方法多种多样。生物法因其具有原料来源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纳米级颗粒不易团聚,以及有毒副产物少等特点,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对近几年国内外采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合成纳米铁材料的方法及机理进行了阐述,综述了纳米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并对今后深入研究生物法合成纳米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