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4卷  第3期

水污染防治
基于污水处理的微藻培养研究进展
田朝玉, 叶晓, 华威, 王晚晴, 刘文慧, 许颖颖, 程艳玲
2016, 34(3): 1-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1
摘要:
培养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的微藻与污水处理工艺的联合应用具有理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利用微藻进行污水净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可进行微藻培养的污水特点、污水预处理方法及藻体高附加值产物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微藻处理污水并获得的生物质原料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操作条件及水质对海水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邰晓晖, 李轶, Wang Chao Shirley, 吴乾元, 胡洪营
2016, 34(3): 6-10.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2
摘要:
氯消毒广泛应用于海水利用的预处理过程中,以减少生物膜淤积,而消毒过程会导致各类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系统研究了操作条件和水质对海水氯化消毒过程中生成三卤甲烷(THMs)、卤乙腈(HANs)和卤乙酸(HAAs)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投加量对DBPs生成的影响最大,随着投氯量的增加,THMs、HANs和HAAs的生成量显著增加,在反应初期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后HANs和HAAs的生成量开始缓慢降低而THMs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升高,THMs的生成量稳步增加,而HAAs和HANs在分别达到30,25℃后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 H对THMs、HANs和HAAs生成的影响相反,在酸性条件下HANs和HAAs的生成量最多,而在碱性条件下THMs的生成量最多。THMs、HANs和HAAs的生成量随溴离子浓度的改变无明显变化,但是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THMs、HANs和HAAs的生成种类和生成量均有明显降低。
正渗透汲取液类型及分离回收工艺研究进展
李轻轻, 马伟芳, 聂超, 严玉林
2016, 34(3): 11-17.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3
摘要:
正渗透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回用和脱盐技术,能够缓解清洁水源和能源短缺现状。汲取液是限制正渗透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的汲取液不仅能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促进正渗透过程的进行,还能使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因此需对汲取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有较全面的认识。介绍了利用正渗透产生清洁水、汲取液分离再生的相关研究,在对正渗透及汲取液简单概述后,综述了已存在的正渗透汲取液的优缺点、类型、效率和分离回收工艺。最后,提出了正渗透汲取液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以便设计研究出更适合正渗透过程的汲取液。
微污染水体水平潜流湿地强化脱氮研究
于鲁冀, 陈涛, 柏义生, 范鹏宇, 晋凯迪
2016, 34(3): 18-2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4
摘要:
以纤维素碳源(玉米芯)作为反硝化碳源和微生物载体,在烧杯静态浸泡20 d,河水的可生化性由最初的0.17提高至0.26。采用水平潜流湿地对微污染水体进行处理,考察了导气管复氧和纤维素碳源投加对水平潜流湿地去污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湿地基质床内合理的布设导气管和合适位置适量投加纤维素碳源,在提高湿地系统脱氮的同时,未使湿地出水COD浓度升高,碳源湿地对COD、TN、氨氮、硝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38.52%、70.55%、65.06%和71.92%,并且出水亚硝态氮维持在较低水平。
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径流水量削减试验
王俊岭, 宋健, 魏胜, 张玉玉, 许萍
2016, 34(3): 22-26.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5
摘要:
透水混凝土路面作为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对雨洪的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对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径流的控制作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设计路面和北京降雨参数,降雨历时分别为30,60,120 min时,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分别达到60%、55%和40%以上,对洪峰流量的削减率分别达到65%、63%和40%以上;降雨重现期从1年增到100年,产流延迟时间从13 min降至5 min。试验表明,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雨量径流系数在0.18~0.54,远小于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雨量径流系数0.91。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路面对延迟产流时间、削减径流水量、削减洪峰流量以及降低径流系数具有很好的作用,可以为该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
葡萄酒废水的成分组成及其处理技术综述
李金成, 刘立志, 郭海丽, 张晓, 夏文香
2016, 34(3): 27-3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6
摘要:
在分析葡萄酒废水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葡萄酒废水的典型生物处理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葡萄酒废水属于高浓度易降解有机废水,但其中存在的多酚类难降解成分使得采用传统厌氧和好氧工艺处理的出水很难达到相应排放标准(50~60 mg/L)。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对多酚类物质处理效率高,选择性强,操作灵活等优点,其与生物处理技术组合可高效处理葡萄酒废水。
粒径控制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含氮废水的影响
游骐羽, 刘琳, 刘超翔, 黄翔, 朱葛夫, 袁林江
2016, 34(3): 32-37.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7
摘要: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不同的缺氧搅拌时长来控制颗粒污泥粒径,探究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控制策略下的4个反应器(R1~R4)分别得到的主要粒径分布为0.4~0.6,0.6~0.8,0.6~0.8,1.0~1.2 mm;系统稳定阶段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79.4%、77.7%和73.1%。此外,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高氨氮废水时,颗粒粒径最小的反应器(R1)在氨氮、总氮和磷酸盐方面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其颗粒污泥的物化性能并没有体现出较高优势。
HABR对低C/S值工业高盐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宁校平, 陈文清
2016, 34(3): 38-42.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8
摘要:
以某电子企业的低C/S值乳化液废水为原水,经过40 d后HABR(混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启动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S值为2.5~1.5,p H为9.0,HRT为36 h,进水碱度为3 500 mg/L,温度为(35±1)℃条件下,SO2-4、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8%、65%左右。此时经污泥特性分析,发现后面4个格室已形成1套以硫酸盐还原菌为优势菌种的微生物体系,较高的进水碱度、反应器中填料的加入、含硫启动方式,是保证系统在低C/S值进水条件下仍取得高SO2-4去除率的关键。
蓝藻水华研究进展及预防控方法初探
李茂兵, 陆晶, 杨国录
2016, 34(3): 43-47. doi: 10.13205/j.hjgc.201603009
摘要:
介绍了浅水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以及近年来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研究进展,指出在预测预报模型的支持下进行水华的预防控是当前治理水华危害的最有效途径;结合现有的应急治理水华原理提出新型预防控水华设想,为杜绝水华灾害提供新思路。
纳米铁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硝酸盐去除效果的研究
唐彬彬, 刘国, 周雅琪, 张俊杰, 陈西亮
2016, 34(3): 48-52.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0
摘要: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炭颗粒,探讨制备过程中搅拌速率、硼氢化钠的投加速率、加炭时间、炭铁比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TEM、SEM、XRD、XPS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为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孔隙多,比较松散,纳米铁颗粒为椭球形,能负载在层状的活性炭上,活性炭能缓解部分纳米铁颗粒的团聚现象;在炭铁比为0.4,硼氢化钠投加速率为20 m L/min,加炭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500 r/min的最优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材料,其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4.3%。
环滇池截污干渠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顾亚明, 尹海龙, 解清杰
2016, 34(3): 53-57.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1
摘要:
以系统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构建了环滇池截污干渠系统动力学模型(SD模型),模拟了溢流污染的产生—排放—传输全过程。通过模拟6种不同控制方案下的溢流水量及溢流水中COD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各方案的优劣性,最终可为滇池流域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大气污染防治
湿式电除尘器净化垃圾气化发电燃气的实验研究
丁志江, 王彤, 肖立春
2016, 34(3): 58-6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2
摘要:
垃圾气化发电作为垃圾焚烧发电的替代性处理技术,燃气的净化对其后续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研究了极配型式为鱼骨针线配480C型板时,湿式电除尘器处理垃圾气化燃气的可行性,以及碱性水雾对电晕放电的影响,并进行了酸性气体脱除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电除尘器内部的燃气介质能够产生稳定的电晕放电;喷淋系统中添加低浓度碱液后降低了起晕电压和火花放电电压,但是下降幅度不大;添加Na OH的水雾能够有效脱除燃气中的HCl和H2S两种酸性杂质,酸性气体综合去除率大于95%。
钢铁企业烟粉尘重点排放源分析
王珲, 安登飞, 张六零
2016, 34(3): 62-64.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3
摘要:
调研并核算了我国典型钢铁企业烧结、球团、炼焦、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热轧、冷轧、自备电站和石灰窑等工序的烟粉尘年排放量及其占全厂的比例。分析了钢铁厂内烟粉尘排放的重点工序,以及各工序中的主要排放源。筛选出了钢铁企业的十大烟粉尘重点排放源,总计占全厂烟粉尘排放量的80.44%。并为钢铁企业的烟粉尘治理及排放监测提出了建议。
基于环境监管平台的脱硫效率双膜模型及优化
沈翔, 沈凯, 王林, 徐海涛, 周长城
2016, 34(3): 65-69.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4
摘要: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装置运行现状,结合内蒙古环保厅工况在线平台和总量核算需求,以双膜理论为基础模拟脱硫喷淋塔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相际传质过程,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含硫组分浓度及传质速率的数学模型。得到的常系数微分方程用Runge-Kutta法求解。为适应环境监管平台的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一个脱硫效率模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比较,误差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且对不同的机组具有通用性。
组合式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研究
周刘轲, 沈恒根, 杨学宾, 马欢, 水甜甜, 张延青
2016, 34(3): 70-7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5
摘要:
针对集中式空调系统使用的空气过滤器普遍存在过滤效率低、阻力高的问题。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单体涤纶粗效G4过滤器、驻极体袋式空气过滤器(300,450,600 mm袋深)及两者组合的过滤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驻极体袋式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随风量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但在低风量范围存在效率较低的点;对于袋式空气过滤器在袋数相同的情况下,阻力随袋深增加逐渐减小,当减小至某一值时阻力会随袋深增加增大,即存在最优袋深,为450~600 mm。对于组合式空气过滤器,其阻力小于相同风量下相应单体空气过滤器阻力值的计算和,在测试风量下,其计数效率大于等于95%;单位面积容尘量是相应风量下单体空气过滤器计算和的1.7~8.5倍。
膜参数对膜吸收法天然气脱硫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
周诗岽, 许娇娇, 段然, 何双双, 王树立, 赵书华
2016, 34(3): 76-79.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6
摘要: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为吸收液,采用膜吸收法进行了模拟天然气脱硫试验,考察了不同膜参数对MDEA溶液脱硫过程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为理想的稳态膜吸收过程中,多孔膜孔径大小、膜厚度以及膜孔形态等因素对稳态膜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效果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孔膜的传质性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提高;同时传质效果还受到膜润湿现象的影响。这说明在较为理想的稳态膜吸收过程中孔隙率是对传质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膜吸收过程传质的影响因素探究及多孔膜选择提供了依据。
基于观测数据空间化的北京市PM_(2.5)时空分异
刘志丹, 樊鹏飞, 段朋辉, 孟蝶
2016, 34(3): 80-8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7
摘要:
PM2.5在地球表面上的变化是连续的,但由于地面海拔起伏和站点分布的相对稀疏,直接内插法很难顾及这种情况。文章运用反距离权重(IDW)、Kriging、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EBK)、多元回归+残差内插的综合空间化手段,对北京市2015年1月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元回归+残差内插方法空间化更优,且PM2.5存在显著的正局部空间自相关,中度以上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东南部和房山区。时间上,PM2.5质量浓度逐时均值呈"W"型。3 h尺度上,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正相关,与能见度、大气压和风速负相关,与温度不相关。
2013年1月南京强霾时期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汤莉莉, 江蓉馨, 王月华, 张运江, 王壮, 陈杨, 蒋磊, 崔玉航
2016, 34(3): 86-92.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8
摘要:
2013年1月,南京经历了一次重大持续性灰霾污染过程。利用在线气体及气溶胶监测系统和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通过研究颗粒物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不同时段颗粒物的数谱分布及其日变化分布,二次气溶胶及黑碳与能见度的相关性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重霾时期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添加石灰对污泥恶臭挥发的影响
李春萍, 战佳宇, 黄乐, 张觊, 蒋建国, 殷闽
2016, 34(3): 93-96. doi: 10.13205/j.hjgc.201603019
摘要:
探索了污泥添加石灰后在常温及热干燥下恶臭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泥的VOCs中含有25种化合物,SVOC含有14种化合物,绝大部分是恶臭化合物。在污泥中添加10%的生石灰高效混合后,污泥中还原性硫化物的浓度持续升高,NH3释放速率也急剧上升,但CO2和ATP急剧下降,300℃下干燥,原泥共挥发出32种恶臭物质,添加石灰后共挥发出36种恶臭物质,25种恶臭物质浓度均有增加,添加石灰对污泥的致臭集团没有改变。导致恶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生的碱性环境促进了污泥氮的氨化过程,也促进了污泥中不稳定的含硫化合物挥发。
重庆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显双, 伍丽梅
2016, 34(3): 97-10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0
摘要:
利用重庆市17个大气自动站实时发布的数据,对PM_(2.5)与PM_(10)污染特征、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PM_(2.5)和PM_(10)的年均值分别为70,106μg/m3,均超过国家Ⅱ级标准。月均值、季均值变化明显,总体均呈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分布。2013年PM_(2.5)占PM_(10)的比例较大,均值为65.8%,PM_(2.5)和PM_(10)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74,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双侧)显著相关。PM_(2.5)、PM_(10)的浓度与气温、大气压极显著相关;PM_(2.5)、PM_(10)的浓度与降雨量、日照时数(时)显著相关。
Cu_xO(CuO-Cu_2O)纳米球催化剂制备及对CO_2电化学还原性能影响的研究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古丽戈娜, 张文河, 马承愚, 乔锦丽, 范梦阳
2016, 34(3): 102-106.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1
摘要: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u_xO(CuO-Cu2_O)纳米球催化剂,控制水热温度为180℃,合成时间为2h时,制备的催化活性最佳,CO_2还原的起峰电位可达-0.55V(vs.SHE),在-1.25V(vs.SHE)电位下的最大电流密度可达-20.5mA/cm~2。测试电容能达到800μF/cm~2,是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的气体扩散电极(GDL)电容的4.7倍左右。SEM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特殊的三维纳米球结构。BET分析结果表明,其比表面积达到约63.50m~2/g。Cu_xO180~(-2)/GDL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约为1.6×10~(-5)A/cm~2,高出同类研究的i0值(-10~(-10)A/cm~2)约5个数量级。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生物处理技术综述
杨凯雄, 李琳, 刘俊新
2016, 34(3): 107-11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2
摘要:
工业生产、污水及垃圾处理等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和恶臭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大流量、低浓度VOCs和恶臭物质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的优点。阐述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等常规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真菌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转鼓过滤器、生物物化组合反应器等新型生物处理技术的特性、适用范围、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固废处理与处置
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试验研究
李红, 林宏, 刘庆梅, 曾刘毅, 刘丹
2016, 34(3): 112-11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3
摘要:
根据厌氧、好氧以及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各自特点,结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开展了厌氧(R3-I)-准好氧(R3-II)联合生物反应器与厌氧(R1)、准好氧(R2)生物反应器的室内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单元(R1、R3-I)累积沉降量与时间成对数关系,而准好氧单元(R2、R3-II)的累积沉降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联合生物反应器中的厌氧单元未出现酸累积现象;联合反应器中各单元对COD的降解趋势与准好氧生物反应器高度一致,在第350天,R3-II渗滤液COD降至7.67 g/L;联合生物反应器对以UV254表征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准好氧联合型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抑制氨氮的积累,使体系内的氨氮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研究
刘征, 刘建福, 程慧艳
2016, 34(3): 116-120.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4
摘要:
针对目前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智慧城市"概念构建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阐述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需求,并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对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进行了设计,并以城市固体废物运输路线设计决策为例,介绍了智慧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
O_3-脱硫灰-FeCl_3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陈巍, 邢奕, 陈月, 周亮, 宋存义
2016, 34(3): 121-127.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5
摘要: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滤饼含水率(Wc)为指标,探究O_3-脱硫灰-FeCl3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污泥各层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FTIR),探讨了O_3、脱硫灰和FeCl_3调理污泥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3-脱硫灰-FeCl_3联合调理污泥的效果明显好于O_3单独调理。SCOD和FTIR分析表明:部分EPS氧化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释放了部分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O_3能促进紧密粘附的胞外聚合物(TB-EPS)剥落;剥落的TB-EPS,部分转化为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粘附层胞外聚合物(LB-EPS),部分被Fe(OH)_3吸附。当O_3、脱硫灰和FeCl3投加量分别为85.72mg/g(DS)、400mg/g(DS)和60mg/g(DS)时,CST和Wc分别由1239.5s和83.69%降至204.3s和70.70%,脱水速度提高83.52%,脱水程度提高15.41%。
污泥干化协同焚烧的环境影响实例研究
孙明华, 王凯军, 张耀峰, 鄢祖喜
2016, 34(3): 128-132.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6
摘要:
发达国家污泥处置领域的主流工艺干化焚烧技术在中国的实践性较低,目前只有3%的市场占有率。究其原因,固然有技术、经济、国情的不同,人们对污泥干化焚烧产生二次污染的担忧造成的反建反烧的社会舆论也是阻碍垃圾焚烧工艺推广的重要原因。以苏州园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为实例,从环境效益和环境排放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将环境排放分为干化和焚烧两个过程,从水、气、固和职业健康4方面研究干化焚烧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为污泥干化协同焚烧项目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邱春生, 杜广春, 骆尚廉, 孙力平
2016, 34(3): 133-136.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7
摘要:
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碱预处理对污泥的水解效果最好,剩余污泥中SCOD及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溶出效果大幅提升,SCOD溶出率达到16.6%;执行三种方式预处理后,后续厌氧消化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经碱处理、低温热水解和低温热碱处理后,厌氧消化的产气量较未预处理污泥分别提高了75.6%、72.9%和83.7%。
温度对垃圾热解液体产物性质的影响
刘璐, 张安强, 吴小飞, 肖磊, 舒新前, 吴道洪
2016, 34(3): 137-141.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8
摘要:
选用生活垃圾作为试验物料,利用铝甑试验台、元素分析、红外分析(FTIR)等方法,对不同温度下垃圾热解液体产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600℃,升温速率20℃/min时垃圾的热解液产率最高;600℃的垃圾热解油含氧量最低,为20.28%,热值达到31.42 MJ/kg;各温度下垃圾热解液的含水率为20%~30%,酸值大于30 mg/g(KOH),灰分在600℃时达到最大,为0.25%;通过热解油的FTIR分析,垃圾热解油中含有酚类、醛类、羧酸类、酮类、芳香烃类、脂肪族等多种组分,其中600℃下垃圾热解油的芳香烃类物质较多,羧酸类物质较少。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菌多样性分析
孙英杰, 杨强, 卞荣星, 李卫华, 刘子梁, 马强
2016, 34(3): 142-146. doi: 10.13205/j.hjgc.201603029
摘要:
为探究准好氧生物矿化垃圾床处理渗滤液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建立了16S r DNA克隆文库及PCRRFLP技术以研究矿化垃圾反应器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反应器细菌具有高度多样性,反应器内有36种细菌分别属于13个纲,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占70%(其中β-变形占56.5%,γ-变形菌纲占10%),拟杆菌纲、鞘氨醇菌纲,芽孢杆菌纲也具有一定优势;3%的Nitrosomonas属是渗滤液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氮的主要功能微生物,由于亚硝酸盐氧化菌不存在或丰度极低,因此造成反应器内亚硝酸盐积累;Thauera属(17%)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属(10%)是反应器内主要优势微生物属,是反应器内反硝化脱氮的功能微生物,由于Thauera属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特性,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为严格自养反硝化菌,因此反应器脱氮主要途径为好氧反硝化、自养反硝化。
CaCO_3对生活垃圾热解气体组成的影响
杨迪, 贾懿曼, 肖洒, 陆泓波, 史妍君, 李智明, 徐子琪, 解强, 舒新前
2016, 34(3): 147-150.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0
摘要: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选用CaCO_3和SiO_2为添加剂,进行了生活垃圾催化热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aCO_3在生活垃圾热解中的催化作用比SiO_2更加明显。为此,研究了不同CaCO_3添加量对热解可燃气产量的影响,探讨了CaCO_3在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机理,重点分析了CaCO_3对生活垃圾热解气中CH_4和CO的影响机理。通过对比分析生活垃圾中添加不同量CaO的热解实验结果,得出CaCO3的催化作用主要在于其分解产物CaO促进了垃圾的二次热解,以及CO_2与C的还原反应。
监测与评价
西北重点区域石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制约研究
邹广迅, 李小敏, 赵志峰, 许亚宣, 马建锋, 董林艳
2016, 34(3): 151-15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1
摘要:
西北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的环境制约问题已凸显,石化规模的扩张严重威胁石化企业周边人群健康。通过核算甘青新三省(区)石化产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量,并分析石化行业特征污染物的危害性、石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冲突、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和人群健康风险等,提出针对西北石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与环境管理要求。
江苏省电镀污泥产生现状及预测分析
涂勇, 孙奇, 朱化军, 左武, 张小明, 葛仕福
2016, 34(3): 156-160.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2
摘要:
分析了江苏省及各省辖市电镀污泥产生现状,并对电镀污泥产量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江苏省电镀污泥产生情况呈现地区分布不均、产生规模小和行业集中的特点。利用灰色模型对全省及重点地区产生量进行预测发现,全省未来6年电镀污泥产生量增长率为8.32%,到2020年将达到23.94万t,低于2014年江苏省电镀污泥核准处置量39.92万t。
基于MODIS数据的乌梁素海水体遥感监测
张丽华, 武捷春, 包玉海, 李继军, 于长水
2016, 34(3): 161-165.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3
摘要:
近年来,内蒙古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致使藻类"黄苔"频繁暴发,对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及湖泊周围地区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湖泊水体具有时效性强、监测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基于高时间分辨率MODIS数据,对乌梁素海水体进行了遥感监测。利用各个采样点的经纬度提取了各个采样点的反射率,建立了叶绿素浓度的对数反演模型、总氮浓度的多项式反演模型、总磷浓度的多项式反演模型,并将反演出的叶绿素、总氮、总磷值与实测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叶绿素、总氮、总磷值的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所建立的反演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演相应的水质参数。
白洋淀上游城市内河浮游动物群落调查与水质评价
张铁坚, 王朦, 彭艳侠, 柳利魁, 刘俊良
2016, 34(3): 166-169.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4
摘要:
对处于白洋淀上游的保定市城区府河设点调查监测,分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府河水质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期内在监测河段共检出浮游动物81个种属(原生动物未计入);优势种8种,且大多数为生活在中污性水体中的种类;ShannonWiener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1.38~2.64;Margalef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1.69~2.83;Pielou均匀度指数月平均值波动范围为0.47~0.58。依据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监测河段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水体为中污染。
不同地形数据对大气预测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付鹏, 仝纪龙, 潘峰, 莫欣岳, 段超越
2016, 34(3): 170-173.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5
摘要:
文章以西北某石化公司180万t汽油国V质量升级项目为例,预测分析项目运行期加热炉烟气中SO_2分别在简单地形、90 m×90 m分辨率和30 m×30 m分辨率3种地形数据条件下大气污染扩散特征。结合项目运行期监测数据对模式在3种地形条件下的预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在30 m×30 m分辨率复杂地形条件下获得的预测结果与监测值的相关性最好,其预测结果更能反映项目运行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特征。
基于熵权和主成分分析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以毕节为例
张凤太, 张军以, 苏维词
2016, 34(3): 174-179.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6
摘要:
根据岩溶区特殊的水文水资源特点,从水质和水量安全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熵权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毕节市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毕节市水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水资源自身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和水环境因素。2004—2013年毕节市水资源安全状况总体相对较好,2008年后水资源安全状况较平稳且略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数为0.82,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值,这主要是由于水资源总量少(枯水年),而工业耗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较高造成的。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中国页岩气开发环境成本计量研究及政策建议
郭瑞, 罗东坤, 李慧
2016, 34(3): 180-184. doi: 10.13205/j.hjgc.201603037
摘要:
页岩气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且随着页岩气开发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会逐渐凸显,因此对页岩气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量化描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页岩气开发带来的负面和正面环境影响,如水资源耗费、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地质灾害和替代煤炭节约的环境效益等,结合环境成本理论分别给出各方面环境成本的量化模型;综合各项环境成本因素,建立了页岩气开发环境成本量化模型,综合分析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议完善页岩气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体系,以环境报告书方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增加透明度以消除公众疑虑,同时建立环境污染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减少页岩气开发带来的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