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2卷  第6期

水污染防治
反硝化生物滤池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娟, 张志辉, 郑天龙, 唐丹琦, 汪群慧
2014, 32(6): 1-3.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1
摘要:
以高浓度硝氮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的启动情况以及稳定运行时饥饿时间、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负荷对硝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6 d的启动驯化后,DNBF对浓度为100 mg/L的硝氮去除率达90%以上;饥饿10 d后,DNBF重新启动13 d后可恢复到饥饿前的脱氮水平;进水硝氮浓度150 mg/L时,HRT从2 h增加到6 h后,硝氮去除率从48.8%升高到79.9%;而当进水负荷从0.59 kg/(m3·d)增加到3.28 kg/(m3·d)时,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1.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赵丽红, 尹文利, 刘爽
2014, 32(6): 4-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2
摘要: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常规的微生物处理法由于微生物本身基因的限制处理效果有限,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克服这种现象,提高处理效果。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能够克服微生物种属间界限,实现远缘杂交,使遗传物质传递更为完善,提高基因重组几率等优点。阐述了对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实用性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优选
李志刚, 孙鹏程, 张立辉, 宫利娟, 程珺煜, 成钢
2014, 32(6): 8-10.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3
摘要:
通过对焦化企业的实地调研考察,结合焦化企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处理工艺、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现有处理工艺的组合,采用EO-A/O2、A2/O-OBF、A2/O-BAF等组合处理工艺方法可以兼顾处理效果和处理费用两方面的要求,其中的A2/O和BAF相耦合形式的工艺表现尤为突出,实用性更强,是目前实际应用值得推广的处理技术。
改进序批式和半连续式生物沥滤处理城市污泥
杨慧萍, 张军, 王敦球, 吴小卉
2014, 32(6): 11-16.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4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生物沥滤运行方式对城市污泥重金属去除的影响,对改进序批式和半连续式生物沥滤进行实验。改进序批式采用每天投加等量污泥的运行方式,运行至反应结束;半连续式采用边出泥、边进泥运行方式,即首次投加污泥至全部容积后,运行过程中每3 d出泥、进泥一次,直至沥滤完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序批式反应器,选择每次投加体积比为25%~35%的污泥量对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经过8 d沥滤对Zn、Pb、Ni、Cu、Cr、Cd的去除率分别为:投加比约为25%时,80.69%、76.55%、70.58%、76.09%、77.62%、68.72%;投加比约为33%时,80.9%、77.32%、75.90%、75.43%、74.73%、71.22%;采用半连续式反应器,选择每次排泥、进泥体积比约为30%时效果较好,经过三个周期的连续运行对Zn、Pb、Ni、Cu、Cr、Cd的去除率分别为:83.77%、83.33%、81.96%、72.85%、75.36%、67.81%。
电极-SB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研究
马焕春, 陈玉成, 廖仁郡, 张娇娜, 李玉聪, 张嗣萍
2014, 32(6): 17-19.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5
摘要:
依据系统对COD、氨氮及TP的去除效果来表征电极-SB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挂膜与驯化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挂膜驯化结束时,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厚度为1.2~1.5 mm,阴极板表面厚度为0.5~1 mm,COD、氨氮和TP最高去除率分别达85.61%、90.01%和70.44%。
季节变化对人工湿地与生态塘组合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影响
王学华, 沈耀良, 张娜, 苏祥
2014, 32(6): 20-23.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6
摘要:
针对太湖流域执行的严格排放标准,以及太湖三山岛农村生活污水分布面广而分散和水质水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人工湿地与生态塘组合工艺。研究了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1年,组合工艺在不同季节对COD、NH+4-N和TP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出水水质可达GB 3838—2002《地表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TN平均出水水质接近GB 3838—2002Ⅴ类标准;在不同季节,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不同,对COD和TP去除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NH+4-N和TN去除率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系统单位面积对COD、NH+4-N、TN和TP去除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电化学-表面铜螯合磁性二氧化硅固定化漆酶联合催化降解水中五氯酚
李丽芳, 于光认, 陈晓春, 王颖, 李亭亭
2014, 32(6): 24-28.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7
摘要: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漆酶联合工艺催化降解水中五氯酚。结果表明:反应0.5 h时,五氯酚的降解效率达82%,虽然与单独固定化漆酶催化降解五氯酚效能没有明显区别,但联合工艺中酶活损失较小,反应5 h,联合工艺的相对剩余酶活为32.6%,比单独使用固定化漆酶提高12%,且联合工艺脱氯能力明显提高。催化反应重复进行5次后,联合工艺的五氯酚去除率和相对剩余酶活分别为52.3%和33.6%,分别比单独使用固定化漆酶催化降解提高38.5%和13.7%。
固定生物膜技术处理黑臭河水的研究
董甜甜, 吴昊, 任松洁, 陈建军
2014, 32(6): 29-32.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8
摘要:
以生物陶粒作为载体,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开展黑臭河水净化研究。在预处理实验中首先论证了曝气条件对该技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参与处理10 d后,对黑臭河水中COD、浊度、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75.79%、93.97%、99.02%和79.20%;未曝气条件下,固定生物膜处理20 d对COD、浊度、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2.36%、79.29%、96.44%和85.04%。仿照工程实际连续补充黑臭河水,进行曝气条件、无曝气条件、及无任何处理的对照条件下,连续处理3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条件下,COD和浊度去除率远大于对照组,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要求。由此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固定生物膜技术处理黑臭河水效果显著。
微滤-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造纸废水及效果分析
梁睿荣, 颜幼平, 姚兴
2014, 32(6): 33-3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09
摘要:
采用微滤-反渗透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造纸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操作压力、回收率、进水无机盐浓度、进水pH值和进水温度对废水中COD、NH3-N及氯离子去除效果和脱盐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回收率和进水pH影响较显著;最佳工艺参数:操作压力为0.62 MPa,回收率为70.8%,进水电导率为1 100μs/cm,进水pH值为8.0,进水温度为27℃。在此工艺条件下,COD、NH3-N与氯离子去除率和脱盐率分别达74.25%、92.88%、94.50%、95.95%,符合造纸工业回用水要求。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刘志伟, 周美修, 宋俊玲, 郭志伟
2014, 32(6): 38-42.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0
摘要: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PCRTGGE技术分析了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生化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5%、67.5%、75.6%、62.3%。溶解氧(DO)沿程逐渐降低,但在末端略有上升,pH基本维持在7.72~8.04,处于略偏碱性状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由于湿地系统中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的变化,在湿地系统的不同位置微生物种群存在共同种属和各自的特异种属,且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A1池至A3池沿程逐渐降低,群落结构间的相似性逐渐增大;系统中污染物去除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口小流域氮素平衡及其环境影响
闫瑞, 郭青霞, 闫胜军, 赵富才, 杨鑫芳, 李晋超, 李欣欣
2014, 32(6): 43-4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1
摘要: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口小流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小流域。利用获取的数据及相关文献,借助GIS工具,建立适合研究区域的农田氮素养分收支平衡模型。结果表明:2012年研究时段内流域氮素输入量为946.16t/a,输出量为600.16t/a。化肥氮输入是氮素主要来源,占64.05%;而作物收获是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占69.81%。通过对岔口小流域农田氮素收支平衡进行分析,预测出农田氮负荷对该流域水体环境及地下水的潜在威胁,对该区域的农田非点源氮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工厂化养鱼水体的臭氧处理系统设计及安全性研究
曹广斌, 戚翆战, 韩世成, 周煊亦, 蒋树义, 陈忠祥
2014, 32(6): 48-51.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2
摘要:
为确定臭氧在鱼类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了臭氧水处理系统和基于PLC水体臭氧浓度在线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气源为纯氧和空气产生臭氧在养殖水体的溶解和衰减过程,进行了纯氧气源产生臭氧设定浓度的鱼类消毒杀菌试验。结果表明:纯氧产生的臭氧适用于鱼类和水体的消毒杀菌处理,空气产生的臭氧适宜于氨氮、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处理;水产养殖中利用纯氧为气源的臭氧消毒杀菌处理过程中,建立精准的控制系统,可达到需要的实时检测和控制臭氧浓度,进行安全可靠的消毒杀菌处理。
热水解和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影响研究
廖足良, 冉小珊, 刘长青, 毕学军
2014, 32(6): 52-56.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3
摘要:
针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中由于融胞困难所存在的消化速率低、产气量低等问题,采用热水解、超声及热超声组合的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污泥分别经35,41,55℃厌氧消化,考察预处理和温度对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增加预处理,可以使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提高16.51%~36.98%,并可将55℃温度条件下厌氧消化周期最小缩短至11 d。合理的升高温度和增加预处理可以使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相同预处理条件下,厌氧消化温度由35℃升高到55℃时其厌氧消化效果的改善却并不明显。试验结果可以为城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微孔曝气Carrousel氧化沟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张华, 张学洪, 郭周芳, 郑少庭
2014, 32(6): 57-60.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4
摘要:
七里店污水净化厂采用微孔曝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在日处理量约为改造工程设计规模的2倍条件下,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仅为5 h,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氧化沟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但硝化不彻底,脱氮效率不高,氧化沟内没有严格的厌氧分区,但生物除磷效率高。系统存在二沉池尾水氮磷含量增高问题。通过改变运行条件,增加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调整曝气分区,辅助投药除磷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实现高标准排放。
不同还原剂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研究
张晓辉, 曹奇光, 谢国莉, 路鹏, 王军
2014, 32(6): 61-64.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5
摘要:
采用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亚铁及硫酸亚铁五种常见的还原剂对实验室产生的六价铬废水进行还原处理,研究不同还原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六价铬废水的去除效果,从经济性、去除率等不同方面对不同还原剂处理六价铬废水的优劣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在pH=2.5的条件下对六价铬去除率达到99.84%;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在pH=2.0的条件下对六价铬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06%和99.28%;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在反应溶液pH为2~3的条件下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两者的去除率都接近100%。处理相同浓度的六价铬废水,不同还原剂处理成本不同,焦亚硫酸钠处理每吨浓度为100 mg/L的六价铬废水所需要的试剂费用为2.86元,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亚铁及硫酸亚铁四种还原剂处理相同废水所需要的试剂费用分别为3.575,7.08,14.28,6.72元。综合处理率和经济性两方面因素考虑,焦亚硫酸钠为五种还原剂中最佳还原剂。
大气污染防治
东莞城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特征分析
谢宏琴, 吴对林, 张国斐, 李美敏, 方洪波, 陈秋强, 李晓敏, 翟桂明
2014, 32(6): 65-70.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6
摘要:
采集2010—2012年东莞市城区5个采样点环境细粒子PM2.5,根据PM2.5浓度分析其污染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0—2012年,东莞市城区各测点PM2.5年均浓度在0.035~0.054 mg/m3,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夏季和非夏季2种季节性特征,夏季污染相对较轻,平均值为0.036 mg/m3,非夏季污染较严重,平均值达到0.053 mg/m3;PM2.5超标情况逐年好转,2010,2011,2012年超标率分别为20.3%、9.9%、4.6%。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PM2.5浓度变化与风速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之间呈正关系,而非夏季温度与其浓度变化关系不明显。
锅炉热力焚烧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陆建海, 顾震宇, 韦彦斐, 滕富华, 汪昊其
2014, 32(6): 71-73.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7
摘要: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目前已经多样化,但每种治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于企业来说,综合选择适当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至关重要。针对浙江某制药公司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有机废气开发出的一套技术可靠、经济安全的锅炉焚烧处理技术,经应用,该技术适用于有机废气的深度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总净化效率不低于95%,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显示出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888催化剂在含硫废水处理站臭气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刘建英, 高正水
2014, 32(6): 74-7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8
摘要: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站臭气扰民现象突出的现状,采用适应性强、工艺简单、易于调节、处理高效的臭气治理工艺已迫在眉睫。在总结现有臭气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含硫废水站伴生臭气的特点,首次将888催化剂成功应用于高硫废水站伴生臭气的治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去除率均可达99%,能满足恶臭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该臭气治理工艺的流程、主要设备、治理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捕集细颗粒物的强化实验研究
陈泊豪, 於进, 周万利, 王博
2014, 32(6): 78-82. doi: 10.13205/j.hjgc.201406019
摘要:
在已有应用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方法提高超细颗粒捕集效率实验基础上,对小颗粒团聚长大过程进行强化研究。利用旋涡泵进气口负压区加剧液滴汽化过程,使更多液滴变为饱和水蒸气,然后利用出气口正压区加剧水蒸气以细颗粒为凝结核凝结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实施强化后,系统出口烟尘浓度降低迅速,细颗粒收集效率明显提高。
布袋除尘器处理高浓度粉尘的试验研究
冷廷双, 宋存义, 廖洪强, 梁宝瑞
2014, 32(6): 83-8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0
摘要:
为了优化布袋除尘器在处理高浓度脱硫粉尘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了相关试验,确立了适应于密相半干法烟气脱硫粉尘的运行数据,在处理SO2浓度为600 mg/m3的模拟烟气时的过滤风速,在0.63~0.98 m/min,喷吹压力在0.3~0.4 MPa,喷吹时间在200~300 h。试验证明:对于处理高浓度粉尘的烟气,在过滤风速的选取上应有别于一般情况,另外脉冲压力也不宜过高。
固废处理与处置
城市污泥焚烧工艺研究进展
李辉, 吴晓芙, 蒋龙波, 梁婕, 李昌珠, 袁兴中, 肖智华, 郭晶晶
2014, 32(6): 88-92.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1
摘要:
污泥焚烧是可实现最大量减容的污泥处置方法,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该工艺已日臻成熟。为了探讨污泥焚烧的可行性,阐述了直接焚烧技术、混合焚烧技术和新兴的污泥合成燃料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污泥焚烧设备并指出流化床焚烧炉是目前污泥焚烧的主要设备。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污泥焚烧系统,并指出了污泥焚烧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菜市场垃圾预处理浆料的减量化试验研究
史东晓, 屈阳, 潘天高, 钱超, 李晨彬
2014, 32(6): 93-96.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2
摘要:
利用机械生物反应器(JSR)处理菜市场垃圾预处理产生的浆料,并对处理效果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30~35℃条件下,使用餐厨垃圾处理厌氧出水对JSR内部浆料进行淋洗及浸泡接种,在3天的反应时间里,浆料不断进行水解酸化并溶入淋滤液中。COD从58 000 mg/L降低到31 000 mg/L,VFA从4 368 mg/L升高到12 500 mg/L,后降低到4 950 mg/L,TS从4.57%降低到3.10%,TN从2 100 mg/L降低到1 000 mg/L,而NH4-N变化不明显,pH从5.59增加到6.06。JSR设备对浆料的减量化效果较好,干重减量率达到73.4%,出渣烘干后的热值达到15018 J/g。因此,3天的淋洗及浸泡处理可以使浆料快速减量,出渣烘干后可以焚烧,淋滤液可以通过后续厌氧消化完成处理。
添加固废赤泥对过量施肥下油菜的生长及品质影响
李鹏, 彭先佳, 栾兆坤, 张成军, 赵同科
2014, 32(6): 97-101.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3
摘要:
为探索赤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开展了高肥料投入条件下,原状赤泥及焙烧赤泥掺混土壤对油菜生长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肥料投入条件下添加2,4 g/kg赤泥不仅未造成油菜减产,而且赤泥的施用使油菜地上部的全氮含量提高16.5%,Vc含量提升4.5%~20.9%,虽然存在油菜地上部全磷含量降低的趋势,但降低程度未对油菜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施用年限估算
马闯, 赵继红, 张宏忠, 魏明宝, 叶长明
2014, 32(6): 102-104.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4
摘要:
通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土壤元素背景值计算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相比,Cd、Hg元素的土壤环境容量较小。除As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环境容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碱性土壤的重金属环境容量要大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不考虑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输出及其他途径的输入,按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平均含量估算,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污泥土地利用安全施用年限为34年,在碱性土壤上为66年;A级污泥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的可施用年限为23年,在碱性土壤上为46年,均达到G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所规定的最长10年的施用年限。总体上看,污泥的重金属问题不会成为其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不同碱度钢渣的高温热闷粉化性能研究
孟华栋, 刘浏, 布焕存
2014, 32(6): 105-108.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5
摘要:
钢渣的热闷粉化是实现其稳定化处理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岩相显微镜等手段对钢渣在高温下的热闷粉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钢渣的热闷粉化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及钢渣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度对钢渣的蒸压粉化性能影响显著,钢渣中硅酸三钙分解析出的游离氧化钙对钢渣的热闷粉化性能起重要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改善钢渣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雷勋杰, 曾正中, 苟剑锋, 王晓利, 王厚成, 南忠仁
2014, 32(6): 109-113.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6
摘要:
向城市污泥中添加木屑调节C/N比,进行好氧堆肥化处理,研究堆肥化过程中污泥重金属Cu、Zn和Cd形态的分布变化,分析堆肥化对重金属Cu、Zn和Cd的钝化效果以及钝化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实验污泥经过54 d堆肥化后,污泥中重金属Cu、Zn和Cd的形态结构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且它们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减少;Cu和Cd的不稳定态含量明显降低,Zn的不稳定态变化不显著,但堆肥化对重金属Cu、Zn和Cd都具有钝化作用,且钝化Cu、Zn与Cd所需的堆肥时间分别为18,6,26 d。总体而言,堆肥化有利于这3种重金属中生物有效性高形态的向低的转化,有利于堆肥污泥作为肥料的资源化利用。
钢渣热闷移动罩车的控制方法研究
朱法强, 李洪全, 刘瑱
2014, 32(6): 114-116.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7
摘要:
根据钢渣热闷生产的恶劣环境,对钢渣热闷移动罩车的供电和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相应类型滑触线供电、变频器调速控制和无线遥控方式,实现了钢渣热闷移动罩车的可靠运行,保证了钢渣热闷产生的水汽和灰尘的有效捕集,明显改善了钢渣热闷厂房环境。
监测与评价
BP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空气SO_2质量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申浩洋, 韦安磊, 王小文, 冯舒, 张娟娟
2014, 32(6): 117-121.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8
摘要:
根据西安市雁塔区小寨环境空气监测点2011年7月31日起400 d的SO224小时平均浓度监测数据时间序列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并用接下来100 d的数据对模型的仿真性能进行检验,从而验证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环境空气SO224小时平均浓度的可行性与准确度。经反复调试,最终选用2-3-1的网络结构并以trainbr作为训练算法,经34次迭代网络收敛,耗时7 s,预测结果相对于实际监测数据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082,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结果表明,结构设定合理、训练算法选用适宜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O2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可行性。
主成分分析法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徐光宇, 柴国平, 徐明德, 王帆
2014, 32(6): 122-124. doi: 10.13205/j.hjgc.201406029
摘要:
为客观评价汾河太原城区段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并找出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沙河和虎峪河,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NH3-N;汾河1段污染最轻,水质稍好。
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
李欣
2014, 32(6): 125-129.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0
摘要:
分析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针对当前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这一问题,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这一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应用于天津市某具体建筑物,论证了该方法可以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综合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并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对目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了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
CHARM模型算法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段勇, 胡翠娟, 李广茹
2014, 32(6): 130-134.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1
摘要:
CHARM(Complex Hazardous Air Release Model)是一个集源模型和扩散模型于一体的综合性模型,可模拟重气体、中性气体和轻气体的扩散,也可用于模拟热辐射、超压和颗粒物沉降的扩散轨迹。简要介绍了CHARM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各模块功能,重点说明了该模型核心模块(扩散模块)采用的风场模型、扩散模式及其他相关算法。依据模型特点和适用条件,探讨了CHARM模型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定量评估
田涛, 赵坤, 布旻晟, 田威
2014, 32(6): 135-139.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2
摘要:
定量评估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科学规划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的基础和前提。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宣城市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达标排放时,排污口不会对下游取水口水质产生影响。在事故排放时,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时污染团到达和离开下游水厂取水口的时间分别为1.7 d和3.1 d,取水口附近COD最大浓度超Ⅲ类水标准1.96倍,对下游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排污口的设计应考虑事故排放时对下游取水口的影响。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火电厂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曹丽华, 徐皎瑾, 李勇
2014, 32(6): 140-143.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3
摘要:
自2007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颁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来,火电厂节能减排战略在国内已实施多年,但用于综合评价节能减排的方法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和逼近理想解的原理,结合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然后根据火电厂实际运行状况,恰当准确地选取综合反映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利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综合评价了火电厂节能减排的效果。并以5个火电厂作为评价对象,给出了该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为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于DEA的航空公司碳减排效率评价方法
耿宏, 贾海娟, 陈静杰
2014, 32(6): 144-147.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4
摘要:
航空公司碳减排效率是我国应对欧盟ETS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为科学地评价我国航空公司碳减排成效,依据航空运输中碳减排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提出一种航空公司碳减排效率的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通过选取投入、产出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适合我国航空公司碳减排效率的DEA评价模型,进行线性规划求解,得出碳减排效率的相对排序。最后,对算例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分析各航空公司碳减排的相对效率以及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
利用AHP-BP法建立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刘鹤, 刘鑫, 吴文瀚, 王博
2014, 32(6): 148-152.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5
摘要:
作为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水泥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业已成为水泥工业实现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源头削减、废物综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资源产出、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排放及产品质量五个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利用AHP-BP(层次分析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建立了水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全面评价水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引入制约因子概念,并结合该模型进行实例研究,探讨研究对象下一步开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SWOT-PEST分析
白晓凤, 李子富, 程世昆, 闫园园, 尹福斌
2014, 32(6): 153-156. doi: 10.13205/j.hjgc.201406036
摘要:
过去几十年,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作为剩余物的沼液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运用SWOTPEST相融合的分析法,对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