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 收录期刊
日本JST China 收录期刊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5卷  第8期

水污染防治
固相反硝化同时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阿特拉津的试验研究
李军, 杨佳夫, 韩佳霖
2017, 35(8): 1-4.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1
摘要:
以稻草秸秆作为固相反硝化的碳源和载体,采用自行设计的有机玻璃反应柱研究固相反硝化对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阿特拉津同时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硝酸盐初始浓度分别为50,100 mg/L时,出水硝酸盐浓度在5 d内均达到较高去除率。当硝酸盐的初始浓度提高至150 mg/L时,硝酸盐去除率降低至82.3%。系统反硝化作用稳定,且表现出了一定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研究还发现,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提升(1,5,10 mg/L),去除率由80%下降至30%。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阿特拉津更容易达到稻草秸秆的饱和吸附量,产生较多无法被吸附的阿特拉津剩余量。相较于硝酸盐,阿特拉津更容易受到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的影响,硝酸盐去除率在试验中一直维持在80%以上。阿特拉津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HRT为8 h时,稻草秸秆对阿特拉津达到吸附饱和,最大去除率为78.64%。试验表明,适宜的HRT对阿特拉津和硝酸盐的同时去除起着关键作用。
人工湿地植物水体净化效能研究进展
郝明旭, 霍莉莉, 吴珊珊
2017, 35(8): 5-10.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2
摘要:
通过检索近20年来人工湿地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代表性文献,筛选出50种常见人工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对该50种常见植物的净化效能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湿地植物在净化水体时可能受物种、环境因子、种类配置模式三方面的影响;提出未来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应用方面发展方向为:应进一步扩大其种类的选择范围,加强探究维持其生长代谢的机理,加强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完成水体污染物净化的效能研究,根据不同人工湿地和水体污染物类型进行配置等4个方面。
Pu在处置库地下水中的种态模拟及影响特征
成建峰, 冷阳春, 朱杉, 赖捷, 邓超, 庹先国
2017, 35(8): 11-14.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3
摘要:
采用PHREEQC对Pu在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高放处置库五一检测井和三号井地下水中的种态及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pH、pE和离子浓度对Pu在地下水溶液中的影响分布。结果表明:Pu在地下水中主要以Ⅳ价的Pu(OH)_4和Pu(OH)_3~+为主,其次有少量Ⅴ价的PuO_2~+存在。pE和pH对Pu在地下水中的种态存在影响较大,强酸环境中溶液主要以Pu(Ⅲ)存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溶液主要以Pu(Ⅳ)存在。离子浓度对Pu在地下水中的种态有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CO_3~(2-)和SO_4~(2-)易与Pu结合形成新的络合物。因此,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选址与安全评价工作等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地下水溶液的离子浓度、pH和pE等影响因素。
水污染防治成套技术系统成熟度评估方法研究:以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评估为例
王心, 魏东洋, 胡小贞
2017, 35(8): 15-19.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4
摘要:
在水专项技术就绪度评估准则的基础上,对水污染防治成套技术成熟度进行研究,并以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为例进行实例验证。成套技术成熟度不仅与技术成熟度有关,还与技术之间的集成成熟度有关,采用系统成熟度矩阵算法计算成套技术成熟度。通过对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十一五之前"、"十一五"、"十二五"系统成熟度评估,对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掌控,结果表明发展程度较低的技术是制约整个系统成熟度的瓶颈。
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BAF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三元驱废水
遆鹏飞, 刘东方, 黄文力, 张齐, 魏孝承
2017, 35(8): 20-24.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5
摘要:
采用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BAF生物组合工艺处理油田高浓度三元驱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生物膜具有降解污染物和调节水质的双重作用,可保障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及二级BAF的最佳HRT分别为18,12,36 h。工艺连续运行25 d,生物组合工艺对废水黏度、HPAM及COD去除率分别为80%、40%和69%。处理后出水ρ(石油类)<1 mg/L,ρ(SS)<5 mg/L,中位粒径<0.3μm,出水水质可达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回注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及特征分析
于嵘
2017, 35(8): 25-28.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6
摘要: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26座污水处理厂2015年运行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广西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污泥处置、出水水质达标情况、运行负荷率和运行费用,评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提出建议。
植物及存水区对南方生物滞留池去污效果的影响
章茹, 李艳根, 刘志超, 孟永刚, 乐文彩
2017, 35(8): 29-33.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7
摘要:
以柳叶马鞭草、菖蒲、鸢尾和美人蕉及南方红壤构建5个生物滞留池模拟装置,研究植物和IWS(内部存水区)及其交互作用对径流中TSS、COD、NH_3-N、NO_3~--N、TN和TP去除的影响,定期测定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以探讨植物的生长适宜性。结果表明:植物对COD、NO_3~--N和TN的去除影响较大,其去除率分别为68.84%~77.28%、13.09%~59.61%和42.41%~71.75%,柳叶马鞭草和美人蕉的NO_3~--N及TN去除能力显著高于菖蒲和鸢尾(P柳叶马鞭草>鸢尾>菖蒲,美人蕉和柳叶马鞭草的去污效果和长势较好,适宜在南方生物滞留池中种植。
羧基化碳纳米管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
刘小兵, 胡玉林
2017, 35(8): 34-38.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8
摘要:
利用羧基化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当羧基化碳纳米管存在下,碱性品红废水的脱色率显著增加,在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25℃,初始染料浓度为100 mg/L,羧基化碳纳米管用量为6 mg/L时,30 min后脱色率达到94%。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催化性能高是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纳米结构和—COOH基团,从而促进了臭氧化过程。羧基化碳纳米管可以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对碱性品红、结晶紫、灿烂绿和孔雀石绿4种染料废水均能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
二氧化铅的水溶液体系还原研究
刘伟, 郭明宜, 丁留亮, 徐流杰
2017, 35(8): 39-45. doi: 10.13205/j.hjgc.201708009
摘要:
分别采用硫酸亚铁和亚硫酸钠对PbO_2进行还原研究,考察了还原剂浓度(过量系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PbO_2还原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还原产物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还原剂浓度的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硫酸亚铁还原最佳条件为:硫酸亚铁过量系数为1~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90℃,n(H_2SO_4)∶n(PbO_2)为3∶1,二氧化铅还原率最高仅为52.4%;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时,PbO_2的还原率随着亚硫酸钠过量系数增加和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反应时间对PbO_2还原率影响较小,当亚硫酸钠过量系数为6.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PbO_2还原率可达100%,完全还原后,粉体由近球形演变为短棒状。
Fenton氧化法处理电镀有机废水研究
易阳, 柯水洲, 朱佳, 林洁琳
2017, 35(8): 46-50.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0
摘要:
针对电镀有机废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选取广东深圳某工业园区电镀厂的除油废水(ρ(COD)为2 000~2 500 mg/L,pH=13.1~13.5),采用Fenton法进行预处理,探索了H_2O_2投加量、n(H_2O_2)/n(Fe~(2+))、pH及反应时间对COD和BOD_5的去除效果,得到的最佳Fenton工艺参数为:H_2O_2投加量=15 00 mg/L,n(H_2O_2)/n(Fe~(2+))=4∶1,pH=3,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89.76%,同时B/C从0.19提高到0.31,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幅提高,能达到可生化处理的基本要求。采用Fenton法对电镀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
纳米二氧化锆吸附Pb~(2+)的研究
郝一男, 王喜明
2017, 35(8): 51-56.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1
摘要: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二氧化锆,利用SEM、XRD技术,对纳米ZrO_2进行微观形貌和粒径分析,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以及Pb~(2+)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40℃,Pb~(2+)初始浓度为10 mg/L,pH为4.5时,吸附反应40 min后,最大吸附量为17.8 mg/g;纳米ZrO_2对Pb~(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温度在303~323 K时,纳米ZrO_2吸附Pb~(2+)的吉布斯自由能ΔG~o<0、焓变ΔH~o<0、熵变ΔS~o<0,表明纳米ZrO_2对Pb~(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对水中铬的去除特性研究
尹宇莹, 李芬芳, 刘妍
2017, 35(8): 57-6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2
摘要:
以毛木耳子实体(Auricularia polytricha)为生物吸附材料,通过批量实验研究起始pH值、反应时间、生物量、Cr浓度等因素对毛木耳子实体吸附去除水中铬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铬的生物吸附过程明显受溶液pH影响,其中总Cr和Cr(Ⅵ)的最佳去除pH分别为2.0和1.0;48 h后生物吸附达到平衡,生物吸附剂的最佳浓度为4 g/L;A.polytricha对Cr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13.8 mg/g;在整个吸附过程中伴随着Cr(Ⅵ)转化为Cr(Ⅲ)。生物吸附剂的X射线光电能谱显示:吸附在生物吸附剂表层的Cr大都呈+3价。在等温实验中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毛木耳子实体对Cr的等温吸附过程,同时准二级模型很好地拟合了生物吸附Cr的过程。毛木耳(A.polytricha)子实体在去除水体中的Cr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
双氧水与硫酸铝联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
高斌杰, 柯水洲
2017, 35(8): 62-66.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3
摘要:
基于化学溶胞和絮凝剂单独调理污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通过联用双氧水和硫酸铝对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调理,分析两者联用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探求最佳的试验条件。将污泥脱水滤液回用至原泥(含水率80%),探求滤液回用在两种药剂联用下对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双氧水和硫酸铝联合调理下,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改善;两者联用的最佳条件如下:初始污泥pH=3,投加2 mL/L(AR H_2O_2体积/湿污泥体积)的双氧水,调理60 min,再投加0.2 g/g的硫酸铝。
微藻生物富集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王碧荷, 王蕾, 贾元铭, 李非里
2017, 35(8): 67-7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4
摘要:
环境中的重金属来源广泛,在环境中有稳定、迁移、累积的特性,已严重危胁到人类健康。控制和消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环境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巨大挑战。以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修复为要点,介绍了利用微藻作为吸附材料的创新型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水修复领域的可行性和优势,根据微藻富集重金属的主要机制,详述了生物富集的过程以及影响吸附行为的主要因素(pH、温度、离子强度、溶解性有机质),并指出了现阶段微藻生物富集重金属的研究重点和趋势。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生活垃圾快速机械脱除水实验研究
李智勤, 李领明, 张攀, 蔡森林
2017, 35(8): 72-75.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5
摘要: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生活垃圾快速机械脱除水,研究了常温与中温反应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以及稳定运行过程中单个周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中温ASBR具有较高的生活垃圾快速机械脱除水预处理效能,当进水COD为9 000~13 000 mg/L,HRT为48 h时,中温ASBR对COD的去除率为95%以上,每去除1 g COD能产生沼气428.5 mL。生活垃圾快速机械脱除水在处理的过程中能产生一定的碱度,中温ASBR出水pH较进水的更高,稳定在6.8~8.0。在研究典型周期运行特性时,发现中温及常温下ASBR处理生活垃圾快速机械脱除水的最短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9,14 h,中温ASBR处理机械脱除水更具优势,酸化风险亦较低。
大气污染防治
烟气脱硫脱硝流化床反应器入口导流板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李鹏飞, 朱晓华, 李睿, 王志鹏, 俞非漉
2017, 35(8): 76-80.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6
摘要:
为优化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系统脱硫塔入口段结构,以某热电厂的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硝塔为原始对象,对其入塔口导流板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入口段烟气无导流板时,流场分布不均匀,压力损失大。加装导流板以后,烟气流场均匀性提高。在直管段和弯管段和扩展段交界处添加一组和原来平行的导流板以后,流场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可以消除扩展段的大回流。在弯管段和扩展段交界处添加"井"状格的导流板流场会得到更好的改善,但压力损失加大。
西安地区供暖初期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朱常琳, 马丽
2017, 35(8): 81-86.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7
摘要:
对2015年供暖初期西安地区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西安供暖初期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其中处于二级污染水平的占22%,处于三级污染水平的占39%,并有2天属大于300μg/m~3的最高6级严重污染状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各区污染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西安污染最严重的3个区分别为灞桥区、雁塔区和莲湖区。对4种污染物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相对湿度之间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另外从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区域分析可知,雁塔区和莲湖区污染严重。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道路机动车流量阈值研究
梁乃生, 孙骞, 张钰, 杜军艳, 许睿, 文建辉, 张近扬
2017, 35(8): 87-9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8
摘要:
针对城市中心道路机动车流量增加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探讨区域机动车流量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交通污染源强、道路几何条件和气象条件,建立基于ARCGIS重点区域机动车通行容量模型,用于计算城市重点区域机动车通行量阈值。以桂林市城市中心主要道路为例,分析区域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交通量限值,为环境及交通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依据。
轻型车NH_3排放实验研究
李紫帝, 谭建伟, 王欣, 邹凯, 葛蕴珊
2017, 35(8): 92-95. doi: 10.13205/j.hjgc.201708019
摘要:
用傅里叶变换紫外光谱法对4辆不同里程、不同排量、不同排放标准的轻型车NH_3排放进行测量,试验车辆包括2辆双燃料出租车。实验结果表明:里程数越高的车辆,在同一个测试循环中产生的NH_3排放越多;在高速工况下,车辆产生的NH_3要高于在低速工况时;在循环中车辆加速过程产生的NH_3浓度较高;对于天然气燃料车辆,市区运转工况下基本上没有NH_3排放,在城郊运转工况下产生的NH_3要多于用汽油燃料时。
乌鲁木齐PM_(10)和PM_(2.5)的形貌特征与来源解析
邓文叶, 贾尔恒·阿哈提, 杨静, 魏明娜, 马俊英, 蔺尾燕, 祝婕, 都伟新
2017, 35(8): 96-10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0
摘要:
PM_(10)和PM_(2.5)是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成分复杂,来源不清。采用扫描电镜和离子色谱研究了乌鲁木齐市2015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显微形貌,元素组成及其水溶性离子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的颗粒形态各异,以球状、团絮状形状居多。主要物质有硅铝酸盐颗粒、铁氧化物颗粒,硫酸/碳酸盐晶体,碳质气溶胶以及不明物质等。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主要的无机水溶性离子分别是SO_4~(2-)、NH_4~+、NO_3~-、Cl~-和SO_4~(2-)、NH_4~+、NO_3~-、Ca~(2+)。推测乌鲁木齐市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固定污染源。
KMnO_4氧化复合NaOH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张忠梅, 盛洪产, 林孝鑫, 徐少娟, 朱周彬, 吴祖良
2017, 35(8): 102-107.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1
摘要:
利用鼓泡吸收装置研究了KMnO_4/NaOH氧化吸收NO和SO_2过程,得出以下结论:同时脱硫脱硝时的脱硝效果要好于单独脱硝,但脱硫效果相差相当;KMnO_4和NaOH初始浓度的增加都能促进NO_x的脱除,但KMnO_4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较低浓度SO_2的加入可促进NO_x脱除,然而过高浓度的SO_2会抑制NO_x的脱除。KMnO_4/NaOH同时脱硫脱硝可使脱硝率达70%左右,且脱硫率达98%以上,总体上效果理想。
固废处理与处置
不同储存条件下餐厨垃圾的变化特征及其厌氧消化产气潜力
王攀, 邱银权, 任连海, 卢擎宇, 闫春红
2017, 35(8): 108-11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2
摘要:
餐厨垃圾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腐败变质,对其资源化利用有一定影响。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储存时餐厨垃圾pH和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室温以及5℃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的餐厨垃圾的厌氧发酵产气潜力。结果表明:随储存温度的降低,餐厨垃圾pH值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在5℃条件下,8 h内可使餐厨垃圾的pH维持在6.0以上;15℃下餐厨垃圾储存8 h以内,细菌总数小于1.0×10~6cfu/g。室温(30℃)新鲜垃圾的累积产气量最高,达到1 422 mL。在5℃下储存4 h内的餐厨垃圾,其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与新鲜餐厨垃圾的产气结果相当,而在5℃下储存8 h时,产气量与新鲜垃圾相比下降了3%,之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累积产气量逐渐下降。
基于干湿分类优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研究
董玥, 梅凤乔
2017, 35(8): 112-115.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3
摘要: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超声波促进污泥过程减量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闫怡新, 高健磊, 丁静雨
2017, 35(8): 116-120.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4
摘要:
随着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日益严峻,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污泥过程减量化技术已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超声波以其"绿色、高效"在污泥过程减量化工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探讨了超声波促进污泥过程减量化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概述了单独利用超声波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促进污泥过程减量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低强度超声波在污泥过程减量化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低分子有机酸浸提制革污泥中的铬及其赋存形态分析
马宏瑞, 曹玲, 周建军, 陈湘萍, 朱超
2017, 35(8): 121-124.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5
摘要:
以制革污泥为对象,一元、二元、三元低分子有机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柠檬酸)作为提取剂浸提制革污泥中的铬,通过考查有机酸种类、浓度、浸提时间和液固比对污泥中铬浸提率的影响,得出低分子有机酸浸提铬的最优条件,并对浸提前后制革污泥中铬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草酸的浓度为0.5 mol/L,液固比为30 mL/g,浸提时间为24 h时,铬的浸提效率可达82.21%;当柠檬酸的浓度为0.5 mol/L,液固比为10 mL/g,浸提时间为24 h时,浸提效率可达58.67%;而在最优化条件下,脂肪酸性有机酸(乙酸、丙酸、丁酸)对制革污泥中铬的浸提效率均低于20%。经不同有机酸浸提前后铬的形态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有机酸可以改变Cr在污泥中的存在形态,这为污泥自身产酸用于厌氧生物淋滤技术处理含铬制革污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典型页岩气油基钻屑的组成分析及危害评价
陈则良, 陈忠, 陈乔, 姚光华, 谭彦虎, 徐愿坚
2017, 35(8): 125-129.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6
摘要:
分别从重庆某两个页岩气井场选取水平井油基钻屑(A)和直井油基钻屑(B)样品,详细分析其基本性质及组成。结果表明:油基钻屑由72.78%~81.34%的灰分、14.14%~26.21%的有机物和1.01%~4.52%的水分组成。灰分来源于钻井液中的无机添加剂和钻头破碎的岩石碎屑,主要成分为CaCO_3、BaSO_4、SiO_2和Fe_2O_3。有机物来源于调制钻井液的基础油和各类有机添加剂,主要成分为烷烃、多环芳烃、苯系物和烯烃。碱性盐、重金属和有机物是油基钻屑中的三类有害物质,且其危害依次增加,若不加以有效处置,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持久性破坏。
监测与评价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的随机模拟与三角模糊数耦合模型
陈洁, 钱会
2017, 35(8): 130-134.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7
摘要:
根据湖泊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随机模拟和三角模糊数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耦合模型,采用三角模糊数表征各营养因子监测值,运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得到各变量的随机模拟序列,由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确定湖泊的营养等级概率水平。以宁夏沙湖为例,运用此耦合模型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将水体富营养评价中水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以确定性方法融入评价模型,直观表征了水体在各营养状态隶属度的复杂性,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体系初探:以黔西南岩溶某场区为例
柳山, 罗朝晖, 金晓文, 李燕妮
2017, 35(8): 135-140.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8
摘要:
目前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工作缺少完整的体系,污染评价不全面,无法及时捕捉污染事件或防控方案可执行性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总结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已有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受污过程评价,设计跟踪监测和防控方案、协同污染防控,提出"污染过程预测评价","跟踪监测方案设计"及"污染防控方案设计"的三层金字塔预测评价体系,同时以贵州西南岩溶区某场区为例,评价潜在的地下水环境并设计监测防控协同系统,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京津冀区域燃煤发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吴家玉, 周春瑶, 徐海红, 黄茹, 莫华, 朱杰, 张清宇
2017, 35(8): 141-145. doi: 10.13205/j.hjgc.201708029
摘要:
为了科学评估京津冀区域燃煤发电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和超低排放相关要求实施后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以行业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2013年和2015年京津冀区域燃煤发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装机容量与SO_2、NO_x和烟尘排放量的时空耦合关系,讨论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区域内2015年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与2013年相比略有下降,SO_2、NO_x和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75.95%、83.09%和71.20%,减排效果明显。2015年100 MW以下等级机组3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位居各机组首位,建议通过多种合理方式压减小型燃煤发电机组数量和排放浓度。
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环境空气PM_(2.5)的应用比较
陈芳, 陈峰, 余华, 范柳澄, 许丽忠
2017, 35(8): 146-151.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0
摘要:
重量法是测量PM_(2.5)的传统手工经典方法,而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作为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常用方法被广泛使用。将5030-SHARP型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PM_(2.5)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与手工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测量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值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的差异性与PM_(2.5)质量浓度、季节等条件有关;随着PM_(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的绝对值|RD|也随之增大,不同季节的|RD|平均值差异较大,春季、冬季的|RD|平均值大于夏季、秋季。
古蔺河流域径流特性分析与研究
刘思杰, 刘明维
2017, 35(8): 152-158.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1
摘要:
为能充分掌握宜宾市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基于1960—2009年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法分析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变化趋势,运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突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蔺河径流量序列的年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均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上升趋势,秋、冬两季呈下降趋势;古蔺河年季径流时间序列均有突变出现,年均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5年附近;春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2年;夏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8,2001年;秋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3,1993年;冬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
临水河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廉欢, 高柏, 李志勇, 王理, 丁小燕
2017, 35(8): 159-162.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2
摘要:
选取临水河底部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Cr、Cd、Cu、Pb的含量介于203.971~412.363 mg/kg,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r>Cu>Pb>Cd;Cd、Cu、Pb的空间变异系数较大,依次为82.8%、65.1%和43.1%,表明这3种重金属可能存在点源污染;Cr的空间变异系数较小,为28.2%,说明该重金属可能存在面源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表明:Cd和Cr的污染等级分别为3~5级和1~2级,为中度污染到极强度污染,Cu和Pb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为280.54~879.27,污染程度为中等污染至很强污染。Cd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最大贡献者。
离子色谱同时测定脱硫脱硝副产物中SO_3~(2-)、SO_4~(2-)、NO_2~-、NO_3~-方法研究
王志鹏, 李鹏飞, 龚迎莉, 禚玉群, 佟会玲, 俞非漉
2017, 35(8): 163-167.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3
摘要:
使用离子色谱测脱硫脱硝副产物中的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4种离子,研究通过加甲醛抑制亚硫酸根的氧化,研究甲醛对4种离子,以及4种离子之间在测定时是否会相互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3种离子比较稳定,而SO_3~(2-)易被氧化。发现采用甲醛作为抗氧化剂可以较好地抑制SO_3~(2-)的氧化;用1 mmol/L的KOH作为淋洗液时,甲醛的质量分数可选为0.05%,若甲醛浓度过高,除影响色谱柱寿命外,SO_3~(2-)的出峰面积也会变小。甲醛的加入不影响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出峰。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同时测定过程中相互干扰不大,4种离子的线性关系较好。采用甲醛做抗氧化剂时,不应采用Na_2CO_3等弱碱溶液作为淋洗液。总之,通过加入适量的甲醛,离子色谱法可以准确同时测定脱硫脱硝产物的亚硫酸根、硫酸根、亚硝酸根、硝酸根4种离子。
基于WASP对渝河NH_3-N排放方案的研究
徐盼盼, 杨咪, 钱会, 李亚斌, 林涛
2017, 35(8): 168-172.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4
摘要:
随着宁夏南部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在渝河表现得尤为突出。为实现"建设美丽宁夏"和"渝河出境水质达到Ⅳ类标准"的目标,对渝河排污的控制极为重要。因此,基于2014年渝河的监测资料,运用WASP建立一维水质模型对渝河污染主因子NH_3-N排放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建议。结果表明:当初始隆德断面为Ⅲ类水质标准,NH_3-N按一级A标准的优化方案进行排放时,可以达到出境水质目标;同时,增设监测断面ZG1和ZG2有利于全面反映渝河水质的沿程变化。
邯郸市PM_(10)、PM_(2.5)和PM_(1.0)在线监测研究
张城瑜, 王丽涛, 魏哲, 马思萌, 马笑, 马永亮, 段凤魁, 黄涛
2017, 35(8): 173-177.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5
摘要:
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邯郸市大气中的PM_(10)、PM_(2.5)和PM_(1.0)进行了在线监测,探讨了其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与风速、风向的关系。结果表明:邯郸市颗粒物质量浓度水平较高,β射线吸收法所监测的PM_(10_WET)、PM_(2.5_WET)和PM_(1.0_WET)年均浓度值分别为202.5,114.8,81.1μg/m~3,PM_(2.5_DRY)/PM_(10_WET)和PM_(2.5_WET)/PM_(10_WET)分别为0.58、0.70,PM_(1_DRY)/PM_(2.5_WET)和PM_(1_WET)/PM_(2.5_WET)分别为0.58、0.71,PM_(2.5)为PM_(10)中的主要组成,PM_(1.0)为PM_(2.5)中的主要组成。邯郸市PM_(10)、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冬季最高;PM_(10)、PM_(2.5)和PM_(1.0)日变化峰值为上午09:00左右,谷值为下午16:00左右,扬沙、降雨,霾和春节不同条件下PM_(10)、PM_(2.5)和PM_(1.0)差异明显。邯郸市PM_(10)、PM_(2.5)和PM_(1.0)的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风向0°~100°和175°~225°、风速小于1 m/s的情况下。
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纤维干燥尾气余热利用中的积灰研究
潘亚娣, 单舒雅, 钱瑾, 田玉兰
2017, 35(8): 178-182. doi: 10.13205/j.hjgc.201708036
摘要:
在纤维干燥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中,飞灰沉积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不利于木材工业的节能减排。阐述了飞灰沉积机理和数值模拟等研究现状。对于弹性球形颗粒的沉积,已获得了一些科学可靠的机理模型和论证结果,为灰污防治提供了合理的技术支持;关于柔性细长颗粒的沉积,仅取得少量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展开相关研究。